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骨折固定装置,尤其涉及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的内固定系统。
背景技术:
在治疗需要手术的胫骨平台骨折,需要通过拉力螺钉实现骨折块之间复位、加压并坚强固定。这一治疗方法及所用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理如下:拉力螺钉依靠垫片或接骨板与骨皮质之间的轴向压应力,在骨折块之间形成加压效应,实现骨折块之间复位、加压并坚强固定;但目前拉力螺钉实现骨折块之间复位加压并坚强固定时不能量化拧入拉力螺钉所需的扭力,不能量化骨折块之间的压力,不具有生物学固定效应,存在初始固定失效的问题。所谓初始固定失效是指:拧入骨折块的拉力螺钉所需的扭力依赖于术者经验,通常被拧得过紧,导致螺钉塑性变形、断裂或骨与螺纹界面损伤,使得内固定失效。拧入骨折块的拉力螺钉所需的扭力依赖于术者经验,经验的积累依赖于失败的经验,存在一个学习曲线的坡度,不利于这一技术的量化标准的形成。所谓生物学固定效应是指:骨组织长入内固定器械表面,使骨与内固定器械之间更为稳定,降低内固定发生松动的可能性;这一生物学固定效应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尤其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 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其固定胫骨平台骨折时,能够根据患者骨密度,量化将组合螺钉拧入胫骨平台骨折块所需的扭力,量化胫骨平台骨折块之间加压所需的压力,在复位、加压骨折块的同时有效保护装置螺纹与松质骨界面,避免内固定初始固定失效;降低远期内固定松动的可能性,这一生物学固定效应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尤其重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由组件A与组件B构成,其中组件A由两段阳螺纹组成,其中:前端螺纹I为锥形螺纹,其螺距及螺纹深度比螺纹2大,后端螺纹2与组件B的前端内螺纹配合连接,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体,其尾部设置有末端7,内设置有与复合套筒外套筒相匹配的拧紧结构6,拧紧结构6与组件B内部中空相连通。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小于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4-4.8_,所述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5_。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4.5_,所述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4.8_。采用本发明所述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技术效果:通过组件A与组件B在胫骨平台骨折块间的相向运动,消除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帮助骨折块复位,实现骨折块之间的加压坚强固定的同时有效保护装置周围骨界面,预防初始固定失效;组件B进一步提高了骨-组合螺钉界面的稳定性,降低远期内固定松动的可能性,这一生物学固定效应在骨质疏松情况下尤其重要。
图1为组件A与组件B结合的示意图。图2为所述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如图1、图2,本发明所述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分为两部分:组件A、组件B。组件A由螺纹1,螺纹2组成,尾部为中空棱柱状结构,例如六角棱柱或其他形状,位于螺纹2轴芯里。组件B —端设置有螺纹5与组件A的螺纹2相匹配,螺纹5是实现骨折块间加压效应的一部分,组件B另一端设置有末端7,内含有棱柱状孔6,棱柱状孔6与螺纹5通过过度部3相连通。组件B表面经喷砂、多孔及羟基磷灰石涂层处理形成微孔层表面
4。前端螺纹I为锥形螺纹,其螺距及螺纹深度比螺纹2大,后端螺纹2与组件B的前端内螺纹配合连接,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体,其尾部设置有末端7,内设置有与复合套筒外套筒相匹配的拧紧结构6,拧紧结构6与组件B内部中空相连通。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小于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作为本发明所述 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4-4.8_,所述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5_。作为本发明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的一种优选方案,其中: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4.5_,所述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4.8_。手术使用方法:按标准手术流程,消毒铺单并按标准手术入路暴露股骨后髁骨折块,复位并利用克氏针及点式复位钳临时固定胫骨平台骨折,透视确认骨折复位良好;拧入组件A,用医用电转在合适部位打孔并攻丝,并测量钉孔深度,根据测得的钉孔深度结合内起子表面的刻度,将组件A的螺纹I部分拧入合适的深度,使得组件A的螺纹I部分完全进入对侧骨折块,此时组件A与对侧胫骨平台骨折块锚固,其效果类似于松质骨螺钉的螺纹在对侧胫骨平台骨折块锚固。固定组件A,旋转复合起子的外起子使得组件B与组件A之间不断旋紧。在利用复合起子的外起子将组件B拧入骨折块内这一过程中,由于组件A已经被复合起子的内起子固定,因此组件B向组件A相向运动,组件B的末端7与骨折块皮质之间无缝隙时,组件B向组件A的进一步相向运动对骨折块形成加压效应,该加压效应有利于胫骨平台骨折块的复位、消除骨折块之间的间隙,在骨折块之间形成加压效应。根据手术需要,通过相同的流程在合适的部位继续拧入这一装置及其他内固定物,直至达到预期治疗效果。再次透视确认骨折复位及内固定位置良好,冲洗创面并确切止血后依次缝合至皮肤。
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由组件㈧与组件⑶构成,其中组件㈧由两段阳螺纹组成,其特征在于:前端螺纹(1)为锥形螺纹,其螺距及螺纹深度比螺纹(2)大,后端螺纹(2)与组件(B)的前端内螺纹配合连接,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体,其尾部设置有末端(7),内设置有与复合套筒外套筒相匹配的拧紧结构(6),拧紧结构(6)与组件B内部中空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小于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A)与组件⑶的连接部的壁厚4-4.8_,所述组件⑶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5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组件(A)与组件(B)的连接部的壁厚4.5mm,所述组件(B)尾部与皮质骨相连接的壁厚为4.8mm。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胫骨平台骨折内固定装置,由组件(A)与组件(B)构成,其中组件(A)由两段阳螺纹组成,其特征在于前端螺纹(1)为锥形螺纹,其螺距及螺纹深度比螺纹(2)大,后端螺纹(2)与组件(B)的前端内螺纹配合连接,组件(B)为内部中空的圆柱状体,其尾部设置有末端(7),内设置有与复合套筒外套筒相匹配的拧紧结构(6),拧紧结构(6)与组件B内部中空相连通。根据患者骨密度,量化关节内骨折块加压所需的压力,量化拧入装置所需的扭力,更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
文档编号A61B17/68GK103083073SQ201110345930
公开日2013年5月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4日
发明者徐达强, 王鹏, 潘金祥 申请人:无锡世一电力机械设备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