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药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泄泻是以腹泻、便溏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大便溏薄者称为“泄”,大便如水注者称为 “泻”。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多见。西医多以止泻为治疗手段。目前,常用止泻药的有活性炭、鞣酸蛋白、次碳酸铋、氢氧化铝凝胶等,药效较强的额复方樟脑酊和可待因。但是,上述药物只能暂时缓解症状,存在着治标不治本的不足。中医认为泄泻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外因主要为感受六淫之邪,但其中以寒湿暑热等因引起的较为多见,湿邪关系最大;其次为饮食所伤、七情不和,影响脾胃运化功能,导致脾胃功能失常而发生泄泻;内因则与脾虚关系最为密切,肝肾因素所引起的泄泻,也多在脾虚基础上产生。泄泻病变脏腑主要在脾、胃和大小肠。脾虚、湿盛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两者互相影,互为因果。依据中医理论,针对泄泻的发病机理,进行辩证的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西药缓解症状不能治本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 成本低、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的治疗口苦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10 40份、茯苓5 30份、焦白术10 40份、扁豆5 30份、陈皮5 25份、山药5 30份、莲肉10 40份、砂仁5 30份、 桔梗2 15份、肉豆蔻5 30份、干姜5 30份、赤石脂5 30份、附子5 20份、白芷 10 40份、防风5 30份、黄芪5 30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30份、茯苓20份、焦白术30份、扁豆20份、陈皮12份、山药20份、莲肉30份、砂仁20份、桔梗6份、肉豆蔻15份、干姜15份、赤石脂20份、附子10 份、白芷3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以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固肠止泻、滋肾益精为治则,精选药物组方,标本兼治。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人参大补元气、 复脉固脱、补脾益肺;茯苓益脾和胃、宁心安神;焦白术补气健脾、燥湿止泻;扁豆健脾益气、和中化湿;陈皮调中开胃、燥湿化痰;山药健脾益胃、滋肾益精;莲肉补脾止泻、益肾涩精、养心安神;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桔梗宣肺利咽,祛痰止咳;肉豆蔻温中涩肠、行气消食;干姜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赤石脂涩肠止泻、收敛止血;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白芷解表散寒、活血生肌、祛风止痛;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黄芪补肺健脾、卫实敛汗、驱风运毒。本发明精选药物组方,其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其药效优于单味药物的效果,能够以达到标本兼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植物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 其疗效显著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2%,治愈率64%。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30g、茯苓 20g、焦白术30g、扁豆20g、陈皮12g、山药20g、莲肉30g、砂仁20g、桔梗6g、肉豆蔻15g、干姜15g、赤石脂20g、附子10g、白芷30g、防风20g、黄芪20g。实施例2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经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log、茯苓 30g、焦白术20g、扁豆15g、陈皮5g、山药30g、莲肉20g、砂仁25g、桔梗4g、肉豆蔻25g、干姜 5g、赤石脂30g、附子15g、白芷25g、防风10g、黄芪IOgo实施例3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经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40g、茯苓 5g、焦白术15g、扁豆30g、陈皮20g、山药10g、莲肉40g、砂仁10g、桔梗10g、肉豆蔻30g、干姜10g、赤石脂10g、附子5g、白芷40g、防风25g、黄芪15g。实施例4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经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20g、茯苓 15g、焦白术10g、扁豆10g、陈皮25g、山药5g、莲肉25g、砂仁5g、桔梗15g、肉豆蔻5g、干姜 30g、赤石脂5g、附子20g、白芷10g、防风30g、黄芪5g。实施例5
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经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25g、茯苓 10g、焦白术40g、扁豆5g、陈皮15g、山药15g、莲肉10g、砂仁30g、桔梗2g、肉豆蔻20g、干姜 20g、赤石脂15g、附子12g、白芷20g、防风5g、黄芪30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5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取汁合并。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150例,其中男73例,女77例,其年龄5 70岁。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根据患者的体重和年龄酌情增减。本中药组合物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服用。服药期间忌辛辣、寒凉、油腻之物。三、疗效标准
(1)临床痊愈症状和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
(2)显效症状和体征大部分好转;
(3)有效症状和体征一部分好转;
(4)无效;症状和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症状如前。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0 60天后,痊愈96例,显效32例,有效 10例,无效12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王某,男,32岁,患泄泻半年。自诉平素四肢厥冷,恶寒,稀水样便,一日数次, 泻后善饥。常伴小便短少,尿频,尿急,尿不净及尿等待等。尤其是进食生冷、油腻食物,或足下着凉后,上述症状更加明显。经查,患者素体阳虚,身体消瘦,舌苔薄白,脉沉弱。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12天,尿次减少,尿量有所增加,手足厥冷,恶寒症状明显减轻,日大便次数减少,已不像服药前稀溏;继续服药30天后,诸症悉愈。病例2 刘某,女,62岁。自诉晨起腹痛泄泻五年余。症见身体清瘦,面色淡黄, 表情痛苦,饮食欠佳,每日晨起腹痛隐隐,便约5 7次,带有黏液及发酵样便,腹胀肠鸣,无脓血便,舌淡苔白,脉象迟弱。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6天,腹痛减轻,肠鸣减弱,大便次数减少,饮食增加。继续服药20天,腹痛、腹泻症状消失,随访3个月未见复发。病例3 张某,男,46岁。症见面色少华,头昏失眠,寐时多梦,神疲乏力,腹痛腹胀,肠鸣,大便溏泄,每日七八次,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服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制备的汤药一周,失眠、多梦、胃纳均好转,继续服用1个月,诸症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10 40份、茯苓5 30份、焦白术10 40份、扁豆5 30份、陈皮5 25份、山药 5 30份、莲肉10 40份、砂仁5 30份、桔梗2 15份、肉豆蔻5 30份、干姜5 30 份、赤石脂5 30份、附子5 20份、白芷10 40份、防风5 30份、黄芪5 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30份、茯苓20份、焦白术30份、扁豆20份、陈皮12份、山药20份、 莲肉30份、砂仁20份、桔梗6份、肉豆蔻15份、干姜15份、赤石脂20份、附子10份、白芷 30份、防风20份、黄芪2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泄泻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人参10~40份、茯苓5~30份、焦白术10~40份、扁豆5~30份、陈皮5~25份、山药5~30份、莲肉10~40份、砂仁5~30份、桔梗2~15份、肉豆蔻5~30份、干姜5~30份、赤石脂5~30份、附子5~20份、白芷10~40份、防风5~30份、黄芪5~3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固肠止泻、滋肾益精的功效,治疗泄泻疗效可靠,其配制简便、成本低、药性平和、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P1/12GK102327590SQ201110292029
公开日2012年1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