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假下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7968阅读:35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假下肢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肢尤其涉及一种假的下肢。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工作节奏的加快,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离不开的交通工具,因此道路上的汽车越来越多,车速也越来越快,交通事故的发生也越来越频繁,因此造成被截肢的人也越来越的,截肢后为了便于工作和生活,就需要安装假肢,尤其是在事故中失去下肢的,安装假下肢的意义更为重大。但是,现有的假下肢存在着结构复杂、重量重、安装使用维护均不方便,价格高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结构简单、安装使用方便的假下肢。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它包括与肢体连接部分、起小腿作用的支撑杆以及脚板,其特征在干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纵向支杆和横向固定圈,由所述的若干根纵向支杆围成与人体残肢的接触部位相吻合柱状框体,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将若干根纵向支杆连接成整体的横向固定圈,在肢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外侧位于人体膝关节后侧的位置处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在与人体脚底形状相似的脚板的上表面后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轻巧、安装使用方便、使用灵活、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自如、成本低、重量轻的优点。


图I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处于弯曲变形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弹性支撑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标号说明1纵向支杆、2横向固定圈、3支撑杆、4脚板、5弹性支撑杆、6外套筒、7弹簧、8脚面支撑杆、9第一铰接点、10第二铰接点、11第三铰接点、12第四铰接点、13缓冲垫、14弹性条。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I所示,本发明包括肢体连接部分、起小腿作用的支撑杆3以及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纵向支杆I和横向固定圈2,由所述的若干根纵向支杆I围成与人体残肢的接触部位相吻合柱状框体,在纵向支杆I的顶端固定有横向固定圈2,在若干根纵向支杆I的中部也设有固定圈,在肢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外侧位于人体膝关节后侧的位置处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支撑杆3的顶部连接,形成第一铰接点9,使得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3之间可绕铰链连接的转动轴任意转动,所述的支撑杆3的底部连接在与人体脚底形状相似的脚板的上表面后侧。在所述的支撑杆3的下端设为两段式,在这上下两段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10。使得脚板可绕着该铰链连接处上下摆动。为了使假肢的使用效果能够更符合人体下肢动作,在支撑杆3上段的下部与脚面中部之间斜向设有弹性支撑杆5,所述的弹性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上段支撑杆3的下端和脚板上表面,由此形成第三铰接点11和第四铰接点12 ;所述的弹性支撑杆5由外套筒6、设于外套筒6内的弹簧7以及设于弹簧内的脚面支撑杆8,所述的脚面支撑杆8为两根,其中一根的一端与支撑杆3连接,另ー根的一端与脚板4的上表面连接,它们的另一端两两相对悬空设置,且它们的相对面之间设有间隙,间隙的大小等于或略大于脚板处于行走状态下或做其它的活动状态下时,弾性支撑杆5的最大拉伸行程。所述的外套筒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刚性材料为硬塑料或刚性轻便金属材料。在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3的正面设有弹性条14,所述的弹性条14的一端连接在肢体连接部分的正面,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杆3的正面。·
为了减少震动,在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的接触面上设有缓冲垫13。为了防止脚板的变形,増加脚板的強度,在脚板的上表面设有加强筋。为了提高肢体连接部分与肢体接触时的舒适度,在肢体接触部分的框体内表面设有柔软性材料。如图I所示,为了使假下肢在行走的使用过程中更加逼真,将脚板的前端设置为上翘的结构。为了使假下肢外型更像肢体,在支撑杆的外部包覆有支撑杆外包层。所述的支撑杆外包层后面的上部设有缺ロ,以便于假下肢膝关节部位(即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连接处),在肢体连接部分向下弯曲时,能够达到最大的弯曲限度,为肢体连接部分弯曲时提供空间。为了使假下肢外型更像肢体,在脚板的外部包覆有脚面外包层。
权利要求
1.一种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与肢体连接部分、起小腿作用的支撑杆以及脚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纵向支杆(I)和横向固定圈(2),由所述的若干根纵向支杆(I)围成与人体残肢的接触部位相吻合柱状框体,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将若干根纵向支杆(I)连接成整体的横向固定圈(2),在肢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外侧位于人体膝关节后侧的位置处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在与人体脚底形状相似的脚板的上表面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杆(3)的下端设为两段式,在这上下两段之间通过铰链连接,形成第二铰接点(10)。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支撑杆(3)上段的下部与脚面中部之间斜向设有弹性支撑杆(5),所述的弹性支撑杆(5)的两端分别通过铰链连接在上段支撑杆(3)的下端和脚板上表面,由此形成第三铰接点(11)和第四铰接点(12);所述的弹性支撑杆(5)由外套筒(6)、设于外套筒(6)内的弹簧(7)以及设于弹簧内的脚面支撑杆(8),所述的脚面支撑杆(8)为两根,其中一根的一端与支撑杆(3)连接,另一根的一端与脚板(4) 的上表面连接,它们的另一端两两相对悬空设置,且它们的相对面之间设有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间隙的大小等于或略大于脚板处于行走状态下或做其它的活动状态下时,弹性支撑杆(5)的最大拉伸行程。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套筒由刚性材料制成,所述的刚性材料为硬塑料或刚性轻便金属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3)的正面设有弹性条(14),所述的弹性条(14)的一端连接在肢体连接部分的正面,另一端连接在支撑杆(3)的正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肢体连接部分与支撑杆的接触面上设有缓冲垫(13)。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脚板的上表面设有加强筋;所述的脚板的前端设置为上翘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肢体接触部分的框体内表面设有柔软性材料。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假下肢,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支撑杆外部包覆有支撑杆外包层,所述的支撑杆外包层后面的上部设有缺口。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假下肢。它包括与肢体连接部分、起小腿作用的支撑杆以及脚板,所述的肢体连接部分采用框架结构,所述的框架结构包括纵向支杆和横向固定圈,由所述的若干根纵向支杆围成与人体残肢的接触部位相吻合柱状框体,在水平方向上设有一道以上的将若干根纵向支杆连接成整体的横向固定圈,在肢体连接部分的底部外侧位于人体膝关节后侧的位置处通过铰链连接的方式与所述的支撑杆的顶部连接,所述的支撑杆的底部连接在与人体脚底形状相似的脚板的上表面后侧。本发明具有结构简单轻巧、安装使用方便、使用灵活、在高低不平的道路上行走自如、成本低、重量轻的优点。
文档编号A61F2/60GK102824235SQ20121035372
公开日2012年12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0日
发明者吴周添 申请人:吴周添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