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006578阅读:4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原料的医用配制品及其制备方法,特别 涉及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性头痛主要是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头痛及血管神经性头痛,多由精神紧张、 生气引起,主要症状为持续性的头部闷痛、压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诉为头部有“紧箍” 感。在工作过度疲劳或是心情压抑而诱发或加重,发作时一侧或双侧头部搏动性跳痛、胀痛 或刺痛,伴有恶心、呕吐、失眠、烦燥等症状,其头具有间歇性反复发作史。血管神经性头痛, 头痛性质有跳痛、刺痛、刀割样痛、搏动样痛、胀痛等,重者头痛如劈。大部分患者伴有头昏、 失眠、心烦、记忆力减退等症状。重者还伴有恶心、呕吐、双眼抽痛、流泪、视力模糊。有的患 者数日或数月发作1次,有的1日发作2 3次,甚则痛不间断。劳累、暴怒、食辛辣食物、 长期失眠等均为诱发因素。一部分女性患者头痛与月经周期有关。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 楚,目前已发现与其有关的一系列生化改变,尤其是5-羟色胺的变化,故认为本病可能是 一种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的血管舒缩障碍性疾病,是脑血管痉挛收缩和扩张引起血流改变 和障碍,造成附近的组织血液淤阻。因此西药用西比灵胶囊,能使痉挛的血管得以扩张,血 运缓而畅行,可改善血管舒缩功能障碍,但疗效往往不稳定,治愈率低,难以去除病根。头痛是一个常见症状,大多无特异性且经过良好,如急性感染时的头痛,随原发病 的好转而缓解。但有些头痛症状却是严重疾病的信号,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病人头痛突然加 剧,尤其是伴呕吐时,须警惕脑出血的发生。脑肿瘤、脑脓肿、脑外伤等的头痛,如在病程中 进行性加剧,常提示病情加重或恶化。其病因很多,其中有一类头痛伴有颈部压痛、与颈神 经受刺激有关的头痛,发生率很高,临床表现较复杂,头痛持续时间长,治疗较困难,日益引 起重视。此种头痛在以往曾被称为“神经性头痛”、“神经血管性头痛”,“枕大神经痛”,“耳神 经痛”等。以往认为此种头痛是头部的神经和血管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头痛,因而治疗 方法主要是口服非留体抗炎药物,头部针灸、理疗、按摩,头部痛点注射,头部神经干阻滞, 包括枕大神经或耳大神经阻滞。但有相当数量的患者的病情并不好转或疗效不持久。形成 “病人头痛,医生也头痛”的局面。这一临床现状推动着对此类头痛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而中医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头痛的病机为“神经-血管-血液”系统紊乱的假说, 并通过中药多种途径作用于这一系统多个层次的多个靶点而起到治疗作用,显示出了中医 药治疗头痛的独到之处。而中医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头痛的病机为“神经-血管-血液” 系统紊乱的假说,并通过中药多种途径作用于这一系统多个层次的多个靶点而起到治疗作 用,显示出了中医药治疗头痛的独到之处。针对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目前,大多采用止痛类 或抗抑郁类的以对症治疗为主的西药,或采用包括电针灸疗法、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电兴 奋疗法、经络导平治疗以及按摩推拿治疗等在内的“综合物理疗法”。采用西药治疗,其治标 不治本,病情虽可缓解,但是还经常反复发作,甚至还会出现服用止痛类药物在瘾的后遗现 象。采用“综合物理治疗”,其疗程长、疗法总体效果不大显著。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 方法,本发明中药制剂靶向性强、迅速缓解头痛,活血化瘀,标本兼治,且制作工艺简便,毒 副作用小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本发明中药制剂,精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 的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且安全,毒 副作用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所述制剂中 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为当归10 20份,柴胡10 20份,丹参10 20份,桃 仁10 20份,细辛10 20份,白芍10 20份,白术10 20份,羌活10 20份,川芎 10 20份,没药10 20份,远志10 20份,柏子仁10 20份,合欢皮10 20份,天麻 10 20份,钩藤10 20份,杜仲10 20份。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当症见阴虚阳亢,风邪入侵时可以加连翘10 20份,决明子10 20份,黄芩10 20份,麦冬10 20份。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当伴头晕、心烦、口干口苦,肝火上逆者可以加 白芷10 20份,夏枯草10 20份,制首乌10 20份,桅子10 20份。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当伴失眠多梦,气亏血淤者可以加生地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酸枣仁10 20份,郁金10 20份,夜交藤10 20份。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剂型可以优选为蜜炼丸剂、片剂、糖衣片剂、 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 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和糖浆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当所述制剂剂型为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可以包括a取原料药加入水提取2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 ;b药渣加乙醇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 ;c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粉碎,加糊精适量,混勻,灌装胶囊。所述步骤a中,可以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_2小时,提取2次;加热提 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所述步骤b中,可以将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两次,每次0. 5-1小 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 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1. 38 (SO0C)的浸膏,作为 组分2。所述步骤c中,可以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粉碎,加入糊精适量,放入干燥室干燥, 热气流温度是80°C -10(TC,得原料药粉,装入胶囊成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也提供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 法,当所述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先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 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 a ;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水煎煮 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调入蜂蜜制成蜜炼丸剂。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具有平肝止痛、理气健脾、补脾肺肾、补中益气和活血化瘀,散 结止痛的功效,且靶向性强、迅速缓解头痛,活血化瘀,标本兼治,且制作工艺简便,毒副作 用小,而且给药方便,药剂易于制造,成本低廉的新药。本发明为中药制剂,精选活血化瘀, 散结止痛的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神经性头痛的效果。本 发明采用不同药性的中药材,进行了科学配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安全,毒副作用 小,制备简单,能直达病灶,治愈时间短,治愈后不易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祖国医学认为血管神经性头痛属头风、偏头痛范畴。祖国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 会,五脏六腑清阳之气皆上注于头。头风多由肝阳上亢、痰瘀互结而致清阳不升,或浊邪上 犯,清窍失养,以头部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头部疼痛部位多在一侧颞、额、眶,或波及双 颞、头顶等区域,为足厥阴肝经循行之处,用药多从肝入手。治疗宜平肝潜阳,活血通络。中 医认为,神经性头痛乃内结风寒,阻滞经脉,气滞血瘀,直犯清空,血虚经脉失养,治法则以 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为主。因此,当以运用中医中药理论进行辩证施治,标本 兼治。头痛、眩晕、头晕是神经科常见的临床症状,许多疾病均能引起头痛或眩晕、头晕, 如血管性头痛、偏头痛,神经衰弱、颅脑外伤、美尼尔氏病、前庭疾患以及由椎基底动脉供血 不足等引起的眩晕、头晕,眩晕并常有耳鸣、听力障碍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严重时影 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因此,研究出治疗上述症状的药物将给很多患者带来巨大的福音。中 医学认为,头为“诸阳之会” “清阳之府”,手、足三阳经和足厥阴肝经均上行于头面,督脉直 接与脑府相联系,因此,各种外感及内伤因素导致头部经络功能失常,气血失调,脉络不通 或脑窍失养等,均可导致头痛。血管神经性头痛多属内伤头痛,其发病多因肝郁化火,上扰 清阳,经络痹阻不通,发为头痛,邪瘀日久,瘀血阻络,气血逆乱,致本病迁延难愈。“通则不 痛,痛则不通”,所以在治疗上应以通络止痛为大法。调整交感神经的功能,使血管舒缩功能 恢复正常,解除分支动脉痉挛,使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微循环获得改善,从而疏通 经络,使其“通而不痛”。方中柴胡、桃仁与桅子升降调气,既能调理肝胆气机,又能调理脾胃气机;郁金人 血分,协助柴胡疏肝解郁;当归、黄芪,白芍养血活血、化瘀,气血冲和,万病不生,川芎。没药 活血化瘀,散结止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活血化瘀药能促进机体代谢,提高大脑皮质兴奋 性,配合理气解郁药物,可改善抑郁状态。丹参,制首乌养血柔肝,防止理气太过劫伤肝阴; 黄芩化火,决明子清火养阴;钩藤,夏枯草养心阴;酸枣仁敛肝阴,合欢皮,柏子仁、酸枣仁, 远志安神。天麻,杜仲调节免疫力,提高细胞活性,疏通血脉;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化瘀 安神之功。柏子仁性平味甘,心、肾、大肠经。具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的功效。治惊悸、失眠、遗 精、盗汗、便秘等症,能养心安神,润肠通便。用于虚烦不眠,心悸怔忡,肠燥使秘等症。《药 品化义》柏子仁,香气透心,体润滋血。同茯神、枣仁、生地、麦冬,为浊中清品,主治心神虚 怯,惊悸怔仲,颜色憔悴,肌肤燥痒,皆养心血之功也。又取气味俱浓,浊中归肾,同熟地、龟 版、枸杞、牛膝,为封填骨髓,主治肾阴亏损,腰背重病,足膝软弱,阴虚盗汗,皆滋肾燥之力也。味甘亦能缓肝,补肝胆之不足,极其稳当,但性平力缓,宜多用之为妙。钩藤别名又叫大钩丁、双钩藤。为茜草科植物钩藤或华钩藤及其同属多种植物的 带钩枝条,攀援状灌木,高可达10m。茎枝呈圆柱形或类方柱形,有细纵纹。节上生有向下弯 曲的双钩或单钩,钩下有托叶痕。质硬,茎断面有黄白色髓部。以带钩的茎枝入药。春,秋 季采收,除去叶片,切断,晒干。性性凉,味甘。功能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 冒夹惊、惊痢抽搐、妊娠子痢、高血压症。《纲目》载其“钩藤,手、足厥阴药也。足厥阴主风, 手厥阴主火,惊痫眩运,皆肝风相火之病,钩藤通心包于肝木,风静火熄,则诸症自除。”经试 验证明其有良好的镇静作用,钩藤煎剂0. 1克/公斤给小鼠腹腔注射,能产生明显的镇静作 用,但无明显的催眠作用。桅子苦,寒。归心、肺、三焦经。用于热病发热,心烦不宁等症。桅子善能泻火泄热 而除烦。在外感热病的气分症初期,见有发热、胸闷、心烦等症,可用桅子配合豆豉,以透邪 泄热、除烦解郁。如属一切实热火症而见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可用本品配黄柏等泻火 而清邪热。远志苦、辛,微温。归心、肾、肺经。功能主治安神益智,祛痰,消肿。用于心肾不交 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痰不爽,疮疡肿毒,乳房肿痛。应用于失眠多梦,心 悸怔忡,健忘。本品苦辛性温,性善宣泄通达,既能开心气而宁心安神、又能通肾气而强志不 忘,为交通心肾、安定神志、益智强识之佳品。主治心肾不交之心神不宁、失眠、惊悸等症,常 与茯神、龙齿、朱砂等镇静安神药同用,如远志丸(《张氏医通》);治健忘证,常与人参、茯苓、 菖蒲同用,如开心散(《千金方》),若方中再加茯神,即不忘散(《证治准绳》)。《本草正》 远志,功专心肾,故可镇心止惊,辟邪安梦,壮阳益精,强志助力。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功能与主治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 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官脱垂,脱肛。是疏肝养气的良药。酸枣仁养肝,宁心,安神,敛汗。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本经》主心 腹寒热,邪结气聚,四肢酸疼,湿痹。《别录》主烦心不得眠,脐上下痛,血转久泄,虚汗烦渴, 补中,益肝气,坚筋骨,助阴气,令人肥健。治虚劳虚烦,不得眠治心脏亏虚,神志不守,恐怖 惊惕,常多恍惚,易于健忘,睡卧不宁,梦涉危险,一切心疾《纲目》酸枣仁,甘而润,故熟用 疗胆虚不得眠,烦渴虚汗之证;生用疗胆热好眠。皆足厥阴、少阳药也,今人专以为心家药, 殊昧此理。白术味苦、甘,温。归脾、胃经。主治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 少,腹胀泄湾,痰饮眩t季,水肿,自汗,胎动不安。《药性论》载其君,味甘,辛,无毒。能主大 风痹,多年气痢,心腹胀痛,破消宿食,开胃,去痰涎,除寒热,止下泄。主面光悦,驻颜,去黑。 治水肿胀满,吐呕逆,腹内冷痛,吐泻不住,及胃气虚冷痢。丹参苦,微寒。归心、肝经。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用于月经不调,经闭 痛经,症瘕积聚,胸腹刺痛,热痹疼痛,疮疡肿痛,心烦不眠。用于胸肋胁痛,风湿痹痛,症瘕 结块,疮疡肿痛,跌仆伤痛,月经不调,经闭痛经,产后瘀痛等。治疗胸肋疼痛、症瘕结块,以 及月经不调、经闭经痛具有良效。盖丹参能破宿血,补新血,安生胎,落死胎,止崩中滞下,调 经脉。丹参在此复方中的应用针对性地解决了肿瘤患者的血瘀证,丹参能够改善微循环、改 变高凝状态、促进血液流通,增强肿瘤组织血液的灌注量及病变部位癌细胞的含氧量,减少 乏氧细胞。
麦冬性甘、味微苦,微寒。归心、肺、胃经。功能与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 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治肺燥干咳,吐血, 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本品甘寒清润,善清心肺之热 而养阴除烦,兼可清润胃肠而止渴润燥。具有抗实验性心律失常、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川芎入肝、脾、三焦三经。功用主治行气开郁,法风燥湿,活血止痛。治风冷头痛旋 晕,胁痛腹疼,寒痹筋挛,经闭,难产,产后瘀阻块痛,痈疽疮疡。用于月经不调,经闭痛经,瘕 腹痛,胸胁刺痛,跌扑肿痛,头痛,风湿痹痛。《纲目》载〃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川弯 嗪解除血管平滑肌(主动脉条)痉挛(肾上腺素、氯化钾引起)。还能扩张冠状血管,增加 冠脉血流量。对抗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缺氧。减轻结扎冠脉引起的心肌梗死病变程 度。桃仁苦,甘,平为血瘀血闭之专药。苦以泄滞血,甘以生新血。《药品化义》桃仁, 味苦能泻血热,体润能滋肠燥。若连皮研碎多用,走肝经,主破蓄血,逐月水,及遍身疼痛,四 肢木痹,左半身不遂,左足痛甚者,以其舒经活血行血,有去瘀生新之功,若去皮捣烂少用, 入大肠,治血枯便闭,血燥便难,以其濡润凉血和血,有开结通滞之力。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 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 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 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 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 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羌活性辛、味苦,温。归膀胱、肾经。功能主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用于风寒感 冒头痛,风湿痹痛,肩背酸痛。用于风寒感冒,头痛身疼。本品辛温,气雄而散,发表力强,主 散太阳经风邪及寒湿之邪,有散寒祛风、胜湿止痛之功,故善治风寒湿邪袭表,恶寒发热、肌 表无汗、头痛项强、肢体酸痛者,常与桃仁、细辛、苍术、川芎等药同用,如九味羌活汤;若寒 湿偏重,头痛身重者,可配伍独活、稿本、川芎等药,如羌活胜湿汤。羌活气味浓烈是制造滴 丸剂良好的挥发油。白芍入肝、脾经,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治胸腹胁肋疼痛,泻痢腹痛,自 汗盗汗,阴虚发热,月经不调,崩漏,带下,妇人血闭不通,消瘀血,能蚀脓,益女子血。《日华 子本草》治风、补劳,主女人一切病,并产前后诸疾,通月水,退热,除烦,益气,天行热疾,瘟 瘴,惊狂,妇人血运,及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头痛,明目,目赤努肉。赤色者多补气, 白者治血。没药散血去瘀,消肿定痛。主治跌打损伤、金疮、筋骨、心腹诸痛、症瘕、经闭、痈疽 肿痛、痔漏、目障。味苦,辛,平。入肝、脾、心、肾经。《本草经疏》载其“凡骨节痛与夫胸腹 胁肋痛,非瘀血停留而因于血虚者不宜用。产后恶露去多,腹中虚痛者不宜用。痈疽已溃不 宜用。目赤肤翳非血热甚者不宜用。,,配乳香,活血散瘀、行气舒筋。决明子苦甘,微寒,无毒。《本草正》载其味微苦微甘,性平,微凉。归肝、肾、大 肠经。清肝,明目,通便。用于头痛眩晕,目赤昏花,大便秘结。治风热赤眼,青盲,雀目,高 血压,肝炎,肝硬化腹水,习惯性便秘。《神农本草经》将决明子列为上品,谓其"主青盲、目 淫、肤赤、白膜、眼赤通、泪。服益精光,轻身"。《日华子本草》言其"助肝气,益精;用水为末涂,消肿毒,贴太阳穴治头痛,又贴脑心,止鼻洪;作枕,治头风,决明胜黑豆"。广州部队 《常用中草药手册》载决明子能"清肝明目,利水通便。治肝炎、肝硬化腹水、高血压、小儿疳 积、夜盲、风热眼痛、习惯性便秘"。《湖南药物志》载其治"昏眩、脚气、浮肿、肺痨、胸痹"。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近年组织编写的《中华本草》,述其应用较为广泛,载曰“清肝益肾,明 目,利水通便。主治目赤肿痛,羞明泪多、青盲、雀目、头痛头晕、视物昏暗、肝硬化腹水、小便 不利,习惯性便秘。外治肿毒、癣疾"。现代研究表明,决明子除含有糖类、蛋白质、脂肪外, 还含留体化合物、大黄酚、大黄素等,还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锌、锰、铜、镍、钴、钼等。 所含大黄素、大黄酸对人体有平喘、利胆、保肝、降压功效,并有一定抗菌、消炎作用。其中大 黄素葡萄糖甙、大黄素蒽酮、大黄素甲醚,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和强心作用。决明子素具有 a_羟基,可与金属素合成络合物,对金属元素吸收有很大影响。现代临床用决明子治疗高脂 血症收效满意,决明子水煎或制成片剂服用。民间常用决明子炒黄末,代茶饮,有预防和治 疗疾病的保健功能。夏枯草微苦,清肝、散结、利尿;治瘟病、乳痈、目痛、黄疸、淋病、高血压等症;治淋 巴结核、甲状腺肿大、瘰疬、瘿瘤、乳痈、乳癌、目珠夜痛、羞明流泪、头目眩晕、口眼歪斜、筋 骨疼痛、肺结核、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血崩、带下。夏枯草为清肝火、散郁结的要药,它所 主治的大多是肝经的病症。本品配以白芷、决明子,可清肝明目,治目赤肿痛、配以石决明、 钩藤,可平降肝阳,治头痛、头晕;配以玄参、贝母、牡蛎等品,可软坚散结,治瘰历结核。《滇 南本草》祛肝风,行经络,治口眼歪斜。行肝气,开肝郁,止筋骨疼痛、目珠痛,散瘰窃、周身 结核。黄芩有清热燥湿,凉血安胎,解毒功效。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 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黄芩的临床应用抗菌比 黄连还好,而且不产生抗药性。我们借助广谱抗菌作用强的特点,用在真菌培养杂菌感染特 厉害,用黄芩提取液效果很好。《本草经疏》黄芩,其性清肃,所以除邪味苦所以燥湿;阴寒 所以胜热,故主诸热。诸热者,邪热与遍热也,黄疸、肠僻、泄痢,皆湿热胜之病也,析其本,则 诸病自瘳矣。苦寒能除湿热,所以小肠利而水自逐,源清则流洁也。血闭者,实热在血分,即 热人血室,令人经闭不通,湿热解,则荣气清而自行也。恶疮疽蚀者,血热则留结,而为痈肿 渍烂也火疡者,火气伤血也,凉血除热,则自愈也。黄芩有抗变态反应及抗炎作用黄芩所 含黄芩甙与黄芩素能明显抑制致敏豚鼠离体小肠与离体气管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 反应,对豚鼠与小鼠的被动全身性变态反应以及豚鼠被动性皮肤变态反应,黄芩甙与黄芩 素亦有抑制作用。黄芩有解热作用,多数试验证明,黄芩的有效成份黄芩甙元有解热作用。 黄芩有解毒作用,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这可能是由于在β -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 下,黄芩甙分解出葡萄糖醛酸,并与多种毒物结合所致。黄芩甙10毫克能提高士的宁的LD 50达2. 5倍,并且使四氯化碳中毒小鼠的肝糖原含量增多。夜交藤为双子叶植物药蓼科植物何首乌的藤茎或带叶藤茎。养心,安神,通络,祛 风,治失眠症,劳伤,多汗,血虚身痛,痈疽,瘰疬,风疮疥癣。甘微苦,平。《本草再新》“味 苦,性温,无毒。”《饮片新参》“苦涩微甘。”《陕西中草药》“性平,味甘。”入心、脾、肾、肝 经配酸枣仁,滋心阴,宁心神;配生地,养血补阴;配天门冬、麦冬,清虚火、养心阴;配羌活、 独活,祛风胜湿、舒利关节。连翘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功能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瘰疬,乳痈,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温热入营,高热烦渴,神昏发斑,热淋尿闭。连翘药用部分主 要是果实。它的果壳,即“芩翘解毒丸”中的“翘”。含有连翘酚、香豆精、齐墩果酸、皂甙、维 生素P等。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排脓等功效。主治温热、疮疡、瘰疬、丹毒、班疹、流感,用果 实水煎服,或加入方剂中。常用于风热感冒。性味功能中药味苦,性微寒。清热解毒,散结 消肿。蒙药味苦,性凉。清“协日”,止泻。主治中药治热病初起,风热感冒,发热,心烦,咽 喉肿痛,斑疹,丹毒,瘰疬,痈疮肿毒,急性肾炎,热淋。蒙药治黄疸,肠刺痛,“协日”病,肠热。 神农本草经》主寒热,鼠痿,瘰疬,痈肿,恶疮,瘿瘤,结热,蛊毒。细辛味辛,温祛风,散寒,行水,开窍。治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 痛。《药性论》载治咳逆上气,恶风,风头,手足拘急,安五脏六腑,添胆气,去皮风湿庠,能止 眼风泪下,明目,开胸中滞,除齿痛,主血闭,妇人血浙腰痛,对风热头痛最有疗效。中药首乌有生首乌与制首乌之分,直接切片入药为生首乌,用黑豆煮汁拌蒸后晒 干入药为制首乌。二者的功用有所不同生首乌功能解毒、消痈、润肠通便,常用于治疗瘰疬 疮痈、风疹瘙痒、肠燥便秘;制首乌功能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强筋骨,用于血虚萎黄、眩 晕耳鸣、须发早白、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崩漏带下、久疟体虚等。本发明所采用的制首乌是 补肾益肾的佳品。白芷性温味辛,归肺、胃经。功效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燥湿止带。功能 主治祛风湿,活血排脓,生肌止痛。用于头痛、牙痛、鼻渊、肠风痔漏、赤白带下、痈疽疮疡、皮 肤瘙痒。祛风,燥湿,消肿,止痛。治头痛,眉棱骨痛,齿痛,鼻渊,寒湿腹痛,肠风痔漏,赤白 带下,痈疽疮疡,皮肤燥痒,疥癣。《本经》载其主女人漏下赤白,血闭阴肿,寒热,风头(头 风)侵目泪出,长肌肤,润泽。《别录》疗风邪久渴(久渴或疑作'久泻'),呕吐,两胁满, 风痛头眩,目痒。《药性论》治心腹血刺痛,除风邪,主女人血崩及呕逆,明目、止泪出,疗妇 人浙血、腰腹痛;能蚀脓。是去痛化瘀的良药。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 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大约佐之以补则补,故能养营养血,补气生精,安五脏,强形体, 益神志,凡有形虚损之病,无所不宜。佐之以攻则通,故能祛痛通便,利筋骨,治拘挛、瘫痪、 燥、涩等证。营虚而表不解者,佐以柴、葛、麻、桂等剂,大能散表卫热,而表不敛者,佐以大黄 之类,又能固表。惟其气辛而动,故欲其静者当避之,性滑善行,大便不固者当避之。凡阴中 火盛者,当归能动血,亦非所宜,阴中阳虚者,当归能养血,乃不可少。黄芪以补虚为主,能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血不足、疮疡内 陷、脓成不溃或久溃不敛者。黄芪具有很好的托毒生肌的功能,即久不愈合的脓肿化脓生 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芪内含而多种抗菌有效成分,而且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因此 还能用于预防某些传染病的发生。《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 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是增进抵抗力和防御疾病的良药。天麻是一味常用而较名贵的中药,临床多用于头痛眩晕、肢体麻木、小儿惊风、癫 痫、抽搐、破伤风等症。天麻润而不燥,主入肝经,长于平肝息风,凡肝风内动、头目眩晕之 症,不论虚实,均为要药。1、平肝息风。天麻质润多液,能养血息风,可治疗血虚肝风内动的 头痛、眩晕,亦可用于小儿惊风、癫痫、破伤风。2、祛风止痛。用于风痰引起的眩晕、偏正头 痛、肢体麻木、半身不遂。天麻适合用于内风所致的头晕。内风引起头痛的三种类型一、肝 阳上亢型,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出现;二、痰浊中阻,表现症状经常感觉头偏沉 ’三、肾虚病人,表现症状头痛头晕同时伴有记忆力减退的症状。天麻对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不合 适。天麻有镇静、镇痛、抗惊厥作用;能增加脑血流量,降低脑血管阻力,轻度收缩脑血管,增 加冠状血管流量;能降低血压,减慢心率,对心肌缺血有保护作用;天麻多糖有免疫活性。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的干燥树皮,是中国名贵滋补药材。具补肝肾、强筋骨、降 血压、安胎等诸多功效。《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谓其“主治腰膝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 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浙。久服,轻身耐老。”杜仲是中国特有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 有着广泛的应用。它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对杜仲成分进行了反复细致 的研究,发现杜仲中含有对人体所必须的苏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等17种游离氨 基酸,以及锌,铜,镁,铁,钙,磷,钾等15种微量元素。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清除体内垃 圾,加强人体细胞物质代谢,防止肌肉骨骼老化,平衡人体血压,分解体内胆固醇,降低体内 脂肪,恢复血管弹性,利尿清热,广谱抗菌,兴奋中枢神经,提高白血球数量,增强人体免疫 力等显著功效。合欢皮性味甘、平。有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之功。有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 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之效。中国民间用合欢皮治病源远流长,早就载入医学史册,如 《本经》记载“主安五脏和五志,令人欢乐忘忧。”《纲目》记载“和血,消肿,止痛。”生地黄清热生津,凉后,止血;用于热风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 喉肿痛。生地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烦渴、发斑发疹、阴虚内热、吐血、衄血、糖尿 病、传染性肝炎。能促进凝血、升高外周白细胞;能强心、利尿、升高血压;能保护肝脏,降低 血糖;有增强免疫功能、抗辐射损伤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郁金行气解郁,凉血破瘀。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 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①《药性论》治女人宿血气心痛,冷气结聚,温醋摩服之。②《唐 本草》主血积,下气,生肌,止血,破恶血,血淋,尿血,金疮。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 用于经闭痛经,胸腹胀痛、刺痛,热病神昏,癫痫发狂,黄疸尿赤本发明制备过程本发明片剂的制作过程为当归lOOOg,柴胡lOOOg,丹参lOOOg,桃仁lOOOg,细 辛IOOOg,白芍IOOOg,白术1000g,羌活lOOOg,川芎lOOOg,没药lOOOg,远志1000g,柏子仁 lOOOg,合欢皮 lOOOg,天麻 1000g,钩藤 1000g,杜仲 IOOOgo把药材加水浸泡30分钟至1小时,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加水, 第二次加热,煮沸30分钟,再过滤,滤液备用;滤渣再加水,第三次加热煮沸30分钟,过滤; 将三次滤液合在一起,加热浓缩至糊状,得到原料药液;加入淀粉压制成片剂。本发明症见阴虚阳亢,风邪入侵时胶囊剂的制作过程为取连翘lOOOg,决明 子lOOOg,黄芩lOOOg,麦冬IOOOg,当归lOOOg,柴胡lOOOg,丹参lOOOg,桃仁lOOOg,细辛 IOOOg,白芍IOOOg,白术lOOOg,羌活lOOOg,川芎lOOOg,没药lOOOg,远志1000g,柏子仁 IOOOg,合欢皮IOOOg,天麻IOOOg,钩藤IOOOg,杜仲IOOOgo加入5-10倍量的水浸泡1小 时,提取2次;加热提取1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 ;剩余药渣加60-90%乙醇浸泡1 小时,提取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 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相对密度为 1.38 (SO0C)的浸膏,作为组分2。将上述两种浸膏混合,浓缩干燥成干膏,粉碎,加糊精,干 燥,热气流温度是80°C -IOO0C,得原料药粉,装入胶囊成药。
本发明伴头晕、心烦、口干口苦,肝火上逆者时散剂制备方法取白芷lOOOg,夏枯 草 1000g,制首乌 lOOOg,桅子 IOOOg,当归 lOOOg,柴胡 lOOOg,丹参 lOOOg,桃仁 lOOOg, m 辛IOOOg,白芍IOOOg,白术1000g,羌活lOOOg,川芎lOOOg,没药lOOOg,远志1000g,柏子仁 lOOOg,合欢皮lOOOg,天麻lOOOg,钩藤lOOOg,杜仲IOOOg ;先将药材放入10倍量乙醇中,加
热回流提取2次,每次45分钟,提取活性成份,将2次提取液合并静置。再将药渣加10倍 量水,加热回流提取3次,每次1小时,将3次提取液合并;合并上述两种提取液,减压回收 乙醇并浓缩至药液浓度为0.5g生药/mL,抽滤后,滤液的相对密度约为1.06(20°C);上述 滤液经体积为10L的大孔吸附树脂柱,先用10倍树脂柱体积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洗脱,再 用5倍树脂柱体积的95%乙醇洗脱,收集乙醇洗脱液,去除溶剂,得到原料药液;干燥后得 散剂。可直接兑水冲服。本发明症伴失眠多梦,气亏血淤者时蜜炼丸剂的制备方法为取生地黄1500g,黄 芪1500g,酸枣仁1500g,郁金1500g,夜交藤1500g,当归1500g,柴胡1500g,丹参1500g, 桃仁1500g,细辛1500g,白芍1500g,白术1500g,羌活1500g,川芎1500g,没药1500g,远志 1500g,柏子仁1500g,合欢皮1500g,天麻1500g,钩藤1500g,杜仲1500g ;先将所述原料药 粉碎成粗粉,再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达到30%,收集通过 120目筛的细粉得细粉a;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 次加8-10倍量水煎煮1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 加热浓缩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调入蜂蜜制成 蜜炼丸剂。毒理学实验1、急性毒性试验应用小鼠进行急性毒性实验表明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胶囊剂,在488. Sg生药 /kg剂量下,给药后小鼠出现轻微活动减少,1小时左右恢复正常,给药后连续观察7天,无 一动物死亡,其全身状况、饮食、摄水、小便和体重增长均正常,实验结果表明小鼠灌胃本 发明的中药胶囊剂的最大给药量为488. 8g生药/kg/d (LD 50 > 488. 8g生药/kg)。本发明 的中药制剂每日临床用药总量为0. Ig生药/kg/d;按体重计,小鼠灌胃本发明的中药制剂 的耐受量为临床病人的4888倍。提示该药急性毒性低,临床用药安全。2、长期毒性试验选用SD大鼠,给予不同浓度(18.0、6.0、2.0g生药/kg)的本发明的中药丸剂,每 天灌胃一次,连续90天,末次给药后M小时各组活杀1/2动物(雌雄各半),其余1/2动物 继续观察2周后活杀。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外观、一般行为、摄食量、体重变化,给药后90 天和停药2周进行血液学(RBC、HB、网织红细胞、PLT、CT、WBC及分类)和血液生化(AST、 ALT、ALP、Glu、BUN、Crea、TP、T.BIL、ALB、CHOL)、尿液生化、脏器系数、病理组织学等指标检 查。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制剂在高、中、低剂量组动物一般状态良好,外观体征、行 为活动、进食量和体重增长均无异常变化;三个剂量组及对照组血液学检查、血液生化学、 尿液生化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组间无显著差异;各组主要脏器组织病理学检查未见明显异 常。上述指标停药2周后也未见改变。本试验用药剂量分别为临床用药剂量的180、60、20 倍,根据试验结果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在高、中、低三个剂量(18.0、6.0、2. Og生药/kg)连 续90天给药对大鼠无明显影响,无明确的毒性靶器官和敏感指标,恢复期观察也未见延迟性毒性反应,提示本发明的中药制剂临床应用的剂量安全性较高。3、动物局部刺激试验本发明片剂的豚鼠皮肤过敏试验和片剂对大鼠直肠用药刺激性试验。结果表明皮肤过敏试验,高剂量组0.8g(药粉)/kg、低剂量组0. Ig(药粉)/kg, 分别相当于拟临床人用量
的20倍、2. 5倍,经皮肤给药,均未见动物产 生变态反应;直肠用药刺激性试验高剂量组5. Og (药粉)/kg,低剂量组3. 2g (药粉)/kg, 分别相当于拟临床人用量的125、80倍,在规定的时间内观察直肠粘膜均无充血、水肿等现 象,病理组织学检查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未见出现明显的刺激性反应,每组留 存的部分动物其全身状况,体重、呼吸、循环、中枢神经系统及四肢活动等,均无明显异常反 应。药效学实验1材料本发明胶囊剂,昆明种小白鼠,山东大学生物系提供。2镇痛试验方法与结果2. 1对小鼠热板致痛的影响(实验1)2. 1. 1材料雌性小白鼠,体质量16 20g。器材恒温水浴箱、秒表、温度计、 量筒、烧杯。药物本发明胶囊配成的混悬液(高浓度2. 7g/ml、中浓度1. 35g/ml、低浓度 0. 675g/ml),芬必得(0. 007g/ml,),生理盐水。2. 1. 2实验方法将恒温水浴箱的水浴槽加满水,加热,调节水温为(60士0. 5) °C,并预热lOmin,每 次放1只小鼠到热板上,同时开始计时,记录出现舔后足所需时间(s),选择30s以内舔后 足的小鼠做后面实验。将合格的小鼠随机分为5组各10只,测定各组的基础痛阈(s)并记 录。给药3d,空白组灌生理盐水15ml/kg,阳性对照组灌芬必得0.0105g/kg,本品高、中、低 剂量组分别灌本品40. 50g/kg, 20. 25g/kg,10. 12g/kg。第5天给药后,测量15min和30min 后的痛阈值。超过60s仍不舔后足的记60s。2. 1. 3试验结果表1本发明胶囊剂对小鼠热板法致痛的影响(X士 S)
组别剂量 /(g/kg)动物 数(η)基础痛阈/S给药后15min 痛阈/s给药后30min 痛阈/s空白对照组15.501022.32 士 5.7521.23 土 4.4622.08士2.75芬必得组0.01051018.57±3.5138.17 土 16.56*36.98士 11-21*高剂量组0.541023.64士 2.5933.76士 8.67*35.49±8.71*中剂量组0.271023.74土 4.5431.53±7.16**32.49士 11.01*低剂量组0.121022.28士 5.3637.1 士 13.28*39.33±11.39*注与空白对照组比较,*P < 0. 05,**P < 0. 01。2. 2小鼠扭体法(实验2)选取体重20士2g,基础痛阈在5 15秒的小白鼠3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三组,第一组生理盐水灌胃,第二组0. 25 %芬必得灌胃,第三组本品混悬液灌胃,每日三次,连续 三天,末次给药30min,腹腔注射0. 6 %醋酸0. l/10g, 15min后开始观察扭体次数,以后肢伸 展,腹部紧贴笼底,腹肌间歇收缩,躯体扭转为指标,统计IOmin内扭体次数。结果见表2。表2扭体实验结果(X 士 S)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各种原料药的重量份数比为当归 10 20份,柴胡10 20份,丹参10 20份,桃仁10 20份,细辛10 20份,白芍10 20份,白术10 20份,羌活10 20份,川芎10 20份,没药10 20份,远志10 20 份,柏子仁10 20份,合欢皮10 20份,天麻10 20份,钩藤10 20份,杜仲10 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进一步 包括连翘10 20份,决明子10 20份,黄芩10 20份,麦冬10 2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原料药,进 一步包括白芷10 20份,夏枯草10 20份,制首乌10 20份,桅子10 20份。
4.根据权利要求1 3的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 述原料药,进一步包括生地黄10 20份,黄芪10 20份,酸枣仁10 20份,郁金10 20份,夜交藤10 20份。
5.根据权利要求1 4的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药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片剂、糖衣片剂、薄膜衣片剂、肠溶衣片剂、胶囊剂、硬胶囊 剂、软胶囊剂、口服液、口含剂、颗粒剂、冲剂、丸剂、散剂、丹剂、溶液剂、注射剂、硬膏剂或糖 浆剂。
6.一种如权利要求1 4的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 述中药制剂剂型为胶囊剂,其制备方法包括a.取所述原料药加入水提取2次,成浸膏状,为组分1;b.药渣加乙醇浓缩过滤为浸膏状,为组分2;c.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粉碎,加入糊精,混勻,灌装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步骤a中,取原料药加入5-10倍量的水 浸泡1-2小时,提取2次;加热提取1-2小时,浓缩至浸膏状,成为组分1。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 药渣加60-90 %乙醇浸泡1-2小时,提取2次,每次0. 5-1小时,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 80-160目滤过,6000-10000转/分钟离心后的上清液,经截流分子量为5000-10000的超滤 柱超滤,超滤液减压浓缩为80°C相对密度1. 38的浸膏,作为组分2。
9.根据权利要求6 7的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 所述步骤c中,将组分1和组分2混合粉碎,加入糊精,放入干燥室干燥,热气流温度是 80°C -10(TC,得原料药粉,装入胶囊成药。
10.一种如权利要求1 4的任何一项所述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所述制剂的剂型为蜜炼丸剂,其制备方法包括先将所述原料药粉碎成粗粉,再 进一步粉碎,过120目筛,使能通过120目筛的细粉量达到30%,收集通过120目筛的细粉 得细粉a ;再将不能通过120目筛的粗粉投入多功能提取罐提取两次,第一次加8-10倍量 水煎煮1-2小时,第二次加4-8倍量水煎煮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得滤液;加热浓缩 所述滤液至糊状,放入烘箱80°C烘干后冷却,研磨成细粉b,将a与b混合后调入蜂蜜制成 蜜炼丸剂。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神经性头痛的中药制剂,各种原料药为当归,柴胡,丹参,桃仁,细辛,白芍,白术,羌活,川芎,没药,远志,柏子仁,合欢皮,天麻,钩藤,杜仲;当症见阴虚阳亢,风邪入侵加连翘,决明子,黄芩,麦冬;当伴头晕、心烦、口干口苦,肝火上逆者加白芷,夏枯草,制首乌,栀子;当伴失眠多梦,气亏血淤者加生地黄,黄芪,酸枣仁,郁金,夜交藤。本发明选择祛风散寒,化瘀通络,活血行气止痛为主的原料药,辩证施治,标本兼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所以在治疗上以通络止痛为大法。使血管舒缩功能恢复正常,解除分支动脉痉挛,使局部组织血液供应恢复正常,微循环获得改善,从而疏通经络,使其“通而不痛”。
文档编号A61P25/04GK102078520SQ201110003320
公开日2011年6月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10日
发明者董春玲 申请人:董春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