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39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主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脘腹胀闷、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 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脘痛”、“胃痞”等范畴。对于慢性胃炎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抗酸剂、解痉剂和助消化药等进行治疗,对病症有一定抑制、缓解的作用,但需长期使用,并且易复发,无法彻底根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针对慢性胃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针对性强,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能达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9-15,茯苓9-15,陈皮5-7,半夏7-11,木香7-11,砂仁2-4,附子5-7,干姜5-7,甘草5_7。本发明中药物的机理分析
党参味甘;性平。归脾;肺经。健脾补肺、益气生津。主治脾胃虚弱、食少便溏、四肢乏力、肺虚喘咳、气短自汗、气微两亏诸证。《本草从新》补中益气,和脾胃除烦渴。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用于脾气虚弱;神疲乏力。《本经逢原》白术,生用有除湿益燥,消痰利水,治风寒湿痹,死肌痉疸,散腰脐间血,及冲脉为病,逆气里急之功;制熟则有和中补气,止渴生津,止汗除热,进饮食,安胎之效。茯苓味甘淡平,入心、肺、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本经》主胸胁逆气,忧恚惊邪恐t季,心下结痛,寒热烦满,咳逆,口焦舌干,利小便。陈皮性温,味辛、味苦。入脾经、胃经、肺经。理气健脾,调中,燥湿,化痰。《日用本草》能散能泻,能温能补,能消膈气,化痰涎,和脾止嗽,通五淋。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归脾;胃;肺经。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主治咳喘痰多、呕吐反胃、胸脘痞满、头痛眩晕、夜卧不安、瘿瘤痰核、痈疽肿毒。《药性论》消痰涎,开胃健脾,止呕吐,去胸中痰满,下肺气,主咳结。新生者摩涂痈肿不消,能除瘤瘿。气虚而有痰气,加而用之。木香辛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肚;肺。行气止痛;调中导滞。《日华子本草》治心腹一切气,止泻,霍乱,痢疾,安胎,健脾消食。疗赢劣,膀胱冷痛,呕逆反胃。砂仁味辛,性温。归脾经、胃经、肾经。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本草汇言》砂仁,温中和气之药也。若上焦之气梗逆而不下,下焦之气抑遏而不上,中焦之气凝聚而不舒,用砂仁治之,奏效最捷。附子辛,大热,有毒。入心、脾、肾经。温里逐寒,温经止痛。《神农本草经》主风寒咳逆邪气,温中,金疮,破症坚积聚,血瘕,寒湿,拘挛膝痛,不能行步。干姜味辛,性热。归脾、胃、心、肺经。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本经》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潞下痢。生者尤良。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脾胃虚寒所致的慢性胃炎,中医认为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见胃脘疼痛,连及胁肋;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可有胀闷不适,食后尤甚,暖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肝胃气滞之象。方中之选者,温中散寒,健运脾胃,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茯苓健脾和胃,陈皮理气健脾,半夏降逆止呕,木香行气止痛,砂仁化湿开胃,附子温里逐寒,干姜温中散寒,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针对脾胃虚寒所致慢性胃炎疗效确切,防治效果显著,兼治标本。本发明的中药剂型可以采用片剂、颗粒剂、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优选地,可以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使用效果
对50名慢性胃炎患者(年龄25-50)使用本发明的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持续治疗I个疗程(2个月),其中15例完全治愈;29例症状缓解;无效6例,总体有效率达88%,且无复发。实例
患者I :涂某,女性,50岁,饭后出现反酸,嗳气、胃胀等症状,常有隐痛,胸闷气短,身困乏力。症发时服用西药吗丁宁,能缓解病症,但上述症状仍有发作。后经人介绍使用本发明的中药一个月后,饭后反酸、嗳气等症状缓解,后继续服药至I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半年无复发。患者2 :梁某,男性,34岁,2个月前出现胃痛、嗳气、干呕等症状,饮食过快或过多时症状加剧,伴有胃脘隐痛,干呕腹满。用西药治疗效果不理想,反复发作。服用本发明的中药I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3个月未见发作。患者3:霍某,女性,26岁,常因情绪不畅、饮食失调引发胃痛,近来频繁发作,饭前痛重,饭后胀重,伴有嗳气、反酸、恶心,胸闷气短。后使用本发明的中药进行治疗,半个疗程后,上述症状得到缓解,嗳气、反酸消失,继续服药至I个疗程,上述症状全部消失,至今无 复发。
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下面通过实施例来描述本发明。实施例I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白术9,茯苓9,陈皮5,半夏7,木香7,砂仁2,附子5,干姜5,甘草5。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2,白术9,茯苓9,陈皮5,半夏7,木香7,砂仁2,附子5,干姜5,甘草5 ;将上述中药洗净,去杂质,放入容器加水没过药材浸泡,30分钟后,大火煎煮至沸腾,然后文火慢熬I小时;将药汁滤出,分袋包装,一袋200ml,早晚各服一袋。实施例2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8,白术15,茯苓15,陈皮7,半夏11,木香11,砂仁4,附子7,干姜7,甘草7。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8,白术15,茯苓15,陈皮7,半夏11,木香11,砂仁4,附子7,干姜7,甘草7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颗粒分装机分装,即得颗粒剂。实施例3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2,茯苓12,陈皮6,半夏9,木香9,砂仁3,附子6,干姜6,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白术12,茯苓12,陈皮6,半夏9,木香9,砂仁3,附子6,干姜6,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用粉碎机粉碎为150-180目细粉,加入适当蜂蜜混合,制丸机制丸,低温干燥,分装,即得丸剂。实施例4
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2,茯苓12,陈皮6,半夏9,木香9,砂仁3,附子6,干姜6,甘草6。其制备方法为 以重量份计,取党参15,白术12,茯苓12,陈皮6,半夏9,木香9,砂仁3,附子6,干姜6,甘草6 ;洗净,干燥,将上述药材混合,每公斤加入大约IOL水,文火煎0. 5-1小时,大火煎1-2小时;取煎液过150目筛,后用浓缩器浓缩至相对密度I. 10-1. 20的清膏,取2/3清膏在120°C下喷雾干燥,得清膏粉末,将粉末与剩余1/3清膏混合,制粒;将颗粒用胶囊填充剂制成0. 4g/粒胶囊。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9-15,茯苓9-15,陈皮5-7,半夏7_11,木香7_11,砂仁2_4,附子5_7,干姜5_7,甘草5-7。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以重量份计,优选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5,白术12,茯苓12,陈皮6,半夏9,木香9,砂仁3,附子6,干姜6,甘草6。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采用片剂、颗粒齐IJ、丸剂、胶囊剂、溶液剂、口服液、口含片、颗粒剂、冲剂、散剂、混悬剂、粉剂。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优选采用溶液剂、颗粒剂、丸剂和胶囊剂。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治疗慢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以重量份计,包含以下组分党参12-18,白术9-15,茯苓9-15,陈皮5-7,半夏7-11,木香7-11,砂仁2-4,附子5-7,干姜5-7,甘草5-7。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中药针对慢性胃炎内在病邪,辨症施治,疗效快,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效果显著,兼治标本。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2671163SQ201210133609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3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3日
发明者谢培德 申请人:成都绿迪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