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熔蜡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6720阅读:2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熔蜡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熔蜡器,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熔蜡器。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熔蜡器都是通过外部AC交流电源直接为其内部的加热装置进行供电,然后由电能所产生的热量从陶瓷罐传热对香薰蜡陶瓷碟上,或者通过电能驱动15W的电阻发热再将热量从陶瓷罐传热到香薰陶瓷碟上。由于上述两种方式采用的都是AC交流电电源,因此无法在没有AC交流电电源或较比潮湿的地方使用,也制约了其使用环境。另外,此种熔蜡器在长时间使用时容易导致陶瓷罐外壳过热,因此还存在着安全隐患与消耗能源大等缺点。另外,现有的熔蜡器在使用时都需要事先预热才可以,因此香薰陶瓷碟中的香蜡块都是需要较长时间才开始溶蜡挥发薰香,为使用造成诸多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耗电量低、使用更为安全的优点,并且可在没有AC交流电源的环境下使用的便携式熔蜡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包括香薰碟与熔蜡器外壳,所述香薰碟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顶部,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设有LED灯,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电线依次与所述LED灯以及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在所述香薰碟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 在所述香薰碟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正电极与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以及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相连接。所述金属片平铺在所述香薰碟的内壁表面,所述PTC发热片设置在所述香薰碟以及所述金属片的中心处。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端面上。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在电池外壳中。所述熔蜡器外壳还与外置AC/DC相连接,所述外置AC/DC通过电源接入端以及电线与所述LED灯、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相连接。所述外置AC/DC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边缘呈倾斜式向上方延伸形成卡位。
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表面还设有透光孔以及电源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包括香薰碟与熔蜡器外壳,香薰碟设置在熔蜡器外壳的顶部,在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设有LED灯与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通过电线依次与 LED灯以及设置在熔蜡器外壳顶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在香薰碟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在香薰碟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正电极与负电极,正电极以及负电极分别与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相连接。本发明由于采用可充电电池作为熔蜡的加热源,可在没有AC交流电源的环境下或使用,并且避免了对电源线长度的限制;由于本发明还具有耗电量低、使用更为安全的优点,因此还可降低由于外壳过热或在潮湿地方使用而存在的危险机率;由于PTC发热片设置在香薰碟以及金属片的中心处,因此可使金属片表面的受热更为均勻,使香碟中的香蜡块可在最快的时间内开始溶蜡挥发薰香。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结构图;图2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香薰碟 2金属片3 PTC发热片
4负电极5正电极6负极端子
7正极端子 8 LED灯9电线 11可充电电池12熔蜡器外壳
10电池外壳 14外置AC/DC15卡位
13电源接入端
16电源接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清楚的表述本发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包括香薰碟1与熔蜡器外壳12,香薰碟1设置在熔蜡器外壳12的顶部,在熔蜡器外壳12顶部的边缘呈倾斜式向上方延伸形成卡位15,香薰碟1放置在卡位15中。本发明中的香薰碟用于装载香薰蜡以及容置化成液体状的香薰蜡的托盘。香薰碟置于熔蜡器外壳上,香薰碟与熔蜡器外壳之间可采用一体式或分体方式。在香薰碟1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2,在香薰碟1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3、 正电极5与负电极4。金属片2平铺在香薰碟1的内壁表面,PTC发热片3设置在香薰碟1 以及金属片2的中心处。在熔蜡器外壳12的内部设有LED灯8与可充电电池11,该可充电电池11设置在电池外壳10中,当可充电电池中的电池耗尽时,可通过外部电源为其进行充电。可充电电池11的正极以及负极均通过电线9与LED灯8的正极以及负极相连接。在熔蜡器外壳12顶部的端面上设有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6,正电极5以及负电极4分别与正极端子7以及负极端子6相连接,可充电电池11的正极以及负极均通过电线9分别与正极端子7以及负极端子6相连接。可充电电池11为LED灯8、正极端子7以及负极端子6进行供电,由可充电电池11提供的电能通过正极端子7以及正电极5从而传递到PTC发热片 3上,由PTC发热片3产生的热量均勻的扩散至金属片2的边缘。由于熔蜡器外壳采用可透光的材料制成,因此当LED灯点亮时熔蜡器外壳实现照明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在熔蜡器外壳的表面设置多个透光孔(图中未描述),使由LED灯中发出的光线可由多个透光孔中发散出来。PTC发热片采用PTC热敏电阻构成,将其置于香薰碟内部,在经从正电极传递的直流电后得到发热,然后将热力传递至与其接触金属片表面,从而为将置于香薰碟中的香薰蜡熔化。如图2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包括香薰碟1与熔蜡器外壳12,香薰碟1设置在熔蜡器外壳12的顶部,在熔蜡器外壳12顶部的边缘呈倾斜式向上方延伸形成卡位15,香薰碟1放置在卡位15中。本发明中的香薰碟用于装载香薰蜡以及放置化成液体状的香薰蜡的托盘。香薰碟置于熔蜡器外壳上,香薰碟与熔蜡器外壳之间可采用一体式或分体方式。在香薰碟1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2,在香薰碟1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3、 正电极5与负电极4。金属片2平铺在香薰碟1的内壁表面,PTC发热片3设置在香薰碟1 以及金属片2的中心处。在熔蜡器外壳12的内部设有LED灯8与可充电电池11,该可充电电池11设置在电池外壳10中。在熔蜡器外壳12顶部的端面上设有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8,正电极5以及负电极4分别与正极端子7以及负极端子6相连接。在熔蜡器外壳12 的底部还设电源接口 16,该电源接口 16通过电线依次与可充电电池11、LED灯8、正极端子 7以及负极端子6相连接。外置AC/DC14通过其末端的电源接入端13与电源接口 16相连接,从而为可充电电池11、LED灯6、正极端子7以及负极端子6供电,由外置AC/DC14提供的电能通过正极端子7以及正电极5从而传递到PTC发热片3上,由PTC发热片3产生的热量均勻的扩散至金属片2的边缘。另外,在外置AC/DC14进行供电的同时也在对可充电电池11进行充电。由于熔蜡器外壳采用可透光的材料制成,因此当LED灯点亮时熔蜡器外壳实现照明的功能。另外,还可以在熔蜡器外壳的表面设置多个透光孔(图中未描述),使由LED灯中发出的光线可由多个透光孔中发散出来。PTC发热片采用PTC热敏电阻构成,将其置于香薰碟内部,在经从正电极传递的直流电后得到发热,然后将热力传递至与其接触金属片表面,从而为将置于香薰碟中的香薰蜡熔化。本发明在使用时,可根据实际需要通过可充电电池或外置AC/DC作为输入的电源。在通电工作时,香薰碟内的PTC发热片便立即发热,热力随即转到相接触香蜡的金属片上,把香蜡放在香薰碟上后,香蜡在热能的作用下可在一瞬间开始溶解而散发出香味。另外,在通电工作时,LED灯还会发出光线,该光线可从熔蜡器外壳或利用其表面的多个透光孔达到照明的功能。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举凡熟悉此项技艺的专业人士.在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之后,自然能依据实际的需要,在本发明的教导下加以变化。 因此凡依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同等变化与修饰,曾应仍属本发明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包括香薰碟与熔蜡器外壳,所述香薰碟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顶部,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设有LED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还设有可充电电池,所述可充电电池通过电线依次与所述LED灯以及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在所述香薰碟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在所述香薰碟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正电极与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以及所述负电极分别与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片平铺在所述香薰碟的内壁表面,所述PTC发热片设置在所述香薰碟以及所述金属片的中心处。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设置在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端面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充电电池设置在电池外壳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蜡器外壳还与外置AC/ DC相连接,所述外置AC/DC通过电源接入端以及电线与所述LED灯、所述正极端子以及所述负极端子相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置AC/DC与所述可充电电池相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熔蜡器外壳顶部的边缘呈倾斜式向上方延伸形成卡位。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熔蜡器外壳的表面还设有透光孔以及电源接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便携式熔蜡器,其中,香薰碟设置在熔蜡器外壳的顶部,在熔蜡器外壳的内部设有LED与可充电电池,可充电电池通过电线依次与LED灯以及设置在熔蜡器外壳顶部的正极端子、负极端子相连接;在香薰碟的内壁表面设有金属片,在香薰碟的内部还设有PTC发热片、正电极与负电极,正电极以及负电极分别与正极端子以及负极端子相连接。本发明由于采用可充电电池作为熔蜡的加热源,可在没有AC交流电源的环境下使用,并且避免了对电源线长度的限制;另外,由于本发明还具有耗电量低与使用安全等优点,因此还可降低了由于外壳过热或在潮湿地方使用而存在的危险机率。
文档编号A61L9/03GK102240410SQ20111007337
公开日2011年11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5日
发明者卢志昌 申请人:卢志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