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5140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ー种药物,特别是涉及ー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
背景技术
脾胃虚寒是ー种常见多发内分泌失调疾病,因饮食失调、过食生冷、劳倦过度、或久病或忧思伤脾等原因引起,表现为腹胀、脘腹痛而喜温喜按、ロ淡不渴、四肢不温、大便稀溏、或四肢浮肿、畏寒喜暖、小便清长或不利、妇女白带清稀而多,舌淡胖嫩,舌苔白润,脉沉迟等,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很大的隐患。临床上对脾胃虚寒的一般治疗原则是中药调理,但由于各个患者的 身体机能及内分泌平衡方面都不一样,导致疗效不是很明显,而且见效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见效快、疗效好、使用简单的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本发明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获得的党參15-20份炮姜8-10份炒扁豆12-15份制半夏10_12份木香10-12份草豆蘧10-12份茯苓10-12份炙甘草10-12份丁香5-7份良姜8-10份苡米15-20份陈皮10-12份。可以将上述各组份制成药剂学上的任何ー种剂型,如汤剂、片剂、丸剤、散剂、胶囊齐轉内服剂型,本发明优选的剂型是汤剂。本发明药物的具体制备方法是将上述原料按照所述重量份数用水煎煮两次,毎次用水量为水面高出药面3厘米,也可将上述重量份数的原料研末,装入胶囊。使用方法是将煎好的汤剂ロ服,一日ー剂,一日两次。胶囊每日三次,毎次6克。脾胃虚寒多由脾生理功能失常,脾气虚、脾阳虚、中气下陷、脾不统血,饮食失调.劳逸失度,或久病体虚等所致,久治难愈,治疗应以调理补气,去寒为主。本发明组方中,党參补中,益气生津;炮姜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炒扁豆健脾,和中,益气,化湿,健脾除湿;制半夏燥湿化痰,止咳,降逆止呕长;木香行气止痛,理气疏肝,健脾消滞;草豆蘧燥湿健脾,温胃止呕;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炙甘草补脾和胃,益气复脉;丁香温中、暖肾、降逆;良姜温胃止痛;苡米健脾利水、利湿除痹、清热排脓;陈皮理气降逆、调中开胃、燥湿化痰,上述药物配伍使用,协同作用,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以达到建中补脾,对脾胃虚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本发明的药物见效快、疗效好,副作用小,一般服用一周后便有明显效果。为进一歩考察本发明药物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选择55例脾胃虚寒患者对本发明药物的疗效进行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到98. 2%。55例病例中,20例成年人患者,20例儿童患者,15例老年人患者,全部使用本发明的药物进行治疗,将药物汤剂直接ロ服,一日ー剂,一日两次。疗效标准显效不适症状完全消失;有效不适症状减轻;无效不适症状无变化。表I治疗后疗效统计结果
权利要求
1.ー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其特征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获得党參15-20份炮姜8-10份、炒扁豆12-15份、制半夏10-12份、木香10-12份、草豆蓮10-12份、茯苓10-12份、炙甘草10-12份、丁香5-7份、良姜8_10份、苡米15-20份、陈皮10-12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原料用水煎煮两次,毎次用水量为水面高出药面3厘米。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ー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其特征是将所述药物原料研末,装入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治疗脾胃虚寒的药物,是由以下重量份数的中药为原料制备获得党参15-20份、炮姜8-10份、炒扁豆12-15份、制半夏10-12份、木香10-12份、草豆蔻10-12份、茯苓10-12份、炙甘草10-12份、丁香5-7份、良姜8-10份、苡米15-20份、陈皮10-12份,将所述的药物混合用水煎服,也可研末装入胶囊口服,温中散寒、补益脾胃,以达到建中补脾,对脾胃虚寒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达到98.2%。
文档编号A61P1/14GK102847104SQ20121030529
公开日2013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8日
发明者高海元, 高振宏, 高振宇 申请人:高海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