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酸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18101阅读:3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叶酸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药物化学领域,尤其涉及叶酸的新的药物用途,具体来说是叶酸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大肠癌是目前世界上最常见的三大癌症之一,在我国,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生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大肠腺瘤与大肠癌关系密切,研究认为大约有90%的大肠癌由大肠腺瘤演变而来,平均历时10-15年(WinawerSJ, et al. N Engl J Med, 1993. Cotton S,et al. Crit Rev Oncog, 1996. Manzano A, etal. Scientific World Journal. 2012),内窥镜筛查的结果提示,20-35%的50岁以上人群发生单个或多个大肠腺瘤(Marshall JR. Gastroenterol Clin North Am, 2008. Strul H,et al. Am JGastroenteroI,2006. Lieberman DA, et al. N Engl J Med, 2000. ) 内镜下腺瘤摘除是预防大肠癌的重要途径,然而大肠腺瘤的复发率较高(Martinez ME, etal.Gastroenterology, 2009. Gao QY, et al. Frontiers of medicine in China, 2010.),所以,大肠腺瘤复发的化学预防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尽管研究表明非留体类抗炎药阿司匹林和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等药物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是药物副作用限制了其在此领域的应用(Gao F,et al. Colorectal Dis, 2009. Dube C,et al. Ann InternMed, 2007.)。现有技术中,缺乏有效、副作用小和病人依从性好的预防方法。随着大肠肿瘤发生中表观遗传作用的深入研究,甲基化相关的生物活性成分由于具有副作用较小的优势,在大肠腺瘤的化学预防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叶酸是一种由蝶啶、对氨基苯甲酸及谷氨酸的残基组成的水溶性B族维生素,在核酸合成和甲基化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叶酸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的这种叶酸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要解决现有技术中预防大肠腺瘤初发的药物效果不佳和副作用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叶酸作为唯一活性成份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预防大肠腺瘤初发的方法,包括每天一次给予治疗对象Img的叶酸,给药时间持续3年。本发明的治疗对象为内镜排除大肠腺瘤的、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通过实验证明,对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大肠腺瘤预防效果不同,左半结肠腺瘤和高级大肠腺瘤预防效果更佳。本发明对不同血清基础叶酸浓度的人群,预防效果不同,血清基础叶酸浓度低于4. 27ng/ml的人群,大肠腺瘤发生率增高。补充叶酸后,血清叶酸浓度比基础值提高
I.85ng/ml才能有效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本发明选用的叶酸片剂,商品名为斯利安,单剂量为0.4mg。叶酸经二氢叶酸还原酶及维生素B12的作用,形成四氢叶酸(THFA),后者与多种一碳单位(包括CH3、CH2、CH0等)结合成四氢叶酸类辅酶,传递一碳单位,参与体内很多重要反应及核酸和氨基酸的合成。THFA在丝氨酸转羟基酶的作用下,形成N5,10甲烯基四氢叶酸,能促使尿嘧啶核苷酸(dUMP)形成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后者可参与细胞的DNA合成,促进细胞的分裂与成熟。在DNA合成过程中,脱氧尿苷酸转变为脱氧胸苷酸,其间所需的甲基由亚甲基四氢叶酸提供。所以,叶酸在甲基化反应和核酸合成中起重要作用,叶酸的缺乏可能导致甲基化异常、基因表达的缺失、基因组的不稳定,从而增加肿瘤发生的风险。叶酸干预的时机是本发明的一个关键点。发明人既往的动物模型研究表明,叶酸对于没有癌前病变小鼠的干预效果优于有癌前病变的小鼠,故此,发明人认为应该在大肠腺瘤发生之前就开始叶酸的干预。本发明适用于既往没有大肠腺瘤病史的、现肠镜检查排除腺瘤的、年龄大于50岁的人群。患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炎症性肠病、大肠癌、吸收不良综合征、任何摄入叶酸会造成病情加重的疾病,以及任何需要 服用叶酸治疗的疾病(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关节炎和巨细胞性贫血)的人群需排除。发明人评估了血清基础叶酸水平与大肠腺瘤发生风险的关系,发现在入选的50岁以上人群中,基础叶酸水平低于4. 27ng/ml的受试者较易产生大肠腺瘤,故这部分人群是叶酸预防干预的优选高危人群。本发明的方法中,叶酸干预的剂量是lmg/d,持续3年,发明人的具体实施情况证明,lmg/d的剂量是安全的,副反应鲜见。不同血清叶酸水平的人群,叶酸干预的效果不同。腺瘤的发生率与叶酸干预后,血清叶酸升高的水平呈负相关。ROC曲线检验显示,补充叶酸后,血清叶酸浓度比基础值提高I. 85ng/ml才能有效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故此,本发明方法的最优选干预方案是,口服叶酸至血清叶酸水平升高至少I. 85ng/mL·本发明和已有技术相比较,其效果是积极和明显的。前瞻性、多中心将860位受试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以叶酸组lmg/day干预或对照组常规处理,不用特别干预,一旦出现腺瘤样息肉则内镜下摘除,累计计数并继续观察,共3年,同时检测干预前后血清叶酸浓度。结果显示补充叶酸可以降低大肠腺瘤的发生率。叶酸组中64例受试者发生大肠腺瘤(14. 88%);对照组中 132 例发生大肠腺瘤(30. 70%) (RR,0. 485 ;95%CI,0. 371-0. 633 ;P < O. 01)。叶酸组和对照组发生左半结肠腺瘤的人数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2和78人(RR,0. 538 ;95%CI,0. 379-0. 764 ;P = O. 001)。叶酸组和对照组的高级腺瘤人数分别为8人(I. 86%)和 22 人(5. 17%),具有显著差异(RR,O. 364 ;95%CI,0. 164-0. 808 ;P = O. 014)。血清基础叶酸水平与大肠腺瘤发生率呈负相关,血清叶酸水平低的人群发生大肠腺瘤的风险增高,基础叶酸水平低于4. 27ng/ml较易产生大肠腺瘤。补充叶酸后,血清叶酸浓度需比基础值提高至少I. 85ng/ml,才能有效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综上所述,口服叶酸用以预防大肠腺瘤的初发。


图I是本发明临床研究设计的流程图。图2是两个试验组之间通过统计软件review manager5比较后输出的森林图。经过3年的随访,发明人发现叶酸干预可以降低大肠腺瘤的发生率,尤其是左半结肠腺瘤和高级腺瘤。但多发腺瘤O 3个)的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
图3是受试者随访前后血清叶酸水平。#P < O. 01, *P < O. 05, #P > O. 05。图4是血清基础叶酸水平和大肠腺瘤发生风险的ROC曲线检验。图5是干预前后血清叶酸浓度差值与大肠腺瘤发生风险的ROC曲线检验。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I临床研究设计设计一个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5个临床中心分别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南京医学大学附属南京鼓楼医院。试验以四年为期,入选内镜排除了大肠腺瘤(CRA)的、年龄为50-80岁者960例,排除标准包括 I)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3)炎症性肠病;4)大肠癌;5)吸收不良综合征;6)任何摄入叶酸会造成病情加重的疾病;7)以及任何需要服用叶酸治疗的疾病(例如慢性萎缩性胃炎、关节炎和巨细胞性贫血)剔除依从性差、不能坚持服药及不能按时随访等,最后完成随访的共860例。随机分为两组I)叶酸组430例,给予叶酸(斯利安,北京北大药业有限公司)lmg/d,口服,干预3年,每3月随访一次,3年后做肠镜检查以及血清叶酸水平检测。2)对照组430例,口服不含叶酸的维生素片(多维片,中美上海施贵宝制药有限公司),3年后做肠镜检查以及血清叶酸水平检测。研究的主要终点为CRA的发生率。比较两个试验组的腺瘤发生率、数量、发生部位、大小和组织学类型。研究的次要终点为血清叶酸浓度。在干预初始和结束时分别收集试验对象的血清,-20°C储存,用化学发光体系(ACS 180 ;Chiron Diagnostics Corporation,East Walpole, MA, USA)检测血清叶酸浓度,评估血清基础叶酸水平与CRA发生的关系,计算达到有效预防效果的血清叶酸的升高浓度差。统计方法用卡方检验比较两组CRA发生率的差异。对试验结果进行意向性分析、完成治疗分析及Cox回归分析。用独立样本和配对t检验评估血清基础叶酸水平和CRA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发明人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0C曲线)、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R0CC),以及Youden最高指数(最佳分界点)来估测叶酸有效治疗浓度。研究结果I)随访3年后791人(91. 98%)接受了肠镜检查,另外69个受试者脱落或未坚持服药。每组各有2人发生大肠癌。表I.受试者的年龄、性别和血清基础叶酸水平叶酸组对照组 Fl
(n=430)(n=430)
(±SD, vears)60.79=7.5360.26±7.11 0^2V J )
男性(%)50.92%49.75%0 85
血清叶酸浓度(ng/ml)5.045 %0.092)经过3年的随访,发明人发现补充叶酸可以降低CRA的发生率。叶酸组中64 例受试者发生 CRA (14. 88%);对照组中 132 例发生 CRA (30. 70%) (RR, O. 485 ;95%CI,O. 371-0. 633 ;P < O. 01)(表2)。叶酸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4人(3. 26%)和20人(4. 65%)发现多发性腺瘤(3个或以上)(RR,O. 70 ;95%CI,0. 358-1. 768 ;P = O. 382)。叶酸组和对照组发生左半结肠腺瘤的人数具有显著差异,分别为42和78人(RR,0. 538 ;95%CI,0. 379-0. 764 ;P = 0.001)。然而,两组的右半结肠腺瘤发生率没有显著差异叶酸组16例,对照组29例(RR,0. 552 ;95%CI,0. 304-1. 001 ;P = O. 065)。发明人同时评估了叶酸对高级腺瘤发生率的影响。高级腺瘤定义为直径大于或等于I厘米;含有明显的绒毛组织O 25%)或有高级别异型增生的腺瘤。叶酸组和对照组的高级腺瘤人数分别为8人(I. 86%)和22人(5. 17%),具有显著差异(RR,0. 364 ;95%CI,0. 164-0. 808 ;P = 0.014)。完成治疗分析的结果与意向性分析相近。修正后的RR见图2。表2.受试者的CRA发生率
权利要求
1.叶酸作为唯一活性成份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
2.一种实现权利要求I所述的应用的叶酸,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叶酸包含在片剂中。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叶酸作为唯一活性成份在制备预防大肠腺瘤初发药物中的应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预防大肠腺瘤初发的药物效果不佳和副作用大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预防方法为至少3年口服治疗剂量的叶酸。本发明能够降低大肠腺瘤的发生率,从而进一步的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本发明对于不同部位不同时期的大肠腺瘤预防效果不同左半结肠腺瘤和高级腺瘤预防效果更佳。本发明对不同血清基础叶酸水平者预防的影响程度亦不同,补充叶酸后,血清叶酸浓度比基础值至少提高1.85ng/ml才能有效预防大肠腺瘤的发生。
文档编号A61K31/519GK102861020SQ20121036244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房静远, 陈慧敏, 高琴琰, 唐洁婷, 盛剑秋, 房殿春, 于成功, 郑萍 申请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