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65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是将大戟科植物用乙醇萃取而得;所述活性物质可进一步用正己烷及/或乙酸乙酯及/或正丁醇萃取;该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并可为羽扇醇(Lupeol)及/或豆甾醇(Stigmasterol)。本发明进一步公开了该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制备动物抗病毒药物上的用途。
【专利说明】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关于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及其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动物保健领域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及其活性成分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预防及治疗动物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中草药在医学上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与化学合成的药物相比,这些天然植物的萃取物副作用较少而且相对安全。有文献指出海桐科植物(Pittosporaceae)与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的萃取物具有抑制人类巨大细胞病毒(HumanCytomegalovirus, HCMV)的能力(Semple, S.J., Reynolds, G.D., O,Leary, M.C.andFlower, R.L Screening of Australian medicinal plants for antiviral activity.J Ethnopharmacol 60,163-172,1998);另外也有文献指出,大戟科同科不同属的植物萃取物能够抑制 B 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 (Unander, D.W.,Webster,G.L andBlumberg,B.S.Usage and bioassays in Phyllanthus (Euphorbiaceae).1V.Clusteringof antiviral uses and other effects.J Ethnopharmacol 45,1-18,1995)或是具有抑制第二型疱疫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 type 2,HSV-2)的能力(Lin,C.C.,Cheng,H.Y., Yang,C.M.and Lin, T.C.Antioxidant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Euphorbiathymifolia L.J Biom Sci9,656-664,2002);另有文献指出大戟科之植物萃取物能够抑制HEp-2 细胞及 HeLa 细胞等癌细胞的生长(Betancur-Galvis,L.A.,Morales,G.Ε.,Forero,J.Ε.and Roldan,J.Cytotoxic and antiviral activities of Colombian medicinalplant extracts of the Euphorbia genus.Mem I Oswaldo Cruz 97,541-546,2002));此外,也有文献提到大戟科植物萃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并且对于环境中的常在菌,如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与白色念珠菌具有抵抗能力(Shi,Q.W.,Su, X.H.and Kiyota,
H.Chemical and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the plants in genus Euphorbia.ChemRev 108,(10)4295-4327,2008)。
[0003]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在分类上属于植物界、木兰植物门、木兰纲、大戟目、大戟科、大戟属(Euphorbia),其主要分布于热带与亚热带地区,原产地为印度与斯里兰卡,其特征为多年生灌木多肉植物,茎直立且内含白色乳汁,树皮粉绿白色,上部多分歧,植株高可达3-8公尺。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为民间常用的草药,全株皆有药理功效,如茎部具有治疗肿毒、皮肤病与水肿的药效;叶部可治疗腹泻、子宫癌、胃癌及大肠直肠癌等病状;而花蕊则具有解毒消肿的疗效。金刚纂(Euphorbianeriifolia)经成分分析,发现其富含三胳类、固醇类、黄酮类、醣类等组成物(Sharma,P.V.,Paliwal, R.and Sharma S.1n vitro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nd antioxidantpotential of ethanolic extract of Euphorbia neriifolia Linn.1JPPS 3,238-242,2011 ;Ahmed,S.A.,Nazim, S.,Siraj, S.,Siddik,P.M.and Wahid, C.A.Euphorbianeriifolia Linn:A phytopharmacological review.1RJP 2,41-48,2011)。
[0004]目前,市面上的抗病毒药剂几乎都是以治疗人类疾病为目的而研发的,若将这些昂贵的抗病毒药剂应用于经济动物上,除了有成本上的考量之外,也可能有食物安全的隐忧;然而,若无有效的疫苗来预防某一动物病毒,当畜群受该病毒感染时,只能使用支持性疗法处理,但效果往往不理想,造成畜牧业重大损失;因此,具有低副作用且安全、特效的动物抗病毒药物的开发,对动物保健产业而言,可以说是刻不容缓而且极为重要的事。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该活性物质具有抗动物病毒活性。
[000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为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000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是用下述方法获得的: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然后去除乙醇,从而获得用乙醇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0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是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
[0009](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然后去除乙醇,得到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IO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以及(5)去除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中的正己烷,从而获得用正己烷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是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该大戟科植物,然后去除该乙醇,得到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10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5)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至该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6)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以及(7)去除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中的乙酸乙酯,从而获得用乙酸乙酯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1]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是用包括以下步骤的方法获得的:(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然后去除乙醇,得到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10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5)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至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6)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7)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丁醇(n-Butanol)至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8)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以及(9)去除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中的正丁醇,从而获得用正丁醇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2]本发明的第二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是用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的茎、叶,得到萃取物-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00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为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00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的茎、叶,然后去除乙醇,从而获得用乙醇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5]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的茎、叶,然后去除乙醇,形成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10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以及(5)去除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中的正己烷,从而获得用正己烷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的茎、叶,然后去除乙醇,形成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10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5)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至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6)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以及(7)去除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中的乙酸乙酯,从而获得用乙酸乙酯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制备方法包含下列步骤:(I)用50-99% (体积百分比浓度)的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的茎、叶,然后去除乙醇,形成固相活性物质;(2)将固相活性物质以乙醇溶解至0.1-1% (w/v)浓度,即,取一重量(例:10g)的固相活性物质加入该重量数值1-10倍体积(例:10-100ml)的乙醇溶解,再以3_30倍体积的水与该溶解的固相活性物质混合,形成悬浮液;(3)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烷(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4)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5)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至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6)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含水的分离层;(7)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丁醇(n-Butanol)至含水的分离层中,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8)从两个相中分离出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以及
(9)去除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中的正丁醇,从而获得用正丁醇萃取的大戟科活性物质。
[0018]本发明的第三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制备动物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00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用乙醇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用正己烷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用乙酸乙酯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用正丁醇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羽扇醇(Lupeol)。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豆留醇(Stigmasterol)。
[0020]由本发明的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具有抗病毒效果,可以有效抑制病毒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其中,用正己烷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抗病毒效果优于商品化抗病毒药剂病毒唑(ribavirin)的抗病毒效果。因此,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可用来抑制动物病毒在动物体内增殖。
[002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可预防猪繁殖与呼吸道综合症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PRRSV)的感染;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相比较,预先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处理的细胞对于PRRSV病毒的感染具有较佳的抵抗力,处理组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存活率,且细胞悬浮液及细胞内的PRRSV病毒数量较低。
[0022]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可治疗PRRSV病毒的感染;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已感染PRRSV病毒细胞相比较,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对已感染PRRSV病毒的细胞处理后,处理组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存活率,且细胞悬浮液及细胞内的PRRSV病毒数量较低。
[0023]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可预防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⑶V)的感染;与未经药物处理的细胞相比较,预先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处理的细胞对于CDV病毒的感染具有较佳的抵抗力,处理组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存活率,且细胞悬浮液及细胞内的CDV病毒数量较低。
[0024]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可治疗CDV病毒的感染;与未经药物处理的已感染CDV病毒细胞相比较,用本发明所提供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对已感染⑶V病毒的细胞处理后,处理组的细胞具有较高的细胞存活率,且细胞悬浮液及细胞内的CDV病毒数量较低。
[0025]本发明的第四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抗动物病毒组成物,包含由本发明的大戟科植物乙醇萃取活性物质、正己烷萃取活性物质、乙酸乙酯萃取活性物质、正丁醇萃取活性物质、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羽扇醇(Lupeol)以及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豆留醇(Stigmasterol)组成的物质群中的至少一种物质,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赋形剂和/或载剂。
[0026]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赋形剂可为适合于肠外、肠内或滴鼻施用的药学上可接受的有机或无机载体物质,且 该赋形剂不会与活性组合物产生有害的反应。适合的赋形剂包含但不限于水、盐类溶液、蔬菜油、聚乙二醇、明胶、直链淀粉、乳糖、硬脂酸镁、滑石、硅酸、黏性石蜡、脂肪酸单甘酯和甘油、脂肪酸酯、羟甲基纤维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
[0027]所述药学上可接受的载剂包含一种或多种选自于下列的试剂:溶剂(solvent)、乳化剂(emulsifier)、悬浮剂(suspending agent)、分解剂(decomposer)、粘结剂(binding agent)、赋形剂(excipient)、安定剂(stabilizing agent)、螯合剂(chelatingagent)、稀释剂(diluent)、胶凝剂(gelling agent)、防腐剂(preservative)、润滑剂(lubricant)、界面活性剂(surfactant)、佐剂(adjuvant),及其他类似或适用本发明的载剂。
[0028]术语“预防、保护、对抗”的含义是,相较于未使用本发明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处理的动物或细胞样本,使用本发明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处理的动物或细胞样本具有较高的存活率,且该样本内的病毒数量较低。
[0029]术语“治疗”的含义是,预防或部份预防疾病、症状、病况,及/或部份或完全治愈或缓解疾病、症状、病况或因疾病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0030]术语“抑制”的含义是,与基线相比,在质量或数量上的减少。例如,在本发明的背景下,抑制病毒的复制,是指与基线相比,病毒复制减少。同理,抑制病毒感染,是指与基线相比,减少病毒感染。
[0031]本说明书中所述的所有技术性及科学术语,除非另外有所定义,皆为所属领域具有通常技艺者可共同了解的意义。
[003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3]图1为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与Marc-145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抗PRRSV病毒活性分析的结果。
[0034]图2为利用GC-MASS分析用正己烷(Hexane)萃取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的图谱。
[0035]图3为用正己烷(Hexane)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PRRSV病毒之预防试验结果。
[0036]图4A为用乙醇及正己烷(Hexane)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对PRRSV病毒的病毒斑减少试验的结果:图4B为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PRRSV病毒的病毒斑减少试验的结果。
[0037]图5为攻毒72小时后,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PRRSV病毒感染的治疗试验的结果:图5A为未经活性物质处理及病毒感染的Marc-145细胞;图5B为PRRSV病毒感染细胞组;图5C为经羽扇醇(Lupeol)处理的PRRSV病毒感染细胞组;图为经豆甾醇(Stigmasterol)处理的PRRSV病毒感染细胞组;以及图5E为经商品化抗病毒药剂病毒唑(病毒唑(ribavirin))处理的PRRSV病毒感染细胞组。
[0038]图6为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PRRSV病毒感染的治疗试验的结果。
[0039]图7为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与VERO细胞共培养不同时间后抗CDV病毒活性分析的结果。
[0040]图8为为用正己烷(Hexane)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对⑶V病毒的预防试验结果。
[0041]图9为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⑶V病毒感染的治疗试验的结果。
[0042]图10为羽扇醇(Lupeol)及豆甾醇(Stigmasterol)对⑶V病毒感染之治疗试验的结果:图1OA为VERO细胞上清液的病毒力价;图1OB为VERO细胞内的病毒力价。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实施例一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制备
[0044]1、乙醇(Ethanol)萃取的活性物质[0045]大戟科植物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采集自台湾宜兰。先将采集的金刚纂用水洗净并将叶与茎部分开,静置晾干后秤重并切成片状,再将茎部与叶部分别置于可避光的棕色玻璃瓶内,加入95% (体积百分比浓度,50-99%均可)乙醇使金刚纂茎、叶完全浸泡于乙醇中,于室温静置萃取,待乙醇由透明无色转变为深绿色或深咖啡色时(约3-10日),收集乙醇萃取液,接着进行减压浓缩去除乙醇,得到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及叶部活性物质。
[0046]2、正己烷(Hexane)萃取的活性物质
[0047]取I中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及叶部活性物质IOg溶于IOOmL(IO-1OOmL均可)乙醇与300mL水(此液相称为水层),并将该水层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再加入300mL(30-300mL均可)正己烧(Hexane),将该水层混合物与正己烧充分混合后,将该分液漏斗避光静置,待水层与正己烷完全分离后,分别收集下层液体(水层)以及上层液体(正己烷萃取液层),接着将正己烷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用正己烷萃取的金刚纂活性物质。
[0048]3、乙酸乙酯(Ethyl acetate, EtOAc)萃取的活性物质
[0049]将2中经过正己烷萃取后的下层液体(水层)倒入另一分液漏斗内,并加入300mL(30-300mL均可)乙酸乙酯(EtOAc),将该水层混合物与乙酸乙酯充分混合后,将该分液漏斗避光静置,待水层与乙酸乙酯完全分离后,分别收集下层液体(水层)以及上层液体(乙酸乙酯萃取液层),接着将乙酸乙酯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用乙酸乙酯萃取的金刚纂活性物质。 [0050]4、正丁醇(n-Butanol)萃取的活性物质
[0051]将3中经过乙酸乙酯萃取后的下层液体(水层)倒入另一分液漏斗内,并加入300mL(30-300mL均可)正丁醇(n-Butanol),将该水层混合物与正丁醇充分混合后,将该分液漏斗避光静置,待水层与正丁醇完全分离后,分别收集下层液体(水层)以及上层液体(正丁醇萃取液层),接着将正丁醇萃取液进行减压浓缩,得到用正丁醇萃取的金刚纂活性物质。
[0052]实施例二用乙醇萃取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抗PRRSV病毒感染的初步活性分析
[0053]将实施例一得到的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及叶部活性物质先分别进行连续两倍稀释(500 μ g/mL、250 μ g/mL、125 μ g/mL、62.5 μ g/mL、31.25 μ g/mL、15.625 μ g/mL、
7.8125 μ g/mL,3.90625 μ g/mL、1.953125 μ g/mL、0.9765625 μ g/mL),接着处理 Marc-145细胞(上皮样细胞,来源于猴肾细胞,从母细胞(MA 104细胞)克隆而得到后再感染PRRSV病毒,以评估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活性物质是否具有抑制PRRSV病毒感染的能力。
[0054]首先,将Marc-145细胞悬浮于含有5% FBS的MEM培养液中,然后接种于96孔细胞培养盘中(1.5父104颗细胞/孔),于371:、5% 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细胞16-24小时后,移除上层培养液并用含有1% FBS的MEM培养液清洗细胞两次后,将连续稀释的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及叶部活性物质分别加入细胞培养物中,于37°C、5% 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24小时(每个稀释浓度四重复);接着,每个测试样本中加入IOOTCID5ci (半数组织培养感染量)PRRSV病毒液,并用含有1% FBS的MEM培养液做为负对照组,于37°C、5% CO2恒温培养箱内培养细胞4天后,用Alamar blue reduction assay kit(购自AbD Serotec,英国)分析细胞存活率,并计算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oncentration of 50 % cellularcytotoxicity, CC50)及半数抑制浓度(50% antivir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以评估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活性物质是否具有抑制PRRSV病毒感染的能力。
[0055]结果如表一所示,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对Marc-145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tl)为83.15±0.4 μ g/mL,而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叶部活性物质对Marc-145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tl)则大于500yg/mL;另一方面,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及叶部活性物质皆具有抗PRRSV病毒能力,虽然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对Marc-145细胞的半数细胞毒性浓度(CC5tl)较高,但其抑制半数PRRSV病毒活性的浓度(IC50)为10.51±0.5 μ g/mL,较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叶部活性物质抑制半数PRRSV病毒活性的浓度(IC50 = 255.65 + 25.3 μ g/mL)低了将近25倍。若以选择性指标(selectiveindex, SI)来看,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茎部活性物质较用乙醇萃取的金刚纂叶部活性物质具有较佳的抗PRRSV病毒能力。
[0056]表一金刚纂茎部及叶部乙醇萃取之活性物质抗PRRSV病毒感染能力分析
[0057]
【权利要求】
1.一种大戟科植物(Euphorbiaceae)活性物质,是用下述方法获得的: 用乙醇萃取大戟科植物,然后去除乙醇得到固相萃取物,该固相萃取物即为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戟科植物为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为50-99%(体积百分比浓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乙醇以及水至所述固相萃取物,形成悬浮液; 2)添加正己烧(Hexane)至悬浮液中,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 3)从两个相中分离出第一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以及取含正己烷的分离层,去除正己烷,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添加量为固相萃取物重量的1-10倍体积。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添加量为固相萃取物重量的3-30倍体积。
7.如权利要求4项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乙酸乙酯(EthylAcetate)至所述步骤3)中所述第一含水的分离层,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 2)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第二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以及取该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去除乙酸乙酯,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正丁醇(n-Butanol)至所述步骤2)中第二含水的分离层,将该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 2)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第三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以及取含正丁醇的分离层,去除正丁醇,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丁醇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12.—种制备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的方法,是用乙醇萃取该大戟科植物的茎、叶,去除乙醇,得到固相萃取物,该固相萃取物即为大戟科植物萃取物。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戟科植物为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为50-99%(体积百分比浓度)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乙醇以及水至所述固相萃取物,形成悬浮液; 2)添加与水相同体积的正己烧至悬浮液,将悬浮液分为两个相; 3)从两个相中分离出第一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正己烷的分离层;以及取含正己烷的分离层,去除正己烷,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的添加量为固相萃取物重量的ι-?ο倍体积。
17.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的添加量为固相萃取物重量的3-30倍体积。
18.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19.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乙酸乙酯至所述 步骤3)中第一含水之分离层,将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 2)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第二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以及取含乙酸乙酯的分离层,去除乙酸乙酯,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酸乙酯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21.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含下列步骤: 1)添加正丁醇至所述步骤2)中第二含水的分离层,将该分离层再次分为两个相; 2)从两个相中再次分离出第三含水的分离层以及含正丁醇的分离层;以及取该含正丁醇的分离层,去除正丁醇,得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丁醇的添加量与水的添加量相同。
23.—种如权利要求1、2、4、8或10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制备动物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制备动物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羽扇醇(Lupeol)。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在制备动物抗病毒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为豆甾醇(Stigmasterol)。
26.一种抗动物病毒组成物,包含:由如权利要求1、2、4、8或10所述的大戟科植物活性物质、羽扇醇(Lupeol)以及豆甾醇(Stigmasterol)组成的物质群中选择的至少一种物质;以及一药学上可接受的稀释剂、赋形剂和/或载剂。
【文档编号】A61K36/47GK103623032SQ201210299297
【公开日】2014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22日
【发明者】郭村勇, 周盈芳 申请人:福又达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