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45988阅读:106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胃寒胃痛是指胃指脾阳虚衰,过食生冷,或寒邪直中所致阴寒凝滞胃腑的病症。症见胃脘疼痛,得温痛减,呕吐清涎,口淡喜热饮,食不化。胃寒的主要病因与饮食习惯有关, 如饮食不节,嗜食生冷等等。经常冷热食物一起吃,吃饭不按时或者饥饱不均,久而久之就会造成胃寒。再加上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精神紧张,饮食不规律,造成脾胃病发病率越来越高。西医没有解释“胃寒”的理论,也就没有对应的治疗方法,只能是针对某一症状进行治疗,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医治疗胃寒胃痛效果好。中医认为,胃寒证多由外来寒邪直接侵犯胃腑,或过食生冷,寒邪停聚胃腑而发病。胃寒证又分胃寒实证和胃寒虚证。根据中医理论,针对胃寒胃痛的发病机理,以温中散寒止痛为治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 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 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20份、香附5-25份、枳壳 5-25份、白芍10-40份、陈皮10-30份、川芎5_25份、甘草3_10份、生山楂10-40份、陈曲 10-40份、炒麦芽10-40份、鸡内金5-25份、莱菔子5_25份、木香5_20份、青皮5_25份、炒白术10-40份、炒山药10-40份、炒薏仁20-50份、芡实10-40份、法半夏5_20份、茯苓10-30 份、连翘5-25份、元胡10-30份、高良姜5-25份、砂仁5_20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2份、香附15份、枳壳15份、白芍30份、陈皮20 份、川芎20份、甘草6份、生山楂30份、陈曲30份、炒麦芽30份、鸡内金15份、莱菔子15 份、木香10份、青皮15份、炒白术30份、炒山药30份、炒薏仁40份、芡实30份、法半夏12 份、茯苓20份、连翘15份、元胡20份、高良姜15份、砂仁10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在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香附具有理气解郁、调经止痛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白芍具有通顺血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陈皮具有理气健脾、调中利水、燥湿化痰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 祛风止痛的功效;甘草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调和诸药的功效;生山楂具有消食健胃、行气散瘀、活血化痰的功效;陈曲具有和食消胃的功效;炒麦芽具有行气消食、 健脾开胃、退乳消胀的功效;鸡内金具有消食健胃、化积排石、固摄缩尿、涩精止遗的功效; 莱菔子具有消食除胀、降气化痰的功效;木香具有行气止痛、调中导滞的功效;青皮具有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的功效;炒白术燥湿行水、益气、健脾益胃的功效;炒山药具有补脾健胃、 生津益肺、补肾涩精的功效;炒薏仁具有清热利水、健脾去湿的功效;芡实具有益肾固精、 补脾止泻、祛湿止带的功能;法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茯苓具有利水渗湿、 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效;连翘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肿的功效;元胡具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的功效;高良姜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砂仁具有化湿开胃、理气温脾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温胃散寒、消食止痛、健脾开胃、活血祛瘀、燥湿行水之功效,对胃寒胃痛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有效率达94%,治愈率达73. 9%。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2g、香附15g、枳壳15g、白芍30g、陈皮20g、川芎20g、甘草6g、生山楂30g、陈曲30g、炒麦芽30g、 鸡内金15g、莱菔子15g、木香10g、青皮15g、炒白术30g、炒山药30g、炒薏米40g、芡实30g、 法半夏12g、茯苓20g、连翘15g、元胡20g、高良姜15g、砂仁(后下)IOgo实施例2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20g、香附10g、枳壳5g、白芍10g、陈皮30g、川芎5g、甘草5g、生山楂20g、陈曲10g、炒麦芽40g、鸡内金20g、莱菔子25g、木香5g、青皮10g、炒白术10g、炒山药40g、炒薏米20g、芡实15g、法半夏10g、茯苓10g、连翘5g、元胡25g、高良姜10g、砂仁(后下)5g。实施例3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g、香附25g、枳壳20g、白芍20g、陈皮15g、川芎10g、甘草10g、生山楂10g、陈曲40g、炒麦芽25g、 鸡内金5g、莱菔子10g、木香15g、青皮25g、炒白术20g、炒山药10g、炒薏米50g、芡实20g、 法半夏15g、茯苓15g、连翘10g、元胡10g、高良姜25g、砂仁(后下)15g。实施例4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5g、香附5g、枳壳10g、白芍40g、陈皮10g、川芎25g、甘草3g、生山楂25g、陈曲20g、炒麦芽15g、鸡内金25g、莱菔子20g、木香12g、青皮20g、炒白术25g、炒山药20g、炒薏米30g、芡实10g、法半夏5g、茯苓30g、连翘25g、元胡15g、高良姜20g、砂仁(后下)12g。实施例5
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log、香附12g、枳壳12g、白芍25g、陈皮25g、川芎15g、甘草Sg、生山楂40g、陈曲25g、炒麦芽10g、鸡内金10g、莱菔子5g、木香20g、青皮5g、炒白术40g、炒山药25g、炒薏米25g、芡实40g、法半夏20g、茯苓25g、连翘20g、元胡30g、高良姜5g、砂仁(后下)20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煎煮,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并。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临床观察病例96例,其中男40例,女56例,年龄 40 70岁。发病时间1周-30年不等。二、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一日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饭前半小时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腐烂之物。油煎、火燎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不宜多吃。三、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食欲增加;
(2)有效部分症状消失;
(3)无效;症状无变化或加重或出现其他病证。四、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7天-2个月,治愈71例,有效19例,无效 5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五、典型病例 病例1
周某,女,50岁,就时自诉患有慢性胃炎病史多年。症见神清、痛苦貌、慢性消瘦体型、 面色萎黄、肢凉、胃满隐痛、得温痛减、嗳气、吞酸、轻压痛无反跳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紧。 曾服奥美拉唑、吗丁琳、阿莫西林等治疗,虽暂时能有所缓解,但稍受凉后即复发。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7天,诸症已去大半;续服7天,全身症状消失而告愈。病例2
蔡某,女,51岁。胃痛多年,常因天气变冷、感寒食冷品而引发疼痛,疼痛时伴有胃部寒凉感,得温症状减轻。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4天,症状有所缓解;继续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14天,症状消失,食欲增加,精神饱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20份、香附5-25份、枳壳5-25份、白芍10-40份、陈皮10-30份、川芎5_25 份、甘草3-10份、生山楂10-40份、陈曲10-40份、炒麦芽10-40份、鸡内金5_25份、莱菔子 5-25份、木香5-20份、青皮5-25份、炒白术10-40份、炒山药10-40份、炒薏仁20-50份、芡实10-40份、法半夏5-20份、茯苓10-30份、连翘5_25份、元胡10-30份、高良姜5_25份、 砂仁5-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2份、香附15份、枳壳15份、白芍30份、陈皮20份、川芎20份、甘草6份、生山楂30份、陈曲30份、炒麦芽30份、鸡内金15份、莱菔子15份、木香10份、青皮15份、炒白术30份、炒山药30份、炒薏仁40份、芡实30份、法半夏12份、茯苓20份、连翘15份、元胡20份、高良姜15份、砂仁10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胃寒胃痛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中药原料组成柴胡、香附、枳壳、白芍、陈皮、川芎、甘草、生山楂、陈曲、炒麦芽、鸡内金、莱菔子、木香、青皮、炒白术、炒山药、炒薏仁、芡实、法半夏、茯苓、连翘、元胡、高良姜、砂仁。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健脾开胃、活血祛瘀、燥湿行水的功效,其治疗胃寒胃痛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5/37GK102430092SQ20111041414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3日
发明者孙胜波 申请人:荣成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