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9813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尤其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
背景技术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炎症性皮肤病,中医称为缠腰火龙、缠腰火丹,俗称蜘蛛疮、生蛇。其主要特点为簇集水泡,沿一侧周围神经作群集带状分布,伴有明显神经痛,疼痛的程度往往随年龄的增长而加剧,所以老年人得了带状疱疹以后,一般疼痛很重,甚至病人难以忍受。带状疱疹初次感染表现为水痘,以后病毒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免疫功能减弱可诱发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可再度活动,生长繁殖,沿周围神经波及皮肤,发生带状疱疹。带状疱疹患者一般可获得对该病毒的终生免疫。
目前对带状疱疹的治疗,主要通过抗病毒的药物,如“阿糖腺苷”、“病毒唑”等,这些药物虽然可以改善症状、减轻神经痛,但是毒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毒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的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桃仁10 20 红花10 20 龙胆草15 20 板兰根20 30 元胡10 20 柴胡10 20 车前子10 20 青黛10 20 车前草20 30野菊花10 20 甘草10 20马齿笕40 55。上述各组份的药物可以制成片剂、丸剂、散剂、胶囊剂等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口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散剂。本发明药物散剂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药物按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粉碎成100 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按常规制得散剂产品。祖国医学认为,带状疱疹是因肝脾内蕴湿热,兼感邪毒所致,以成簇水疮沿身体一侧呈带状分布,且疼痛剧烈为特征的皮肤病,治疗当以活血祛瘀,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为原则。本发明组方中,桃仁破血行淤,润燥滑肠;红花活血通径、散瘀止痛;龙胆草清热燥湿,泻肝定惊;板兰根清热解毒;元胡活血散瘀,利气止痛;柴胡疏肝解郁,升举阳气;车前子清热利尿;渗湿止泻;青黛清热解毒,凉血定惊;车前草清热利下;野菊花清热解毒,消肿;甘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马齿笕清热解毒,凉血止血。诸药合用,活血祛瘀,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之功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为进一步考察本发明药物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选择20例带状疱疹患者进行了临床疗效观察。I、临床资料
20例带状疱疹患者,全部为门诊病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的65岁,所有病例均具备《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带状疱疹的临床症状1、皮损多为绿豆大小的水疱,簇集成群,疱壁较紧张,基底色红,常单侧分布,排列成带状。严重者,皮损可表现为出血性,或可见坏疽性损害。皮损发于头面部者,病情往往较重;2、皮疹出现前,常先有皮肤刺痛或灼热感,可伴有周身轻度不适、发热3、自觉疼痛明显,可有难以忍受的剧痛或皮疹消退后遗疼痛。2、治疗方法
采用本发明散剂药物,每日4次,每次20g。3、疗效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皮疹消退,临床体征消失,无疼痛后遗症;有效皮疹消退约30%,疼痛明显减轻;未愈皮疹消退不足30%,仍有疼痛。4、治疗效果 疗效观察结果见表I
表I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药制备获得的 桃仁10 20 红花10 20 龙胆草15 20 板兰根20 30 元胡10 20 柴胡10 20 车前子10 20 青黛10 20 车前草20 30野菊花10 20 甘草10 20马齿笕40 55。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将上述药物按所述重量份数混合均匀,粉碎成100 120目的药粉,灭菌消毒制得散剂产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以中药为原料药制备的用于治疗带状疱疹的药物,取精选、清水洗净的桃仁、红花、龙胆草、板兰根、元胡、柴胡、车前子、青黛、车前草、野菊花、甘草、马齿笕混合均匀,粉碎成100~120的药粉,灭菌消毒按常规方法制得散剂产品。本发明药物可以起到活血祛瘀,清热燥湿、凉血活血之功效,对带状疱疹的治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
文档编号A61K9/14GK102697903SQ201210145568
公开日2012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5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5月11日
发明者贾明峰, 贾晋科 申请人:贾晋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