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溴酚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342阅读:19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两种溴酚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全新化合物用途领域,具体为化合物2,3-二溴-4,5-二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和化合物2,3’ - 二溴-4,5,6'-三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ORI)是指在心肌缺血后的一定时间内恢复血供,在灌注血液的过程中会导致缺血心肌发生更严重的损伤。目前认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生理变化主要是氧自由基(OFR)大量产生、钙超载、内皮细胞激活。补体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等变化,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的细胞学基础是心肌细胞凋亡,诱发心律失常、心猝死和心脏顿抑所致的心功能减退等心血管疾病。针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常用钙离子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氧自由基清除剂等药物,来预防和控制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所诱发心律失常、心猝死和心脏顿抑所致的心功能减退等心血管减退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但至今未获得真正满意的结果。本发明系首次发现两种海洋溴酚类化合物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简称Μ48)和2,3,- 二溴-4,5,6,-三羟基二苯甲酮(简称Μ49)具有良好的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活性,同时具有低毒,副作用小等特点,且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及运用前景,其化学结构式分别为
O BrOH O Br
OHBrOH
以上两种化合物已公开,具体见论文《海洋来源卤酚类化合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但是到目前为止,对化合物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以及化合物2,3’ - 二溴-4,5,6’ -三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的保护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药理作用国内外尚无相关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化合物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和化合物2,3’ - 二溴-4,5,6’ -三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的新的药理用途,具体为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的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该药物是以化合物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或其可药用盐,或是化合物2,3’ - 二溴-4,5,6'-三羟基二苯甲酮或其可药用盐为活性成分,并且该药物还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普通药用载体组合使用,例如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 滑剂等;该药物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制成注射剂、片剂、滴丸剂、胶囊剂或微乳剂等常用 制剂。其中,所述的化合物2,3-二溴-4,5-二羟基二苯甲酮和化合物2,3’ - 二 溴-4,5,6’ -三羟基二苯甲酮的可药用盐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其制备方法也是能 够实现的(以镁盐为例)取化合物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在氨水中将溴酚类化 合物溶解,后加入溶有MgCl2的氨水反应。待充分反应后,用布氏漏斗抽滤不溶物得滤饼, 将滤饼用水溶解除不溶物,脱溶剂后得到黄色粉末状固体,即2,3-二溴-4,5-二羟基二苯
甲酮的可药用盐,其结构式为
权利要求
1.化合物2,3-二溴-4,5-二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和化合物2,3’- 二溴-4,5,6’ -三羟基二苯甲酮及其可药用盐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
2.—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的活性成分为化合物 2,3- 二溴-4,5- 二羟基二苯甲酮或其可药用盐,或是化合物2,3,- 二溴-4,5,6,-三羟基二苯甲酮或其可药用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还可以与药学上可接受的普通药用载体组合使用。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注射剂、片剂、滴丸剂或胶囊剂。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接受的普通药用载体为稀释剂、赋形剂、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表面活性剂、润滑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两种溴酚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的医药用途,具体为在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药物中的应用。这两种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能在大鼠心脏急性缺血时对心肌细胞进行保护,从而使得大鼠心脏的功能完整。常规静脉给药后,能提高心肌缺血再灌注后SOD能力,改善心肌顺应性,显著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血清LDH、血清CK、血清cTnT和MDA水平,减少心肌损伤,还能显著抑制和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FasmRNA,从而抑制心肌缺血再灌注后的心肌细胞凋亡。因此,这两种溴酚类化合物及其可药用盐具有明确的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功能,从而为临床治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新的方法和手段,为临床用药开辟新的方向。
文档编号A61K31/12GK102423308SQ20111029299
公开日2012年4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30日
发明者冯秀娥, 李青山, 王 义, 韩玲革 申请人:山西医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