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法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配制品,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
背景技术:
感染后咳嗽系指由呼吸道感染引起,感染控制以后仍迁延不愈的一类咳嗽。该类咳嗽可以持续3 8周,甚至更长时间,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感染后咳嗽约占慢性咳嗽病因的6 % 10 %。具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患者,大约11 % 25 %会发生感染后咳嗽,在流行季节发生率可达25% 50%。其病情迁延难愈,患者反复至医院就诊,引起误工、误课等, 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现代医学尚缺乏治疗感染后咳嗽公认有效的药物。目前国内外指南推荐的中枢性镇咳药和第一代抗组胺Hl受体拮抗剂仅是对症治疗,对部分患者有效,可能导致思睡、口干、食欲减退、恶心、便秘等副反应,停药后咳嗽容易复发,而抗生素治疗感染后咳嗽无效。 短疗程糖皮质激素治疗效果良好,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感染后咳嗽属于祖国医学“咳嗽”、“久咳”、“风咳”等范畴,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实践中对该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市面上有不少针对风寒型咳嗽的中成药,如通宣理肺丸、小青龙胶囊等,然纵观诸药,皆以治疗风寒型咳嗽一症居多,专门论及治疗感染后咳嗽者极少,须知感染后咳嗽作为一独立病种,有其发生、发展的病机、证候规律特点,缺乏对病机的深入认识,其遣方用药势必缺乏针对性,影响临床疗效,因此,通过深刻认识感染后咳嗽病因病机,发掘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确切有效且安全性好、服用便捷、价格实惠的中药制剂,市场前景十分广阔,且必将能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结合本病病史、病因、发病特点以及症状特征,感染后咳嗽应以风邪为主要病理要素,而尤以风寒致病多见,多夹有痰湿之邪。“风为百病之长”,外感六淫多以风邪为先导,风邪袭肺,初期若失治、误治,则风邪恋肺,留而不去,导致肺失宣肃,肺气上逆为咳。“痒”为风象,“风胜则痒”,风邪壅滞咽喉,则见咽痒。而感染后咳嗽患者多曾接受不同程度的治疗,特别是大量补液、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药等,此类治疗容易遏阻阳气,使风寒不能外透,临床表现出以寒象为主的特点。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其性凝滞,导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有聚湿生痰之虞。在上述认识基础上形成本中药组合物,经临床试验证明,能有效改善风寒型感染后咳嗽患者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安全可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该组合物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之功效。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的技术方案为这些药物用量范围的选择优选为以下重量份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分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组成,其特征是,所述的有效成分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药制成
炙麻黄4-8,款冬花9-11,细辛2-3,前胡9_11,北杏8_10,佛耳草14-16,法半夏 9-11,荆芥穗9-11,生姜9-11,五味子4-6,生甘草4_6。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所述的的有效成分的制备方法由以下步骤组成I)取细辛、荆芥穗和生姜加10-14倍的水浸泡I小时,蒸馏8小时,收集挥发油; 蒸馏后的水液另器收集;药渣再加8-12倍的水煎煮1-3次,每次1-2小时,然后将所得煎煮液与蒸馏后的水液合并,得水提物;挥发油用β_环糊精包结,干燥,粉碎成细粉,得包结物细粉;2)取北杏、佛耳草、法半夏和生甘草加8-12倍的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3次,第一次加8倍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提取I. 5小时,第三次加6倍提取I小时,滤过,将每一次滤液与步骤I)的水提取物合并,减压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06-1. 14,加入乙醇,使药液中乙醇的体积量为50% -8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28-1. 36的稠膏;3)炙麻黄、款冬花、前胡和五味子用体积浓度为50% -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 1-3次,滤过,合并回流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28-1. 36的稠4)合并步骤2)与步骤3)的稠膏,减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步骤I)的包结物细粉合并,混匀即可。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可以是常见的片剂、胶囊剂和颗粒剂。本发明人根据对感染后咳嗽的病机分析而确定了治疗法则为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的有效成分就是选用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药组方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中,炙麻黄和细辛为君药,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化痰之功;前胡、北杏和款冬花为臣药,北杏与前胡均苦泄降气,与麻黄相配,一升一降,相反相成,可恢复肺之气机宣降;款冬花有止咳化痰之效,而以治寒咳为主,可加强主药散寒化痰之力;佛耳草、法夏、荆芥穗、生姜和五味子为佐药,其中佛耳草化痰止咳,法半夏燥湿化痰, 可佐助君臣良药化痰止咳之效;荆芥穗、生姜味辛性温,可祛风解表,加强君臣药物疏风散寒之效。五味子味酸收敛,与宣散之麻黄、细辛合用,有反佐之效。生甘草为使药,可调和诸药。上述诸药合用,外散风寒,内祛痰湿,共奏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之效,治风寒型感染后咳嗽,可祛邪安正、恢复肺之宣发肃降功能。本发明人对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进行了全国多中心、中央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临床试验,评估其临床疗效。以下为上述临床试验的统计报告。I.病人来源2009年6月至2011年2月在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 浙江省中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中医院就诊的风寒型感染后咳嗽患者。L I诊断标准(I)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2009年《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与美国2006 年《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cough executive summary》,制定感染后咳嗽的诊断标准。(2)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医临床诊疗术语证候部分》、《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以及结合本病特点制定风寒型感染后咳嗽诊断标准)主症初起外感,咳嗽日久,遇风或寒加剧,舌淡,苔白。次症咽痒,少量白稀痰或无痰,有夜咳,口不干,脉浮紧或浮弦。I. 2纳入标准(I)曾有鼻塞、流涕、喷嚏、流泪、咽痛、咳嗽、咳痰或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感染急性期症状消退以后,咳嗽仍迁延不愈,表现为刺激性干咳或咳少量白痰;(2)3周<咳嗽病程< 8周;(3)X线胸片检查无异常;(4)肺通气功能正常,支气管激发试验阴性;(5)诱导痰细胞学检查嗜酸细胞比例< 2. 5% ; (6)日间咳嗽症状计分> 3分和 /或夜间咳嗽症状计分彡3分;(7)中医辨证为风寒型;⑶18岁彡年龄彡65岁;(9)患者知情同意。I. 3排除标准⑴既往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如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
(2)既往有慢性心衰病史或合并其它系统较严重的原发病者;(3)平素有鼻后滴流或反酸、 胃痛等症状;(4)目前吸烟或戒烟未成功者;(5)近I月内服用ACEI类药物;(6)体温超过 37. 30C ;(7)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10X109/L*<4X109/L;(8)哺乳、妊娠及准备妊娠的妇女;(9)精神病患者;(10)不愿接受研究措施或其它原因不能合作者;(11)本研究前I个月内参加或目前正在参加其它临床试验者。2.治疗方法纳入风寒型感染后咳嗽患者共169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其中试验组85人,对照组84人,上述2组病例在性别、病程、年龄等方面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 > O. 05),具有可比性。试验组接受下述实施例I的颗粒剂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二者均为中药配方颗粒剂,一次I袋,一日2次,早晚餐后冲服。疗程10 天,一次I疗程,治疗结束后随访I周。3.观察指标(I)主要指标咳嗽症状计分由患者每天根据自己的症状,对照以下计分表进行判断咳嗽症状计分表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原料药炙麻黄4-8重量份、款冬花9-11重量份、细辛2-3重量份、前胡9-11重量份、北杏8-10重量份、佛耳草14-16重量份、法半夏 9-11重量份、荆芥穗9_11重量份、生姜9_11重量份、五味子4_6重量份和生甘草4_6重量份按以下方法制成1)取细辛、荆芥穗和生姜加10-14倍的水浸泡I小时,蒸馏8小时,收集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液另器收集;药渣再加8-12倍的水煎煮1-3次,每次1-2小时,然后将所得煎煮液与蒸馏后的水液合并,得水提物;挥发油用¢-环糊精包结,干燥,粉碎成细粉,得包结物细粉;2)取北杏、佛耳草、法半夏和生甘草加8-12倍的水浸泡I小时后,煎煮3次,第一次加 8倍提取2小时,第二次加6倍提取I. 5小时,第三次加6倍提取I小时,滤过,将每一次滤液与步骤I)的水提取物合并,减压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06-1. 14,加入乙醇,使药液中乙醇的体积量为50% -80%,放置24小时,滤过,滤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28-1. 36的稠膏;3)炙麻黄、款冬花、前胡和五味子用体积浓度为50%-95%的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3 次,滤过,合并回流提取液,减压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C下相对密度为I. 28-1. 36的稠膏;4)合并步骤2)与步骤3)的稠膏,减压干燥成干膏,干膏粉碎成细粉,与步骤I)的包结物细粉合并,混匀即可。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点在于,该药物组合物是片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点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颗粒剂,该颗粒剂IOOOg的原料药的配比为炙麻黄5g,款冬花10g,细辛3g,前胡10g,北杏9g,佛耳草15g,法半夏10g,荆芥穗10g, 生姜IOg,五味子5g,生甘草5g。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点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片剂,该片剂1000片的原料药的配比为炙麻黄4g,款冬花9g,细辛2g,前胡9g,北杏Sg,佛耳草14g,法半夏9g,荆芥穗9g,生姜9g,五味子4g,生甘草4g。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其特点在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为胶囊剂,该胶囊剂1000颗的原料药的配比为炙麻黄Sg,款冬花lig,细辛3g,前胡lig,北杏I0g,佛耳草I6g,法半夏lig,荆芥穗 Hg,生姜Hg,五味子6g,生甘草6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风寒型感染后咳嗽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由有效成份和医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有效成分由原料药炙麻黄4-8重量份、款冬花9-11重量份、细辛2-3重量份、前胡9-11重量份、北杏8-10重量份、佛耳草14-16重量份、法半夏9-11重量份、荆芥穗9-11重量份、生姜9-11重量份、五味子4-6重量份和生甘草4-6重量份制成。本发明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具有疏风散寒,宣肺化痰止咳作用,能改善风寒型感染后咳嗽患者的症状。
文档编号A61P11/10GK102580037SQ20121006924
公开日2012年7月18日 申请日期2012年3月15日 优先权日2012年3月15日
发明者吴蕾, 林琳, 许银姬, 谈馨媛, 辛瑾琛, 黄敏玲 申请人:广东省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