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8344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胶囊,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
背景技术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极高,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发病率逐年上升,在高龄人群中发病率更高。高血压病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是导致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不可忽视。据统计,在25-3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仅为4%,35-44岁的人群中发病率则上升至9%……,在60岁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则高达40%以上,而且男性高于女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家族群发性疾病,在强烈的、长期的、 反复的外界环境刺激作用下,引起长期持续的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导致大脑皮层的功能失调,以及肾脏与其它器官和系统间产生平衡失调而导致血压升高所致。最新研究表明,高血压病合并高血脂的患者发病率为59. 7%,两者并存可使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3-4倍, 高血压病患者即使控制血压至正常水平心血管病风险仍高于常人。降压联合降脂治疗,是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最好选择。中医认为,该病属“头痛”、“眩晕”等范畴,多为肝阳上亢型。肝阳上亢型是高血压病的初期基本证型,肝阳上亢的根本原因在于肝肾阴虚。病变初期常表现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以致肝阳上亢而见眩晕、头痛且胀、腰膝酸软、 失眠多梦等症状。中医多以滋阴育阳、补肾益精为其治疗原则。中医学根据高血压病患者的不同症状可总结归纳为实证型、虚证型和虚实兼挟型,其中实证型包括有肝火上炎型、 肝阳上亢型、痰湿中阻型。虚证型包括有肝肾阴虚型、气血亏虚型。虚实兼挟型包括有阴虚阳亢型和气虚血淤型。临床中最常见的就是实证型中的肝阳上亢型,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侧重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目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方法,西医以口服降压药为主,如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利尿剂,但口服降压药具有一定的副作用,对靶器官具有一定的损害。中医疗法,主要以口服天麻钩藤药剂为主,或者注射天麻素剂,或者口服全天麻胶囊,或者口服复方钩藤片,主要从平肝息风止痉入手。这类药方虽然组方简单,但疗效不尽人意,显效率不十分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多年当地临床经验,结合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最新药理研究成果,集降压、降脂、软化血管于一体标本兼治方案,以降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病发生风险,提高高血压病显效率的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
决明子11-13%、黄芩7-10%、地龙5-7%、丹皮5-7%、野菊花7_10%、茯苓7_10%、葛根 5-7%、桑寄生4-6%、猪毛菜4-7%、玉米须4-6%、制首乌7_10%、泽泻7_10%、丹参5_7%、珍珠母
34-8%。本发明还通过如下措施实施临床中,经过应用证明,其优选配比为
决明子12%、黄芩8%、地龙6%、丹皮6%、野菊花8%、 茯苓8%、葛根6%、桑寄生5%、猪毛菜6%、玉米须5%、制首乌9%、泽泻8%、丹参6%、珍珠母7%。本发明的胶囊制备按以上重量比称取各中药原料,然后分别进行粉碎,过 100-200目筛,成为粉状,再搅拌均勻,用压缩机压缩,装在胶囊壳内,每粒胶囊装入0. 35 克,即为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该生产方法为常规生产方法。本发明的服用方法口服,一日三次,每次4-6粒。临床试验分析 一、资料来源
自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莱芜市莱城区人民医院心内科门诊,共接诊1856例高血压病患者,其中确诊1538例患者为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男性有1160例,女性有 378例,年龄在40-65岁之间。其临床症状均为自诉头晕目眩或头痛头胀,或巅顶疼痛明显,形体肥胖,口苦口干,烦躁易怒,面赤,心烦失眠梦多或睡眠差,经测量血压为收缩压在 170-140 mmHg,舒张压在110-95mmHg。对于患者均作心电图和腹部B超检查,检查结果无异常。二、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诊断标准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要达到1999年WH0/ISH指导原则的定义,其收缩压 (SBP)彡140mmHg、舒张压(DBP)彡9OmmHg。其症状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执行,主要表现为眩晕、头痛或胀、腰膝酸软、耳鸣、烦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 苔薄白或少苔、脉弦细数或脉弦有力。三、服用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服用方法口服,一日三次,每次4-6粒。四、疗效标准
以2004年公布的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新标准为依据。显效收缩压/舒张压< 130/85mmHg,同时,其它伴随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有效收缩压/舒张压控制在135/85mmHg 150/90mmHg,同时,其它伴随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无效收缩压/舒张压彡160/100mmHg,其它伴随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五、疗效分析
对以上确诊的1538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均采用本发明治疗。治疗5-7天,有 1281例显效,显效率为83. 3% ;有211例有效,有效率为13. 7%,总有效率为97% ;有46例无效,无效率为3. 0%。药理分析
决明子苦、甘、咸,微寒。归肝、肾、大肠经。具有清肝明目、利水通便之功效。主治目赤肿痛、头痛头晕。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决明子水、醇提取物对实验动物均有一定降压作用。乙醇提取物可使自发遗传性高血压大鼠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降低。决明子提取物钝叶决明素、钝叶素有利尿作用。决明子还有降脂作用,决明子中的蛋白质和蕙醒昔,可防治高脂血症,能显著降低高脂血症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醋(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一 c)等指标。其中,蕙醒昔是通过其导泻作用,减少血清TC的吸收而增加排泄,通过反馈调节LDL — C代谢,降低血清Tc和TG水平,起到净化血液,软化血管,降低血粘度,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以减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对心脑血管的损害,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黄芩苦,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解毒、泻火燥湿、止血、降血压。现代药理研究证实,有解热、降压、镇静、保肝、利胆、抑制肠管蠕动、降血脂、抗氧化、调节cAMP 水平、抗肿瘤等作用。地龙咸,寒。归肝、肺、肾经。具有止痉、熄风、通络、平喘之功效。主治热病发热狂躁,惊痫抽搐,肝阳头痛,目赤肿痛,中风偏瘫,风湿痹痛。最新研究表明,地龙含蚯蚓解热碱、蚯蚓素、蚯蚓毒素及黄嘌呤、腺嘌呤、鸟嘌呤、胆碱等。具有解热、镇静、抗惊厥作用。有缓慢而持久的降压作用。能显著舒张支气管,而起平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血栓形成作用。 从广地龙中提出一种针状结晶,对离体和在体子宫及肠道平滑肌有兴奋作用。此外,还有抗突变、抗疲劳、利尿作用等。地龙水浸剂及蚯蚓碱具有很好的解热作用;其热浸液、醇提液有镇静、抗惊厥作用,并能降压、抗心律失常、抗血栓、抗凝血及纤维蛋白溶解。近年有用地龙治支气管哮喘、高血压、癫痫发作、腮腺炎、消化性溃疡等而获效的报道。牡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具有清热凉血,活血祛瘀的功效。主治温热病热入血分,骨蒸热潮,血滞经闭,风湿热痹。牡丹皮含牡丹酚、牡丹酚甙、牡丹酚原甙、牡丹酚新甙,亦含芍药甙、氧化芍药甙、苯甲酰芍药甙、苯甲酰氧化芍药甙、没食子酸等。此外, 尚含挥发油、植物留醇、苯甲酸、蔗糖、葡萄糖等。牡丹酚是牡丹皮中对中枢有抑制作用的有效成分之一,实验证明,牡丹酚有镇静、降温、解热、镇痛、解痉等中枢抑制作用;在延长环己巴比妥睡眠时间方面也优于苯乙酮。牡丹酚口服给药比腹腔注射给药的降温作用显著且持久。牡丹皮能显著降低心输出量,不同程度的降低左室做功。牡丹皮乙醇提取液,能轻度降低心肌耗氧量,且持续时间较长,对心肌缺血有轻度保护作用。静脉注射丹皮水煎剂有明显的降压作用。牡丹酚和除去牡丹酚的水煎液静注,对麻醉犬和大鼠均有降压作用。野菊花苦、辛,凉。具有清热解毒,消肿,平肝潜阳之功效。主治疔疮,丹毒,皮炎, 风热感冒,咽喉肿痛,头痛眩晕。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野菊花的降压机理不是降低心输出量或阻滞交感神经节,也不是通过迷走神经反射机制,而是通过抗肾上腺素和扩张外周血管。茯苓甘,淡,平。入心、肺、脾、肾经。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逆,恶阻,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等症。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茯苓煎剂、糖浆剂、醇提取物、乙醚提取物,分别具有利尿、镇静、抗肿瘤、降血糖、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茯苓多糖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葛根甘、辛,平。归脾、胃经。具有解肌发表,生津止渴,升阳止泻的功效。主治外感发热,头项强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葛根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葛根素对高血压、血脂异常、 高血糖和心脑血管疾病有一定疗效,从葛根中提炼出的葛根素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和脑动脉的作用,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有β !受体阻断作用,可明显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氧耗量,能减轻心肌缺血,限制和缩小心肌梗塞范围,抗快速心律失常,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微循环;葛根还具有α受体和血管紧张素II受体亦有阻断作用,疗效优于以往各类抗高血压药物,尤其可能逆转高血压所致的心肌肥厚。 葛根素可使明显增高的血浆内皮素(ET)水平较快恢复正常,故葛根素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之一可能在于能抑制ET过量释放,促进内皮恢复功能,进而兴奋前列环索合成酶活性,显著增高上皮细胞生成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聚集,起到改善血液循环的作用。大剂量葛根素能降低血糖,能明显降低血清胆固醇。桑寄生苦、甘,平。归肝、肾经。具有补肝肾,强筋骨,怯风湿,安胎的功效。主治腰膝酸痛,筋骨痿缩,肢体偏枯,风湿痹痛,头晕目眩,崩漏经多,妊娠漏血,胎动不安。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果槲寄生鲜叶的乙醇提取物以生理盐水配成10%溶液,可使其血压平均下降32%。白果槲寄生也有明显降压作用,其短时降压成分为胆碱、乙酰胆碱、丙酰胆碱,持久性降压成分为槲寄生毒肽。猪毛菜苦、涩,凉,无毒。清热,散毒,降压。现代医学研究,猪毛菜能抑制血管运动中枢的兴奋从而达到降压作用。玉米须甘、淡,平。归肾、胃、肝、胆经。具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主治水肿,淋症,白浊,消渴,黄疸,高血压病。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玉米须主要含脂肪油等营养素、 甾醇类和有机酸类等成分,具有利尿和降压的作用,其降压机制主要是中枢性或者是扩张末梢小血管的结果。制首乌苦、甘、涩,微温。归肝、心、肾经。具有养血滋阴,养肝安神,强筋骨,祛风解毒,固肾乌须之功效。主治血虚而见头昏目眩,心悸失眠健忘,萎黄乏力,肝肾精血亏虚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遗精崩带,须发早白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何首乌主要成分为蒽醌类、二苯烯化合物以及卵磷脂等,具有降血脂、抗胆固醇作用及抗氧化基的作用。泽泻甘、淡,寒。归肾、膀胱经。具有利水,渗湿,泄热之功效。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呕吐,泻痢。最新研究表明泽泻的脂溶性部份有明显的降胆固醇作用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而且对肝脏也有保护作用;泽泻摩醇有轻度降压作用;泽泻醇提取物在体外对肾上腺素引起的主动脉条件收缩有缓慢的松弛作用;泽泻摩醇可抑制由血管紧张素引起的主动脉条的收缩,其收缩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泽泻摩醇用离体心脏灌流技术可见减少心输出量和心率以及左心室压力,但可增加冠脉流量,还有降血糖作用。丹参苦,微寒。具有能活血化瘀,凉血,安神之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心腹疼痛,热痹肿痛,心烦失眠。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丹参含丹参酮、原儿茶醛、原儿茶酸、丹参素、维生素E等,对心血管具有强心、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脏的功能,而且不增加心肌耗氧量;对血管具有扩张冠脉、增加心肌血流量的作用;而且能扩张外周血管、血流增加、脑血流量下降、抗血栓形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出、凝血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珍珠母甘、咸,寒。归肝、心经。具有平肝潜阳、清肝明目、镇静安神的功效。主治头痛眩晕,心悸失眠,肝热目赤。珍珠粉对中枢抑制具有明显的协同作用;珍珠母的硫酸盐水解物,能增大离体心脏的心跳幅度;珍珠母对四氯化碳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本发明中,决明子清肝镇肝潜阳,黄芩清肝泻火;地龙平肝熄风,清热止痉;丹皮、 野菊花清肝泻火以助决明子、黄芩之功;茯苓健脾利水渗湿,泽泻、玉米须清利湿热;葛根与猪毛菜均具有清热、解毒、降压作用;桑寄生、制首乌补肝肾、益精血;丹参活血化瘀、凉血、安神;茯苓尚有健脾安神之效,珍珠母平肝潜阳、清肝明目以加强平肝潜阳功效,同时尚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诸药相配以加强平肝潜阳熄风、泻火清热、利水渗湿、降血压、活血化瘀、补益肝肾之功效。并充分利用诸药中的扩张血管、降血脂、软化血管、促进微循环、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免疫力的最新研究成果。诸药相配共奏,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取得了明显效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与目前常用的治疗高血压病的中药相比,由于结合了心脑血管疾病方面的临床治疗方法,采用了最新药理研究成果,标本兼治,集降血压、降血脂和软化血管于一方,降低了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广泛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量各中药原料决明子12%、黄芩8%、地龙6%、丹皮6%、野菊花8%、 茯苓8%、葛根6%、桑寄生5%、猪毛菜6%、玉米须5%、制首乌9%、泽泻8%、丹参6%、珍珠母7%。一次制取药剂的多少,按临床病例数10天服用的量配制。用完后再配制。并分别进行粉碎,过100-200目筛,成为粉状,再搅拌均勻,用压缩机压缩,装在胶囊壳内,每粒胶囊装入0. 35克,待用。采用本实施例,共治疗600个病例,其中在5-7天内显效的有550例,显效率为 91. 7%,10天内显效的有50例,10天内全部显效。后继续维持治疗,随访六个月,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典型病例
刘玉英,女,52岁,莱芜市莱城区凤城办事处业家庄人,因头晕目眩来诊,自诉口苦口干,睡眠差,经测血压为150/105mmHg。采用以上中药胶囊,口服,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 5粒。服用5日后复诊,头晕等症状消失,血压为130/90mmHg.嘱继续服用中药胶囊以控制血压,10天后再次复查,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以后在半年内每15天定期复查一次,血压均正常。实施例2
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量各中药原料
决明子11%、黄芩9%、地龙5%、丹皮7%、野菊花7%、茯苓10%、葛根5%、桑寄生6%、猪毛菜 4%、玉米须6%、制首乌7%、泽泻10%、丹参5%、珍珠母8%。一次制取药剂的多少,按临床病例数10天服用的量配制。用完后再配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服用量为每次6粒。采用本实施例,共治疗500个病例,其中在5-7天内显效的有350例,显效率为 70% ;有效78例,有效率为15. 6% ;20例无效,无效率为4%。对显效的350例继续维持治疗, 随访六个月,血压正常。对有效的78例,继续维持治疗10天达显效;对20例无效的患者又经过检查,合并其他病症,收住院治疗。典型病例陈庆,男,46岁,莱城区高庄办事处野店村人,头痛头胀,烦躁易怒,面赤,心烦失眠梦多,测血压为160/95mmHg,口服本配比的中药胶囊,每天三次,每次4粒,五天后,血压为135/80mmhg,头痛头胀消失,睡眠改善。嘱继续服用,以控制血压。定期复查血压正常。实施例3按以下重量百分比称量各中药原料
决明子13%、黄芩7%、地龙5%、丹皮5%、野菊花10%、茯苓7%、葛根7%、桑寄生4%、猪毛菜 7%、玉米须4%、制首乌10%、泽泻7%、丹参7%、珍珠母5%。一次制取药剂的多少,按临床病例数10天服用的量配制。用完后再配制。制备方法和服用方法同实施例1,每次口服4粒或6粒。采用本实施例,共治疗438个病例,开始先服用4粒,其中在5_7天内显效的有271 例,显效率为61. 9% ;有效53例,有效率为12. 1% ;26例无效,无效率为5. 9%。对显效的271 例继续维持,随访六个月,血压均在正常范围内。对有效53例改用每次口服6粒,再服用7 天,均达到显效。对沈例无效的患者又经过检查,进行住院治疗。典型病例黄清文,男,61岁,钢城区里辛人,头痛头晕来诊,自述巅顶疼痛明显, 形体肥胖,测血压为140/100mmhg,随给本实施例的中药胶囊,口服。一周后,经检查,头痛头晕缓解,血压为138/85mmhg.嘱继续服用,以控制血压。定期复查血压正常。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决明子11-13%、黄芩7-10%、地龙5-7%、丹皮5-7%、野菊花7_10%、茯苓7_10%、 葛根5-7%、桑寄生4-6%、猪毛菜4-7%、玉米须4-6%、制首乌7_10%、泽泻7_10%、丹参5_7%、珍珠母4-8%。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其特征在于它由以下重量百分比的中药原料制成决明子11-13%、黄芩7-10%、地龙5-7%、丹皮5-7%、野菊花7-10%、茯苓7-10%、葛根5-7%、桑寄生4-6%、猪毛菜4-7%、玉米须4-6%、制首乌7-10%、泽泻7-10%、丹参5-7%、珍珠母4-8%。该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中药胶囊,集降血压、降血脂和降胆固醇于一方,降低了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提高了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可广泛用于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患者的治疗。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2343049SQ20111029308
公开日2012年2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7日
发明者刘廷贵 申请人:刘廷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