具有自动针保护功能的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347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自动针保护功能的自动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能够安全地由药物接受者操作以用于自动地注射一定剂量药物的注射器。自动注射器可以是一次性的。
背景技术
自动注射器在本领域是众所周知的。自动注射器设有不同程度的自动功能,从仅自动穿透或仅自动注射到包括针的穿透、注射、抽出和保护的全自动功能。—些自动注射器用于向患者输送包装在针筒、安瓿或注射器中处于液体状态下的所谓随时可用的药物,该药物能够在使用前储存很长时间。
其他药物必须在注射之前即刻与液体混合,这是因为在与液体混合之后药物的效果会很快地变差和丧失。WO 2006/080893A1公开了具有针护罩的自动注射器。具有外针盖和内针盖的针在注射之前被安装到自动注射器。用手移除外针盖。分离工具被提供用来移除内针盖且释放针护罩并带动该针护罩向前。WO 2004/028598A1公开了具有针护罩的自动注射器。在针护罩由适当的可释放的保持工具保持在缩回位置的情况下,该注射器被患者接收。模式选择器与突起一起定位在解锁位置。这有利于使患者通过将布置在针盖内的针旋拧到容器保持壳体的带螺纹的颈部部分上而附接上针。从而,针的内端将穿透容器前端处的膜,从而在针和容器内部之间建立通路。还设想省略可释放的保持工具,由此利用延伸的针护罩输送装置。当模式选择器被置于解锁位置吋,针护罩可由于凹槽的配置而被推入主壳体内,该凹槽使突起能够在凹槽中在前部位置和后部位置之间滑动。在该情形中,当针被附接吋,针护罩被推入内部。模式选择器然后被转动并向前推到锁紧位置,由此剂量致动套筒通过作用在剂量致动套筒上的弹簧而被转动并向前移动,剂量致动套筒继而向前移动针护罩。剂量致动套筒的突起在凹槽内移动到这一位置,在该位置中,突起与主壳体的内表面上的匹配凸耳接合,从而锁紧针护罩。该移动引起针盖被推离针且针护罩将针包围在锁紧位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这样ー种类型的自动注射器,该注射器需要使用者在注射之前安装针,该注射器具有进ー步自动化的且用户友好的药物输送程序而且容易制造。根据本发明,通过提供ー种具有壳体和针安装部位的自动注射器来满足上述及其他目的,壳体用于容纳容器,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待注射的药物的至少ー个隔室,且针安装部位用于使用者在注射之前安装由针帽覆盖的针。自动注射器还具有针护罩和针护罩驱动器,该针护罩被容纳在壳体中且相对于壳体的固定部分能够沿壳体的纵向轴线移动,针护罩驱动器被锚固到壳体的固定部分且连接到针护罩,用于使针护罩相对于壳体的固定部分沿壳体的纵向轴线位移。在安装针之前,针护罩被锁紧机构保持在缩回位置。锁紧机构在将针帽与针安装到针安装部位期间被释放,由此在释放锁紧机构时,针护罩驱动器将针护罩从其缩回的且锁紧的位置移位到第一突出位置,在第一突出位置中,针护罩防止使用者无意地接触针。优选地,在使用者从针移除针帽的同时,针护罩驱动器使针护罩移位。例如,针帽可在移除针帽期间邻接针护罩的端部,使得针护罩和针帽一起在邻接的方式下向如移动。这样,在安装针以及随后移除针帽期间,针保持不暴露于周围环境。可利用卡ロ锁、螺纹等将针安装到针安装部位。针安装部位可在安装针之前容纳在壳体中,处于缩回的且不可接近的位置,并且针安装部位可进ー步被构造成在使用者致动自动注射器时被安装部位驱动器而向前移动到可接近位置,用于安装针。使用者的致动可以由按压按钮或转动旋钮等构成。自动注射器可被防止进ー步操作,直到正确地安装针为止。针与容器可以被注射驱动器以可移动的方式定位在壳体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在第一位置中,针被在突出位置的针护罩覆盖,在第二位置中,针突出针护罩外。而且,自动注射器可包括第一注射锁和注射触发器构件,第一注射锁被构造成在锁紧状态下用于防止容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注射触发器构件构造成通过使用者操作注射触发器构件而将第一注射锁释放到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第一注射锁不防止注射驱动器将容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自动注射器还可包括第二注射锁,第二注射锁被构造成在锁紧状态下用于防止容器通过使用者操作注射触发器构件而从第一位置运动到第二位置,并且其中针护罩被构造成通过使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而将第二注射锁释放到解锁状态,在解锁状态下,第二注射锁不防止通过使用者操作注射触发器构件而将容器从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当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吋,针护罩被允许移动一定距离而进入壳体内,从而释放第二注射锁。针护罩仍锁紧在突出位置,使得针护罩不能进ー步地移动到壳体中且当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时,针仍被容纳在针护罩后方而不与注射部位接触,直到由使用者致动使注射开始为止。优选地,第二注射锁必须在释放第一注射锁之前被释放,以便使注射开始,由此不能够通过使用者首先释放第一注射锁且随后将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来使注射开始。自动注射器还可被构造成使得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注射触发器构件使药物注射停止,且随后的注射触发器构件的致动使药物注射恢复。自动注射器还可被构造成使得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针护罩使药物注射停止,且随后的将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使药物注射恢复。自动注射器还可被构造成使得在药物注射完成时以及使用者移除针护罩以不与注射部位接触时,针与容器自动地缩回,使得在药物输送之后,针被容纳在针护罩后方,由此防止使用者与针无意地接触。因而,自动注射器还可包括缩回锁,该缩回锁用于在锁紧状态下防止缩回驱动器将容器缩回。而且,针护罩可被构造成当使用者在注射完成后从注射部位移除针护罩时,将缩回锁释放到解锁状态,从而允许缩回驱动器将容器缩回到缩回位置,其中针被针护罩覆盖,从而防止在完成注射时使用者与针无意接触。自动注射器还可构造成使得当使用者在完成注射后将针护罩从注射部位移除吋,针护罩被针护罩驱动器自动地向前移动到进一歩突出的位置,使得针被针护罩覆盖,从而防止在完成注射时使用者与针无意接触。每个驱动器可以是电-机械驱动器,比如包括电马达、压电换能器等,可以是气动驱动器,液压驱动器,机械驱动器等,机械驱动器诸如弹簧,比如螺旋弹簧、恒カ弹簧等。锁紧机构可例如包括设置在壳体的壁中,比如壳体的内壁中的L形槽。自动注射器的壳体可例如容纳用于容纳容器的容器壳体,并且L形槽可设置在容器壳体的器壁中。锁紧机构则可进ー步包括针护罩的第一突起,该第一突起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所述槽中,且其中L形槽具有防止第一突起与针护罩在针安装之前沿壳体的纵向轴线移动的定向。当器壁在安装针期间随针帽一起转动,例如通过器壁和针帽的邻接而转动时,锁紧机构可被释放,由此第一突起在L形槽中被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中,L形槽改变方向,并且允许第一突起与针护罩通过针护罩驱动器的カ而沿自动注射器的纵向轴线位移。可替代地,L形槽可设置在针护罩中且第一突起可设置在壳体的壁中,且第一突起 以可移动的方式被容纳在槽中,并且其中L形槽具有防止针护罩在安装针之前相对于第一突起沿壳体的纵向轴线移动的定向。当针护罩在安装针期间随针帽一起转动,例如通过针护罩和针帽的邻接而转动时,锁紧机构可被释放,由此第一突起在L形槽中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在该位置,L形槽改变方向,且允许针护罩通过针护罩驱动器的カ而相对于第一突起沿自动注射器的纵向轴线位移。锁紧机构可包括壳体的针护罩锁紧臂,该针护罩锁紧臂具有突起,该突起在针安装部位处接合并保持针护罩的近端,从而在安装针之前将自动注射器的针护罩保持在缩回位置。可在针的安装期间通过针帽的突起将针护罩锁紧臂的突起位移,使之不与针护罩接合来释放锁紧机构,从而允许针护罩通过针护罩驱动器的力而相对于壳体的固定部分沿自动注射器的纵向轴线位移。还可在自动注射器的壳体中设置机械止挡件,当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时,该机械止挡件限定针护罩的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针护罩防止针接触注射部位。在缩回位置中,针护罩可进ー步在设置在壳体中的注射触发器构件和第一注射锁之间建立连接,使得按压注射触发器构件使第一注射锁释放,允许注射驱动器将容器连同针一起从针当前的第一位置位移到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针被容纳在针护罩后方,在第二位置中,针突出针护罩外,用于穿透注射部位处的组织。针护罩可具有第二突起,该第二突起弾性地连接到针护罩并被构造成当针护罩沿自动注射器的纵向轴线位移时沿壳体的内表面滑动。第二突起通过与针护罩的弹性连接的弹簧カ而被推动成与该内表面邻接接触。可在壳体的内表面中设置凹槽,该凹槽具有与壳体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纵向方向。凹槽容纳第二突起,当针护罩处于第一突出位置时,第二突起通过与针护罩的弾性相互连接的弹簧カ而被推入凹槽中。凹槽具有由凹槽的端壁限定的远端,该远端可起到机械止挡件的作用,使得第二突起和凹槽的远端的邻接使比如由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而引起的针护罩的向后运动停止。还可在凹槽中设置锥形突起,该锥形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前运动方向上成锥形且从而允许第二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前运动方向上通过。在针护罩的向后运动方向上,凹槽中的锥形突起呈现出在大体与壳体的纵向轴线垂直的方向上从凹槽突起的壁的形式,从而防止第二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后运动方向上通过。因而,凹槽中的锥形突起允许当在完成注射之后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时针护罩从第一突出位置移动到第二突出位置,并且通过针护罩的第二突起和凹槽中的突起的垂直壁的邻接而防止随后的针护罩从第二突出位置的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针依然被针护罩保护和覆盖。可替代地,可在凹槽中设置可移动构件,该可移动构件通过针护罩的第二突起和可移动构件的邻接而限定针护罩的第一突出位置。当在完成注射之后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时,可移动构件被位移,使得不与第二突起邻接,从而允许第二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前运动方向上在凹槽中通过,使得针护罩被允许移动到第二突出位置。在第二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前运动方向上通过后,可移动构件被返回到其在凹槽中的突出位置,且从而防止第二突起在针护罩的向后运动方向上通过,使得通过针护罩的第二突起和可移动构件的邻接而防止随后的针护罩从第二位置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针依然被针护罩保护和覆盖。


通过參考附图的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以下详细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将容易明 白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特征和优点,在附图中图I从两个不同角度示出要求保护的自动注射器,图2示出处于准备安装针的状态的图I的自动注射器,图3示出针的安装和针护罩的外表,图4示意性地图示要求保护的具有自动针护罩的自动注射器的配合部件,图5示意性图示图4的自动注射器的各种操作步骤,图6不出处于各种状态的具有自动针护罩的自动注射器,图7示出在针安装之前自动注射器的透视图,其中具有切ロ,以允许内部部件可见,图8示出在针安装之后的图7的自动注射器,图9以分解透视图示出图7和8的自动注射器,图10以透视图示出容器壳体,图11以透视图示出针护罩,图12示意性地图示具有自动针护罩的另ー自动注射器的配合部件,图13示意性图示图12的自动注射器的各种操作步骤,图14示意性地图示要求保护的具有自动针护罩的自动注射器的配合部件,图15示意性地图示具有与壳体的卡ロ联接的针护罩,以及图16示意性图示注射机构的部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是示意性的且为了清楚起见而被简化,并且附图仅示出对理解本发明来说必要的细节,而其他细节已经被略去。贯穿本文,对相同或相应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应注意,除在附图中示出的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之外,本发明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且不应被认为是对本文阐述的实施例的限制。而是,提供这些实施例使得本公开内容将是完全的和完整的,并且这些实施例将本发明的概念充分地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
图I示出了在所附的权利要求书中限定的自动注射器10的示例。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具有细长的圆柱形壳体12,该细长的圆柱形壳体12具有近端14,该近端14具有在其缩回位置中示出的针安装部位16。圆柱形转动旋钮18定位在壳体12的相反远端20处,且注射触发器构件22从转动旋钮18突出并与转动旋钮18成一体。壳体12具有大体圆形的横截面,以便容易用手握持。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具有15cm的长度和3cm的直径。为了使用者舒适的原因,有利地是,壳体不具有精确圆形的横截面,以防止装置滚动,比如在桌子上面滚动。在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中,偏离中心定位的转动旋钮18从壳体12的另外的圆形横截面偏离。而且,壳体具有沿壳体12的纵轴线延伸的脊部23,用于在使用期间在它的角位置中的ー个角位置上与转动旋钮18上的触发器构件22对准。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还具有窗ロ 24,使得使用者能够观察混合过程,如下面进ー步解释的。 图2示出图I的自动注射器,其中针安装部位16处于其突出位置,以准备用于使用者安装针。在图I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中,转动旋钮18从其初始位置旋转到其药物输送程序的开始位置引起了针安装部位16移动到其突出位置。可设置另ー自动注射器,在该注射器中,在安装针之前执行药物的混合。在该自动注射器中,旋钮的转动可开始混合过程且随后引起针安装部位16移动到其突出位置。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的针安装部位16包括圆柱形螺纹构件30,该圆柱形螺纹构件30具有由密封件32覆盖的中心孔。自动注射器10此刻准备用于针26的安装。在图3所示的示例中,针26由针帽28覆盖。针26进ー步连接到螺纹圆柱形构件(不可见)且延伸穿过螺纹圆柱形构件的中心。针帽28以可释放的方式附接到螺纹圆柱形构件。在安装针26的过程中,携带针(不可见)的螺纹圆柱形构件(不可见)通过使用者握持针帽28而被旋拧到针安装部位16的匹配的螺纹构件30上。在安装操作期间,针26穿透密封件32,使得自动注射器中的药物可通过针26而被输送到注射部位。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针护罩38的ー种锁紧机构,其中针护罩38利用类似卡ロ锁的锁紧机构而联接到自动注射器10的壳体12的一部分,在所示的示例中是联接到容器壳体46。该锁紧机构克服由针护罩驱动器42 (未示出)施加到针护罩38的カ而防止针护罩38在朝自动注射器10的近端14的方向上向前运动,而在释放锁紧机构时,针护罩驱动器42向前移动针护罩38。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容器壳体46中的L形槽25和针护罩38的与槽25配合的突起56。针护罩38的突起56装配在槽25中且与槽25接合,使得槽25用作突起56的导轨。槽25的L形部分的短腿在与壳体1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在容器壳体46中周向地伸展,且槽25的L形部分的长腿与壳体12的纵向方向平行地伸展。在图4所示的针护罩38的缩回位置中,突起56位于槽25的端部处,处于L形槽25的短腿的端部处,在该位置中,突起56与槽25相配合,防止针护罩38从其缩回位置向前运动。针护罩38处于锁紧的缩回位置,其中针安装部位16暴露于周围环境以便在针安装期间容易接近。针护罩38还具有突起58,该突起58弹性地连接到针护罩38,用于与壳体12中的凹槽60配合,用于在针护罩38向前运动之后防止针护罩38缩回,如下面进ー步解释的。当针帽28与针26被旋拧到针安装部位16上时;在最后ー转期间,针帽28通过针安装部位与容器壳体46接合并使容器壳体46围绕壳体12的纵向轴线转动一个预定的角度,例如45°,从而使得突起56 (通过相对运动)移动到L形槽25的短腿的相反端并从而移动到L形槽25的长腿的起点,从而由针护罩驱动器(未示出)施加的力释放了针护罩38并允许针护罩38移动到其突出位置。槽25可相对于壳体12的纵向轴线成角度,使得针护罩38在从缩回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部分期间转动,用于使针护罩的其他特征部,例如下面解释的间隔件与壳体中的相应的特征部的重新对准,从而有利于自动注射器10的随后操作。图5示出了针护罩38的各种位置,以从图5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地图示了自动注射器10的各种操作步骤。图5 (a)示出在针的安装之前的注射器10,如图4中所示。在图5 (b)中,针26已经被安装且针帽28与针26的最后ー转已经被执行,从而针护罩38已经被转动,使得突起56此刻与L形槽25的长腿接合且通过针护罩驱动器42比如螺旋弹簧而朝其突出位置向前移动,与使用者从针26移除针帽28同时进行。在移除针帽28期间,针帽28邻接针护罩38的端部,使得针护罩38和针帽28在邻接的方式下向·前移动,由此在针26的安装期间以及针帽28的随后移除期间,针26保持不暴露于周围环境。在图5 (C)中,针护罩38处于其第一突出位置且自动注射器10准备好用于注射。在第一突出位置中,突起56抵靠槽25的近端。在针护罩38向前运动期间,弾性地连接到针护罩38的突起58沿壳体12的内壁滑动,并通过与针护罩38的弾性相互连接的弹簧カ而被推入壁中的凹槽60中。在图5 (d)中,针护罩38被压靠于注射部位且注射被执行。凹槽60与突起58相配合且具有端部62,该端部62起到机械止挡件的作用,使得由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而引起的针护罩38的向后运动由于突起58和端部62的邻接而被阻止,由此在使用者致动自动注射器10进行注射之前,注射部位不与针26接触。如图5 (c)所示的,当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吋,针护罩38被向后移动,从而使自动注射器10的其他特征部进入允许使用者触发具有容器50的容器壳体46与针26的向前运动的相对位置,用于穿透注射部位并注射容器隔室中的药物。在图5 Ce)中,已经完成注射且使用者已经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10。容器壳体46的向前运动也使槽25的近端66向前运动,使得在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10时允许针护罩驱动器42将针护罩38自动地移动到其第二突出位置。在其第二突出位置中,针护罩38完全地突出且被设置在凹槽60中的锥形止挡件64锁紧。锥形止挡64允许针护罩38向前运动但防止针护罩38随后的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针26依然受到针护罩保护和覆盖,从而自动注射器10可被安全地处置且还防止使用者与针26接触。针护罩38的各种位置也在图6中非示意性地示出。图6 (a)示出了图4和5 (a)所示的在安装针之前的自动注射器10。图6 (b)示出了具有紧接在执行针帽28的最后ー转之前安装的针26的自动注射器10。在图6 (c)中,针帽28已经被移除且针护罩38处于其第一突出位置,以准备用于在注射部位使用。图6 (d)示出了在注射以及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10之后的自动注射器10,且因此针护罩38处于其第二突出位置。针护罩38的第二突出位置为锁紧位置,在该锁紧位置中,针护罩38的向后运动是不可能的。图7以透视图示出了图5-7的自动注射器10,且该自动注射器部件的上半部被切除,使得自动注射器的内部部件是可见的。该自动注射器处于与图4和5 (a)中相同的状态,即在安装针之前,且针护罩38处于其缩回位置,在该缩回位置中,针安装部位16被露出以容易接近。针护罩38的突起56容纳在槽25的短腿中,使得防止了由于由螺旋弹簧42施加到针护罩的力而引起的针护罩38的向前运动。图8示出了在安装针26后的图7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针护罩38处于其第一突出位置,从而保护针26免干与使用者无意地接触,也如图5 (c)中所示出的。在针安装期间,针护罩38已经被转动,由此突起56从图7所示的在L形槽25的短腿中的位置移动到L形槽25的短腿的相反端,从而进入L形槽25的长腿,使得允许突起56与针护罩38向前移动到第一突出位置,其中突起56抵靠槽25的近端66。图9示出了自动注射器10的各个重要部件的分解透视图。图10更详细地示出了容器壳体46。槽25的周围用白线标记。图11更详细地示出了针护罩38,该针护罩38具有与容器壳体46的槽25配合的突起56以及与针护罩38弾性地连接并与壳体12的壁中的凹槽60相配合的突起58。图12示出了与图4和5的实施例相似的自动注射器的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凹槽60中的锥形止挡件64由可移动构件68替换,该可移动构件68在针护罩28的向前运动方向和向后运动方向中都起到机械止挡件的作用。图12的实施例的针护罩锁紧机构与图4和5中所示的锁紧机构相同。针护罩38利用类似卡ロ锁的锁紧机构而联接到自动注射器10的壳体12的一部分,在所示示例中是联接到容器壳体46。锁紧机构克服由针护罩驱动器42施加到针护罩14的カ而防止针保罩38在朝自动注射器10的近端14的方向上向前运动,在释放锁紧机构后,针护罩驱动器42向如移动针护罩38。锁紧机构包括设直在各器壳体46中的L形槽25和针护罩38的与槽25配合的突起56。针护罩38的突起56装配在槽25中且与槽25配合,使得槽25用作突起56的导轨。槽25的L形部分的短腿在与壳体12的纵向方向垂直的平面中在容器壳体46中周向地伸展,且槽25的L形部分的长腿与壳体12的纵向方向平行地伸展。在图12所示的针护罩38的缩回位置中,突起56位于槽25的端部处,处于L形槽25的短腿的端部处,在该位置中,突起56与槽25相配合,防止针护罩38从其缩回位置向前运动。针护罩38处于锁紧的缩回位置,其中针安装部位16暴露于周围环境,以便在针安装期间容易接近。针护罩38还具有突起58,突起58弹性地连接到针护罩38,用于与壳体12中的凹槽60配合,用于在针护罩38向前运动之后防止针护罩38缩回,如下面进ー步解释的。当针帽28与针26被旋拧到针安装部位16上时;在最后ー转期间,针帽28与容器壳体46接合并使容器壳体46围绕壳体12的纵向轴线转动一个预定角度,例如45°,使得突起56 (通过相对运动)被移动到L形槽25的短腿的相反端并从而移动到L形槽25的长腿的起点,从而由针护罩驱动器(未示出)施加的力释放了针护罩38,并允许针护罩38移动到其突出位置。槽25可相对于壳体12的纵向轴线成角度,使得针护罩38在从缩回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的部分期间转动,用于针护罩的其他特征部,例如下面解释的间隔件与壳体中的相应的特征部的重新对准,从而有利于自动注射器10的随后操作。图13示出了针护罩38的各种位置,以从图13的顶部至底部依次地图示自动注射器10的各种操作步骤。图13 (a)示出在针的安装之前的自动注射器10,如图12中所示。
在图13 (b)中,针26已经被安装且针帽28与针26的最后ー转已经被执行,从而针护罩38已经被转动,使得突起56此刻与L形槽25的长腿接合且通过针护罩驱动器42比如螺旋弹簧而朝其突出位置向前移动,与使用者从针26移除针帽28同时进行。在移除针帽28期间,针帽28邻接针护罩38的端部,使得针护罩38和针帽28邻接地向前移动,由此在针26的安装期间以及针帽28的随后移除期间,针26保持不暴露于周围环境。在图13 (C)中,针护罩38处于其第一突出位置且自动注射器10准备好用于注射。在针护罩38的向前运动期间,弹性地连接到针护罩38的突起58沿壳体12的内壁滑动,并通过与针护罩38的弹性相互连接的弹簧カ而被推入壁中的凹槽60中。在第一突出位置中,突起58抵靠可移动构件68。在图13 Cd)中,针护罩38被压靠于注射部位且注射被执行。凹槽60与突起58相配合且具有端部62,该端部62起到机械止挡件的作用,使得由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而 引起的针护罩38的向后运动由于突起58和端部62的邻接而被阻止,由此在使用者致动自动注射器10进行注射之前,注射部位不与针26接触。如图13 (c)所示的,当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吋,针护罩38被向后移动,从而使自动注射器10的其他特征部进入允许使用者触发具有容器50的容器壳体46与针26的向前运动的相对位置,用于穿透注射部位并注射容器隔室中的药物。在图13 Ce)中,已经完成注射且使用者已经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10。容器壳体46的向前运动也使槽25的近端66向前运动,并且使可移动构件68移动以与凹槽60平齐,从而使得在从注射部位移除自动注射器10吋,允许针护罩驱动器42将针护罩38自动地移动到其第二突出位置。在其第二突出位置中,针护罩38完全突出并被设置在凹槽60中的锥形止挡件64锁紧。在突起58经过移位的可移动构件68后,可移动构件68被移回到其在凹槽60中的突出位置,在该突出位置中,可移动构件68防止针护罩38的随后的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针26依然受到针护罩保护和覆盖,从而自动注射器10可被安全地处置且还防止使用者与针26接触。图14示意性地图示了本发明的另ー实施例。在图14中,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的针安装部位16包括圆柱形螺纹构件30,该圆柱形螺纹构件30具有由密封件32覆盖的中心孔。在安装针26期间,携帯针26的螺纹圆柱形构件34通过使用者握持针帽28而旋拧到针安装部位16的匹配螺纹构件30上。在安装操作期间,针26穿透密封件32,使得自动注射器中的药物可通过针26被输送到注射部位。当携带针26的螺纹圆柱形构件34被完全,或基本上完全旋拧到匹配螺纹圆柱形构件30上从而使针与自动注射器10的内部密封地连接时,将自动注射器10的针护罩38保持在自动注射器内的缩回位置的针护罩锁紧臂36通过与针帽28的突起40相互作用而被自动地释放,使得针护罩驱动器42,在所示示例中是螺旋弹簧42将针护罩38推出自动注射器外,与此同时使用者从保持针26的螺纹构件34移除针帽28。图4 (b)示出了处于突出位置的针护罩38,其中自动注射器10准备好用于进一歩的操作,即在需要混合的情形中混合以及在注射部位的自动注射,这之前可能需要灌注(priming)。直到正确地安装针之后,自动注射器10的进ー步操作才是可能的。自动注射器10被锁紧,直到针26正确地安装到安装部位16且针护罩38向前移动到其突出位置为止。为了在正确安装针26之后继续操作,转动旋钮18可被进ー步旋转,以在药物需要混合以及可能的灌注的情形中开始可能的混合步骤。容器50可例如具有两个腔,其中ー个腔可容纳冻干的药品,而另ー腔可容纳待与冻干的药品混合的液体。在灌注期间,通过针排出保持药物的隔室44中可能过量的空气。在药物混合之后执行针安装的另ー自动注射器中,可在针的安装被驱动后由具有药物的腔中的过量压力自动地执行灌注。过量压力驱动过量空气且可能地将混合药物的一部分通过针推出腔外。在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中,在针安装和混合之后由使用者手动地控制灌注过程。当第一量的药物出现在针尖处时,如通过针护罩的侧部中的大开ロ观察到的,使用者停止灌注。对于ー些类型的药物,不必要执行灌注。 当准备好用于注射吋,将自动注射器10移动到注射部位,且将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且压入缩回位置,在缩回位置中,针仍容纳在针护罩后方,不与注射部位接触,如图14 (c)中示意性地示出的。通过在注射触发器构件22和第一注射锁之间建立连接来释放第二注射锁,使得将注射触发器构件22压入自动注射器10的壳体12内部导致第一注射锁的释放。当第一注射锁已经被释放时,注射驱动器48将容器50连同针26 —起从针当前的第一位置移动到其第二位置,在第一位置中,针26被容纳在针护罩38后方,在第二位置中,针26突出针护罩38外并穿透注射部位的组织。注射驱动器48然后将活塞52进ー步移动到容器隔室44内,并将隔室44中的药物推出针26外。在所示的自动注射器10中,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注射触发器构件22引起药物注射停止,且注射触发器构件22的随后致动引起药物注射恢复。同样,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针护罩38引起药物注射停止,且随后将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引起药物注射恢复。图15示意性地图示用于针护罩38的另ー释放机构,其中针护罩38利用卡ロ锁而联接到自动注射器的壳体12。针护罩38中的槽25的L形部分在图5 (a)中是可见的且形成卡ロ锁的一部分。槽25的L形部分的短腿在与壳体12的纵向延伸垂直的平面中在针护罩38中周向地延伸,且槽25的L形部分的长腿与壳体的纵向延伸平行地延伸。壳体内的突起(不可见)与槽接合并且在图15 (b)所示的针护罩38的缩回位置,突起位于槽的端部处,处于槽25的L形部分的短腿的端部处,突起在该位置中防止针护罩38从其图15 (b)所示的缩回位置移动到图15 (a)所示的突出位置。当针帽28与针26被旋拧到针安装部位上时,针帽28与针护罩38接合并使针护罩围绕壳体的纵向轴线转动一个预定角度,比如45°,使得突起(通过相对运动)被移动到槽25的L形部分的长腿的端部,由此释放针护罩38并允许针护罩38移动到图15 (a)的突出位置。槽25可相对于壳体12的纵向轴线成角度(不可见),使得针护罩38在从缩回位置移动到突出位置的移动的一部分期间转动,用于针护罩的其他特征部,例如下面解释的间隔件与壳体中的相应的特征部的重新对准,从而有利于自动注射器的随后操作。图16示意性地图示注射机构70的一部分,该部分允许使用者停止并重新开始注射,例如缓解在注射过程期间感受到的可能疼痛。在图16 Ca)中,注射触发器构件22由使用者按压且针护罩38 (仅针护罩的一部分可见)压靠于注射部位(未示出),使得间隔件72位于注射触发器构件22和可枢转杆74之间。当按压时,注射触发器构件22与距离构件72相配合,使可枢转杆74转动,不与齿轮76接合,由此齿轮76被允许自由地旋转,继而允许由注射驱动器48 (未示出)驱动的齿条78将活塞(未示出)进ー步移动到具有药物的腔(未示出)中,从而执行注射。在图16 (b)中,注射触发器构件22被使用者释放,由此间隔件72也被释放,且因此可枢转杆被转动,与齿轮76接合,从而锁紧齿轮76并防止齿条78移动活塞,因此注射被停止。在注射还未完成的情形下,可通过恢复到图16 (a)所示的情形而恢复注射,在图16Ca)所示的情形中,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且注射触发器构件22也被按压下来。在图16 (C)中,从注射部位释放针护罩38,使得间隔件72移动离开与注射触发器构件22配合的以允许继续注射的位置。相反,间隔件72移动到其保持可枢转杆74与齿轮76接合的位置,由此齿条78被锁紧且注射被停止。在注射还未完成的情形下,可通过恢复到图16 (a)所示的情形而恢复注射,在图16 (a)所示的情形中,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且注射触发器构件22也被按压下来。··
权利要求
1.一种自动注射器(10),具有壳体(12),所述壳体(12)用于容纳 容器(50),所述容器(50)具有用于容纳待注射药物的至少一个隔室(44), 针安装部位(16),所述针安装部位(16)用于使用者安装由可移除的针帽(28)覆盖的针(26), 针护罩(38),所述针护罩(38)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2)中且相对于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分能够沿所述壳体(12)的纵向轴线移动, 针护罩驱动器(42),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被锚固到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分并连接到所述针护罩(38),用于使所述针护罩(38)相对于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分沿所述壳体(12)的纵向轴线位移,以及 锁紧机构,在安装所述针(26)之前,所述锁紧机构将所述针护罩(38)保持在缩回位置,且在将所述针帽(28)与所述针(26)安装到所述针安装部位(16)期间被释放,由此在释放所述锁紧机构时,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将所述针护罩(38)从其缩回的且锁紧的位置移位到第一突出位置,在所述第一突出位置中,所述针护罩(38)防止使用者无意地接触所述针(26)。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在使用者从所述针(26)上移除所述针帽(28 )的同时,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 )使所述针护罩(38 )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还包括用于容纳所述容器(50)的容器壳体(46),并且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容器壳体(46)的器壁中的L形槽(25)和所述针护罩(38)的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槽(25)中的第一突起(56),并且其中所述L形槽(25 )具有防止所述第一突起(56 )与所述针护罩(38 )在安装所述针(26 )之前沿所述壳体(12)的纵向轴线移动的定向,且其中当所述器壁在安装所述针(26)期间通过所述器壁与所述针帽(28)邻接而由所述针帽(28)转动时,所述锁紧机构被释放,由此所述第一突起(56)在所述L形槽(25)中被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中,所述L形槽(25)改变方向,并允许所述第一突起(56)与所述针护罩(38)通过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的力而沿所述自动注射器(10)的纵向轴线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针护罩(38)中的L形槽(25)和所述壳体(12)的壁中的可移动地容纳在所述槽(25)中的第一突起(56),并且其中所述L形槽(25)具有防止所述针护罩(38)在安装所述针(26)之前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56)沿所述壳体(12)的纵向轴线运动的定向,且其中当所述针护罩(38)在安装所述针(26)期间通过所述针护罩(38)与所述针帽(28)邻接而由所述针帽(28)转动时。所述锁紧机构被释放,由此所述第一突起(56)在所述L形槽(25)中被移动到这样的位置,即在该位置中,所述L形槽(25 )改变方向,并允许所述针护罩(38 )通过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的力而相对于所述第一突起(56)沿所述自动注射器(10)的纵向轴线移位。
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所述锁紧机构包括所述壳体(12)的针护罩锁紧臂(36),所述针护罩锁紧臂(36)具有突起,所述突起在所述针安装部位(16)处接合并保持所述针护罩(38)的近端,从而在安装所述针(26)之前将所述自动注射器(10)的所述针护罩(38)保持在缩回位置,并且其中当在安装所述针(26)期间,所述针帽(28)的突起(40)将所述针护罩锁紧臂(36)的所述突起移位而使之不与所述针护罩(38)接合时,所述锁紧机构被释放,并且允许所述针护罩(38)通过所述针护罩驱动器(42)的力而相对于所述壳体(12)的固定部分沿所述自动注射器(10)的纵向轴线移位。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当所述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时,所述针护罩(38)被压入由设置在所述壳体(12)中的机械止挡件限定的缩回位置,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针护罩(38)防止所述针(26)接触所述注射部位,且在所述缩回位置中,所述针护罩(38)在设置于所述壳体(12)中的注射触发器构件(22)和第一注射锁之间建立了连接关系,使得按压所述注射触发器构件(22)释放所述第一注射锁,由此注射驱动器(48)将所述容器(50)连同所述针(26) —起从所述针当前的第一位置移动到第二位置,在所述第一位置中,所述针(26)被容纳在所述针护罩(38)后方,在所述第二位置中,所述针(26)突出所述针护罩(38)外,用于穿透注射部位处的组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所述注射触发器构件(22)使药物注射停止,且所述注射触发器构件(22)的随后致动使药物注射恢复。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自动注射器,其中在注射开始之后和注射完成之前释放所述针护罩(38)使药物注射停止,且随后的将所述针护罩(38)压靠于注射部位使药物注射恢复。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所述针护罩(38)具有第二突起(58),所述第二突起(58)弹性地连接到所述针护罩(38)并被构造成当所述针护罩(38)沿所述自动注射器(10)的纵向轴线移位时沿所述壳体(12)的内表面滑动,并且所述第二突起通过与所述针护罩(38)的弹性连接的弹簧力而被推动成与所述内表面邻接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在所述壳体(12)的内表面中设置凹槽(60),所述凹槽(60)具有与所述壳体(12)的纵向轴线平行的纵向方向并且容纳所述第二突起(58),当所述针护罩处于所述第一突出位置时,所述第二突起(58)通过与所述针护罩(38)的相互的弹性连接的弹簧力而被推入所述凹槽(60)中。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所述凹槽(60)具有由所述凹槽(60)的端壁限定的远端(62),所述远端(62)起到机械止挡件的作用,使得所述第二突起(58)和所述凹槽(60)的所述远端(62)的邻接使通过将所述针护罩压靠于注射部位而弓I起的所述针护罩(38)的向后运动停止。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还包括在所述凹槽(60)中的锥形突起(64),所述锥形突起(64)允许所述第二突起(58)在所述针护罩(38)的向前运动方向上通过并防止所述第二突起(58)在所述针护罩(38)的向后运动方向上通过,使得当在完成注射后从注射部位移除所述自动注射器(10)时,所述针护罩(38)被允许移动到第二突出位置,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突起(58)和所述锥形突起(64)的邻接而防止随后的所述针护罩(38)从所述第二位置的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所述针(26)依然被所述针护罩(38)保护和覆盖。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还包括在所述凹槽(60)中的可移动构件(68),所述可移动构件(68)通过所述第二突起(58)和所述可移动构件(68)的邻接而限定所述针护罩(38)的所述第一突出位置,并且所述可移动构件(68)被移位,使得不与所述第二突起(58)邻接,从而允许所述第二突起(58)在所述针护罩(38)的向前运动方向上通过,使得当在完成注射后从注射部位移除所述自动注射器(10)时,所述针护罩(38)被允许移动到第二突出位置,并且在所述第二突起(58)在所述针护罩(38)的向前运动方向上通过时,所述可移动构件(68)返回到其在所述凹槽(68)中的突出位置,并且防止所述第二突起(58 )在所述针护罩(38 )的向后运动方向上通过,从而通过所述第二突起(58 )和所述可移动构件(68)的邻接而防止随后的所述针护罩(38)从所述第二位置的缩回,使得在注射之后,所述针(26 )依然被所述针护罩(38 )保护和覆盖。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在安装所述针(26)之前,所述针安装部位(16)被容纳在所述壳体(12)中,处于缩回的且不可接近的位置中,并且其中所述针安装部位(16)进一步被构造成在使用者致动所述自动注射器(10)时被安装部位驱动器向前移动到可接近位置,用于安装所述针(26 )。
1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注射器(10),其中所述自动注射器(10)被防止进一步操作,直到正确地安装所述针(26)为止。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自动注射器,比如一次性自动注射器,该一次性自动注射器能够由药物接受者安全地操作,用于自动地注射一定剂量药物,该一次性自动注射器具有壳体,壳体用于容纳容器,容器具有用于容纳待注射药物的至少一个隔室;针安装部位,该针安装部位用于使用者在注射之前安装由针帽覆盖的针;以及针护罩,在安装针之前,该针护罩被容纳在壳体中,处于缩回位置,并且其被构造成在安装针且移除针帽时被针护罩驱动器自动地向前移动到突出位置。
文档编号A61M5/34GK102686255SQ201080057073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0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09年10月23日
发明者延斯·安德森·嘉德, 比耶·克努兹·安德尔森, 莫腾·弗里斯·卡尔森 申请人:邦奥鲁夫森梅迪康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