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68923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医用介入诊疗用静脉导管普遍存在凝血导致血栓、静脉炎以及细菌感染等问题。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发生率随导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加,导管留置M-48小时便有纤维蛋白鞘包绕导管周围,微生物可在其中繁殖,导管留置时间越长,细菌繁殖率越高。临床上急需一种可有效减少凝血的处理方法来提高介入诊疗导管的留置时间,为患者减少痛苦和负担,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介入诊疗导管、主腔支管、侧腔支管、 主腔、侧腔、三管固定座、固定侧翼、支管管座、止流卡、防逆流装置、生物改性涂层。所述主腔支管、侧腔支管于介入诊疗导管连接,所述介入导管内设有两个腔,分别是主腔、侧腔,所述主腔支管与主腔连通,侧腔支管与侧腔连通,所述三管固定座固定设置在介入诊疗导管与主腔支管、侧腔支管连接处;
介入诊疗导管端头封闭,介入诊疗导管端头上部沿管体径向切设多条长缝形成瓣膜通道的防逆流装置,介入诊疗导管管壁制造材料硅橡胶的组织结构之间渗透并接枝有生物改性涂层。
其中,所有长缝有2-4条,长缝之间在横向与径向均位置相错。
本发明的制作步骤及方法是
1、将介入诊疗导管管端头封闭;
2、在介入诊疗导管端头上部沿管体径向切设4条横向与径向位置相错的长缝,形成瓣膜通道的防逆流装置;
3、介入诊疗导管管壁制造材料硅橡胶的组织结构之间渗透并接枝有生物改性涂层。
4、将介入诊疗导管置于等离子体浸没离子注入装置中,抽真空后,通过氢气、氮气、水蒸气或氨气,气体压力0. 05 50帕;射频放电功率200 1200W ;加载的脉冲高压电源幅值IKV 100KV,频率50-40000赫兹或交流电源10-20兆赫占空比3% 80% ;加热温度20-200°C处理时间0. 1 5小时。
5、将介入诊疗导管在溶有抗菌药物的溶液中浸泡30-60分钟,浸泡后干燥去溶, 水洗后在干燥即可制成抗凝血的介入导管。
本发明的优点是
1、便于长期留管过程中防止感染和静脉炎的发生。
2、防止导管在使用过程中血栓形成和堵管逆流现象。


图1为本发明介入诊疗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介入导管端头结构示意图。
其中1、介入诊疗导管,2、主腔支管,3、侧腔支管,4、主腔,5、侧腔,6三管固定座, 7、固定侧翼,8、支管管座,9、止流卡,10、防逆流装置,11生物改性涂层。
具体实施例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括介入诊疗导管1、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主腔4、侧腔5、三管固定座6、固定侧翼7、支管管座8、止流卡9、防逆流装置10、生物改性涂层11。所述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于介入诊疗导管1连接,介入导管1内设有两个腔,分别是主腔4、侧腔5,主腔支管2与主腔4连通,侧腔支管3 与侧腔5连通,三管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介入诊疗导管1与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连接处;
介入诊疗导管1端头封闭,介入诊疗导管1端头上部沿管体径向切设4条横向与径向相错的长缝,形成瓣膜通道的防逆流装置10,介入诊疗导管1管壁制造材料硅橡胶的组织结构之间渗透并接枝有生物改性涂层11。
介入诊疗导管1内的两腔为不等腔。介入诊疗导管1内主腔4呈圆形,侧腔5呈月牙形;介入诊疗导管1的侧腔5的外侧壁上开有若干空,所述孔距离介入诊疗导管1的顶端30-50MM处,侧腔5通过侧孔采集介入诊疗导管1外部的液体。
三管固定座6上对称设有固定侧翼7,侧翼7上设有小孔,与皮肤缝合固定。
介入诊疗导管1上设有刻度标记,便于医生操作时确定介入诊疗导管1的位置。
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上连接设有支管管座8起连接作用。
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上设有止流卡9,通过止流卡9可控制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暂时停止或开启。
本发明的加工方法采用了精密加工,例如精密挤出,精密注塑等,大大提高产品的精度,提高其使用性能,按照说明书附图所示即可加工。
除说明书所述的技术特征外,均为本专业技术人员的已知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结构包括括介入诊疗导管(1)、主腔支管(2)、侧腔支管(3)、主腔(4)、侧腔(5)、三管固定座(6)、固定侧翼(7)、 支管管座(8)、止流卡(9)、防逆流装置(10)、生物改性涂层(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主腔支管O)、侧腔支管(3)、与介入诊疗导管(1)连接,介入导管(1)内设有两个腔,分别是主腔(4)、侧腔(5),主腔支管(2)与主腔(4)连通,侧腔支管(3)与侧腔(5)连通,三管固定座(6)固定设置在介入诊疗导管(1)与主腔支管O)、侧腔支管C3)连接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介入诊疗导管(1)端头封闭,介入诊疗导管(1)端头上部沿管体切径向相错的长缝,形成瓣膜通道的防逆流装置(10),介入诊疗导管(1)管壁接枝有生物改性涂层(1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介入诊疗导管(1)内的两腔为不等腔,介入诊疗导管(1)内主腔(4)呈圆形,侧腔(5) 呈月牙形;介入诊疗导管(1)的侧腔(5)的外侧壁上开有若干空,所述孔距离介入诊疗导管 ⑴的顶端,侧腔(5)通过侧孔采集介入诊疗导管⑴外部的液体。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三管固定座(6)上对称设有固定侧翼(7),侧翼(7)上设有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主腔支管O)、侧腔支管C3)上连接设有支管管座(8)。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其特征在于,主腔支管O)、侧腔支管C3)上设有止流卡(9)。
全文摘要
本发明一种抗凝抗菌功能介入诊疗用的中心静脉导管,包括介入诊疗导管、主腔支管、侧腔支管、主腔、侧腔、三管固定座、固定侧翼、支管管座、止流卡、防逆流装置、生物改性涂层。介入诊疗导管端头封闭,介入诊疗导管端头上部沿管体径向切设多条长缝形成瓣膜通道的防逆流装置,介入诊疗导管管壁制造材料硅橡胶的组织结构之间渗透并接枝有生物改性涂层。该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大大提高产品的精度,提高其使用性能。
文档编号A61B19/00GK102500032SQ20111033079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7日
发明者王庆明, 王庆生, 郑兴仪 申请人:山东颐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