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6601阅读:34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传统草药的未确定结构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是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痹证是指人体机表、经络因感受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症。临床上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性的特点。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 养所致。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痛风等均属于此证。现代医学在治疗此证时,将肿胀、疼痛作为“靶的”来消除,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成为主要控制肿胀、疼痛、僵硬、高烧的主要药物。该种药物能很快能缓解肿胀和疼痛,但缺点是不能停药,停药既“犯病”,也叫“反弹”。另外,非甾体抗炎药和激素,对胃肠、肝、肾有较大的损害作用,久治不愈,又不能停药逐渐出现骨质疏松、关节间隙变窄、关节强直关节半脱位、关节畸形而致残。中医认为,痹证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产生本病。根据中医理论,针对痹证的发病机理,以通痹止痛为治疗原则,进行辩证配伍组方,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配制方便、药源广、成本低、疗效显著、作用可靠、无副作用的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0-20份,熟地10-30份,白芍10-20份,川芎6-18份,桂枝6-18份,羌活10-20份,鸡血藤10_20份,黄芪10-30份,牛膝10-20份,茜草10-20份,防己10-20份,薏仁20-40份,海桐皮10-20份,五加皮6_18份。本发明的优选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5份,熟地20份,白芍15份,川芎12份,桂枝12份,羌活15份,鸡血藤15份,黄芪20份,牛膝15份,茜草15份,防己15份,薏仁30份,海桐皮15份,五加皮12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是在传统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指导下,精选药物组方。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中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熟地具有补血养阴、填精益髓的功效;白芍具有养血柔肝、缓中止痛、敛阴收汗的功效;川芎具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的功效;桂枝具有发汗解肌、温经通脉、助阳化气、散寒止痛的功效;羌活具有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的功效;鸡血藤具有补血活血、舒经通络的功效;黄芪具有益气固表、补肺健脾、敛汗固脱、驱风运毒的功效;牛膝具有补肝肾、强筋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的功效;茜草具有凉血止血、祛瘀通经的功效;防己具有利水消肿、祛风止痛的功效;薏仁具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的功效;海桐皮具有祛风湿、舒筋通络的功效;五加皮具有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等功效。本发明组合物中的药物组分经辩证配伍,在作用上相辅相成,具有协同作用,共奏益补肝肾、补肺健脾、益气填精、补血活血、温经通脉、驱风运毒之功效,对痹证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本发明组合物的组分均采用天然的中药原料,其配制简便、药源广、成本低。其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各种组分药物采用水煎服用。经临床应用验证,其疗效显著,作用可靠,药性平和,未出现毒副作用,总有效率88. 9%,治愈率达63. 3%。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ー步说明。实施例1
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5g,熟地20g,白芍1如,川芎1况,桂枝1况,羌活1如,鸡血藤1如,黄芪20g,牛膝1如,茜草1如,防己 15g,薏仁30g,海桐皮15g,五加皮12g。实施例2
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0g,熟地30g,白芍10g,川芎18g,桂枝6g,羌活20g,鸡血藤10g,黄芪30g,牛膝10g,茜草20g,防己10g,薏仁40g,海桐皮10g,五加皮l8g。实施例3
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20g,熟地10g,白芍20g,川芎6g,桂枝18g,羌活10g,鸡血藤20g,黄芪10g,牛膝20g,茜草10g,防己20g,薏仁20g,海桐皮20g,五加皮6g。实施例4
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2g,熟地25g,白芍l3g,川芎1如,桂枝8g,羌活1此,鸡血藤1况,黄芪25g,牛膝l3g,茜草1此,防己12g,薏仁35g,海桐皮12g,五加皮15g。实施例5
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8g,熟地15g,白芍1此,川芎9g,桂枝1如,羌活l3g,鸡血藤1此,黄芪1如,牛膝Hg,茜草l3g,防己17g,薏仁25g,海桐皮18g,五加皮8g。本发明实施例中的中药组合物按常规的水煎法制取药剂。具体方法如下将组方的中药原料放入容器中,加冷水漫过药面,浸泡15 20分钟,再加水没过药面约8厘米,进行第一次煎煮。未沸前采用武火煎煮,沸后用文火煎煮20 30分钟;第二次煎煮,加水没过药面约6厘米,水沸后煎煮15 20分钟。两次煎煮去渣取汁,合井。ー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临床疗效总结
一、一般性资料本中药组合物应用于观察病例90例,其中男50例,女40例,年龄30-80岁。病程10 60天。ニ、诊断依据
(1)、以四肢大关节走窜疼痛为主,伴重着、酸楚、麻木、关节屈伸不利。多有恶寒、发热等症;
(2)、病前多有咽痛乳蛾史,或涉水淋雨、久居湿地史;
(3)、部分患者可有低热,四肢环形红斑,或结节性红斑。常可心脏受累;
(4)、血沉增快,抗链球菌素“O”大于500单位。三、用法用量临床应用时,组合物中的组分、用量根据患者的体重、年龄及症状酌情增减。七天为一疗程,一天一剂,水煎两遍取汁约300ml,分早、晚两次温热服用。服药期间忌食生冷之物。四、疗效标准 (1)、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正常,实验室检查正常;
(2)、好转症状明显好转,实验室检查有改善;
(3)、未愈症状及实验室检查无进步。五、治疗效果该临床观察病例中,服药5-10个疗程,痊愈57例,好转23例,无效10例。治疗期间未发生毒副作用。六、典型病例
病例I :
周某,男,62岁。膝盖关节疼痛较剧,遇寒加重,得热痛减,昼轻夜重,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触之不热。苔白滑,脉弦紧。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I个疗程,关节肿胀消退,疼痛减轻;继续服用3个疗程后疼痛消失,运动自如流利;继续巩固服用2个疗程,治愈。病例2
张某,女,45岁。外感风寒,关节疼痛,局部红肿灼热,痛不可触,屈伸不利,多汗,心烦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服用本发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的药剂3个疗程,关节红肿灼热消失;继续服用2个疗程后运动自如,治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0-20份,熟地10-30份,白芍10-20份,川芎6-18份,桂枝6-18份,羌活10-20份,鸡血藤10-20份,黄芪10-30份,牛膝10-20份,茜草10-20份,防己10-20份,薏仁20-40份,海桐皮10-20份,五加皮6-18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其是由下列重量份配比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5份,熟地20份,白芍15份,川芎12份,桂枝12份,羌活15份,鸡血藤15份,黄芪20份,牛膝15份,茜草15份,防己15份,薏仁30份,海桐皮15份,五加皮12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痹证的中药组合物,其是由下列重量份的中药原料组成当归10-20份,熟地10-30份,白芍10-20份,川芎6-18份,桂枝6-18份,羌活10-20份,鸡血藤10-20份,黄芪10-30份,牛膝10-20份,茜草10-20份,防己10-20份,薏仁20-40份,海桐皮10-20份,五加皮6-18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具有益补肝肾、补肺健脾、温经通脉、驱风运毒的功效,其治疗痹证疗效显著,作用可靠,其组分药源广、配制简便、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8994GK102949620SQ20121035846
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柳晖 申请人:荣成市崖头美全口腔诊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