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1582阅读:3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动车,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高原环境的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下降,人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缺氧环境中,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因此高原缺氧条件下,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损害程度比较严重,且暴露时间越长,损害越严重,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视力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在高原设立增压医疗保障房,可以为高原工作人员提供较为舒适的工作环境;但是,由于增压医疗保障房不可移动,当作业人员在户外作业时,难免要承受高原环境带来的不适感。户外作业时,高原缺氧环境会导致驾驶员所承受的最大劳动强度仅为平原地区的 40% -60%,紫外线强度高出一般平原地区的40% -50%,工作的持续性和耐久性更差,在作业过程中驾驶员将表现出相当程度的不适应性,因此提供舒适的工作环境和健康安全措施是尤为重要的。另外,高原载重汽车(简称载车)的主机发动机在高原环境下,随着过量空气系数的下降,燃烧状况不良,后燃现象严重,使发动机热负荷增加,由于空气重度降低,海拔升高导致发动机散热能力下降,造成发动机温度超过规定值,影响车辆正常行驶。为了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作业人员(如高级指挥人员)能快速高效的进入高原恶劣环境中的指挥战斗能力,充分发挥组织协调能力,需要研制开发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甚至能够为作业人员提供更为舒适的工作环境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可靠性差、安全性差、适用性差与使用不方便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以实现可靠性好、安全性好、适用性好与使用方便的优点。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CO2敏感元件、A敏感元件、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自动控制设备与增压风机,其中所述(X)2敏感元件及O2敏感元件,均与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信号连接;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分别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增压风机与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信号连接。
进一步地,以上所述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还包括储氧瓶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所述氧气自动进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上,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并通过快速插头与储氧瓶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增压风机为涡轮增压风机。进一步地,所述空气自动进气阀门、(X)2自动排气阀门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均采用加强固定方式,并通过防震橡胶软垫与增压舱内壁连接。本发明各实施例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由于包括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CO2敏感元件、O2敏感元件、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自动控制设备与增压风机,其中 CO2敏感元件及A敏感元件,均与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信号连接;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分别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增压风机与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信号连接;可以自动检测增压舱内CO2及A 的浓度及压力,超出预设浓度及压力范围时,自动吸气或排气,维持增压舱内气体浓度及压力的平衡;从而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靠性差、安全性差、适用性差与使用不方便的缺陷, 以实现可靠性好、安全性好、适用性好与使用方便的优点。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发明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根据本发明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工作过程流程示意图。结合附图,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标记如下1-供电系统;2-卫生间;3-医疗柜;4-床头柜;5-床;6_储物柜;7_控制台;8_供排氧及空气过滤装置、空调系统;9-压力及温湿度显示装置;10-器械柜。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本实施例包括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空气自动进气阀门、(X)2自动排气阀门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CO2敏感元件、O2敏感元件、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自动控制设备、增压风机与储氧瓶。其中,上述(X)2敏感元件及&敏感元件,均与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信号连接;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空气自动进气阀门、ω2自动排气阀门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分别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增压风机与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信号连接,氧气自动进气阀门通过快速插头与储氧瓶连通。优选地,在上述实施例中,增压风机为涡轮增压风机。为了增强行车过程中各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上述空气自动进气阀门、CO2自动排气阀门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均采用加强固定方式,并通过防震橡胶软垫与增压舱内壁连接。图1为具有该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在图1中,该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还包括供电系统1 (用于向各用电设备供电),卫生间2,医疗柜3,床头柜 4,床5,储物柜6,控制台7,供排氧及空气过滤装置、空调系统8,压力及温湿度显示装置9, 以及器械柜10。在图1所示的上述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中,在增压舱中还可以设置控制台、通讯系统与娱乐系统,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供排氧及空气过滤装置、压力及温湿度显示装置9、医疗柜3、床头柜4、空调系统、通讯系统,娱乐系统、卫生间2、储物柜6与器械柜10,分别与控制台配合设置,并经控制台统一调控。图2为该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的工作。如图2所示,上述实施例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具体工作过程如下CO2敏感元件与A敏感元件,实时采集增压舱内CO2与A的浓度及压力,并分别通过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显示(X)2与A的浓度及压力;自动控制设备根据 CO2与&的预设浓度及预设压力,当相应气体的浓度和/或压力超过预设值时,可以通过空气自动进气阀门控制增压风机,通过吸入空气进行增氧增压;或者通过CO2自动排气阀门进行排气,或者通过氧气自动进气阀门,通过储氧瓶进行吸氧;这样,可以维持增压舱内ω2与 O2的浓度及压力平衡在预设值范围内,增加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的安全性、可靠性与适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 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CO2敏感元件、O2 敏感元件、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自动控制设备与增压风机,其中所述(X)2敏感元件及A敏感元件,均与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信号连接;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X)2自动排气阀门,分别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增压风机与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储氧瓶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所述氧气自动进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上,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并通过快速插头与储氧瓶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压风机为涡轮增压风机。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自动进气阀门、CO2自动排气阀门与氧气自动进气阀门,均采用加强固定方式,并通过防震橡胶软垫与增压舱内壁连接。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包括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CO2自动排气阀门,设置在增压舱内壁的CO2敏感元件、O2敏感元件、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自动控制设备与增压风机,其中所述CO2敏感元件及O2敏感元件,均与气体浓度显示仪表及气体压力显示仪表信号连接;气体浓度显示仪表、气体压力显示仪表、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与CO2自动排气阀门,分别与自动控制设备信号连接;增压风机与空气自动进气阀门信号连接。本发明所述高原增压医疗保障车用增压舱气体压力控制系统,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可靠性差、安全性差、适用性差与使用不方便等缺陷,以实现可靠性好、安全性好、适用性好与使用方便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G10/02GK102429779SQ20111044025
公开日2012年5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6日
发明者侯世科, 卢明, 孙振兴, 樊毫军, 范斌, 董文龙 申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后勤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