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77538阅读:2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颈椎外科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用于固定颈2/3、3/4、6/7椎体、以及颈7/胸1椎体的固定装置,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因颈椎间盘退变本身及继发性改变刺激或压迫临近组织,并引起各种症状和体征的颈椎退变性疾病。目前,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椎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已广泛应用于颈椎病的手术治疗,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出血少等优点。传统的内固定螺钉置入时,需将螺钉通过钛板上的钉孔,垂直置入对应的锥体。然而,由于生理区度的存在,当手术节段位于颈3/4,尤其是颈2/3时,手术位置较深,上位锥体的螺钉垂直置入,往往会受到下颂骨的阻挡,同时因操作空间的狭小,往往会加重内脏鞘和血管鞘的牵拉,导致食管、气管、喉上神经及颈外侧大血管的损伤。同理,当手术节段位于颈6/7,尤其是颈7/胸1时,下位锥体的螺钉垂直置入,会受到胸骨柄的阻挡,往往需咬除部分胸骨柄以扩大手术空间,并且会因过度牵拉导致食管、气管、喉返神经及颈外侧大血管的损伤,手术创伤大。目前还没有一种很好的方案能够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融合器部,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优选地,所述前路板部连接有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钉孔,所述前路板部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处设置有垂直钉孔。优选地,所述斜钉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垂直钉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优选地,所述前路板部包括一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的突出部上。优选地,在所述前路板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融合器部的长度是所述突出部的长度的两倍。优选地,在所述斜钉孔内安装有斜螺钉,其中,所述斜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前表面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并伸向远离所述前路板部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的方向。优选地,所述斜螺钉为自攻螺钉,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攻丝螺纹,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锁定螺纹,其中,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自攻丝螺纹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的外径。优选地,在所述垂直钉孔内安装有垂直螺钉,其中,所述垂直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前表面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并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后表面穿出。优选地,所述垂直螺钉为自攻螺钉,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攻丝螺纹,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锁定螺纹,其中,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自攻丝螺纹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前路板部和所述融合器部为一整体。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根据颈椎生理曲度的特点,通过所述斜钉孔以及垂直钉孔,同时提供了两种骨螺钉置入方向,为骨螺钉的置入提供了方便。例如,当需要将本实用型性提供的装置用于行固定颈2/3手术时,由于颈2椎体位于下颂骨的后方,若想要以垂直于人体冠状面的方向对颈2椎体置入骨螺钉时,位于螺钉置入路线上的下颂骨会阻挡螺钉置入的操作。因此为了最大程度地为螺钉置入提供方便,本实用新型在针对行颈2/3、以及颈3/4手术时,为位于上方的椎体提供斜向上方向的螺钉置入角度,为位于下方的椎体提供垂直于人体冠状面方向的螺钉置入角度;同时,在针对行颈6/7、以及颈7/胸1手术时,位于螺钉置入线路上的胸骨会阻挡螺钉置入的操作,本实用新型在针对行颈6/7、以及颈7/胸1手术时,为位于下方的椎体提供斜向下方向的螺钉置入角度,为位于上方的椎体提供垂直于人体冠状面方向的螺钉置入角度。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术者观察椎体以及操作器械,避开置钉线路上的骨性阻挡,充分利用手术空间,减轻对颈部组织的牵拉,从而极大地减少手术并发症。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1、融合器部(图1中未示出),其中,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1 一端12的后表面处。更为具体地,所述前路板部1连接有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12处设置有斜钉孔31以及斜钉孔 32,所述前路板部1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16处设置有垂直钉孔51以及垂直钉孔52。 进一步地,所述斜钉孔31以及斜钉孔32内均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垂直钉孔51以及垂直钉孔52内均设置有第二内螺纹。所述前路板部1和所述融合器部优选地为一整体。优选地,在所述斜钉孔内安装有斜螺钉,其中,所述斜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 1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伸向远离所述前路板部1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16的方向。例如,在所述斜钉孔31内旋入有斜螺钉41,其中,所述斜螺钉41优选地为自攻螺钉,其前端410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伸向远离所述前路板部1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16的方向;又例如,在所述斜钉孔32内旋入有斜螺钉42,其中,所述斜螺钉42优选地为自攻螺钉,其前端420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伸向远离所述前路板部1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 16的方向。进一步优选地,在所述垂直钉孔内安装有垂直螺钉,其中,所述垂直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后表面穿出。 例如,在所述垂直钉孔51内旋入有垂直螺钉61,其中,所述垂直螺钉61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后表面穿出;又例如, 在所述垂直钉孔52内旋入有垂直螺钉62,其中,所述垂直螺钉62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1 的前表面10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1并从所述前路板部1的后表面穿出。这样,当通过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来固定颈2/3椎体时,所述斜螺钉41和斜螺钉42从所述前路板部1里伸出的方向使得它们可以打入颈2椎体,所述垂直螺钉61和所述垂直螺钉62从所述前路板部1里伸出的方向使得它们可以打入颈3椎体;而当通过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用于固定颈6/7椎体时,所述斜螺钉41和斜螺钉42从所述前路板部1里伸出的方向使得它们可以打入颈7椎体,所述垂直螺钉61和所述垂直螺钉62从所述前路板部1里伸出的方向使得它们可以打入颈6椎体。当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固定在颈椎上时,所述垂直螺钉61以及垂直螺钉62优选地基本上垂直于人体冠状面。所述斜螺钉41的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攻丝螺纹412,所述斜螺钉42的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攻丝螺纹422。所述斜螺钉41与所述斜螺钉42的把持范围为外侧成角2. 5°的楔形区域,而在一个变化例中,所述斜螺钉41与所述斜螺钉42的把持范围可以为内侧成角2. 5° 楔形区域。图2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3/4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1和斜螺钉42被打入到颈3椎体93中,所述垂直螺钉61和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4椎体94中。图3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6/7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1和斜螺钉42被打入到颈7椎体97中,所述垂直螺钉61和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6椎体96中。而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7/胸1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1和斜螺钉42被打入到胸1椎体中,所述垂直螺钉61和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7椎体中。[0028]图4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1、融合器部2,所述融合器部2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1 一端12的后表面18处。优选地,所述前路板部1包括一突出部14,其中,所述突出部14位于所述前路板部1 一端12的后表面18 处,所述融合器部2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1的突出部14上。更为优选地,在所述前路板部 1的垂直方向(在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固定于椎体时,该垂直方向基本上垂直于人体冠状面)上,所述融合器部2的长度L2是所述突出部14的长度L1的两倍,也就是说,所述融合器部2与所述前路板部1是紧密联系的,且所述融合器部2占据椎间隙的2//3左右,椎间隙余下的1/3为所述前路板部1的突出部14所占据。其中,在所述融合器部2的第一表面 211上分布有若干凸齿212,在所述融合器部2的第二表面221上分布有若干凸齿222。更为具体地,所述前路板部1连接有所述融合器部2的一端12处设置有斜钉孔 32,所述前路板部1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2的一端16处设置有垂直钉孔52。其中,所述斜钉孔32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垂直钉孔52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进一步地,所述斜钉孔32内安装有斜螺钉42,所述斜螺钉42为自攻螺钉,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攻丝螺纹 422,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锁定螺纹423,其中,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423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自攻丝螺纹42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423的外径。所述垂直钉孔52内安装有垂直螺钉62,所述垂直螺钉62为自攻螺钉,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攻丝螺纹622,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锁定螺纹623,其中,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6 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自攻丝螺纹622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623的外径。优选地,所述前路板部1和所述融合器部2为一整体。优选地,所述斜螺钉42的把持范围为头/尾端成角40° 士5°的楔形区域。当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固定于颈2/3 椎体或者颈3/4椎体时,所述融合器部2的第一表面211为上表面,所述第二表面221为下表面;而当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上下反向固定于颈6/7椎体或者颈7/胸1椎体时,所述融合器部2的第一表面211为下表面,所述第二表面221为上表面。图5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五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2/3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2被打入到颈2椎体92中,所述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3椎体93 中。而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3/4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2被打入到颈3椎体中,所述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4椎体中。图6示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六实施例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6/7椎体,其中,所述斜螺钉42被打入到颈7椎体97中,所述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6椎体96 中。而在本实施例的一个变化例中,所述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被用于固定颈7/胸1椎体, 其中,所述斜螺钉42被打入到胸1椎体中,所述垂直螺钉62被打入到颈7椎体中。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1.一种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融合器部,其特征在于, 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路板部连接有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处设置有斜钉孔,所述前路板部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处设置有垂直钉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钉孔内设置有第一内螺纹,所述垂直钉孔内设置有第二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路板部包括一突出部,其中,所述突出部位于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的突出部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前路板部的垂直方向上,所述融合器部的长度是所述突出部的长度的两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斜钉孔内安装有斜螺钉,其中,所述斜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前表面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并伸向远离所述前路板部非连接所述融合器部的一端的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螺钉为自攻螺钉, 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攻丝螺纹,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一自锁定螺纹,其中,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与所述第一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一自攻丝螺纹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一自锁定螺纹的外径。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垂直钉孔内安装有垂直螺钉,其中,所述垂直螺钉的前端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前表面穿入,贯穿所述前路板部并从所述前路板部的后表面穿出。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螺钉为自攻螺钉,其前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攻丝螺纹,其后段部分分布有第二自锁定螺纹,其中,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与所述第二内螺纹相匹配,所述第二自攻丝螺纹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自锁定螺纹的外径。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或者5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 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路板部和所述融合器部为一整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包括前路板部、融合器部,所述融合器部连接在所述前路板部一端的后表面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便于螺钉置入的颈椎融合内固定装置,通过所述斜钉孔以及垂直钉孔,同时提供了两种骨螺钉置入方向,为骨螺钉的置入提供了方便。尤其是在行颈2/3、3/4、6/7椎体、以及颈7/胸1椎体手术时,分别为处于上、下方的椎体提供斜向以及垂直向的骨螺钉置入角度。在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术者观察椎体以及操作器械,避开置钉线路上的骨性阻挡,充分利用手术空间,减轻对颈部组织的牵拉,从而极大地减少手术并发症。
文档编号A61B17/70GK202027695SQ201120061409
公开日2011年11月9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10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10日
发明者何雅亿, 吴晓东, 袁文, 陈华江, 陈宇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