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7709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
背景技术
足跟一侧或两侧疼痛,不红不肿,行走不便。又称脚跟痛。是由于足跟的骨质、关节、滑囊、筋膜等处病变引起的疾病。往往发生在久立或行走工作者,长期、慢性轻伤引起。 足跟痛是临床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在农村尤为多见。中医学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亏虚,筋骨失养,复感风寒湿邪或慢性劳损便导致经络瘀滞,气血运行受阻,使筋骨肌肉失养而发病。足跟痛西药治疗效果不佳,手术治疗也不太理想,而且创伤大,患者较难接受。目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较多,主要是煎剂和贴剂,煎剂口服药效作用全身,见效慢,现在使用的贴剂均存在治疗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足跟痛的病因,提供一种解毒消肿、镇静止痛以其治标,强筋壮骨、补肾益气以其治本的中药制剂。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该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寻骨风7-13份、威灵仙10-15份、黄柏5-10份、紫荆皮9_15份、苍术7_13 份、五味子12-17份、蛇床子15-25份、冰片5-10份、蜂蜜适量。优选的,该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寻骨风10份、威灵仙13份、黄柏7份、紫荆皮13份、苍术10份、五味子15份、蛇床子20份、冰片7份、蜂蜜适量。按比例称取上述中药,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备用。方中寻骨风、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止痛,消痰水,散癖积;黄柏、紫荆皮清热燥湿,消肿解毒;苍术燥湿健脾,祛风散寒;五味子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蛇床子温肾壮阳,燥湿祛风;冰片清热消肿、止痒止痛;用蜂蜜调合诸药。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所选180病例均来自我院门诊病例,诊断标准以跟下或跟后疼痛在 15天以上,除因鸡眼、胼胝及感染等因素引起外,不论起因如何,也不论摄片与否,或有无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均诊断为足跟痛病。在这180例足跟痛患者中,男93例,女87例,病程 1周 12年,平均2. 5年。年龄最小的19岁,最大的71岁,平均年令56岁。其中双足跟痛 M例,其余均为单足跟痛。跟痛部位以足跟跖面内侧为多见,中间次之,外侧最少。2、治疗方法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调成糊状涂患处,卧床休息,每日换药1次,7天为1个疗程,2 3个疗程即可控制病情。用药前先将患处用温水洗干净,擦干,敷药后患处请勿湿水,在治疗期间最好少走长路,勿过久站立。
3、疗效标准外敷法连续应用1个月,疼痛完全消失,行走负重无影响,停止治疗3 个月内未再发生疼痛者为痊愈;用上述方法治疗,疼痛能明显减轻,行走负重基本无影响, 停止外敷治疗1个月内疼痛未再加重者为效果良好。凡经过上述方法治疗,疼痛减轻不甚明显,治愈后短期内又反复发作或外敷1 2次未见效而放弃治疗者为无效。4、治疗效果按照以上疗效标准衡量,在180例患者中,痊愈者154例,占85. 5%, 效果良好者M例,无效者2例,总有效率为98. 9%,治疗后随访时间为3个月 1年,共随访了 125例,在治疗后不同时间内有6例患者复发,复发患者中再用本发明所述中药外敷治疗而又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一称取寻骨风100g、威灵仙130g、黄柏70g、紫荆皮130g、苍术100g、五味子150g、蛇床子200g、冰片70g分别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混勻,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备用。实施例二 称取寻骨风70g、威灵仙150g、黄柏50g、紫荆皮90g、苍术130g、五味子 120g、蛇床子150g、冰片50g分别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混勻,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备用。实施例三称取寻骨风130g、威灵仙100g、黄柏100g、紫荆皮150g、苍术70g、五味子170g、蛇床子250g、冰片IOOg分别焙干碾碎过筛制成粉剂混勻,加适量蜂蜜调成糊状备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寻骨风7-13份、威灵仙10-15份、黄柏5-10份、紫荆皮9_15份、苍术7_13份、五味子12-17份、蛇床子15-25份、冰片5-10份、蜂蜜适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寻骨风10份、威灵仙13份、黄柏7份、紫荆皮13份、苍术 10份、五味子15份、蛇床子20份、冰片7份、蜂蜜适量。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足跟痛的中药制剂,中医认为足跟痛多属肝肾阴虚、痰湿、血热等因所致。针对足跟痛形成的病因,本发明选择寻骨风、威灵仙、黄柏、紫荆皮、苍术、五味子、蛇床子、冰片中草药,用蜂蜜调合成糊状,涂于患处,达到解毒消肿、镇静止痛以其治标,强筋壮骨、补肾益气以其治本的目的。该方法疗效好,经济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K31/045GK102327361SQ20111028100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0日
发明者杨玉宝, 阚金庆, 高忠礼 申请人:杨玉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