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健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299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健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脑梗塞患者,身体处于半身不遂,一侧发生瘫痪,行动不便的人员所用的一种健身车。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见到行动不便的脑梗塞患者,由于身体处于半身不遂状态, 行动不便,常常用手杖作为辅助支撑,疲劳时会时而发生跌倒现象,即存在不安全问题,也给家人的生活造成不便。现在市场上也有出售用于上述患者使用的车体,然而在高度和宽度上无法根据患者的身材进行调整,一般的患者也只能坐在车上,由另一个人看护和扶持车体控制行走方式,患者无法依自身的控制力进行康复锻炼。
发明内容为了使背景技术中所述车体的高度和宽度能够依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车体的高度和宽度,扩大车体的使用范围,帮助脑梗塞患者更好的锻炼身体,本使用新型提供一种健身车。该健身车可以在高度和宽度上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即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 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后立柱及连接架,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下侧梁及支撑杆、脚蹬杆及脚蹬,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后轮支架及车轮,以及两前扶手杆,而两个后立柱由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及连接架连接,在两个后立柱上与上后横梁及下后横梁成90°方向分别连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及下侧梁,且同侧的上侧梁及下侧梁的前部由支撑杆连接;在两侧的上侧梁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脚蹬杆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其中,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上述的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而转动轴承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的一端,扶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上;在所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的前端铰接前横梁,前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上;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及车轮;所述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 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在所述的两上侧梁上固定有软垫,在所述的下后横梁上固定折叠式坐垫;所述的连接架为中间交叉铰接的杆件,连接架的四个端点与后立柱铰接,且上后横梁及下后横梁、 上侧梁及下侧梁与后立柱间均为铰接;所述的后立柱;上还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转动轴承上还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而两前扶手杆的上端固定扶手连杆,当使用者手扶任何一支扶手,都可以调整车体的行走方向。此外固定车轮的前后轮支架的高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进而达到调整车体的整体高度; 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车体的整体宽度也可以根据所需要调整,这样就使得车体的高度和宽度完全可以根据使用者的体态进行调整,使其使用范围更宽。在所述的两上侧梁上固定有软垫,患者张开双臂,就可以跨在两上侧梁上,将身体的重心移到两上侧梁上,减少行走锻炼时的体力消耗;固定在下后横梁上的折叠式坐垫,可以作为椅子供患者随时休息使用。此外,为了闲置时减少占用空间, 当摘掉前横梁及扶手连杆上的搭钩后,该车体还可以折叠。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后扶手,2. 1-上后横梁,2. 2-下后横梁,3-后立柱,4. 1_上侧梁,4. 2_下侧梁,5-脚蹬杆,6-支撑杆,7-前横梁,8-扶手连杆,9-转动轴承,10-前车轮架,11-前扶手杆,12-脚蹬,13-后轮支架,14-车轮,15-坐垫,16-连接架,17-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由图1所示,该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2. 1、下后横梁2. 2、后立柱3 及连接架16,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 1、下侧梁4. 2及支撑杆6,脚蹬杆5及脚蹬12,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10、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以及位于车体前部的两个前扶手杆11, 其中,两个后立柱3与上后横梁2. 1、下后横梁2. 2及连接架16的端点铰接,在两个后立柱3 上与上后横梁2. 1及下后横梁2. 2成90°方向分别铰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 1及下侧梁 4. 2,同侧的上侧梁4. 1及下侧梁4. 2的前部由支撑杆6铰接;在两侧的上侧梁4. 1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5,脚蹬杆5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12 ;在两侧的下侧梁4. 2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9,所述的两前扶手杆1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9的内圈上,而转动轴承9外圈上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10,前车轮架10上固定前车轮14 ;在所述的前扶手杆11其中的一支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8的一端,扶手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11上,当使用者手扶任何一支扶手,都可以调整车体的行走方向;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4. 1的前端铰接前横梁7,前横梁7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4. 1上,是车体更为牢固,同时在患者向前倾倒时,起到扶持的作用; 在两侧的下侧梁4. 2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 ;所述的前车轮架10及后轮支架13分别是由两只铰接的杆件组成,由螺栓作为铰接轴,其中长杆端固定车轮,短杆端固定在车体的相应的位置,车体的高度是通过调整两只杆件之间的夹角后,由螺栓式铰接轴及螺帽夹紧固定。而所述的上后横梁2. 1、下后横梁2. 2、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 8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可根据需要通过旋转螺纹连接调节车体的宽度。 在所述的两上侧梁4. 1上固定有软垫17,在所述的下后横梁2. 2上固定折叠式坐垫15,患者张开双臂,就可以跨在两上侧梁上,将身体的重心移到两上侧梁上,减少行走锻炼时的体力消耗;折叠式坐垫15可以随时放下,作为椅子供患者随时休息使用。所述的连接架16为中间交叉铰接的十字杆件,十字杆件的四个端点与后立柱3铰接,同时,上后横梁2. 1及下后横梁2. 2、上侧梁4. 1及下侧梁4. 2与后立柱3间均为铰接,当摘掉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 8上的搭钩及卸开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的螺纹连接,该车体就可以折叠,减少占用空间。 此外,所述的后立柱3上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1。[0011] 由于该健身车可以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调整高度和宽度据,使用不同的人群,辅助更多的患者进行病后行走锻炼,既可以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
权利要求1.一种健身车,包括位于车体后部的上后横梁(2. 1)、下后横梁(2. 2)、后立柱(3)及连接架(16),位于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 1)、下侧梁(4. 2)及支撑杆(6),脚蹬杆(5)及脚蹬(12),位于车体下部的前轮支架(10)、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以及两前扶手杆(11),其中,两个后立柱(3)由上后横梁(2. 1)、下后横梁(2. 2)及连接架(16)连接,在两个后立柱 (3)上与上后横梁(2. 1)及下后横梁(2. 2)成90°方向分别连接车体两侧面的上侧梁(4. 1) 及下侧梁(4.幻,且同侧的上侧梁(4. 1)及下侧梁(4. 2)的前部由支撑杆(6)连接;在两侧的上侧梁(4. 1)上分别连接有脚蹬杆(5),脚蹬杆(5)的下端固定折叠式脚蹬(12),其特征在于在两侧的下侧梁(4. 2)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9),上述的两前扶手杆(11)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9)上,而转动轴承(9)的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10) 及前车轮(14),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11)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8)的一端,扶手连杆(8)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11)上;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4. 1)的前端铰接前横梁(7),前横梁(7)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4. 1)上;在两侧的下侧梁(4. 2)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13)及车轮(14);而所述的上后横梁(2.1)、下后横梁(2. 2)、前横梁(7)及扶手连杆(8)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两上侧梁(4.1)上固定有软垫(17),在所述的下后横梁(2. 2)上固定折叠式坐垫(1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架(16)为中间交叉铰接的杆件,连接架(16)的四个端点与后立柱(3)铰接,且上后横梁(2. 1)及下后横梁(2. 2)、上侧梁(4. 1)及下侧梁(4. 2)与后立柱(3)间均为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健身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立柱(3)上固定用于扶持车体的后扶手(1)。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脑梗塞患者病后康复锻炼使用的一种健身车。该车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前端分别固定转动轴承,上述的两前扶手杆的下端分别固定在转动轴承上,而轴承上还依次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前车轮架及前车轮,在所述的其中一个前扶手杆的上部铰接用于调节车体行走方向的扶手连杆的一端,扶手连杆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前扶手杆上;在上述的一侧面的上侧梁的前端铰接前横梁,前横梁的另一端通过搭钩固定在另一侧的上侧梁上;在两侧的下侧梁的后部分别固定可调节高度的后轮支架及车轮;而所述的上后横梁下后横梁、前横梁及扶手连杆均为长度可调节的两段式螺纹连接杆件。该健身车可以在高度和宽度上根据使用者的需要进行调整,既保证患者的行走安全,又可减少陪护人员的负担。
文档编号A61H3/04GK202223503SQ20112026325
公开日2012年5月23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5日
发明者周林 申请人:周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