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424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输尿管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外科手术辅助材料领域,尤其涉及ー种输尿管支架。
背景技术
输尿管支架在泌尿外科手术中应用极为广泛,适用于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积水、肾移植、肾及输尿管良性肿瘤等上述尿路手术以及碎石机碎石、输尿管狭窄的扩张等治疗过程中,它植入输尿管后能起到引流尿液、防止输尿管狭窄和粘连堵塞等作用。使用吋, 输尿管支架一端放置于肾盂,支架本体置于输尿管内,另一端放置于膀胱。现有的输尿管支架I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管子末端11互为相反方向朝内弯曲成圆圈状,如图I所示,形如猪尾巴,所以输尿管支架又称猪尾巴管或双“J”管。然而由于这些高分子材料在人体内均不能降解吸收,现有的输尿管支架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I)由于必须通过侵入性操作来放置及拔除,这类操作虽然算不上大手术,但病人会痛苦不堪,更为严重的是放置或拔管时会对尿路组织造成程度不一的损伤,使其发生感染和水肿,常需急诊治疗;(2)不可吸收的输尿管支架管还会引起感染,随着支架管留置时间的延长,这些材料开始影响尿路上皮与尿液成分,导致支架管周围形成包覆物,细菌滋生容易造成感染,为此,病人在术后需ロ服抗生素药物。有鉴于此,实有必要提出ー种新的输尿管支架结构及做法,使得使用该输尿管支架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且不易发生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出ー种新的输尿管支架结构,使得使用该输尿管支架过程中,减轻病人的痛苦。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输尿管支架,包括管状的本体,所述输尿管支架还包括形成于本体外侧的润滑层。可选地,所述本体的内侧也设置有润滑层。可选地,所述输尿管支架还包括抗菌层。 可选地,所述抗菌层位于所述润滑层外侧。可选地,所述抗菌层位于所述润滑层与所述本体之间。可选地,所述本体的内侧依次形成有润滑层、抗菌层。可选地,所述本体的内侧依次形成有抗菌层、润滑层。可选地,所述润滑层的厚度范围为I 25 m。可选地,所述抗菌层的厚度范围为I 25ii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在现有的输尿管支架基础上增加润滑层,使得所述输尿管支架在放置及拔除病人体内及安装在病人体内过程中,由于润滑层的润滑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进ー步地,所述输尿管支架还设置有抗菌层,在使用过程中,起到杀菌作用,避免感染。

[0018]图[0019]图[0020]图[0021]图[0022]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现有的输尿管支架基础上增加润滑层,使得所述输尿管支架在放置及拔除病人体内及安装在病人体内过程中,由于润滑层的润滑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 进ー步地,所述输尿管支架还设置有抗菌层,在使用过程中,起到杀菌作用,避免感染。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做详细的说明。由于重在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所以没有按比例制图。实施例一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2的剖面图,包括输尿管支架本体20,所述输尿管支架2还包括润滑层21,所述润滑层21起润滑作用;其中,所述润滑层21位于所述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側。进ー步地,所述输尿管支架2还包括抗菌层22,所述抗菌层22起抗菌作用,所述抗菌层22位于所述润滑层21的外側。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润滑层21为亲水高聚物,例如聚偏氟こ烯(PVDF)、聚乙烯批咯烧酮(Polyvinylpyrrolidone,PVP)、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所述亲水高聚物吸水后使得输尿管支架本体20外覆盖ー层润滑层。本实施例一以聚こ烯吡咯烷酮为例。为起到抗菌作用,所述抗菌层22包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具有多重的抗菌机制,可有效抗菌且不具抗药性,具有长效抗菌功能。对应图2所示的输尿管支架2,以下描述其制作方法。首先,执行步骤S11,提供本体20。本体20呈圆管状,可以由医用高分子材料,例如硅橡胶或聚氨酯制成。接着,执行步骤S12,在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制作起润滑作用的润滑层21。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本步骤可以包括在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喷涂ー层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厚度大约为I 25iim。为了进一歩起到润滑作用及涂层的牢固度,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外侧还可以喷涂ー层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厚度大约为I 25iim,之后喷涂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是涂在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外側, 可以使涂层遇水能迅速形成润滑膜。步骤S12也可以通过在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 所述覆盖方法可以为喷涂。然后,执行步骤S13,在润滑层21的外侧喷涂抗菌层22,所述抗菌层22起抗菌作用。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本步骤可以包括在润滑层21的外侧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酯,然后覆盖含银离子,例如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剤;所述含银粒子或纳米银粒子的液态溶剂的制作方法为混合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固体粉末与聚氨酷。本步骤也可以通过混合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然后把混合物喷涂在润滑层21的外侧,从而形成抗菌层22。步骤S12中,喷涂手段的替换方案可以为将输尿管支架本体20两端封闭,然后浸泡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液体中,所述封闭的手段可以采用塞子实现,之后取出,去除塞子,达到去除封闭的目的。进ー步地,在去除塞子之前,可以将已覆盖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的支架本体20再浸入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中,取出后再次浸入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中,之后取出后再去除塞子。步骤S12在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25_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也可以通过封闭管状本体20,依次浸泡在上述各溶液中实现。类似地,步骤S13中,在步骤S12形成润滑层21时,去除塞子之前,将包含润滑层 21的支架本体20依次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例如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的液体中或直接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取出后去除塞子。实施例ニ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ニ提供的输尿管支架3,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2不同的是,所述润滑层21同时位于所述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内侧与外侧,所述输尿管支架剖面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位于内部的抗菌层22、位于内部的润滑层21、输尿管支架本体20、位于外部的润滑层21、位于外部的抗菌层22。相应地,输尿管支架3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2与S13。具体地, 形成内部及外部润滑层21的过程为将输尿管支架本体20浸泡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液体中,取出。进ー步地,可以将已覆盖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的支架本体20再浸入K 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中,取出后再次浸入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中,之后取出。在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也可以通过依次浸泡在上述各溶液中实现。形成内部及外部抗菌层22的过程为将包含润滑层21的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依次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中,取出或直接浸泡在甲苯 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取出。上述形成润滑层21与抗菌层22的步骤的替换方案可以为采用实施例一提供的管状本体20,封闭后,分别浸泡润滑层21与抗菌层22成分内的方案;采用使管状本体20内部形成负压,将润滑层21与抗菌层22成分分别汽化后,在管状本体20内部形成循环,以分别实现本体20内部的润滑层21与抗菌层22的制作。实施例三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输尿管支架4,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2不同的是,所述润滑层21位于所述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内侧与外侧,所述输尿管支架剖面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外部润滑层21、外部抗菌层22、输尿管支架本体20、内部抗菌层22、内部润滑层21。相应地,输尿管支架4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2与S13。具体地,形成内部及外部抗菌层22的过程为将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依次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中,取出或直接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取出。形成内部及外部润滑层21的过程为将包含抗菌层22的输尿管支架本体20浸泡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液体中,取出。进ー步地,可以将已覆盖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的支架本体20再浸入K 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中,取出后再次浸入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中,之后取出。在包含抗菌层22的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 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也可以通过依次浸泡在上述各溶液中实现。上述形成抗菌层22与润滑层21的步骤的替换方案可以为采用实施例一提供的管状本体20,封闭后,分别浸泡在抗菌层22与润滑层21成分内的方案;采用使管状本体20内部形成负压,将抗菌层22与润滑层21成分分别汽化后,在管状本体20内部形成循环,以分别实现本体20内部的抗菌层22与润滑层21的制作。实施例四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三提供的输尿管支架5,与实施例一提供的输尿管支架2不同的是,所述润滑层21位于所述输尿管支架本体20的外侧,所述抗菌层22 位于所述输尿管支架本体20与所述润滑层21的中间。相应地,输尿管支架5的制作方法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步骤S12与S13。具体地, 制作外部抗菌层22的过程为在本体20的外侧喷涂抗菌层22,所述抗菌层22起抗菌作用。 在具体制作过程中,本步骤可以包括在本体20的外侧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酯,然后覆盖含银离子,例如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所述含银粒子或纳米银粒子的液态溶剂的制作方法为混合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固体粉末与聚氨酷。本步骤也可以通过混合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然后把混合物喷涂在本体20的外侧,从而形成抗菌层22。然后,制作外部润滑层21的过程为在抗菌层22的外侧喷涂ー层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厚度大约为I 25iim。为了进一歩起到润滑作用及涂层的牢固度,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外侧还可以喷涂ー层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厚度大约为I 25iim,之后喷涂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制作润滑层21也可以通过在抗菌层22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所述覆盖方法可以为喷涂。上述步骤中,喷涂手段的替换方案可以为将输尿管支架本体20两端封闭,然后浸泡在甲苯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例如纳米银离子的液态溶剂的液体中或直接浸泡在甲苯 ニ异氰酸酯与含银离子或纳米银离子的混合溶液中,取出;所述封闭的手段可以采用塞子实现。接着,将包含抗菌层22的本体20浸泡在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液体中, 之后取出,去除塞子,达到去除封闭的目的;进ー步地,在去除塞子之前,可以将已覆盖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的支架本体20再浸入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中,取出后再次浸入等渗生理盐水或甘露醇中,之后取出后再去除塞子;类似地,形成润滑层21的步骤也可以通过在抗菌层22的外侧依次覆盖甲苯ニ异氰酸酷、K值为25-60的聚こ烯吡咯烷酮、K值为70-95的聚こ烯吡咯烷酮、等渗生理盐水 (或甘露醇)也可以通过封闭管状本体20,依次浸泡在上述各溶液中实现。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掲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ー种输尿管支架,包括管状的本体,其特征在干,所述输尿管支架还包括形成于本体 外侧的润滑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本体的内侧也设置有润滑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输尿管支架还包括抗菌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抗菌层位于所述润滑层外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抗菌层位于所述润滑层与所 述本体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本体的内侧由内向外依次形 成有润滑层、抗菌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本体的内侧由内向外依次形 成有抗菌层、润滑层。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润滑层的厚度范围为1 25 U m0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尿管支架,其特征在干,所述抗菌层的厚度范围为1 25 U m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尿管支架,包括本体,形成于本体外侧的润滑层。所述输尿管支架还可以包括抗菌层。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尿管支架,使得将所述输尿管支架在放置在病人体内、从病人体内拔除及安装在病人体内过程中,由于润滑层的作用,减轻病人的痛苦,由于抗菌层的作用,降低病人感染的风险。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2342238SQ20112028489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5日
发明者夏术阶, 赵红利, 高仁伟 申请人:上海圣博艾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