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2428阅读:1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腹泻是指脾胃功能失常,出现大便稀烂或如水样,便次增多,常伴呕吐、不欲食、腹胀痛等症状的一种病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秋季多见,因夏秋暑湿过盛,食物易于变质,小儿形气未充,脾胃娇嫩,过服寒凉药物、误服变质食物、生冷寒凉、油腻食物,极易损伤脾胃而致腹泻呕吐;由于冬、夏季气候寒热变 化大,冬季气候寒冷,婴幼儿稚阳之体不耐寒凉,故每年农历10月份以后的冬季腹泻也很严重,甚或引起流行。本病为小儿最常见而较严重的疾病,尤以两岁以下的婴幼儿最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病情越是严重。轻症治疗及时处理恰当常很快痊愈,重症失治误治则预后较差,可很快耗阴伤阳,出现阴阳两伤(脱水、亡阳),抽搐、衰竭而亡,或日久迁廷不愈而成“疳证”,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宋·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云“吐泻久不差者,可导致脾虚生风而成慢惊”,“吐泻久病,……津液燥损,亦能成疳。”清·陈复正《幼幼集成》将各家论述归纳云“泄泻有五寒、热、虚、实、食积也。”并提出辩证和治则,他说“凡泄泻肠鸣腹不痛者是湿,宜燥渗之;饮食入胃不住,或完谷不化者是气虚,宜温补;腹痛肠鸣泻水,痛一阵泻一阵者是火,宜清利之;时泻时止,或多或少者是痰积,宜豁之;腹痛甚而泻,泻后痛减者为食积,宜消之;体实者下之,如脾虚已久,大肠不禁者,宜涩之;元气下陷者,升提之。”本发明主要针对婴幼儿腹泻,其临床表现主要为泻下稀烂不消化状,乳块,或水样便,淡黄色,白色,或绿色,昼夜泻十余次,甚则滑泻不禁,泻下物清冷,或腥秽,有锼酸臭气味,常伴呕吐,不欲乳食,腹胀、肠鸣、腹痛等症;患儿面色萎黄,或苍白,消瘦,哭闹不安,精神萎靡不振,不发热而肢冷,经口服西药或输液治疗无效者。中医辩证为脾胃虚弱,中阳不振,湿浊中阻,乳食停滞不化。多因食生冷瓜果,变质乳食,肉类油腻,或过服寒凉药物损伤脾胃;久泻不止者,肾命火衰,火不暖土,泻下清冷,完谷不化,失禁,滑泻不止,脱肛,腹胀如鼓,不欲食,瘦弱疲惫,双目下陷,目光无神,哭闹不宁,声低息微,元气将竭(脱水衰竭)的危重证。病已致此,若再失治误治,多不能救。湿与滞为泄泻病理的基本因素。泄泻的临床症状虽很复杂,但其致病的基本因素是湿和滞。故《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说“湿胜则濡泻。”由于脾主运化,喜燥恶湿,而湿邪最易伤脾,若脾阳不足,运化失司,则反为湿困,停积而为湿为滞,致使肠道不能维持正常的分清别浊功能,则水湿积滞下趋大肠而为泄泻。外感风寒湿邪,或过食生冷瓜果油腻之品,或增添辅食过早过量,或饥饱无常,或餐具、乳食不洁,变质,都是损伤脾胃造成腹泻的原因。《景岳全书·泄泻》中指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熟,而化气化血,以行营卫。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以致脾胃受伤,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华之气不能输化,乃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肾为先天之本藏命门真火,脾为后天之本主受纳,腐熟、运化水谷精微,若肾阳不足,命火虚衰,火不暖土则成为脾虚腹泻,或脾虚久泻累及肾阳,命火衰微导致脾阳虚而见下利清谷之候。《景岳全书·泄泻》云“肾为胃关,开窍于二阴,所以二便之开闭,皆肾脏之所主,今肾中阳气不足,则命门火衰,而阴寒独藏,……而令人洞泄不止也。”小儿的生理特点是形气未充,脾胃娇嫩,五脏怯弱,“稚阴未充,稚阳未长”,“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因此不能把小儿看成是成人的缩影。小儿腹泻最耗阴伤阳,凡病情严重,或失治误治常出现阴脱阳越的危重症。且久泻伤脾,土虚不能生金制木,滋肾涵肝,以致肝木无制,虚风内动,出现慢^(风或慢脾风,抽搐痉挛等危重症候,万不可轻视。本发明是在长期医疗实践中研究总结而成,经临床长期应用疗效确切,救人无数,是值得开发济世的秘验方。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类似的药剂。

发明内容
I、本发明药物及其重量的配比是潞党参10-50份、白术10-50份、茯苓10-50份、甘草10-30份、白附片10-30份、 干姜10-20份、砂仁10-30份、防风10-30份、白芍10-30份、广藿香10-30份、陈皮10-30份、乌药6-20份、小茴香10-20份、山楂10-40份、车前子10-40份。2、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是潞党参10-30份、白术10-30份、茯苓10_30份、甘草10_20份、白附片10_20份、干姜10-20份、砂仁10-20份、防风10-30份、白芍10-30份、广藿香10-20份、陈皮10-20份、乌药6-15份、小茴香10-20份、山楂10-30份、车前子10-30份。3、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潞党参30份、白术30份、茯苓20份、甘草10份、白附片15份、干姜10份、砂仁10份、防风15份、白芍20份、广藿香15份、陈皮10份、乌药10份、小茴香10份、山楂20份、车前子20份。4、本发明配方方解本发明配方采用潞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四君子汤,健脾补气利湿止泻为君药;用白附片、干姜、砂仁温命门助脾阳,补火生土,助脾胃腐熟运化水谷,吸收输布精微的功能,为臣药;用防风、白芍、广藿香、陈皮、乌药、小茴香祛风疏肝,缓急,芳香化浊,温中理气,消胀满,治腹痛为佐药;用山楂消食化积,车前子利小便而实大便,分清别浊为使药。全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共奏温中健脾和胃止泻、止吐,调和肝脾、理气消胀止痛的功效。5、本发明配方各药物的性味功效潞党参本品甘平,不腻不燥,补脾肺之气,善补中气,用于食少便溏,四肢倦怠,气虚、血虚,津亏气短。白术本品甘温苦燥,善补脾益气燥湿,为健脾要药,治脾胃虚弱诸证,又能利水,消痰饮、退水肿,固表止汗。茯苓本品甘、淡、平、入心、脾、肾经,甘补淡渗,作用平和,利水而不伤正,为利水渗湿要药,治脾胃虚弱、心悸失眠,为健脾宁心安神之常品。甘草甘、平、益气补中,治脾胃虚弱,用于心气不足之心动悸,脉结代,又能祛痰止咳,益气润肺,缓急止痛,用于脘胀及四肢挛急作痛,能解疮毒,食毒和百药毒,调和药性。白附片本品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上助心阳,中温脾阳,下补肾阳,有回阳救逆之功。干姜本品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能助脾胃之阳气,为温中散寒要药。砂仁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本品辛香温散,芳香化中焦湿浊,温理脾胃滞气,除脘腹胀满,具有良好的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作用。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本品有祛风解表,散寒止痛,解痉作用,又具疏肝理脾作用,治肝气乘脾之腹痛泄泻,泻后痛减者。白芍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治肝脾不调、腹痛泄泻,及脘腹四肢拘挛疼痛。广藿香化湿、解暑、止呕,本品芳香辛散,微温化湿而不燥热,功善化湿醒脾,和中止呕,解暑发表。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用于脾胃气滞,脘腹胀痛,呕恶纳呆,又能燥湿化痰,理肺气,痰湿雍滞。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本品善行气止痛,用于寒凝气滞所致的胸腹、肋痛,又有温肾散寒、缩尿止遗,疝气、痛经。小茴香散寒止痛,理气和中,本品入肝能散寒理气止痛,入肾能助阳补火以温肾,入胃能理气和中开胃,中寒气滞脘腹胀痛。山楂消食化积,行气散瘀,本品能消饮食积滞,油腻肉积,有健脾消食,行滞止泻止痛之功,治伤食腹痛泻,胀满,又有化瘀散结止痛作用。车前子利尿通淋,除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本品善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擅治湿盛之水泻。四、制备方法I、将本发明最佳重量配比的各种药物净化,干燥,称足分量,分别盛装备用。2、将白附片用粗砂拌炒至黄色发泡,嚼之无麻味。3、将山楂炒至焦黄,白术麸拌炒至焦黄。4、将诸药合匀碎为粗末,加8倍量的饮用水浸泡24h,每隔8h搅拌一次。5、将浸泡24h后的药末和水加热煮沸I. 5h,过滤取汁,再将药渣加水6倍量,煮沸2h,过滤取汁;将两次所得药液合匀,煮沸半h,再过滤澄清。6、将澄清药液按口服液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口服液,分装在玻璃瓶中,每瓶10ml,封装灭菌,每6支为一盒,配备吸管盒装。7、将制备方法第5项取得的澄清药液,按颗粒剂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为颗粒,医用塑料袋包装,每袋5g,灭菌,每6袋包装为一盒。8、本发明药物所制备的口服液、颗粒剂,是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方便小儿服
用。权利要求
1.本发明药物及其重量的配比是 潞党参10-50份、白术10-50份、茯苓10-50份、甘草10-30份、白附片10-30份、干姜10-20份、 砂仁10-30份、防风10-30份、白芍10-30份、广藿香10-30份、陈皮10-30份、乌药6-20份、 小茴香10-20份、山楂10-40份、车前子10-40份。
2.本发明药物的优选重量配比是 潞党参10-30份、白术10-30份、茯苓10-30份、甘草10-20份、白附片10-20份、干姜10-20份、 砂仁10-20份、防风10-30份、白芍10-30份、广藿香10-20份、陈皮10-20份、乌药6-15份、 小茴香10-20份、山楂10-30份、车前子10-30份。
3.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潞党参30份、白术30份、茯苓20份、甘草10份、白附片15份、干姜10份、砂仁10份、防风15份、 白芍20份、广藿香15份、陈皮10份、乌药10份、小茴香10份、山楂20份、车前子20份。
4.将本发明最佳重量配比的各种药物净化,干燥,称足分量,分别盛装备用。
5.将白附片用粗砂拌炒至黄色发泡,嚼之无麻味;山楂炒至焦黄,白术麸拌炒至焦黄。
6.将诸药合匀碎为粗末,加8倍量的饮用水浸泡24h,每隔8h搅拌一次。然后将浸泡24h后的药末和水加热煮沸I. 5h,过滤取汁,再将药渣加水6倍量,煮沸2h,过滤取汁;将两次所得药液合匀,煮沸半h,再过滤澄清。
7.将澄清药液按口服液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成口服液,分装在玻璃瓶中,每瓶10ml,封装灭菌,每6支为一盒,配备吸管盒装。
8.将制备方法第5项取得的澄清药液,按颗粒剂的常规制备方法,制备为颗粒,医用塑料袋包装,每袋5g,灭菌,每6袋包装为一盒。
9.本发明药物所制备的口服液、颗粒剂,是任何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方便小儿服用,要求权利保护。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一种治疗婴幼儿腹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中医药领域。本发明是由潞党参、白术、砂仁等15种药物制备而成的口服液、颗粒剂。腹泻是指脾胃功能失常,出现大便稀烂或如水样,便次增多,常伴呕吐,不欲食,腹胀痛等症状,四季均可发病,夏秋季暑湿过盛最易发病,冬季气候寒冷,婴幼儿稚阳之体不耐风寒,每年冬季腹泻也很严重,甚或引起流行。本发明主要针对婴幼儿易受风寒,脾胃虚弱,不化水谷,或过服寒凉药物、生冷瓜果、肉食油腻、变质食物损伤脾胃所引起的腹泻、呕吐、腹胀痛等症,以及冬季腹泻或久泻不止造成的危重症。本发明是在医疗实践中研究总结,并经长期临床应用疗效确切,救人无数的秘验方,经检索尚未发现与本发明类似的药剂。
文档编号A61P1/12GK102716454SQ20121021686
公开日2012年10月10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7日
发明者廖天源 申请人:廖天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