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493阅读:29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临床医学骨外科矫形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固定支架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外科矫形用接骨板多为坚强加压内固定,即采用加压孔与加压螺丝钉对骨折端面进行加压,同时采用骨表面与接骨板之间的摩擦力来固定骨折,严重影响骨折两端的血运,因此愈合质量差、易导致并发症,并且延长了愈合时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有效减少并发症、加快 骨折愈合时间的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主体结构、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和应力槽区构成;主体结构为梭形的长条状合金板,其中段部分靠近骨骼的一面,主体结构呈现一个下凹的弧形,其下凹高度为
O.3mm-0. 5_,为应力槽区;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均匀分布于主体结构除应力槽区外的两侧合金板。通过锁定孔,锁定接骨钉末端利用锁定螺丝将内固定支架系统固定于骨骼上;力口压接骨钉通过锁定加压孔进入骨骼,使内固定支架系统与骨骼牢固接触。该系统使用低弹模量、高抗疲劳性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合金制造。将本发明采用锁定接骨钉及加压接骨钉固定后,由于钉尾部与支架的主体结构有锁定螺丝互相锁紧,支架的应力槽区表面悬空于骨表面O. 3-0. 5mm的位置,因此本发明主体结构与骨折骨干部位形成了稳定的悬空框架结构,这一结构使骨折两端的血运不受任何影响;呈弧形的应力槽位于骨折端部位,可以使应力分散和部分转移至骨折端;通过本发明的特殊固定方式和应力槽结构,既可保证骨膜不剥离,又使骨折端的血运良好,同时使骨折端产生应力刺激作用,促使骨折加速愈合,达到生物学固定,愈合质量更高。


图I是本发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过程中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应力槽区,2、锁定孔,3、锁定加压孔,4、主体结构,5、骨干,6、锁定接骨钉,
7、加压接骨钉。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参照图I、图2所示,该系统由主体结构4、七个锁定孔2、一个锁定加压孔3和应力槽区I构成;主体结构4为梭形的长条状合金板,其中段部分靠近骨骼的一面,主体结构呈现一个下凹的弧形,其下凹高度为O. 3mm-0. 5mm,为应力槽区I ;锁定孔2、锁定加压孔3均匀分布于主体结构除应力槽区外的两侧合金板。在使用过程中,如图3、图4所示,通过锁定孔2,锁定接骨钉6末端利用锁定螺丝将内固定支架系统固定于骨骼上;加压接骨钉7通过锁定加压孔3进入骨骼,使支架系统固定在骨干5骨折的不同部位,固定段应力槽I的弧形结构,会使受力形变运动产生的应力转 移至骨折端,使骨折固定后的骨骼仍可通过适当的应力刺激而加速愈合和减少并发症;缩短愈合时间,达到生物学固定;支架系统固定在骨折骨干,通过锁定接骨钉固定于骨折的部位上,形成与骨干之间悬空的稳定框架结构。
权利要求
1.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主体结构、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和应力槽区构成;主体结构为梭形的长条状合金板,其中段部分靠近骨骼的一面,主体结构呈现一个下凹的弧形,其下凹高度为O. 3mm-0. 5mm,为应力槽区;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均匀分布于主体结构除应力槽区外的两侧合金板。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通过锁定孔,锁定接骨钉末端利用锁定螺丝将内固定支架系统固定于骨骼上;加压接骨钉通过锁定加压孔进入骨骼,使内固定支架系统与骨骼牢固接触。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使用低弹模量、高抗疲劳性的生物相容性较好的合金制造。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应力槽内固定支架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主体结构、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和应力槽区构成;主体结构为梭形的长条状合金板,其中段部分靠近骨骼的一面,主体结构呈现一个下凹的弧形,其下凹高度为0.3mm-0.5mm,为应力槽区;锁定孔、锁定加压孔均匀分布于主体结构除应力槽区外的两侧合金板。
文档编号A61B17/80GK102824211SQ201210333870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11日
发明者张恩忠 申请人:山东省文登市整骨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