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96255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医用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上经常采用引流袋来收集患者体内排出的液体,化验人员通过测量排出液体的数量或其它分析,作出化验报告,作为医生诊断病情的依据之一,以便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目前,引流袋一般包括引流导管、袋体、控制阀和排液阀,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袋体的上端开口连接,控制阀设于引流导管上,排液阀与袋体的下端开口连接。关闭排液阀,打开控制阀,患者排出的液体经引流导管流入袋体中,当需要将袋体中的液体排放掉时,打开排液阀,将袋体中的液体泄放掉。上述这种引流袋存在如下缺陷袋体中的液体装满时,液体会顺着引流导管向上逆流,容易发生逆流感染;引流导管偏软,容易被折弯和压扁,导致该处引流通道的横截面积减小,阻碍液体的流出,甚至导致无法引流;由于引流导管容易被折弯和压扁,护士需要时常查看,增加了护士的巡视时间,加大了护理难度。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医用引流装置,这种引流装置能够防止逆流感染,确保引流通道畅通,减少护士的巡视时间,降低护理难度。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导管、袋体、控制阀和排液阀,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袋体的上端开口连接,控制阀设于引流导管上,排液阀与袋体的下端开口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于引流导管上并处于袋体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之间;沿引流导管的长度方向,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有至少三根加强筋,加强筋均勻分布在引流导管的管壁周向上。这种引流装置通过在袋体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之间的引流导管上设置单向阀,使得液体只能往袋体方向流入袋体中,而无法顺着引流导管向上逆流,避免发生逆流感染;在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置至少三根加强筋,在保持引流导管可弯曲的基础上,增强引流导管的抗折弯、抗压扁能力,确保引流通道畅通,使得引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护士只要根据引流的速度定时察看就可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巡视时间,降低护理难度。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为钢丝绳,钢丝绳的直径为 0. 1 0. 2mm。选用钢丝绳作为加强筋,并将钢丝绳的直径限制在0. 1 0. 2mm的范围内, 钢丝绳具有可弯曲性,并且弯曲后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弹起,保持引流导管的自然延展。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的直径为0. 1 0. 2mm。选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作为加强筋,并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的直径限制在0. 1 0. 2mm的范围内,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FRP棒)可有效防止生产过程中的引流导管的收缩,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具有可弯曲性,并且弯曲后自身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依靠自身弹性弹起,保持引流导管的自然延展。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其特征是所述袋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代表容积的刻度。通过设置代表容积的刻度,方便医护人员读取,一目了然,通过读取刻度,能够初步判断袋体中的液体的数量。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设置单向阀,使得液体无法顺着引流导管向上逆流,避免发生逆流感染;通过在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置加强筋,在保持引流导管可弯曲的基础上,增强引流导管的抗折弯、抗压扁能力,确保引流通道畅通,使得引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护士只要根据引流的速度定时察看就可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巡视时间,降低护理难度。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引流导管的横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这种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导管1、袋体2、控制阀3、排液阀4和单向阀5 ;引流导管1的一端与袋体2的上端开口连接;控制阀3设于引流导管1上;排液阀4与袋体2的下端开口连接;单向阀5设于引流导管1上并处于袋体2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3之间;袋体2的外侧壁上设有代表容积的刻度6 ;沿引流导管1的长度方向,引流导管1的管壁中设有三根钢丝绳7,三根钢丝绳7均勻分布在引流导管1的管壁周向上,钢丝绳7的直径为0. 1mm。通过在袋体2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3之间的引流导管1上设置单向阀5,使得液体只能往袋体2方向流入袋体2中,而无法顺着引流导管1向上逆流,避免发生逆流感染;在引流导管1的管壁中设置三根钢丝绳7作为加强筋,在保持引流导管1可弯曲的基础上,增强引流导管1的抗折弯、抗压扁能力,确保引流通道畅通,使得引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护士只要根据引流的速度定时察看就可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巡视时间,降低护理难度;通过读取刻度6,能够初步判断袋体2中的液体的数量。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钢丝绳的数量为四根、五根或六根。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钢丝绳的直径为0. 15mm。在其它实施方式中,钢丝绳的直径为0.2mm。在其它实施方式中,可采用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作为加强筋,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的直径为0. 1 0. 2mm。
权利要求1.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导管、袋体、控制阀和排液阀,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袋体的上端开口连接,控制阀设于引流导管上,排液阀与袋体的下端开口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于引流导管上并处于袋体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之间;沿引流导管的长度方向,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有至少三根加强筋,加强筋均勻分布在引流导管的管壁周向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为钢丝绳,钢丝绳的直径为 0. 1 0. 2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加强筋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玻璃纤维增强塑料棒的直径为0. 1 0. 2mm。
4.如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引流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袋体的外侧壁上还设有代表容积的刻度。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导管、袋体、控制阀和排液阀,引流导管的一端与袋体的上端开口连接,控制阀设于引流导管上,排液阀与袋体的下端开口连接,其特征是还包括单向阀,单向阀设于引流导管上并处于袋体的上端开口与控制阀之间;沿引流导管的长度方向,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有至少三根加强筋,加强筋均匀分布在引流导管的管壁周向上。通过设置单向阀,使得液体无法顺着引流导管向上逆流,避免发生逆流感染;通过在引流导管的管壁中设置加强筋,增强引流导管的抗折弯、抗压扁能力,确保引流通道畅通,使得引流工作得以顺利进行;护士只要根据引流的速度定时察看就可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巡视时间,降低护理难度。
文档编号A61M25/00GK202288981SQ20112041878
公开日2012年7月4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0月28日
发明者吴映娥, 张凌玲, 张桔红 申请人: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