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雾化器吸入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8427阅读:95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医用雾化器吸入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雾化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医用雾化吸入器包括三种类型,一种是在雾化器上安装一个面罩式吸入器,由于面罩式吸入器与外界空气隔离,靠吸入器上的“活瓣”排出呼出的二氧化碳。这种吸入器能使雾化气体聚集在面罩中,使用者能充分地吸入雾化气体,有利于治疗; 但另一方面,由于它不符合人们正常的呼吸生理习惯,大多数人使用时有憋气感,依从性较差,影响疗效。第二种常见方法是使用一个T型的直通管,该T型管一端连接患者口腔,一端连接雾化药物,一端连接空气。治疗时,使用者一般咬住其一端,通过正常呼吸,雾化的药物直接由含嘴进入口中,具有符合人们正常的呼吸生理习惯、使用方便和价格便宜的优点,但是 T型直通管只起到连接雾化药物和患者口腔的作用,不能对患者呼出的气体起到阻断,无论是吸气或者呼气时,雾化的气体都可从连接空气的这一端逸出到空气中去,从而造成雾化药液的浪费,影响了治疗的疗效。要达到治疗效果,就需要增加药量或治疗次数,直接导致患者经济负担的加重,还导致治疗时间的延长。第三种常见方法是用一个普通的含嘴连接雾化药物和患者的口腔,这种方法也不能阻断患者呼出的气体。呼出的气体不但可能倒流,污染雾化杯中的药物,而且,由于含嘴上没有专门的呼气口,患者若稍连续呼吸数次,就会有憋气感。若此时张口进行换气,雾化药物随着雾化管道中的风力,吹到雾化管外,同样会造成药物的浪费。为解决上述问题,现在已出现利用单向阀来阻断患者呼出气体的实用新型,包括单向阀含嘴(申请号200520034324. 3)、医用雾化吸入器(申请号201020136451. 5)、雾化器(申请号=200720124443. 7)和雾化器(申请号:200720124441. 8)等。这些产品能避免呼出气体倒流的问题,但是都面临一个问题,即吸气动力不足的问题。无论雾化药液是由压缩气体驱动还是由超声雾化驱动,患者吸气时,气体的唯一来源是雾化气体,而实践表明,这些气体往往是比较稀薄的,因此患者不松口的情况下,反复呼吸时必然感到憋气,从而需要频频张口换气,使治疗的顺应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保证使用者自由呼吸,又保证呼气时雾化腔自动密封,有效防止雾化药液漏出的医用雾化器吸入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T形,外壳两端的外接口分别为吸嘴和空气进入口,外壳上部设有上排气口,下部设有雾化气体进入口,外壳内设有连动的前薄膜和后薄膜,前薄膜的上端设在上排气口的一侧,后薄膜的上端设在靠近空气进入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所述前薄膜和后薄膜的下方分别设有前挡板和后档板,上排气口的一侧设有上挡板。本实用新型所述前薄膜和后薄膜通过细塑料绳连接。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充分利用单向阀与T型直通管的优势,将其有机结合,利用单向阀保证使用者在呼气时雾化腔自动密封,有效防止雾化的药液漏出;又发挥了 T型直通管一端连接空气,患者吸气时,不但吸入雾化药物,而且也吸入外界空气,符合人们正常的呼吸生理习惯,使用时轻松自如,持久顺畅,具有简单、高效、可反复使用、依从性好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与压缩空气式雾化器联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超声雾化器联合使用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包括外壳101,外壳101为T形,外壳 101两端的外接口分别为吸嘴1和空气进入口 3,外壳101上部设有上排气口 2,下部设有雾化气体进入口 4,外壳101内设有连动的前薄膜8和后薄膜9,前薄膜8的上端设在上排气口 2的一侧,后薄膜9的上端设在靠近空气进入口 3的位置。同时,前薄膜8和后薄膜9 的下方分别设有前挡板6和后档板7,上排气口 2的一侧设有上挡板5,前薄膜8和后薄膜 9通过细塑料绳10连接。本实用新型的外壳为T型,有四个外接口和两片可以连动的前后薄膜。两片薄膜通过一根细塑料绳所连接,保证两片薄膜可以一起运动。挡板分别靠近上排气口、雾化气体进入口和空气进入口设置。前薄膜和后薄膜由于重力作用垂下来时紧贴前挡板和后挡板, 保证使用者呼气时自动密封雾化腔,有效防止雾化的气体漏出。当使用者吸气时,前薄膜被吸气时产生的负压带动,离开自然状态下紧贴的前挡板,上抬后紧贴到上挡板上,密封住上排气口,而雾化气体进入口打开,当前薄膜被负压吸引抬起后,后薄膜因为细塑料绳的牵引也上抬,离开后挡板,空气进入口也被打开。因此使用者吸气时,雾化气体和空气分别通过雾化气体进入口和空气进入口被患者吸入。当使用者呼气时,前薄膜在重力作用和使用者呼气产生的正压双重作用下下垂, 离开上挡板,重新紧贴前挡板,雾化气体进入口腔的通道被密封;后薄膜同时也因为重力作用下垂,紧贴后挡板,空气进入口被密封。于是雾化气体被密封在T型小腔室中,不会逸出到空气中,造成药物的浪费。此时,由于前薄膜离开了上挡板,上排气口被打开,使用者的呼出气体通过该出口进入到空气中。图2和图3分别是本实用新型连接两种常用的医用雾化器(压缩空气式雾化器 102和超声雾化器10 的使用状态示意图。这样使用时,不但符合人们的呼吸生理习惯,还能在使用者呼气时自动密封雾化腔,有效防止雾化的气体漏出,最大限度节约药液,发挥最佳的治疗作用。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包括外壳(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101)为T形,外壳 (101)两端的外接口分别为吸嘴⑴和空气进入口(3),外壳(101)上部设有上排气口 0), 下部设有雾化气体进入口 ,外壳(101)内设有连动的前薄膜(8)和后薄膜(9),前薄膜(8)的上端设在上排气口( 的一侧,后薄膜(9)的上端设在靠近空气进入口( 的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薄膜(8)和后薄膜(9)的下方分别设有前挡板(6)和后档板(7),上排气口( 的一侧设有上挡板(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薄膜(8)和后薄膜(9)通过细塑料绳(10)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医用雾化器吸入管,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既保证使用者自由呼吸,又保证呼气时雾化腔自动密封,有效防止雾化药液漏出的医用雾化器吸入管。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医用雾化器吸入管,包括外壳,所述外壳为T形,外壳两端的外接口分别为吸嘴和空气进入口,外壳上部设有上排气口,下部设有雾化气体进入口,外壳内设有连动的前薄膜和后薄膜,前薄膜的上端设在上排气口的一侧,后薄膜的上端设在靠近空气进入口的位置。本实用新型在呼气时雾化腔自动密封,吸气时符合人们正常的呼吸生理习惯,使用时轻松自如,持久顺畅,具有简单、高效、可反复使用、依从性好等优点。
文档编号A61M11/00GK202154918SQ20112026639
公开日2012年3月7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26日
发明者邱晨, 酆孟洁 申请人:邱晨, 酆孟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