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囊内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1806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胶囊内视镜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ー种胶囊内视镜结构,尤指一种使受检者通过ロ服方式进入体内,井能在消化道内蠕动及拍摄图像的胶囊内视镜结构。
背景技术
胶囊内视镜是ー种相当精密的小仪器,约11X30厘米大小,内含前端摄影机、影像感应传送器和精密电池,可以让患者轻易吞入,在毫不影响日常生活的情况下,实行胃肠道内视镜检查,且几乎无任何不舒服,这项检查在许多先进国家已经核准使用于人体。目前胶囊内视镜的进展最主要用于诊断小肠出血,对于ー些胃肠道出血的病例, 当大肠镜都没有发现病灶,而血管摄影及核医又无法找到出血点时,胶囊内视镜最适合派上用场。它的敏感度很高,对患者没有侵袭性,可以通过寻找血迹或血块而找到出血的病灶,之后再进行治疗,至于其它疾病,如小肠肿瘤、肠炎,也有诊断參考的价值。当胶囊内视镜脱离胃部之后会循小肠蠕动前进,沿途探照小肠深处。通过电波传输影像,可从计算机屏幕观看和下载影像,检测时也不用躺八小时,只要带腰包大小的记录器,可以做家事,甚至外出,结束交还医生判读即可。当受检者于排定受检时程之前,均被医师要求禁食,借此使胶囊在消化道内运动并拍摄图像吋,能不受消化道中的食物阻碍拍摄取像。然而,受检者自吞入此胶囊一直到自然排出为止,以一般生理功能而言,胶囊行经各器官以食道最快,其次滞留胃内再排出约需2 4小时,通过小肠到盲肠约为吞入后6小时,最后在大肠存留时间端视个人排便习惯而异。因此,该胶囊内视镜在人体体内的停留期愈长,则禁食时间也愈长,致使受检者会有饥饿不舒适感。此外,胶囊内视镜主要依靠消化道蠕动波向前移行,如果移行速度太慢,则检查费时较长,甚至无法完成全小肠检查,从而使小肠疾病的检出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胶囊内视镜结构,使胶囊内视镜具有精准坐标定位、实时影像传输监控及自行蠕动前行的功能,使其缩减在人体体内的停留期,避免受检者因禁食所产生的饥饿不适感,且可提升全小肠检查的完成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ー种胶囊内视镜结构,其包含ー壳体、一影像侦摄模组、一电源供应模组及ー移动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一透明的前腔室与一连接所述前腔室的后腔室;所述影像侦摄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前腔室内的一感光元件、至少ー发光元件及ー控制模组;所述电源供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移动模组包含一膜袋及ー电磁阀;所述膜袋具有一袋ロ、一相反于所述袋ロ的袋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膜袋外表的腹足,且袋ロ套接于壳体的后腔室;所述电磁阀具有ー磁芯,磁芯结合于所述膜袋的袋底,且电磁阀驱动磁芯伸縮作动而连动所述膜袋的腹足产生伸縮蠕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胶囊内视镜结构还包含一体外定位装置;所述控制模组至少包含一位置感应器及ー无线传输单元;所述位置感应器配合所述体外定位装置而对应撷取坐标信息,且坐标信息嵌入所述感光元件所侦摄的影像数据中;所述影像侦摄模组的侦摄影像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实时传送至受检者的一随身数字装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膜袋为一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袋状体。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腹足的倒斜形态与所述感光元件的取像方向呈反向设置。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定位装置为ー涵盖躯体面积的软质坐标感应线圏。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控制模组包含有一用来产生时间记录值的定时器。作为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选自ZigBee、蓝牙、无线保真、近距离无线通讯或射频识别中的任ー种无线传输方式。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囊内视镜结构,能让受检者通过ロ服方式进入体内,并在消化道内进行蠕动及拍摄图像,使医生利用体外的图像记录仪和影像工作站,了解受检者的整个消化道情況,从而对其病情做出诊断。特别是,本实用新型的胶囊内视镜结构能通过移动模组来达到自行蠕动前行的功效,使胶囊内视镜停留在人体肠胃道内的时间可大幅缩減,具有使受检者避免因禁食所产生的饥饿不适感。

图I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立体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前视角的组合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后视角的组合立体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膜袋的腹足呈伸展状态的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中膜袋的腹足呈收靠并拢状态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配合体外定位装置与随身数字装置的感应状态示意图。主要部件名称壳体-I ;前腔室-11 ;后腔室-12 ;影像侦摄模组-2 ;感光元件-21 ;发光元件-22 ;控制模组_23 ;位置感应器_231 ;无线传输单元-232 ;定时器-233 ;电源供应模组_3 ;移动模组-4 ;膜袋-41 ;袋底-411 ;袋ロ -412 ;腹足-413 ;电磁阀_42 ;磁芯-421 ;体外定位装置_5 ;随身数字装置-6。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更进一歩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參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以下附图及实施例仅提供參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如图I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胶囊内视镜结构较佳的实施例包含ー壳体I、一影像侦摄模组2、一电源供应模组3及一移动模组4,也可配合一体外定位装置5 —同应用;其中,壳体I为囊状体,其包括一透明的前腔室11与一连接所述前腔室11的后腔室12 ;影像侦摄模组2包括设置于壳体I前腔室11内的一感光元件21、多个发光元件22及ー控制模组23 ;电源供应模组3设置于壳体I的选定处,例如,可设置于壳体I的后腔室12,并连接于影像侦摄模组2与移动模组4,用以供应影像侦摄模组2与移动模组4的运作电カ。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特征在于上述移动模组4设于壳体I的后腔室12,g在提供胶囊内视镜结构自主移动,其较佳的实施例包含一膜袋41及一电磁阀42 ;膜袋41以娃胶材质制成一袋状体,其具有一袋ロ 412,一相反于袋ロ 412的袋底411,及多个设置于膜袋41外表的腹足413,并将膜袋41的袋ロ 412套结于壳体I的后腔室12 ;而电磁阀42具有ー活动的磁芯421,磁芯421结合于膜袋41的袋底411,借此通过电磁阀42驱动磁芯421伸缩作动,进而连动膜袋41的腹足413产生伸缩蠕动,使本实用新型胶囊内视镜结构可加速在人体消化道内移动。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特征还包含上述控制模组23至少包含一位置感应器231及一无线传输单元232,位置感应器231配合体外定位装置5而对应撷取坐标信息,使控制模组23在感光元件21所侦摄的影像数据中可嵌入该坐标信息;无线传输单元232可选ZigBee、蓝牙(Bluetooth)、无线保真(Wi-Fi)、近距离无线通讯(NFC)、射频识别(RFID)等任ー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来应用,使影像侦摄模组2的侦摄影像可实时传送至受检者的一随身数字装置6 (例如,智能手机),以达到记录、监控及上传等作用。利用上述构件组成,当受检者通过ロ服方式将本实用新型胶囊内视镜结构吞服之后,胶囊内视镜结构即可配合体外定位装置5而准确将每ー侦摄的影像予以坐标定位,再配合随身数字装置6可达到影像记录、同步监控及上传等作用,且胶囊内视镜结构通过移动模组4达到自行蠕动前行的功效,使胶囊内视镜结构停留在人体肠胃道内的时间可大幅缩减,以能提升受检者全小肠检查的完成度。如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面參考示意图,由图中可以清楚观得膜袋41在袋体表面一体成型的腹足413结构,所述腹足413与感光元件21取像方向呈反向设置的倒斜形态,使胶囊内视镜结构在肠胃道中向前行蠕行时,不会对胶囊内视镜结构的前行动作形成干渉、阻碍。而本实用新型移动模组4的运作原理,如下所述当膜袋41的袋底411受磁芯421向后顶推而使所述腹足413彼此间的间距伸展拉开时(如图4所示),因所述腹足413的末端足尖会在肠胃道壁面产生撑抵作用,所以胶囊内视镜结构的壳体I即以较末端的腹足413的足尖为支撑点,而使较前端的腹足413向前顺向挪移,形成壳体I向前推移的状态。同时,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23即可控制感光元件21、多个发光元件22同步作动来侦摄影像,并将影像数据传送至受检者身上配挂的无线传输接收器。而后,控制模组23能再控制电磁阀42驱动磁芯421回缩作动(如图5所示),胶囊内视镜结构的壳体I即改以较前端的腹足413的足尖为支撑点,而使较后端的腹足413向前顺向挪移,形成壳体I向前推移的状态。如此反复操作运行,再搭配消化道自身的蠕动助力,当使胶囊内视镜结构可在电源供应模组3的有效供电时间内,完成全小肠检查的侦摄动作,以大幅缩减胶囊内视镜结构停留在人体肠胃道内的时间。另外,本实用新型为使在肠胃道所侦摄的影像能清楚标示所发生位置,以供医生诊视判别依据,故体外定位装置5即为辅助胶囊内视镜结构而应用。定位装置5为ー涵盖躯体面积的软质坐标感应线圈,可依受检者身型而配戴于体外躯干(如图6所示),使胶囊内视镜结构在将所侦摄影像储存或发送记录时,可将其影像数据内嵌一坐标值,该坐标值由体外定位装置5垂向感应位置感应器231位置所在,而供控制模组23与侦摄影像内嵌记录。借此,本实用新型当可通过体外定位装置5与位置感应器231匹配作用,而适当地将每ー侦摄影像嵌入精准坐标定位。此外,为使本实用新型的控制模组23可提供更准确详尽的參考数值数据嵌入侦摄影像信息中,其除了具有前述的位置感应器231以外,还可设有一定时器233来产生时间记录值,该胶囊内视镜结构的时间记录值在受检者吞服时所归零后而累计产生。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所侦摄影像的内嵌坐标与时间记录值信息,可提供医生ー最佳的诊断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传输单元232可选自由ZigBee、Bluetooth、Wi-Fi, NFC、RFID等任一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来应用,令胶囊内视镜结构与随身数字装置6相互配对连接, 并通过随身数字装置6的应用程序(Application)互联运作,使影像侦摄模组2所侦摄影像可经由应用程序而实时呈现于随身数字装置6,供受检者实时监控检视、记录。而后,随身数字装置6还可通过网络将所侦摄影像上传至医疗中心所设置的云端服务,借此达成ー实时远距的医疗诊断作业平台(远距医疗Telemedicine),弥补偏远地区医疗人员、器材不足的缺憾。再者,前述膜袋41与磁芯421的结合方法,可采用模内射出成型技术来达成,使磁芯421末端包覆结合于膜袋41内侧袋底411。膜袋41的袋ロ 412通过壳体I的前腔室11与后腔室12的锁扣压持,予以固持定位。以上所掲示的膜袋41与壳体I或磁芯421的结合应用方法,为现行已知的组装模式,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以何种方式施作。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举凡运用本实用新型专利精神和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同理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ー种胶囊内视镜结构,其包含ー壳体、一影像侦摄模组、一电源供应模组及一移动模组;所述壳体包括一透明的前腔室与一连接所述前腔室的后腔室;所述影像侦摄模组包括设置于所述壳体前腔室内的一感光元件、至少ー发光元件及ー控制模组;所述电源供应模组设置于所述壳体;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动模组包含一膜袋及一电磁阀;所述膜袋具有一袋ロ、一相反于所述袋ロ的袋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膜袋外表的腹足,且袋ロ套接于壳体的后腔室;所述电磁阀具有ー磁芯,磁芯结合于所述膜袋的袋底,且电磁阀驱动磁芯伸縮作动而连动所述膜袋的腹足产生伸縮蠕动。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为一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袋状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足的倒斜形态与所述感光元件的取像方向呈反向设置。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囊内视镜结构还包含一体外定位装置;所述控制模组至少包含一位置感应器及一无线传输单元;所述位置感应器配合所述体外定位装置而对应撷取坐标信息,且坐标信息嵌入所述感光元件所侦摄的影像数据中;所述影像侦摄模组的侦摄影像通过所述无线传输单元实时传送至受检者的一随身数字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膜袋为一由硅胶材质制成的袋状体。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腹足的倒斜形态与所述感光元件的取像方向呈反向设置。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装置为ー涵盖躯体面积的软质坐标感应线圈。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组包含有一用来产生时间记录值的定时器。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胶囊内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传输单元选自ZigBee、蓝牙、无线保真、近距离无线通讯或射频识别中的任ー种无线传输方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胶囊内视镜结构,其包含壳体、影像侦摄模组、电源供应模组、移动模组及体外定位装置;所述壳体包括有前腔室与后腔室;所述影像侦摄模组包括感光元件、发光元件及控制模组,其中控制模组包含至少一位置感应器,且位置感应器配合体外定位装置而赋予侦摄影像精准的定位坐标;所述移动模组包含膜袋及电磁阀,电磁阀磁芯结合于膜袋,膜袋的袋口套接于壳体后腔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胶囊内视镜结构,能通过电磁阀驱动磁芯伸缩作动而连动膜袋外表的腹足产生伸缩蠕动,借此使胶囊内视镜结构可加速在人体消化道内移动。
文档编号A61B1/00GK202386667SQ20112052303
公开日2012年8月22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14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14日
发明者李承恩, 李茂碷 申请人:李承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