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04883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安全输液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安全输液针,尤指一种具有一防刺安全装置的安全输液针,可用以防止医护人员被针头意外刺伤的危险。
背景技术
目前医护人员常利用静脉输液针对于病患施予注射药剂、抽血等等医疗行为。然而,在医疗程序时,护理人员常常会因为针头插拔的疏忽而造成意外扎伤的情况。请参阅图1,为常用输液针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如图所示,输液针100包括一保护针盖10、一针头11、一本体13及一输液管15。输液针100未使用之前,保护针盖10会套在针头11上。输液管15作为药剂注入或血液流出的通道,其一端透过本体13衔接针头11,而另一端设置有一接头部151,接头部 151用以配接一可承装药剂或血液的管体、导管或容器。此外,本体13的两侧尚设置有一对蝶翼部12。当输液针100进行使用时,医护人员可将保护针盖10取下,以令针头11裸露在夕卜。接着,医护人员通过蝶翼部12的抓取而让针头11插入病患的静脉之中,以进行药剂的注射或血液的抽取。当输液针100使用完毕时,医护人员会从病患身上抽出已使用过的针头11,并重新地将保护针盖10套回针头11之上。但是,该保护针盖10的套孔极小,第一时间不易精准套入,很有可能因为操作上的不慎而致使医护人员遭针头11意外刺伤,进而造成病毒感染(如爱滋病、肝炎、SARS等等)的可能性。如此,对于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而言,十分危险。在此,本实用新型将提出一种具有一防刺安全装置的输液针,可增加针头回收时的安全性,防止医护人员遭针头意外扎伤而受到病毒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针,通过一安全装置的增设,当医护人员欲回收已使用过后的针头时,即可轻易转动此安全装置,并致使针头可安全的扣持在安全装置的罩体内,借此以防止医护人员意外遭针头扎伤的情况。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针,使用过后的注射针头将可被安全置放于一安全装置内,而不会裸露于外,也不容易再被取出使用,借此不仅可保护针头处理人员,又可有效降低针头被重复使用所造成的安全疑虑。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包括一本体,其一端连接一针头,另一端连接一输液管;及一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罩体及一转轴部,底座架设于本体上,罩体具有一外侧壁及两内侧壁,而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扣片,两边扣片之间存在有一卡口空隙,罩体透过转轴部设置于底座上,并通过转轴部而可选择转动至针头上方处,并使得针头可以从卡口空隙进入罩体内部,且被置放于两扣片及罩体内。[0011]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罩体的外侧壁的顶端宽度将小于外侧壁的底端宽度,致使该罩体外侧壁为一斜面外侧壁。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防滑部。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防滑部可为一直向凸肋及/或横向凸肋及/或凸点及/或凹槽及/或手指卡合槽及/或手槽卡合部。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本体上设置有一对蝶翼部或单一蝶翼部。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扣片为一斜面片体或一平面薄型片体。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两边扣片的前后之间存在有一设置间隔。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卡口空隙的宽度将小于或等于针头的直径。另外,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又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包括一本体,其一·端连接一针头,另一端连接一输液管;及一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罩体及一转轴部,底座架设于本体上,罩体具有一外侧壁及两内侧壁,而其中一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扣片,罩体透过转轴部设置于底座上,并通过转轴部而可选择转动至针头上方处,以使得针头压制扣片而进入罩体内部,且被置放于扣片及罩体内。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罩体的外侧壁的顶端宽度将大于外侧壁的底端宽度,致使罩体外侧壁为一斜面外侧壁。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防滑部,而防滑部可为一直向凸肋及/或横向凸肋及/或凸点及/或凹槽及/或手指卡合槽及/或手槽卡合部。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本体上设置有一对蝶翼部或单一蝶翼部。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扣片为一斜面片体或一平面薄型片体。上述的安全输液针,其中该扣片的长度将大于罩体内部宽度的一半。

图I :常用输液针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2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一实施例在呈现开启状态时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3 :本实用新型如图2所示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时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4 :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反面结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5 :本实用新型如图3所示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剖面图;图6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时的正面结构剖面图;图7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时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8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时的反面结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9 :本实用新型如图8所示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剖面图;图10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时的反面结构立体图及局部放大立体图;图11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12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图13 :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其中,附图标记[0038]100输液针10 保护针盖11针头12 蝶翼部13本体15输液管151接头部 200安全输液针201安全输液针202安全输液针203安全输液针204安全输液针20保护针盖21针头22蝶翼部23本体25输液管251接头部27安全装置270底座271罩体2711内侧壁2713外侧壁273扣片2731连接端2733扣持端274斜面275卡口空隙276扣片277转轴部278设置间隔279中空通道371防滑部3711手指卡合槽3713手指卡合部3715直向凸肋3717横向凸肋3719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5,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一实施例在呈现开启状态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呈现闭合状态的正面结构立体图、反面结构立体图、正面结构剖面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0主要包括一针头21、一本体23、一输液管25及一安全装置27。其中,本体23的其中一端连接针头21,而另一端则连接输液管25。再者,在本体23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蝶翼部22,在针头21未使用之前将套设有一保护针盖20。输液管25作为药剂注入或血液流出的通道,其中一端连接本体23,而另一端设置有一接头部251,接头部251可用以配接一可承装药剂、生理食盐液或血液的管体、导管或容器。安全装置27为一防刺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270、一凹型的罩体271及一转轴部277。罩体271包括两内侧壁2711及一外侧壁2713,在其中一内侧壁2711上设置有至少一扣片273。底座270将架设于本体23上,罩体271则可透过转轴部277而设置于底座270上,并通过转轴部277来进行转动。输液针200在未使用之前,如图2所示,安全装置27与针头21之间呈现为一未结合固定的开启状态。当输液针200被使用时,医护人员也可将套在针头21上的保护针盖20取下,以令针头21裸露在外。接着,通过蝶翼部22的协助,医护人员可将针头21插入病患的静脉、血管或身体之中,且可把蝶翼部22贴附于病患的皮肤上,如此即可进行药剂的注射或血液的抽取。输液针200使用完毕后,医护人员可将已使用的针头21抽离于病患身上。如图3、图4所示,当医护人员欲将已使用过后的针头21进行回收处理时,可将罩体271以转轴部277为中心而转动至针头21上方处,再下压罩体271及/或扳动针头21,进而将针头21推进至罩体271内,并被扣片273扣持限制在罩体271内。如此,安全装置27与针头21之间将呈现为一结合固定的闭合状态,使用过后的针头21也将顺利地被收纳在安全装置27之中,再被进行废弃处理。请参阅图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扣片273包括一连接端2731及一扣持端2733。扣片273透过连接端2731以设置在罩体271的内侧壁2711上,连接端2731的厚度大于扣持端2733的厚度,连接端2731与扣持端2733之间将形成一斜面274,致使扣片273成为一斜面片体。通过该斜面274的设置,针头21可轻易地沿着斜面274而滑向着罩体271内部, 当被一外力挤压时就可以轻易推进罩体271内,并扣于扣片273与罩体271之间,如此即可降低针头21在推进施力上的难度。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其安全装置27的底座270具有一中空通道279 (如图5的虚线所示)或一 C型环,其可以让输液针200的本体23能够穿合及固定,致使底座270架设于本体23上。本实用新型如果为单一片式的扣片273,其扣片273的长度将会大于罩体271内部宽度的一半值。换言之,扣片273的扣持端2733将横跨超过针头21所在的罩体271中央位置。当针头21被压制欲扣合进罩体271内时,针头21将挤压扣片273,扣片273将向内弯折形变,而针头21也会稍微向旁侧偏移,借此以让针头21顺利滑进扣片273与罩体271之间。针头21滑进罩体271内后,针头21及扣片273将恢复到原有位置或形态,针头21位于罩体271的中央位置,扣片273的扣持端2733也横跨超过针头21所在位置。在正常碰撞或外界施力下,针头21并不会刻意被偏移到一特定旁侧且滑出裸露于罩体271外。因此,可以达到安全收纳使用过后的针头20及避免输液针被重复使用的目的。另外,请参阅图6,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1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剖面图。扣片276也可制作成一平面薄型片体,并不具有如前述实施例的斜面(274)。针头21压制扣片276,以令扣片276产生短暂的向内弯折,而针头21即可沿着扣片276被弯折形变进行推进,进而被容置于罩体271内。请参阅图7,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2又一实施例的正面结构立体图。为了制作成本的考虑,本实用新型也可适用于单一蝶翼部22构造,如本图虚线所示,在本体23的单一侧面设有一蝶翼部22,而本体23的另一侧面则不设置任何东西。为了让医护人员可以更容易操作其输液针202,所以单边蝶翼部22的蝶翼部厚度会比双边蝶翼部的厚度较厚会比较适当。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本体23两侧也可选择不需设置该蝶翼部22。无蝶翼部22的安全输液针202不仅可节省成本,也可适用于一般注射针,例如肌肉注射针。请参阅图8及图9,分别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3又一实施例在呈现闭合状态的反面结构立体图及正面结构剖面图。前述实施例的罩体271仅在其中一内侧壁上单边设置一扣片273/276,但是,为了加强针头21收纳于安全装置27时的稳固性,于本实施例中,于罩体271两边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扣片273。同样可选择设计为一具有斜面274的扣片273或一具有平面薄型片体的扣片276。两边扣片273之间存在有一^^ 口空隙275,该卡口空隙275的宽度W将小于或等于针头21的直径。在外力作用下,即便是卡口空隙275的宽度W等于针头21的直径大小,要让针头21毫无偏斜的从卡口空隙275滑出来也并不容易。当然,卡口空隙275的宽度W小于针头21的结构最适宜。医护人员欲回收已使用过的针头21时,转动安全装置27的罩体271至针头21上方处,而针头21将从卡口空隙275处被压制进入罩体271内部,并被两边扣片273所扣持。如此,罩体271即可利用两边扣片273的扣持而容置针头21,以避免针头21从安全装置27中再次掉出外露或重复使用输液针203的安全疑虑。请参阅图10,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3的两边扣片273的前后间也可设计存在有一设置间隔(D) 278,而非如图8所示的两两面对设置。如此间隔设置两边扣片273,则其 中一扣片273可扣住针头21的较前端部分,而另一扣片273可扣住针头21的较后端部分,致使以提升针头21被容置时的稳固性。请参阅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又一实施例的立体图。由于安全输液针204在使用过后欲回收针头(21)时,医护人员一般将安全装置27的罩体271往针头(21)方向压挤,此时如果施力不当或手指摆放于罩体271的位置错误,反而容易让使用者的手指滑过罩体271而被针头(21)所刺伤。为此,在此实施例中,于罩体271的外侧壁2713表面上设有一防滑部317,例如在罩体外侧壁2713顶表面上所设置的直向凸肋3715及/或在外侧壁2713的两侧表面上所设置的横向凸肋3717。医护人员或其他使用者欲处理已使用过的针头(21)时,可手持罩体外侧壁2713表面往针头(21)方向移动,由于防滑部371的防滑作用,使用者的手指可以固定在罩体外侧壁2713上,而不会因为施力不慎而滑到罩体271底侧,因此,就可有效避免被针头(21)意外刺伤的危险。虽然在此图中以直向凸肋3715或横向凸肋3717等凸出物为代表,但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防滑部371也可选择为一凸点、一直向凹槽或一横向凹槽等凹槽3719,也同样可达到让使用者的手指固定在罩体外侧壁2713的功效。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4的又一实施例立体图,为了让使用者在推动安全装置27移动,并让针头(21)可安全卡合的目的,在罩体271的外侧壁2713上设有一防滑部,例如在此图中所显示的至少一手指卡合槽3711。医护人员或其他使用者在推动安全装置27移动时,可以将拇指及/或食指分别手握罩体外侧壁2713上的手指卡合槽3711,再对罩体271施加外力。由于使用者的拇指及/或食指分别手握罩体外侧壁2713上的手指卡合槽3711,限制了拇指及/或食指的活动空间,也就可以固定住使用者的手持位置,并借此以有效避免被针头(21)意外刺伤的危险。在本实用新型又一实施例中,罩体271的上下两侧面宽度W1、W2并不相等,于罩体外侧壁2713的底端宽度W2将大于罩体外侧壁2713的顶端宽度Wl,如此将造成罩体两侧为一具有斜面的斜面外侧壁2713。使用者在推动安全装置27的罩体移动时,如果因为不可预测的因素而滑离罩体271表面时,也会因为具有斜面的外侧壁2713引导作用,而让使用者远离针头(21)的作用范围,借此以提高安全输液针204的使用安全性。最后,请参阅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安全输液针204又一实施的立体示意图,于罩体外侧壁2713的顶侧表面也可设置有一防滑部,例如在此实施例所示的手指卡合槽或手指卡合部3713,可为一凹槽或一凸出物设计,在手指卡合槽或手指卡合部3713的作用区间内也可设置有一具防滑功效的凸肋或凹槽。手指卡合 槽或手指卡合部3713同样可限制使用者手指施力时的活动空间,而凸肋及凹槽又具有增加防滑的功能,因此更可以保护使用者或医护人员的用针安全。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输液针的防刺安全装置通过一安全装置的增设,当医护人员欲回收输液针中已使用过的针头时,安全装置的罩体将被转动至针头上方处,并让针头进一步扣合置放在安全装置内部,不仅可防止医护人员意外遭针扎伤的情况,也可以降低输液针被重复使用的危险,进而提升医疗回收上的安全性目的。
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一端连接一针头,另一端连接一输液管;及 一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罩体及一转轴部,底座架设于本体上,罩体具有一外侧壁及两内侧壁,而两内侧壁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一扣片,两边扣片之间存在有一卡口空隙,罩体透过转轴部设置于底座上,并通过转轴部而可选择转动至针头上方处,并使得针头可以从卡口空隙进入罩体内部,且被置放于两扣片及罩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外侧壁的顶端宽度将小于外侧壁的底端宽度,致使该罩体外侧壁为一斜面外侧壁。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防滑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防滑部可为一直向凸肋及/或横向凸肋及/或凸点及/或凹槽及/或手指卡合槽及/或手槽卡合部。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设置有一对蝶翼部或单一蝶翼部。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扣片为一斜面片体或一平面薄型片体。
7.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6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两边扣片的前后之间存在有一设置间隔。
8.根据权利要求I、2、3、4或6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卡口空隙的宽度将小于或等于针头的直径。
9.一种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本体,其一端连接一针头,另一端连接一输液管;及 一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罩体及一转轴部,底座架设于本体上,罩体具有一外侧壁及两内侧壁,而其中一内侧壁上设置有至少一扣片,罩体透过转轴部设置于底座上,并通过转轴部而可选择转动至针头上方处,以使得针头压制扣片而进入罩体内部,且被置放于扣片及罩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罩体的外侧壁的顶端宽度将大于外侧壁的底端宽度,致使罩体外侧壁为一斜面外侧壁。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防滑部,而防滑部可为一直向凸肋及/或横向凸肋及/或凸点及/或凹槽及/或手指卡合槽及/或手槽卡合部。
12.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本体上设置有一对蝶翼部或单一蝶翼部。
13.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扣片为一斜面片体或一平面薄型片体。
14.根据权利要求9、10或11所述的安全输液针,其特征在于,该扣片的长度将大于罩体内部宽度的一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安全输液针,尤指一种具有一防刺安全装置的安全输液针,包括一针头、一输液管、一本体及一安全装置,本体的其中一端连接针头,而另一端连接输液管,安全装置包括一底座、一罩体及一转轴部,底座架设于本体上,罩体的外侧壁上设有一防滑部,而其内侧壁上则设有至少一扣片,罩体透过转轴部设置于底座上,当医护人员欲回收使用过后的针头时,即可手持罩体转动,以令针头被罩体的扣片所扣住,并将针头稳固收纳于安全装置内,借以防止医护人员遭针头意外扎伤的情况。
文档编号A61M5/158GK202569068SQ20112057714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8日
发明者李志云 申请人:李志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