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单粒出药的药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盛装药片的药瓶的新设计。
背景技术:
目前,病人在服药时,往往是先将瓶盖打开,把药片从药瓶倒入手中,拿取定量的药片,然后再将剩余的药片倒回药瓶,这样会污染瓶内的药片。而且对于盲人来说,将药片准确倒回药瓶也是很麻烦的事情。为解决这个问题,已有多种技术方案,如中国专利 201020177285. 3公开的一种药瓶,由瓶体、瓶盖组成,瓶体的上端固接内盖,内壁带有与瓶体一体的均勻分布隔板形成一围绕瓶心的腔室置放螺栓,隔板间形成的扇形腔室配合叶轮上叶片;螺栓牌纹连接内盖及间隙配合叶轮上的光孔,其下端用限位螺母连接叶轮,内盖开有与叶轮上叶片相对应的孔。取药时旋转螺纹使药粒先后从内盖孔一粒粒被叶片推出,可以达到按需取药,不污染其它药粒的目的。但这些技术方案无一都忽视了一个重要问题药厂在灌装药片后,必须按国家标准在瓶口处粘封一层铝箔,可延长保存期。由于这些改进方案都无法在瓶口处粘封一层铝箔膜,因此不能被药厂所接受。另外,由于铝箔膜为复合层材料,中间层为铝箔,其上下面各有一塑料薄膜层,具有较强的抗裂性,因此不少病人在首次使用时,因找不到刀具割开铝箔而颇感烦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单粒出药的药瓶,并能够在病人首次服药时方便撕破密封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单粒出药的药瓶,瓶体和瓶盖螺纹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瓶体的口部固设有盖板,盖板开有一孔径略大于药片尺寸的通孔,盖板的上表面粘封一层铝箔膜,瓶盖的内顶面制有至少一个划刺,该划刺距圆心的距离略小于瓶口内壁的半径, 瓶体的肩台和瓶盖之间套有垫圈,垫圈的厚度略大于划刺的高度。上述盖板的作用是构成出药通孔的载体,铝箔膜构成密封膜,划刺的作用是当取下垫圈时,旋进瓶盖可自动划破铝箔膜。
所述通孔为基本上的长圆孔,其短径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小于2片药片的厚度;其长径大于1片药片的直径小于2片药片的直径。长圆孔的这种尺寸设计,可以保证每次只有一粒药片倒出。
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于瓶盖划刺位置开有一道凹环槽,这样可以使划刺穿透密封膜,保证撕破密封膜。
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凹弧面或凹锥面,所述通孔位于该凹弧面或凹锥面的顶部位置。这是因为若盖板的下表面是平面的话,在瓶内只剩下几粒药片时,即使不断抖动,也很难使药片刚好落在通孔内,会使人感到不耐烦。而设计成凹弧面或凹锥面,将瓶体倒置,剩下的几粒药片会自动滑向通孔,确保瓶内的药片完全取出。
所述盖板的厚度为l_3mm,凹环槽的深度为0. 5_2mm。
所述划刺与瓶盖一体注塑成型,加工效率高,划刺的一致性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这种新型药瓶在病人首次服药时能够方便撕破铝箔密封膜,能够定量取出药片,不会污染其它药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特别是对盲人提供了便利;而且仅增加了盖板和垫圈,其他都只涉及模具的改进,只增加少许成本。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瓶盖的仰视图。
图4为图1中盖板的仰视图。
图5为图1中盖板的俯视图。
图6为图1实施例取下垫圈划破密封膜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参照图1-图5,一种单粒出药的药瓶,与传统药瓶类似,瓶体3和瓶盖1螺纹配合, 瓶体具有肩台31。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瓶体的肩台31和瓶盖1之间套有能将瓶体的肩台和瓶盖隔离的垫圈2,所述瓶体3的口部密封胶粘一盖板4,在盖板4靠近瓶口内侧的部位开有一孔径略大于药片尺寸的通孔42,该通孔为基本上长圆孔,其短径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小于2片药片的厚度;其长径大于1片药片的直径小于2片药片的直径。铝箔膜5粘封在盖板4的上表面,以符合药厂的包装要求。通孔42开在靠近瓶口内侧的部位,有利于将最后几粒药片倒出。
瓶盖1的内顶面一体注塑成型二个划刺11,该划刺距瓶盖圆心的距离略小于瓶口内壁的半径,盖板4的上表面对应于瓶盖划刺位置开有一道凹环槽41,盖板的厚度为2mm, 凹环槽的深度为1mm。垫圈2的厚度略大于划刺11的高度。第一次使用时,旋开瓶盖后先取下垫圈,再旋紧瓶盖,在旋动的过程中,划刺可以触及铝箔膜5并伸入到盖板的凹环槽41 内,如图6所示,先刺破密封膜构成预撕口,接着沿圆周方向划破铝箔膜,保证刺破、撕裂铝箔膜效果,无需刀具,方便卫生。如图6所示。当药瓶出厂时,由于垫圈2作用,可以保证旋紧瓶盖时也不会划破铝箔膜。
因为铝箔膜5覆盖了盖板4的上表面,所以所述通孔42可以开在盖板的凹环槽范围内的任一位置。在粘接铝箔膜时,盖板的上表面与铝箔膜之间的包含通孔和一段凹环槽的面积(如图5中虚线所示)上不必涂胶,这块面积未被粘封,这样在撕裂铝箔膜时会容易一些。
为了方便将最后一粒药片倒出,在盖板4的下表面制成凹弧面或凹锥面43,所述通孔42位于该凹弧面或凹锥面的顶部位置。将瓶体倒置,剩下的几粒药片会自动聚集到通孔,确保瓶内的药片完全取出。
作为另一实施例,所述盖板位于瓶口内,可以用紧配合方式,也可与瓶体用吹塑工艺一体制成。用吹塑工艺制作模具时,将盖板4的位置制成异形圆锥面,即锥顶通孔42的位置不在垂直线上,这样制成的盖板上下表面都是锥面,盖板上锥面的锥顶不应该高于瓶口,否则会影响铝箔膜的封贴,故盖板上锥面的下沿低于瓶口,自然形成供划刺伸入的凹环槽41,如图7所示。
权利要求
1.一种单粒出药的药瓶,瓶体和瓶盖螺纹配合,其特征是所述瓶体的口部固设有盖板,盖板开有一孔径略大于药片尺寸的通孔,盖板的上表面粘封一层铝箔膜,瓶盖的内顶面制有至少一个划刺,该划刺距圆心的距离略小于瓶口内壁的半径,瓶体的肩台和瓶盖之间套有垫圈,垫圈的厚度略大于划刺的高度。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通孔为基本上的长圆孔,其短径大于1片药片的厚度小于2片药片的厚度;其长径大于1片药片的直径小于2片药片的直径。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盖板的上表面对应于瓶盖划刺位置开有一道凹环槽。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通孔位于盖板的凹环槽范围内的任一位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凹弧面或凹锥面, 所述通孔位于该凹弧面或凹锥面的顶部位置。
6.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盖板的厚度为l-3mm,凹环槽的深度为0. 5-2mm。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划刺与瓶盖一体注塑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盖板的上表面与铝箔膜之间,包含通孔和一段凹环槽的面积未被粘封。
9.如权利要求1所述单粒出药的药瓶,其特征是所述盖板位于瓶口内,并与瓶体用吹塑工艺一体制成。
全文摘要
本发明属于包装技术领域,具体地是一种单粒出药的药瓶,瓶体和瓶盖螺纹配合,所述瓶体的口部固设有盖板,盖板开有一孔径略大于药片尺寸的通孔,盖板的上表面粘封一层铝箔膜,瓶盖的内顶面制有至少一个划刺,该划刺距圆心的距离略小于瓶口内壁的半径,瓶体的肩台和瓶盖之间套有垫圈,垫圈的厚度略大于划刺的高度。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在病人首次服药时能够方便撕破铝箔密封膜,能够定量取出药片,不会污染其它药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卫生,特别是对盲人提供了便利;而且仅增加了盖板和垫圈,其他都只涉及模具的改进,只增加少许成本。
文档编号A61J1/03GK102502099SQ20111034386
公开日2012年6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5日
发明者蔡寒涛 申请人:蔡寒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