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09394阅读:4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成药,具体是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眼疾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一大杀手,如白内障、近视眼、花眼、青光眼等,对患者造成极大的生理疼痛与精神折磨双层打击,是其他疾病无法比拟的,很多因眼疾不能得到及时治疗而导致失明的患者,往往有痛不欲生,生不如死的感觉。目前常用的眼疾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手术疗法,物理疗法,气功疗法,电子针灸疗法,但上述治疗方法仅能起到短期缓解作用,并不能达到从根本上解除病痛的效果,如白内障手术,装晶体,激光治疗,手术后虽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持续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到原来的症状,导致手术后的二次复发,效果并不理想,而且手术风险很大,若有不甚会破坏患者的神经系统,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这是目前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发明内容及实施方式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目前各种治疗眼疾方法所存在的缺陷,而公开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它可以通过患者的五脏六腑进行调理气血,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本发明的中药组方及各组方重量份为
生地 100-120 赤芍 100-120 荆芥 100-120 人参 40-50 茯苓40-50 山药40-50 白芍50-60 沙参50-60 梔子50-60 薄荷50-60 夜明砂50-60蝉蜕50-60 黄芩50-60 熟地90-100 麦冬90-100 天冬90-100
犀角20-30 防风20-30 黄连15-20 琥珀15-20 夏枯草15-20菊花15-20 丹皮15-20 蜂房15-20菟丝子10-15 五味子20-25甘草20-25 杏仁25-35石斛25-35 枸杞子25-35 菊花25-35 牛膝25-35羚羊角25-35知母55-65 川穹20-25 青箱子25-35
白蒺藜25-35 当归25-35 黄柏25-35。本发明的中药组方及各组方优选重量份为生地120赤芍120荆芥120人参45茯苓45 山药45
白芍60沙参60 梔子60薄荷60夜明砂60蝉蜕60
黄芩60熟地90 麦冬90天冬90犀角24 防风24
黄连18琥珀18 夏枯草18菊花18丹皮18 蜂房18
冤丝子10五味子21甘草21杏仁30石斛30 枸杞子30
菊花30牛膝30 羚羊角30知母60川穹21 青箱子30
白蒺藜30当归30 黄柏30。本发明的制备方法如下a.对麦冬、天冬、知母、甘草、当归进行二次加工,a. I用水将麦冬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核剔除后晾晒,再置入锅里用温火焙干;a. 2用水将天冬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核剔除后晾晒,再置入锅里用温火焙干;a. 3将知母与酒按5 I配比拌匀置入锅里用温火炒干;a. 4将用蜂蜜炮制的甘草置入锅内用温火炒至微黄;a. 5将当归用酒泡洗,洗后晾干;b.将上述全部中药按组分量配比后混合;c.粉碎后过80-120目筛,形成混合药粉;d.将蜂蜜置入锅中用温火烧至起泡,待冷却后,将混合药粉与蜂蜜按I : I的比例拌匀,然后制成药丸,每丸重量为九克;或用黄小米煮汤,待冷却后将混合药粉与黄小米汤按I : I的比例浸泡拌匀,然后制成小药粒,九粒重量为一克,专供糖尿病人服用。本发明所述的中药均为《中华医药大典》所记载的标准中药。本发明的服用方法及服用量为每次口服九克,早晚各服一次,十五天为一个疗程。本发明按本草药制成,能养性安神,搜风明目,祛热除邪,修肝补肾,补养精血,散瘀疏脉,菊决调目睛,补养精血化瘀,调目消热收瞳,润燥清热,黄柏清肾火,菊花散肝风,甘草和药援气,虽达年内障而可明,治近日赤肿而即去,风修之奇异,有蒸炮制炼之妙,治疗与预防兼备,预防胜于治疗,本发明可治疗白内障、近视眼、花眼、青光眼等各种目疾胬肉,风热烂弦雀目、红肿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本发明其中药解如下琥珀还晴地天冬,赤白芍归桅草明,知柏参菊薄蒺藜,夏枯丹皮芩连荆,蜂房夜明 蛇蝉蜕,诸目风热气血凝,地黄复明汤天冬,白蒺藜益精和气,生地归芍滋阴补血,琥珀桅子和血利水,菊花荆薄散风清肝,知母天冬滋润肺肾,赤芍夜明散瘀行血,川穹荆芥散风理血,二决菊花清肝明目,黄芩清货,归芍养血,甘草缓急,以扶正气蝉蜕蛇蜕祛风散翳,夏枯草散肝宣滞,丹皮通和血脉,草决明清肝明目,沙参补气清肺,蜂房宣发坚毒,黄芩黄连泻火清热。本发明经临床治疗200多例各种眼疾患者,治愈率达80%,有效率达95%,现仅选以下几例
I.阮春兰,女,92岁,因患肝火郁盛,目赤肿疼,致生云翳,服用本发明3个疗程,病情好转,疼痛消失。2.马素花,女,62岁,因患糖尿病引发目珠胀疼,不红,视物昏暗,痰阻,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病情渐愈。3.曹明辉,男,76岁,因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瘀血结久,目有红丝成片或视物不明,服用本发明3个疗程,血压平稳,眼睛清亮。4. 丁桂兰,女,63岁,因患腔梗,外受风寒,七情气郁,外感痰郁,肝经神光被阻,视物不明,服用本发明3个疗程,眼睛恢复明亮。
5.王利萍,女,36岁,多年近视,而不能远视,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后,调养精气扶正气,发散阳光远射,改变视力。6.刘宏明,男,85岁,因糖尿病,精血虚损,火旺目赤,肿疼瞳神散大,服用本发明6个疗程后,肿疼消失,眼睛恢复明亮。7.陈琦君,女,65岁,因患青光眼,眼压升高,多年在各大医院治疗,效果不明显,经过服用本发明4个疗程,调理五脏,病情明显好转。8.高朋生,男,72岁,因肾阴虚损肝,风火盛,目赤肿疼,瞳神缩小,服用本发明3个疗程,瞳神恢复放大。9.张旺旺,男,42岁,因类风湿病,导致火眼暴发红肿,目疼头疼壮热,服用本发明I个疗程后,红肿疼痛自然消退。10.郑宏涛,男,60岁,因患有高血压,引起脑梗,风热郁滞,目赤头疼,服用本发明2个疗程后,病情缓解,头痛减轻。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组方及各组方重量份为 生地 100-120赤芍 100-120荆芥 100-120人参 40-50茯茶40-50山药40-50白苟50-60沙参50-60栀子50-60薄荷50-60夜明砂50-60蝉蜕50-60黄芩50-60熟地90-100麦冬90-100天冬90-100犀角20-30防风20-30黄连15-20琥珀15-20夏枯草15-20菊花15-20丹皮15-20蜂房15-20菟丝子10-15五味子20-25甘草20-25杏仁25-35石斛25-35枸杞子25-35菊花25-35牛膝25-35羚羊角25-35知母55-65川穹20-25青箱子25-35白蒺藜25-35当归25-35 黄柏25-35。
上述中药组方的制备方法如下 a.对麦冬、天冬、知母、甘草、当归进行二次加工, a.I用水将麦冬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核剔除后晾晒,再置入锅里用温火焙干; a.2用水将天冬浸泡5至6小时,然后将核剔除后晾晒,再置入锅里用温火焙干; a.3将知母与酒按5 I配比拌匀置入锅里用温火炒干; a.4将用蜂蜜炮制的甘草置入锅内用温火炒至微黄; a.5将当归用酒泡洗,洗后晾干; b.将上述全部中药按组分量配比后混合; c.粉碎后过80-120目筛,形成混合药粉; d.将蜂蜜置入锅中用温火烧至起泡,待冷却后,将混合药粉与蜂蜜按I: I的比例拌匀,然后制成药丸,每丸重量为九克;或用黄小米煮汤,待冷却后将混合药粉与黄小米汤按I I的比例浸泡拌匀,然后制成小药粒,九粒重量为一克,专供糖尿病人服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中药组方及各组方优选重量份为生地120赤芍120荆芥120人参45茯苓45山药45白芍60沙参60栀子60薄荷60夜明砂60蝉蜕60黄芩60熟地90麦冬90天冬90犀角24防风24黄连18琥珀18夏枯草18菊花18丹皮18蜂房18 菟丝子10五味子21甘草21杏仁30石斛30枸杞子30菊花30牛膝30羚羊角30知母60川穹21青箱子30白蒺藜30当归30黄柏30。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眼疾的中成药及其制备方法,它是由四十味中药配置而成,能养性安神,搜风明目,祛热除邪,修肝补肾,补养精血,散瘀疏脉,菊决调目睛,补养精血化瘀,调目消热收瞳,润燥清热,黄柏清肾火,菊花散肝风,甘草和药援气,虽达年内障而可明,治近日赤肿而即去,风修之奇异,有蒸炮制炼之妙,预防治疗兼备,服用后可通过患者的五脏六腑进行调理气血,达到治标又治本的效果。本发明可治疗白内障、近视眼、花眼、青光眼等各种目疾胬肉,风热烂弦雀目、红肿等。疗效好,见效快,无毒副作用,克服了目前各种治疗眼疾方法所存在的缺陷。
文档编号A61P27/10GK102631558SQ201210133328
公开日2012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
发明者李敏 申请人:李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