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477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制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
背景技术
烧烫伤是一种常见的突发性创伤,是物理、化学、放射等原因造成的一种极其复杂的外伤性疾病,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烧烫伤轻则伤及皮肤,重则深达肌肉、骨骼,引起全身变化,并发感染、休克等。目前,虽然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种类繁多,但若用药不当,就会导致伤口愈合能力减弱,并引发更为严重的副作用,所以用什么药就显得比较重要。有些药物是以纯化学物质为活性成分,该种药物在治疗烧烫伤时不仅疗程长,而且因存在化学刺激容易造成医源性损伤,治疗后有疤痕残留,而一些以中药成分为主的药物在治疗时,其控制感染的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疗效平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存在疗程长、 易留疤、控制感染能力差等问题,而提供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该药物以中草药为原料,对人体无刺激作用,而且该药物集消炎、敛口、生肌、愈合功能为一体,治疗效果极佳。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180-220五味子50-70 红花80-120
桑枝15-35茯等30-40紫草35-65
白芨 30-50酒精 1600-1800 ;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黄柏、五味子、红花、桑枝、茯苓、紫草、白芨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纯度为75%的酒精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6_8天后过滤、去渣, 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进一步地,本发明药物各原料的优选重量份数为 黄柏200五味子50红花100 桑枝30 茯苓30 紫草50 白芨50 酒精1700
上述各中草药原料中,黄柏味苦、寒,入肾、膀胱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生肌活血之功效;五味子为酸、温,入肺、肾经,具有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涩精之功效;红花 味辛、温,入心、肝经,具有活血通经、去瘀止痛、生肌收口之功效;桑枝味苦、平,入肝经, 具有祛风湿、利关节、行水气之功效;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脾、肺经,具有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至功效;紫草味苦、寒,入心包络、肝经,具有凉血、活血、清热、解毒之功效;白芨同白及,味苦甘、凉,入肺经,具有补肺、止血、生肌、消肿、敛疮之功效。本发明药物配方独特、配伍合理、原料成本低廉、制备工艺简单,采用纯中草药制成,具有消炎、敛口、生肌之功效,无毒副作用。使用该药物后,伤口愈合力强,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溶痂脱痂速度快且痊愈后不留疤痕,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通过使用本发明药物对120名烧烫伤患者进行治疗,其中男性82人,女性38人, 最小年龄10岁,最大年龄86岁,治疗有效率可达100%。典型病例
1、刘女士,35岁,现居太原市大王村
2009年8月,其整条腿被一壶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70%左右,使用本发明药物喷洒后, 肿痛现象消失,2天后伤口已结痂,15天后痊愈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2、杨女士,59岁,现居太原市大王村
2010年10月,手腕处被局部烧伤,经喷洒本发明药物后2天便治疗痊愈,并且没留下任何疤痕。3、陈师傅,40岁,现居太原市白龙庙街
2009年6月,其不慎掉入石灰窑,双腿被烧伤,烧伤面积达到80%左右,使用本发明药物喷洒于患处,3天后伤口开始结痂,20天后全部治愈,并且没留下任何疤痕。4、张先生,沈岁,现居大王村
2011年9月20日,手指被油烧伤,经涂抹本发明药物后3天便痊愈,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5、王先生,;35岁,安徽人
2009年7月,其左脚面被开水烫伤,经涂抹本发明药物后,5天全部治愈且无疤痕。6、王女士,现居大王村
2010年9月,其整条右腿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60%,经喷洒本发明药物后,2天伤口便开始结痂,10天后痊愈且无疤痕。7、蔚先生,忻州人
2010年8月,其左腿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70%左右,经涂抹本发明药物2天后,伤口开始结痂,10天后痊愈,并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8、朱女士,河南人
2010年8月,其右脚面被开水烫伤,烫伤面积达60%,经喷洒本发明药物3天后,伤口开始结痂,8天后痊愈,且没有留下任何疤痕。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每份为Ig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200g五味子50g红花IOOg
桑枝30g茯苓30g紫草50g
白芨50g酒精1700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的黄柏200g、五味子50g、红花100g、桑枝30g、茯苓 30g、紫草50g、白芨50g,将其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1700g酒精(纯度为 75%)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将该药液做成喷雾剂,对烧烫伤口进行喷洒治疗。实施例2:每份为1斤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220斤桑枝20斤白芨40斤
五味子60斤茯苓;35斤酒精1800斤
红花110斤紫草65斤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的黄柏220斤、五味子60斤、红花110斤、桑枝20斤、 茯苓35斤、紫草65斤、白芨40斤,将其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1800斤酒精(纯度为75%)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8天后过滤、去渣,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将该药液做成水剂,对烧烫伤口进行涂抹治疗。实施例3:每份为Ig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190g五味子70 g红花120 g
桑枝;35 g茯苓30 g紫草50 g
白芨30 g酒精1700 g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的黄柏190g、五味子70g、红花120g、桑枝35g、茯苓 30g、紫草50g、白芨30g,将其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1700g酒精(纯度为 75%)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7天后过滤、去渣,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将该药液做成喷雾剂,对烧烫伤口进行喷洒治疗。实施例4:每份为1公斤
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180公斤五味子55公斤红花80公斤
桑枝15公斤茯苓40公斤紫草35公斤
白芨50公斤酒精1600公斤
本发明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取新鲜的黄柏180公斤、五味子55公斤、红花80公斤、桑枝 15公斤、茯苓40公斤、紫草35公斤、白芨50公斤,将其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1600公斤酒精(纯度为75%)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6天后过滤、去渣,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将该药液做成水剂,对烧烫伤口进行涂抹治疗。以上各实施例都是说明性的,并不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定。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 黄柏180-220 五味子50-70 红花80-120桑枝15-35茯等30-40紫草35-65白芨 30-50酒精 1600-1800 ;该药物的制备方法为将黄柏、五味子、红花、桑枝、茯苓、紫草、白芨都洗净、晾干后,粉碎至l_3mm,然后浸泡在纯度为75%的酒精中调配成黄褐色液体,浸泡6_8天后过滤、去渣, 所得到的药液即为本发明药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它由下列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黄柏200五味子50红花100桑枝30茯苓30紫草50白芨50酒精1700。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其特征在于该药物可以制成喷雾剂或水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烧烫伤的药物,解决了现有治疗烧烫伤的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存在疗程长、易留疤、控制感染能力差等问题。本发明药物是由180-220份的黄柏、50-70份的五味子、80-120份的红花、15-35份的桑枝、30-40份的茯苓、35-65份的紫草、30-50份的白芨以及1600-1800份的酒精配制而成。本发明药物配方独特、配伍合理,采用纯中草药制成,具有消炎、敛口、生肌之功效,无毒副作用,使用该药物后,伤口愈合力强,临床症状消失迅速,溶痂脱痂速度快且痊愈后不留疤痕,治疗效果非常显著,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2389529SQ20111037351
公开日2012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22日
发明者孟利生 申请人:孟利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