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07122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个人卫生用具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
背景技术
挖耳勺,在中国是个常见的物件,无人不知。这是一种专门用来掏挖耳屎、耳垢的小巧工具。街头巷尾,至今犹有出卖。传统挖耳勺的制作材料有很多种,如竹木、象牙、牛角、玉石、铜铁、金银等等材料,目前市场上出售的一般都是不锈钢材料制作的成细长的柄, 柄的一端制出一个小勺的挖耳勺。传统的挖耳勺在使用上不方便,如果稍一用力或者操作不慎,很容易划伤外耳道皮肤,导致外耳道发炎、肿胀以及剧痛,如果诱发霉菌感染,则耳内瘙痒剧烈,会使人坐立不安。为此市场上需要一种即安全又方便的挖耳清垢用具。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采用手动气囊控制转速和吸附力,可有效解决上述之不足,其特征是由气囊、底座外套、底座内套、耳杆、风轮、海绵头组成;耳杆内设置为通气吸管,前部设有海绵头,后部设有风轮,底座外套与底座内套设有丝扣,耳杆插入底座外套和底座内套中间的通气道,气囊套在底座外套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为第一步,底座制作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底座外套、底座内套,底座外套与底座内套设有丝扣,底座内、外套中间设有通气道;第二步,耳杆制作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耳杆,耳杆中心设有通气吸管,耳杆后部设有风轮;第三步,组合将耳杆插入底座内套的通气道中,再将底座内套的丝扣插入底座外套的丝孔旋转固定,耳杆前部外端套入海绵头,然后将气囊套入组合的底座外套上,即为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本发明的气囊捏扁排除空气后,将耳杆海绵头插入耳孔中,轻放气囊产生吸附力, 使风从耳杆与底座之间通气道吸入气囊,耳杆风轮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带动耳杆海绵头转动,达到清除耳垢的目的;被清除下的耳垢又会被耳杆中的通气吸管吸到管内带出,耳杆的旋转速度可由手动捏放气囊速度控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附图为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示意图。图中1、气囊,2、底座外套,3、底座内套,4、耳杆,5、风轮,6、海绵头,7、通气吸管, 8、通气孔具体实施方法a、底座制作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底座内套3、底座外套2,底座外套2与底座内套3设有丝扣,底座内、外套中间设有通气道7 ;b、第二步,耳杆制作用塑料或者金属材料制作耳杆4,耳杆4中心设有通气吸管8,耳杆后部设有风轮5 ;C、第三步,组合将耳杆4插入底座内套3的通气道中,再将底座内套3的丝扣插入底座外套2的丝孔旋转固定,耳杆4前部外端套入海绵头6,然后将气囊1套入组合的底座外套2上,即为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以上所述,实施方式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的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其特征是由气囊、底座外套、底座内套、耳杆、风轮、海绵头组成;耳杆内设有通气吸管,前部设有海绵头,后部设有风轮,底座外套与底座内套设有丝扣,耳杆插入底座外套和底座内套中间通气道中,气囊套在底座外套上。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可旋转吸附式清耳器,是由气囊、底座外套、底座内套、耳杆、风轮、海绵头组成;采用手动气囊控制转速和吸附力,使风从耳杆与底座之间吸入气囊,耳杆风轮在吸附力的作用下带动耳杆海绵头转动清除耳垢,被清除下的耳垢又会被吸附到耳杆通气吸管内带出,达到清耳的目的,既安全又方便。
文档编号A61F11/00GK102151195SQ20111008942
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9日
发明者刘方旭 申请人:刘方旭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