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218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突发性耳聋是一种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觉神经性耳聋,又称暴聋。目前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之势,1万人中约有10. 7人发病,占耳鼻喉科初诊病例的1。性别、 左右侧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随年龄增加发病率亦增加,患病时年龄在40或40岁以上者占 3/4。该病发病急,进展快,治疗效果直接与就诊时间有关,应视为耳科急诊,就诊时间以一周内为宜,十日后就诊效果不佳。对于突发性耳聋的治疗,西医主要采用营养耳神经细胞的手段,主要药物有ATP、 辅酶A、细胞色素、维生素B2、B5等,并配合采用高压氧治疗、静脉注射抗血栓药、活血药等。中医认为,耳聋的外因多为风热湿邪侵袭,内因多有肝胆脾肾脏腑功能的失调,外邪侵袭,侵及耳窍,而蒙蔽清窍,内有肝失疏泄条达,郁而化火,肝胆之火,挟湿而上饶,内外邪热,结聚清窍,蒸灼耳膜,气机不利,故耳鸣,耳内胀痛,热炽变盛,灼烁肌膜,则耳内疼痛, 伤腐肌膜,故而成脓,邪侵清窍则头痛眩晕。因火热之邪郁结而有发热,大便秘结,小便黄, 舌红苔黄脉数,治则上宜清泻肝火,驱逐外邪,兼以利水怯湿而排脓,清火邪以消肿解毒。现有技术中,众所周知的“耳聋丸”制剂,对于治疗以上疾病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在耳聋丸制剂中,由于药物分布在制剂的表面,不能掩盖药的苦味,使病人难以吞咽;耳聋丸中含有一定量的水解产物,容易发生变质,保质期短,而且药物中有效成分的含量下降,影响药品质量;容易吸潮,服用量大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造价低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药物由10-20%的黄芪、 2-10%的柴胡、2-10%的防风、10-20%的赤芍、10-20%的葛根、2-10%的地龙、10-20%的丹参、 2-10%的川芎、10-20%的磁石、2-10%的石菖蒲组成。上述中药组合物的优选的配比是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药物由14%的黄芪、5%的柴胡、5%的防风、14%的赤芍、14%的葛根、7%的地龙、14%的丹参、6. 5%的川芎、14%的磁石、 6. 5%的石菖蒲组成。方解
本发明所述中药组合物选取黄芪、柴胡、防风、赤芍、葛根、地龙、丹参、川芎、磁石、石菖蒲多味中药制成,其中
黄芪具有补中、益气、升阳的作用; 柴胡、赤芍疏肝理气、活血柔肝;葛根、防风升阳、祛风、通络,且引药上行;
丹参、川芎活血化瘀,且川芎为血中之气药,具有通达气血的作用; 地龙清热、平肝、通络; 石菖蒲开窍宁神,疏肝通络; 磁石质重性寒,能够固摄肾气,潜镇浮阳。诸药共用,既可行气血之瘀滞,又能疏肝、通络、开窍。重在通络化瘀,使耳脉气血得以灌注,窍开络通。将上述多味中药原料经过一定方法制备成中药方剂,泻中有补,散中有收,共奏疏肝通络、活血开窍之效。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葛根、黄芪可补充多种氨基酸及硒、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改善内耳循环,促进细胞代谢;柴胡、地龙能够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减轻渗出水肿;丹参、川芎和赤芍能够缓解血管痉挛,增加微循环血流速度,改善耳蜗血流量和细胞代谢。本发明药物的功能主治用于治疗各种耳聋,尤其适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服用量
口服一日2次,每次服l-10g。1疗程为14天,连服1-2疗程。本发明所述药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按照重量配比将黄芪、柴胡、防风、赤芍、葛根、地龙、丹参、川芎、磁石、石菖蒲混合, 并将该混合物与水按照重量比1:8-1:10的比例混合,在水中浸泡30-60分钟;
B、将所述步骤A中的混合物煎煮30-60分钟后,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C、将步骤B中所得第一滤渣与水按照重量比1:5-1:10的比例混合,再将其煎煮30-60 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上述药液可根据需要分别制成囊剂、颗粒剂或片剂,制备方法为本领域中的常用工艺。临床试验
本发明选择500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治疗,其中男性270例,女性230例,年龄为18-72 岁,均为耳聋、尤其是突发性耳聋患者。(1)治疗方法每天早晚各服用5g本发明中药制剂,1疗程为14天,连服2个疗程。本制剂治疗前后患者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心电图检测均未发生异常,说明本制剂临床用药安全可靠。(2)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功能活动恢复正常; 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或大部消失; 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好转; 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3)治疗效果
临床治愈460例,占92% ;显效25例,占5% ;有效10例,占2% ;无效5例,占1%。总有效率99%。
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取中药材黄芪20g、柴胡10g、防风10g、赤芍10g、葛根10g、地龙10g、丹参10g、川芎5g、 磁石10g、石菖蒲5g,加水800g混合,浸泡30分钟,煎煮3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向上述滤渣中按照1:5的重量比加入水,煎煮3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按照常规工艺制成片剂。实施例2
取中药材黄芪log、柴胡2g、防风2g、赤芍20g、葛根20g、地龙2g、丹参20g、川芎2g、磁石20g、石菖蒲2g,加水IOOOg混合,浸泡30分钟,煎煮6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 向上述滤渣中按照1:10的重量比加入水,煎煮6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按照常规工艺制成囊剂。实施例3
取中药材黄芪14g、柴胡5g、防风5g、赤芍14g、葛根14g、地龙7g、丹参14g、川芎6. 5、 磁石14、石菖蒲6. 5,加水IOOOg混合,浸泡50分钟,煎煮40分钟,过滤得到第一滤液及滤渣;向上述滤渣中按照1:8的重量比加入水,煎煮50分钟,然后过滤得到第二滤液及滤渣。 将第一滤液与第二滤液混合,按照常规工艺制成颗粒剂。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药物由 10-20%的黄芪、2-10%的柴胡、2-10%的防风、10-20%的赤芍、10-20%的葛根、2-10%的地龙、 10-20%的丹参、2-10%的川芎、10-20%的磁石、2-10%的石菖蒲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比计,所述药物由14%的黄芪、5%的柴胡、5%的防风、14%的赤芍、14%的葛根、7%的地龙、14% 的丹参、6. 5%的川芎、14%的磁石、6. 5%的石菖蒲组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中药组合物,由黄芪、柴胡、防风、赤芍、葛根、地龙、丹参、川芎、磁石、石菖蒲组成。该中药既可行气血之瘀滞,又能疏肝、通络、开窍。重在通络化瘀,使耳脉气血得以灌注,窍开络通,用于治疗突发性耳聋,具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造价低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K33/26GK102228580SQ20111016720
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6月21日
发明者丁见, 李学风 申请人:丁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