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通络祛痹丸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0467阅读:51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活血通络祛痹丸及其制备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麻木和疼痛的活血通络祛痹丸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麻木和疼痛是临床上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中医“痹”、“中风”病症范畴。它包括现代医学风湿、类风湿、末梢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和各种因软组织损伤所引起的颈、肩、腰、 腿痛。风湿、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特征是长期关节疼痛、红肿、麻木、僵硬、手脚发凉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危及生命。目前风湿病患者约占世界总人口的十分之一,并有逐年递增的趋势,病死率高,致残率高,病程又长,所以风湿病又称为不死的“癌症”。但是目前国际上尚未有治疗风湿病的根治疗法。据了解,治疗风湿病的药物有很多,国内外普遍善用激素药物,不但不能根治,反而使患者产生很多的毒副作用和并发症,使患者的免疫力下降,从而对西药产生依赖性,痛苦一生。多少年来,这种病一直未被人类攻克,给社会、家庭带来很大的危害。其实的了这种病,并不可怕,只要对症下药,找出发病的病因和病机,就可迎刃而解。风湿病一般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或劳累、创伤、营养不良、遗传感染导致经络不通,气血不和,气血运行不畅所致关节增生、水肿、炎症、僵硬、增生变形等,中晚期会出现周身广泛性微血管病变,蛋白脂代谢紊乱,引发很多并发症,国外研制的有关类风湿药品多半属于化学合成药品,副作用大。现在虽然也有一些治疗风湿病的中成药,但是由于效果不十分明显,使患者仍然不得不依赖与一些西药。 西药虽然可以迅速缓解疼痛,但是不能根治,使患者痛苦一生,至今市场上还没有出现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特效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疗效高,副作用小,见效快的活血通络祛痹丸及其制备工艺。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活血通络祛痹丸,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成分制备而成140-170重量份数的苍术、900-1100重量份数的马钱子、140-170重量份数的全虫、140-170重量份数的蜈蚣、140-170重量份数的僵蚕、140-170重量份数的土元、 140-170重量份数的乳香、140-170重量份数的没药、140-170重量份数的牛夕、140-170重量份数的甘草、140-170重量份数的麻黄。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成分23-25重量份数的冰片、14-16重量份数的樟脑。一种活血通络祛痹丸的制备工艺,其制备工艺如下
步骤一将牛夕、甘草、苍术、麻黄、土元、全虫、蜈蚣、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乳香、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浑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1/20马钱子重量的绿豆,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冰片和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为纯中药制剂,五毒副作用。采用本发明的药物三年治疗215例,症状消失150 例,占69. 8%,好转52例,占24. 2,无效13例,占6%。本发明适应症颈、肩、腰、背、四肢疼痛,全身及局部麻木,风湿或类风湿性关节炎,末梢神经炎,产后风,骨质增生,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等所引起的疼痛。具体的各个药物成分的药理为如下该药以通经络、强筋骨、祛风湿、消结肿、止疼痛的马钱子和芳香化湿的苍术为主药;以息风止痉、化痰散结、疏散风热、通络止痛、解毒的全虫、蜈蚣、僵蚕为臣药;以活血祛瘀、散结止痛、通经络的土元、乳香、没药和补肝肾、强筋骨、引血下行的牛夕为佐药;以发散表邪、补脾益气、解毒、调和诸药的甘草为使药;并吸取了麻黄发汗解表和利水的特点,发散表邪;为了加强活血、散结、止痛之功效,又加入樟脑和冰片二味药物,具有开窍醒神、活血散结、止痛之功。本发明具有散寒、化湿、祛风、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功效。该发明的服用方法用温开水口服。用量早上吃2粒,晚上睡前吃4粒病人一般需要两到三个疗程,每个疗程10天,多数患者能够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步骤一将140克牛夕、140克甘草、140克苍术、140克麻黄、140克土元、140克全虫、 140克蜈蚣、14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70克乳香、17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90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45克的绿豆,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再装入胶囊。实施例2:
步骤一将140克牛夕、170克甘草、170克苍术、170克麻黄、170克土元、170克全虫、 140克蜈蚣、14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40克乳香、14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10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5克的绿豆, 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23克冰片和14克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实施例3:
步骤一将170克牛夕、140克甘草、140克苍术、140克麻黄、140克土元、140克全虫、 140克蜈蚣、14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40克乳香、14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10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5克的绿豆, 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25克冰片和16克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实施例4:
步骤一将150克牛夕、150克甘草、150克苍术、150克麻黄、150克土元、140克全虫、 140克蜈蚣、14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60克乳香、15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00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0克的绿豆, 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M克冰片和15克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实施例5:
步骤一将160克牛夕、160克甘草、150克苍术、160克麻黄、160克土元、150克全虫、 150克蜈蚣、15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60克乳香、16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00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0克的绿豆, 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M克冰片和14克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实施例6:
步骤一将145克牛夕、145克甘草、155克苍术、160克麻黄、140克土元、160克全虫、 160克蜈蚣、160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65克乳香、155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95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47. 5克的绿豆, 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
步骤五将25克冰片和16克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实施例7:
步骤一将170克牛夕、170克甘草、170克苍术、160克麻黄、160克土元、140克全虫、 165克蜈蚣、165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40克乳香、14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05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2. 5克的绿豆,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装入胶囊; 实施例8
步骤一将170克牛夕、170克甘草、170克苍术、160克麻黄、160克土元、140克全虫、 165克蜈蚣、165克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
步骤二 再将140克乳香、140克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
步骤三将1050克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52. 5克的绿豆,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
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装入胶囊; 病例如下
李某,女,78岁,家住平煤六矿家属院5号楼,因颈项部疼痛伴四肢麻木一年,加重20天来我院为主诉来我院就治,经颈椎磁共振检查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经口服活血通络祛痹丸六个疗程(两个月),四肢麻木症状基本消失。刘某,男,62岁,原藉河南鲁山县人,现平顶山飞行集团退休工人,家住飞行公司家属院,患者以四肢僵硬疼痛半年,加重20天为主诉,住院后经化验检查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经口服活血通络祛痹丸10天,四肢晨僵改善,1个月后症状消失。王某,女,64岁,原藉平顶山卫东区东高皇乡上徐村六组,以全身关节僵硬疼痛六个月为主诉,来我院就治,经化验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口服活血通络祛痹丸30 天,疼痛症状缓解,60天症状消失。
王某,男,45岁,鲁山县人,患颈肩痛和双手麻木一年余,加重两个月为主诉,收入院,患者一年前因劳累又外感风寒引起颈项部疼痛,同时伴有双上肢麻痛,经县几家医院诊断为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经采用口服中西药物并配合理疗,针灸,按摩等治疗无效,近来, 由于工作劳累,颈项部疼痛和双上肢麻木症状加重,后经别人介绍来我院检查诊断,经影像学并结合临床检查及化验检查,诊断为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口服活血通络祛痹丸, 十天后,疼痛症状减轻。二十天后,麻木症状逐渐减轻,一个月后中,疼痛麻木症状全部消失。一年后随访,无复发。 张某,女,现年38岁,平顶山东高皇乡人,平煤田庄洗煤厂工人,2007年因患双手指麻木、肿胀疼痛,前来就诊,经化验并结合临床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经口服活血通络祛痹丸十天,症状减轻,二十天后,疼痛症状消失,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活血通络祛痹丸,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成分制备而成 140-170重量份数的苍术、900-1100重量份数的马钱子、140-170重量份数的全虫、140-170 重量份数的蜈蚣、140-170重量份数的僵蚕、140-170重量份数的土元、140-170重量份数的乳香、140-170重量份数的没药、140-170重量份数的牛夕、140-170重量份数的甘草、 140-170重量份数的麻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通络祛痹丸,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成分23-25重量份数的冰片、14-16重量份数的樟脑。
3.—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活血通络祛痹丸的制备工艺,其制备工艺如下步骤一将牛夕、甘草、苍术、麻黄、土元、全虫、蜈蚣、僵蚕八味药分别放入炒锅炒成黄色,备用步骤二 再将乳香、没药用洗净的瓦片,去油,然后放入炒锅中炒至没有泡沫,或炒熔除去部分挥发油后放冷,备用;步骤三将马钱子放入盛水的铁锅内进行煮,同时在铁锅内加入1/20马钱子重量的绿豆,直至绿豆煮开花即可,然后剥去马钱子黑皮,切成片,经2-3日晒制,再用盛有砂土的炒锅炒至黑黄色,备用;步骤四将步骤一、步骤二和步骤三中的备用药混合,拌勻,碾成粉状,备用;或将备用药用粉碎机粉碎后过细萝,备用;步骤五将冰片和樟脑分别研成粉末,然后分别过细萝,接着将粉末状的冰片、樟脑与步骤四中的粉末状的备用药混合,搅拌均勻备用,再装入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麻木和疼痛的活血通络祛痹丸及其制备工艺,包括以下重量份数的药物成分制备而成140-170重量份数的苍术、900-1100重量份数的马钱子、140-170重量份数的全虫、140-170重量份数的蜈蚣、140-170重量份数的僵蚕、140-170重量份数的土元、140-170重量份数的乳香、140-170重量份数的没药、140-170重量份数的牛夕、140-170重量份数的甘草、140-170重量份数的麻黄,本发明具有散寒、化湿、祛风、活血通络、散结消肿止痛功效。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2178735SQ20111011912
公开日2011年9月14日 申请日期2011年5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5月10日
发明者汪和进 申请人:汪和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