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刺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248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穿刺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穿刺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乳腺癌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皮下积液,其发生率达到6% _42%,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和经济负担,更直接影响术后其他治疗的正常进行,并进一步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最常使用的治疗方法包括切开引流或注射器穿刺抽液,目前,所使用的穿刺引流装置一般采用常规的穿刺包,包括穿刺针,注射器,连接软管和流量控制开关,使用时,将穿刺针插入病人的体内,拉动注射器的针拴,积液顺着穿刺针进入到注射器的针管内,当注射器的针管内抽满积液时,关闭连接软管上的流量控制开关,防止外界空气进入病人体内,然后拔出注射器,排出注射器内的积液。该穿刺包由于注射器的针管容积较小,仅能够满足积液常规检查时少量标本的采集需要。对于针对排出体内大量积液的采集,医生只能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积液,其操作繁琐,医生的劳动强度较高,由于反复抽取积液次数较多,操作时间较长,抽取速度不宜控制,增加了病人感染机率及组织器官损伤机率,额外给病人带来病痛, 而且医生需要助手协助才能完成穿刺,增加了人力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集大量积液时操作方便、能减少病人痛苦的穿刺引流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注射器,还包括负压引流器,所述穿刺针、注射器和负压引流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管的三个管路接口上。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引流器与三通管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阀。进一步的是,所述穿刺针与三通管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卡。进一步的是,所述负压引流器上设置有排液孔,排液孔上设置有堵头。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使用该穿刺引流装置进行大量积液采集时,积液在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流入到负压引流器中,操作方便,医生无需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积液, 即可完成积液的采集工作。为患者提供了持续的负压引流,最终将积液引流干净,促进组织愈合。该穿刺引流装置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的病痛,安全性较高,而且该穿刺引流装置时单人即可操作,不需要助手协助,降低了人力成本。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穿刺引流装置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为穿刺针1、节流卡2、排液孔3、三通管4、注射器5、节流阀6、负压引流器7、堵头8。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1、注射器5,还包括负压引流器7,所述穿刺针1、注射器5和负压引流器7分别连接在三通管的三个管路接口上。使用该穿刺引流装置进行大量积液采集时,积液在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下可直接流入到负压引流器7中,操作方便,医生无需用注射器5反复抽取积液,即可完成积液的采集工作,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的病痛,安全性较高,而且该穿刺引流装置时单人即可操作,不需要助手协助,降低了人力成本。为了使用方便、美观,所述穿刺针1、注射器5、负压引流器7分别连接在三通管4 的三个管路接口上。所述穿刺针1与三通管4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弓丨流管上设置有节流卡2。该节流卡 2在穿刺针插入病人身体前将穿刺针1的引流管密闭。所述负压引流器7与三通管4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阀6。通过观察病人的身体反应,调节节流阀6控制积液的流出速度,可避免因急速过度抽吸积液引起病人的痛苦。所述引流管采用乳胶管制作而成,取材方便,成本较低,而且在安装整个装置时能方便的摆放在最佳位置。所述负压引流器7上设置有排液孔3,排液孔3上设置有堵头8。该堵头设置为常闭。在一个周期内,需要排除负压引流器7内的积液,此时,关闭节流阀6,防治气体反流入积液腔,打开排液孔3,排出积液,再压缩负压引流器7,关闭排液孔3,保持负压引流器7的负压状态,打开节流阀6,继续引流,通过观察多个周期内引流量的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有无好转。在进行穿刺引流手术时,医生将穿刺针1、注射器5、负压引流器7与三通管4按设计位置连接在一起。调节节流卡2,使与穿刺针1连接的引流管密闭,然后将穿刺针1插入病人身体内,打开节流卡2,拉动注射器5的推拉杆,通过注射器5内的引流液的颜色判断穿刺针1在病人积液腔内的位置是否过深或过浅,保证穿刺针1的针头位置放置准确。当确定穿刺针1的针头位置放置准确后,拿走注射器5,用堵头堵住三通管4上与注射器5连接的连接口,打开节流阀6,调节负压引流器7,积液在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下可直接流入到负压引流器7中,固定好穿刺针1及整个穿刺引流装置。在一个治疗观察周期后,通过排液孔 3将积液从负压引流器7完全排出,再压缩负压引流器7,关闭排液孔3,使负压引流器7再次处于负压状态,打开节流阀6,继续引流,通过观察多个周期内引流量的变化,判断患者病情有无好转。该过程操作方便,无需用注射5反复抽取积液,医生只需在刚开始设置好该穿刺引流装置,使积液能顺利流入负压引流器7即可,医生的劳动强度较低,无需对穿刺引流装置进行反复操作,这就使得病人感染机会及组织器官损伤机率大大降低,减少了病人的病痛,安全性较高。
权利要求1.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1)、注射器(5),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负压引流器(7),所述穿刺针(1)、注射器(5)和负压引流器(7)分别连接在三通管⑷的三个管路接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器(7)与三通管(4) 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阀(6)。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刺针(1)与三通管⑷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卡O)。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刺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负压引流器(7)上设置有排液孔(3),所述排液孔(3)上设置有堵头(8)。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器具,尤其是一种穿刺引流装置。该穿刺引流装置,包括穿刺针、注射器,还包括负压引流器,所述穿刺针、注射器和负压引流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管的三个管路接口上。所述负压引流器与三通管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阀。所述穿刺针与三通管之间由引流管连接,引流管上设置有节流卡。所述负压引流器上设置有排液孔。使用该穿刺引流装置进行大量积液采集时,积液在负压和重力的作用下直接流入到负压引流器中,操作方便,医生无需用注射器反复抽取积液,为患者提供了持续的负压引流,最终将积液引流干净,促进组织愈合。大大降低医生的劳动强度,减少病人的病痛,安全性较高。适合在医用器具领域推广应用。
文档编号A61M1/00GK202179724SQ20112026142
公开日2012年4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2日
发明者李卉, 田超 申请人:李卉, 田超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