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398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主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脘腹胀闷、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 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抗酸剂、解痉剂和助消化药等进行治疗,对病症有一定抑制、缓解的作用,·但需长期使用,并且易复发,无法彻底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针对慢性胃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7-11,黄芩7-11,黄连2-4,蒲公英28-32,党参9-15,大枣12-18,煅瓦楞28-32,炙甘草5-7。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黄芩味苦;性寒。归肺;心;肝;胆;大肠经。清热泻火;燥湿解毒;止血;安胎。用于肺热咳嗽,热病高热神昏,肝火头痛,目赤肿痛,湿热黄疸,泻痢,热淋,吐衄血,崩漏,胎热不安,痈肿疔疮。《别录》疗痰热,胃中热,小腹绞痛,消谷,利小肠,女子血闭,淋露下血,
小儿腹痛。黄连苦,寒,无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用于湿热痞满,呕吐吞酸,泻痢,黄疸,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寐,血热吐衄,目赤,牙痛,消渴,痈肿疔疮;外治湿疹,湿疮,耳道流脓。蒲公英味苦;甘;性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用于乳痈,肺痈,肠痈,痄腿,疔毒疮肿,目赤肿痛,感冒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胃火,肠炎,痢疾,肝炎,胆囊炎,尿路感染,蛇虫咬伤。《本草经疏》蒲公英味甘平,其性无毒。当是入肝入胃,解热凉血之要药。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大枣甘;温。脾;胃经。补脾胃;益气血;安心神;调营卫。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心悸失眠,妇人脏躁,营卫不和。煅瓦楞味甘;咸;性平。归肝;脾;胃经。消痰化瘀;软坚散结;制酸止痛。用于瘰疬,瘿瘤,癥瘕痞块,顽痰久咳,胃痛吐酸,牙疳,外伤出血,冻疮及烫火伤。《山东中草药手册》制酸止痛,治溃疡病。炙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湿热互结所致的慢性胃炎,中医认为湿热内结,气机不畅,故见胃脘疼痛灼热,脘腹胀闷;胃气上逆则感泛恶,干呕;湿热内盛,津不上承,故有渴不欲饮,口苦口臭;湿热下注则尿黄;湿热伤及肠道,传化失常,故有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结之象。方中之选者,清化热湿,和中止痛,半夏燥湿化痰,黄芩、黄连清热燥湿,解毒,蒲 公英清热解毒,党参补中益气,大枣调营卫,煅瓦楞制酸止痛,炙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湿热互结所致慢性胃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慢性胃炎患者(年龄25-50)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持续治疗I个疗程(2个月),其中17例完全治愈;29例症状缓解;无效4例,总体有效率达92%,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I :王某,女性,38岁,间断性上腹部隐痛伴腹胀、返酸、嗳气半年有余,起初自觉上腹部隐痛伴腹胀,餐后加重,伴返酸嗳气,无呕吐,伴大便干燥、秘结,排便不畅。服用本发明的中药一个月后,症状缓解,后继续服药至I个疗程,隐痛、返酸等症状全部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患者2 :赵某,男性,28岁,3个月前出现胃酸,胃痛,胃胀,不消化,偶发呕吐,口干口苦、有吞咽梗塞感,便秘。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反复发作。服用本发明的中药I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3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魏某,女性,30岁,上腹部反复疼痛六月余,半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隐痛,遇劳加重,饥饿时痛甚,食后痛减。伴有胃胀、嘈杂、嗳气,偶有恶心呕吐、口干口苦、有吞咽梗塞感,大便时干时稀,胸闷气短,身困乏力、心烦易燥、发冷。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得到缓解,胃胀、隐痛感消失,继续服药至I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无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7,黄芩7,黄连2,蒲公英28,党参9,大枣12,煅瓦楞28,炙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半夏7,黄芩7,黄连2,蒲公英28,党参9,大枣12,煅瓦楞28,炙甘草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11,黄芩11,黄连4,蒲公英32,党参15,大枣18,煅瓦楞32,炙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半夏11,黄芩11,黄连4,蒲公英32,党参15,大枣18,煅瓦楞32,炙甘草7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9,黄芩9,黄连3,蒲公英30,党参12,大枣15,煅瓦楞30,炙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半夏9,黄芩9,黄连3,蒲公英30,党参12,大枣15,煅瓦楞30,炙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9,黄芩9,黄连3,蒲公英30,党参12,大枣15,煅瓦楞30,炙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半夏9,黄芩9,黄连3,蒲公英30,党参12,大枣15,煅瓦楞30,炙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7-11,黄芩7-11,黄连2-4,蒲公英28-32,党参9-15,大枣12-18,煅瓦楞28-32,炙甘草5-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半夏9,黄芩9,黄连3,蒲公英30,党参12,大枣15,煅瓦楞30,炙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齐IJ、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半夏7-11,黄芩7-11,黄连2-4,蒲公英28-32,党参9-15,大枣12-18,煅瓦楞28-32,炙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慢性胃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K35/56GK102670889SQ20121013360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谢培德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