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368阅读:6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
背景技术
慢性胃炎、胃溃疡疾病是ー种常见多发性疾病,病因复杂,慢性胃炎是以胃粘膜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慢性胃病,病变可以局限于胃的一部分,也可以弥漫到整个胃部,临床常有胃酸減少,食欲下降,上腹部不适和疼痛,消化不良。此消化系统常见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很大威胁,不仅给病人带来长期痛苦,也严重影响人的生活质量,给社会、家庭造成沉重。胃溃疡是ー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分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又叫消化性溃疡,它之所以称之消化性溃疡,是因为既往认为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由于胃酸和胃蛋白酶对 粘膜自身消化所形成的,事实上胃酸和胃蛋白酶只是溃疡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还有其他原因可以形成溃疡疾病,比如脾胃虚弱、脾胃虚寒、脾肾两虚、脾胃蕴热、胃阴虚、脾阴虚、肝胃阴虚、肝胃不和、肝脾不调、气滞血瘀、寒热错杂,中医则涉及肝、脾、胃、肾等4个脏腑,表现为阴阳、气血、虚实、寒热八纲归属之证候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ー种能够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而且可以标本兼治、无毒副作用、疗效短、见效快、可治愈、无抗药性。本发明的药物,木香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大黄有泻火通便、破积滞、行淤血,明矾(又名白矾)有化痰、止血、止泻,没药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元胡(延胡索的别名)有活血散瘀、利气止痛,砂仁有化湿行气、温中止吐止泻,川贝(川贝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甘肃贝母、梭砂贝母的干燥鱗茎)有清热润肺、化痰止咳,焦楂(山楂经过炒焦后写焦楂)消食化滞、行气散瘀,贡桂(肉桂的ー个等级。最好的肉桂,生长10年以上的树木所采的树皮,经过整理压制而成)暖脾胃、散风寒、通脉。本发明有下列中药按重量配比制成木香50—80g,大黄 50—80g,明矾 2O-3Og,没药 5O-7Og,元胡 9O-I2Og,砂仁50—80g,川贝 50—120g,焦楂 50—130g,贡桂 50—70g.最优重量配比木香6Og,大黄5Og,明帆25g,没药6Og,兀胡IOOg,砂仁7Og,川贝8Og,焦楂IOOg,贡桂60g.
具体实施例方式优选木香6Og,大黄5Og,明帆25g,没药6Og,元胡IOOg,砂仁7Og,川贝8Og,焦楂IOOg,贡桂60g.制成胶囊或药丸。以下通过临床观察实验,进ー步阐述本发明中药的有益效果
一、对治疗慢性胃炎的疗效观察I、患者情况将184例慢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16例,男54例,女62例,年龄18—58岁,平均年龄35. 5岁,病程2个月——7年;对照组68例,男38例,女30例,年龄20—56岁,平均年龄35. 5岁,病程2个月——7年。入选患者均排除妊娠和怀孕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诊断标准參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胃镜诊断标准粘液增多,附着在粘膜上不易脱落,小斑片状或线状发红,水肿,糜烂,皱皮面膜剥落,常有白苔。
3、治疗方法对照ロ服庆大霉素片,毎次2片,毎日3次;治疗组ロ服胶囊剂,I次2粒,I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均定为5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统计疗效。4、疗效判定标准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病愈症状、体征消失,胃镜下慢性炎症达轻度,胆汁反流消失;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慢性炎症程度好转,胆汁反流減少三分之ニ以上;有效症状改善,胃镜下粘膜病变范围縮小1/2以上,慢性炎症程度减轻,胆汁反流减少1/2以上;无效达不到有效标准或反而恶化者。5、治疗结果治疗组116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病愈86例,病愈率74%,显效14,显效率12%,有效10例,有效率9%,无效6例,无效率5%。对照组68例慢性胃炎患者中病愈34例,病愈率50 %,显效12,显效率18 %,有效8例,有效率12 %,无效14例,无效率20 %,个别病人服用庆大霉素片上腹不适。ニ、对照胃溃疡的疗效观察I、患者情况将88例胃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6例,男36例,女20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8岁,病程2个月——8年;对照组32例,男21例,女11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36. 2岁,病程I个月——7年。入选患者均排除妊娠和怀孕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2、诊断标准參照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則》,胃热证胃脘灼痛,ロ喜渴,喜冷饮,吞酸。牙龈肿痛,便干尿黄,舌红苔黄。胃寒症胃脘冷痛,痛势较剧,寒重温轻,呕吐清水,苔白厚。血淤胃脘痛胃脘疼痛如针刺,固定不移,拒按,舌质紫暗。食滞胃脘证胃脘胀满疼痛,吐酸,写下酸腐臭秽,苔厚浊。3、治疗方法对照雷尼替丁,毎次150mg,毎日2次;治疗组ロ服胶囊剂,I次2粒,I日3次,两组治疗时间均定为8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统计疗效。4、疗效判定标准卫生部1993年颁布的《消化系统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病愈症状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愈合,病变粘膜恢复正常;显效症状基本消失,胃镜下溃疡病灶基本愈合,病变粘膜组织还有轻度炎症;有效主次症状部分消失,病灶愈合大于50% ;
无效主次症状无消失,病灶愈合小于50%。6、治疗结果治疗组56例胃溃疡患者中病愈42例,病愈率75%,显效7,显效率12%,有效5例,有效率9%,无效2例,无效率4%。对照组32例胃溃疡患者中病愈18例,病愈率56%,显效5,显效率16%,有效4例,有效率12%,无效5例,无效率16%。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使用的中药材如下,木香,大黄,明帆,没药,元胡,砂仁,川贝,焦楂,贡桂·
2.按照权利要求I所述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如下重量配比制造, 木香50—80g,大黄50—80g,明矾20—30g,没药50—70g,元胡90—120g,砂仁50—80g,川贝 50—120g,焦楂 50—130g,贡桂 50—70g.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最优重量配比如下, 木香60g,大黄50g,明帆25g,没药60g,元胡IOOg,砂仁70g,川贝80g,焦楂IOOg,贡桂6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的中药,由以优质木香、大黄、明矾、没药、元胡、砂仁、川贝、焦楂、贡桂配制而成,本发明中药具有行气止痛、温中和胃、消肿生肌、清热、暖脾胃、散风寒、通脉的功能。本发明中药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5--15天就可见效,疗效短见效快、无抗药性和毒副作用,是治疗慢性胃炎、胃溃疡药物上的一种创新。
文档编号A61K33/06GK102688439SQ20121019170
公开日2012年9月26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杨甲文, 马艳 申请人:杨甲文, 马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