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341阅读:3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
背景技术
尿崩症是因抗利尿激素缺乏(中枢性或垂体性尿崩症)或肾脏对抗利尿激素反应缺陷(肾性尿崩症)而致的内分泌疾病。以烦渴多饮、多尿、低比重尿为主要临床特征。尿崩症属中医的“消渴”、“消瘅”等范畴。《古今尿验》中记载”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有脂似麸皮甘者,皆是消渴病也。”《诸病源侯论》说“遗尿者,此由膀胱虚寒,不能约水故也。”临证中,此类病人多无”尿甘”之征象,只是饮多、溲多。因此,认为此病乃是属于下焦虚寒,膀胱不能制约,肾关门不利之尿崩症。西医常采用激素替代疗法(如,加压素)和抗利尿药物治疗(如,氢氯噻嗪),但其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副作用大,费用高昂,并不适合长期服用治疗。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其针对尿崩症的综合病因,辨证施治,其效果好、复发率低、标本兼治,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病痛。中医认为,尿崩症的病理变化为素体阴虚,情志失调,饮食偏嗜辛辣香燥之品,致火热内扰,心肝胃火熏蒸,而使肺燥津伤。肺阴亏耗,水津不能敷布测烦渴多饮以自救。肺燥金枯,金水不能相生,有开无合,关门不固则饮一按一。或因中焦虚寒,运化失常,致津液气化不利,水津不能上承,降而不升,则口于多饮、多尿。此外,尚有劳欲过度伤及肾阴者,或外伤、手术创伤致使元神受损,肾气受戕,津液不能气化、固摄,直趋膀胱而多尿,进而口渴喜饮。病程迁延不已,每使精气耗损,阴损及阳,而致气阴两虚及阴阳两虚之证。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 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观-32,知母7-11,沙参12-18,麦门冬12-18,石斛12-18,栝楼根 12-18,山药12-18,山茱萸7-11,甘草2-4。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生石膏辛、甘,微寒。归肺、胃经。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用于胃火亢盛,头痛,齿痛,牙龈肿痛。《别录》除时气头痛身热,三焦大热,皮肤热,肠胃中膈热,解肌发汗,止消渴烦逆,腹胀暴气喘息,咽热。亦可作浴汤。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温热病邪热亢盛,壮热、烦渴、脉洪大等肺胃实热证。常与石膏相须为用。沙参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养阴清热;润肺化痰;益胃生津。《本经》: 血积惊气,除寒热,补中,益肺气。麦门冬性味甘;微苦;寒。归肺;胃;心经。滋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主治肺燥干咳;肺痈;阴虚劳嗽;津伤口渴;消渴;心烦失眠。《本草衍义》治心肺虚热。石斛甘;微寒。归胃;肺;肾经。生津益胃;滋阴清热;润肺益肾;明目强腰。主治热病伤津;口干烦渴;胃阴不足;胃痛干呕;肺燥干咳;虚热不退;阴伤目暗;腰膝软弱。《药品化义》石斛气味轻清,合肺之性,性凉而清,得肺之宜。肺为娇脏,独此最为相配。主治肺气久虚,咳嗽不止,邪热痴子,肌表虚热。其清理之功,不特于此,盖肺出气,肾纳气,子母相生,使肺气清则真气旺,顺气下行,以生肾水,强阴益精。栝楼根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肺;胃经。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浓。主治热病口渴;消渴多饮;肺热燥咳;疮疡肿毒。《纲目》:栝楼根,味甘微苦酸,酸能生津,故能止渴润枯,微苦降火,甘不伤胃,昔人只言其苦寒,似未深察。山药味甘、性平,入肺、脾、肾经。健脾补肺、益胃补肾、固肾益精。主治脾胃虚弱、 倦怠无力、食欲不振、久泄久痢、肺气虚燥、痰喘咳嗽、肾气亏耗。《本草正》山药,能健脾补虚,滋精固肾,治诸虚百损,疗五劳七伤。山茱萸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补益肝肾;收敛固脱。主治腰头晕目眩;耳聋耳鸣;腰膝酸软;跹精滑精;小便频数;虚汗不止;妇女崩漏。《药性论》:治脑骨痛,止月水不定,补肾气,兴阳道,添精髓,疗耳鸣,除面上疮,主能发汗,止老人尿不节。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肺胃热盛所致的尿崩症,中医认为心胃之火熏蒸,致肺燥津伤,肺阴亏耗,水津不布则烦渴多饮以自救;肺燥金桔,金水不能相生,有开无合,关门不固则饮多尿多 ’胃火旺盛,则消谷善饥;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津亏损,肠腑失润,则燥结便秘;舌红、苔燥黄,为火热伤津之象,病初热盛为洪数脉,病情发展,伤及阴津,则为细数脉。方中之选者,清胃泻火,养阴生津,生石膏、知母相须为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 沙参、麦门冬、石斛、栝楼根清热润肺、益胃生津;诸药配伍,作为君药;山药、山茱萸健脾补肺、固肾益精,作为臣药,以助君药清热生津之功,一清一补,功效显著;又以甘草调和诸药。 此方配伍精当,力猛效专,全方共奏清胃泻火,养阴生津,平衡机体阴阳。针对肺胃热盛所致的尿崩症疗效确切,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配方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 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等剂型,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40名患者使用本发明的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持续治疗1个疗程(1个月),症状得以缓解,治疗无毒副作用,清肺胃热,生津养阴,显效快,治疗尿崩症总体有效率达96%,继续服药治疗,无复发。实例
患者1 汤某,男性,33岁,现症状为,口狂渴、大量饮水、喜冷水,每日饮水量最多10升, 导致小便频多,夜间尤甚7、次,不能入睡,小便量大于饮水量,面色无华,消瘦,两周体重减3公斤,全身乏力,下肢凉无力,舌质红,苔白厚腻,脉象滑数。后经人介绍服用本发明的治疗尿崩症的中药,半个疗程(两周)后,症状得以明显缓解,□渴症状缓解,排尿恢复,尿比重增高,接近正常水平。继续服药两周,上述症状均消失,尿崩症治愈,至今无复发。患者2 唐某,女性,21岁,体质甚弱,现全身如火燎灼热感,头胀热难忍,口干渴引饮,喜饮冷水、冰块,饮水大量不解,一昼夜约400(Γ6000毫升,小便量夜间排尿6 7次, 约6000毫升,饮一溲二,身体瘦弱,两腿软弱不能行步,西药使用“尿崩停”,效果不好。后使用本发明的治疗尿崩症的中药,服药1周后,口干渴减轻,饮水量及小便量均减少,但夜间仍4 6次,饮水量与小便量能保持平衡。继续服药1周,口渴大减,能控制饮水量,日尿量 1000^1500毫升,两腿较前有力,能步行一小段,舌质红薄苔少津,脉沉细稍数。病虽大轻,但仍未痊愈,继按原法,治疗满1个疗程时,口已不渴,小便量亦正常,能食一般食物,尿比重亦正常,全身头面烘热已除,获得痊愈。患者3 孙某,男性,27岁,患者半年前出现尿频,并且饮水量大,一天饮水多达10 瓶,伴有头晕、乏力的症状,经医院检查,其尿比重1. 003,尿糖(-),确诊为尿崩症。后服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口渴饮水的症状减轻,饮水量减至每天2瓶,同时尿频症状消失,后继续服药半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痊愈,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观,知母7,沙参12,麦门冬12,石斛12,栝楼根12,山药12,山茱萸7,甘草2。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生石膏28,知母7,沙参12,麦门冬12,石斛12,栝楼根12,山药12,山茱萸7,甘草2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1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兼用药液清洗患部,1个月为一疗程。实施例2
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32,知母11,沙参18,麦门冬18,石斛18,栝楼根18,山药18,山茱萸11,甘草4。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生石膏32,知母11,沙参18,麦门冬18,石斛18,栝楼根18,山药18,山茱萸11,甘草4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 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 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30,知母9,沙参15,麦门冬15,石斛15,栝楼根15,山药15,山茱萸9,甘草3。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生石膏30,知母9,沙参15,麦门冬15,石斛15,栝楼根15,山药15,山茱萸9,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加入适当辅剂硬脂酸镁,压片机压片,包衣,即得片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30,知母9,沙参15,麦门冬15,石斛15,栝楼根15,山药15,山茱萸9,甘草3。
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生石膏30,知母9,沙参15,麦门冬15,石斛15,栝楼根15,山药15,山茱萸9,甘草3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1.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观-32,知母7-11,沙参12-18,麦门冬12-18,石斛12-18,栝楼根12-18,山药12-18,山茱萸7_11,甘草 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 30,知母9,沙参15,麦门冬15,石斛15,栝楼根15,山药15,山茱萸9,甘草3。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采用溶液剂、片剂、颗粒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尿崩症的中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生石膏28-32,知母7-11,沙参12-18,麦门冬12-18,石斛12-18,栝楼根12-18,山药12-18,山茱萸7-11,甘草2-4。相比于现有技术,针对尿崩症的综合病因,辨证施治,其效果好、复发率低、标本兼治,有效解除了患者的病痛。
文档编号A61P5/00GK102366550SQ201110292878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6日
发明者谢培德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