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600阅读:35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浅表性胃炎是一种慢性胃粘膜浅表性炎症,它是慢性胃炎中最多见的一种类型,在胃镜检查中约占全部慢性胃炎的50% 85%左右。大多数浅表性胃炎患者缺乏临床症状,不同的患者临床表现各有差异,有的患者无症状和特征,多数患者具有上腹部隐痛、食后饱胀、食欲不振及嗳气等,且症状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或长期存在。胃粘膜屏障被破坏导致慢性浅表性胃炎一个原因,而引起胃粘膜屏障被破坏的因素有很多,不只细菌的原因,但西医治疗浅表性胃炎多使用抗菌素类药物,治标不治本。中医认为,浅表性胃炎多是由于情志不舒、肝气郁结、肝失疏泄、肝气犯胃、气机阻滞而发疼痛;或饮食不节,过饥过饱,以致积滞不化,雍塞于胃而发生疼痛。久病则脾胃虚弱,复感寒凉而致疼痛。根据中医理论,针对浅表性胃炎的发病机理,以清热燥湿、舒肝解郁、理气宽中为治疗原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以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15份,黄芩6-18份,党参 10-20份,半夏6-18份,蒲公英10-30份,厚朴6_18份,陈曲10-20份,枳壳6_18份,紫苏梗6-18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份,黄芩12份,党参15份,半夏12份,蒲公英20份,厚朴12份,陈曲15份,枳壳12份,紫苏梗12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柴胡具有疏散退热、升阳舒肝的功效;黄芩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的功效;党参具有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功效;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功效;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的功效;厚朴具有行气消积、燥湿除满、降逆平喘的功效;陈曲具有和食消胃的功效;枳壳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紫苏梗具有理气宽中、止痛的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清热燥湿、止血止痛、泻火解毒、舒肝解郁、理气宽中之功效,对浅表性胃炎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91. 7%,治愈率达78. 8%。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实施例1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g,黄芩12g,党參15g,半夏12g,蒲公英20g,厚朴12g,陈曲15g,枳壳12g,紫苏梗 12g。实施例2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g,黄岑18g,党參10g,半夏18g,蒲公英10g,厚朴18g,陈曲10g,积壳18g,紫苏梗6g。实施例3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5g,黄岑6g,党參20g,半夏6g,蒲公英30g,厚朴6g,陈曲20g,积壳6g,紫苏梗18g。实施例4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7g,黄岑16g,党參13g,半夏17g,蒲公英15g,厚朴16g,陈曲12g,积壳15g,紫苏梗8g。实施例5
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干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3g,黄岑8g,党參18g,半夏8g,蒲公英25g,厚朴8g,陈曲18g,积壳8g,紫苏梗13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井。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观察病例85例,其中男36例,女49例,年龄20 70岁。病程15天 1年。ニ、诊断依据
(1)、胃脘部疼痛,常伴痞闷或胀满、嗳气、泛酸、嘈杂、恶心呕吐等症;
(2)、发病常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受寒等因素有关;
(3)、上消化道钡餐X线检查、纤维胃镜及组织病理活检等,可见胃、十二指肠粘膜炎症、溃疡等病变;
(4)、大便或呕吐物隐血试验强阳性者,提示并发消化道出血;
(5)、B超、肝功能、胆道X线造影有助于鉴别诊断。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五天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辛辣、刺激及油腻之物。四、疗效标准
(1)、治愈胃脘痛及其它症状消失,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正常;
(2)、好转胃痛缓解,发作次数减少,其他症状减轻,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有好转;
(3)、未愈症状无改善,X线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无变化。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1-5个疗程,痊愈67例,好转11例,无效7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I:
陈某,男,22岁,胃脘部疼痛、食后饱胀,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症见胃脘冷痛暴作,呕吐清水痰涎,畏寒喜暖,口不渴。苔白,脉弦紧。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胃疼症状消失,停止呕吐;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治愈。病例2
董某,女,45岁,胃部隐痛,灼热,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浅表性胃炎。症见胃痛隐作,灼热不适,嘈杂似饥,食少口干,大便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胃疼症状消失;继续服用I个疗程后,诸症皆消,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15份,黄芩6-18份,党参10-20份,半夏6_18份,蒲公英10-30份,厚朴6_18份,陈曲10-20份,枳壳6-18份,紫苏梗6-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10份,黄芩12份,党参15份,半夏12份,蒲公英20份,厚朴12份,陈曲15份,枳壳12份,紫苏梗1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浅表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柴胡5-15份,黄芩6-18份,党参10-20份,半夏6-18份,蒲公英10-30份,厚朴6-18份,陈曲10-20份,枳壳6-18份,紫苏梗6-18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止痛、泻火解毒、舒肝解郁、理气宽中的功效,其治疗浅表性胃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888GK102949553SQ20121035845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