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7452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
背景技术
神经性耳聋病是一种较难治疗的常见病,其临床表现是听力减弱或丧失,有耳鸣和闷感,有突发性和慢性之分。目前治疗神 经性耳聋病的药品很多,西医以针剂或口服西药医治,中医则用水煎中药或中成药治疗,但从疗效上看,药品之间的差别很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发明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从长期研究运用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当中,筛选出的一种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优良配方,是治疗神经性耳聋病的有效中药。本发明中药配方及重量如下蝉蜕6-15克(12克)、黄芩6-15克(12克)、牡丹皮6-15(12克)、川芎5-15克(12克)、柴胡10-20克(18克)、葛根10-30克(25克)、赤芍10-30克(25克)、白芍15-35克(30克)、连翘6-15克(10克)、荆芥6-12克(10克)、薄荷6-12克(9克)、龙胆草6-12克(9克)、炒桅子6-10克(8克)、僵蚕6-10克(8克)、甘草4-8克(6克)。本发明最佳重量为括弧内数字。本发明各位药物的药理分析如下蝶蜕一入肺、肝经。散风热、透疹、明目、镇痉。主治咽喉肿痛、目赤、惊风抽搐等。黄芩一入肺、胆、胃、大肠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主治湿热所致黄疸、泻痢、热淋、肺热咳嗽、内热亢盛等。牡丹皮一入心、肝、肾经。凉血、清热、散瘀。主治热入血分而发斑疹、热血吐血、鼻血、疮痈等。川芎一入肝、胆、心包经。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主治胁肋作痛、头痛、风湿痛等。柴胡一入肝、胆、三焦经。散邪解表、舒肝清热、升阳举陷。主治外感发热、寒热往来、胸胁胀满等。葛根一入肝、脾经。解肌退热、升阳透疹、生津。主治外感发热无汗、热病烦渴等症。赤芍一入肝经。凉血、祛瘀。主治热在血分、损伤瘀痛、痈肿疮疡等。白芍一入肝、脾、经。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主治肝气不和、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等。连翘一入肺、心、胆经。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热病烦燥、发热头痛、痈疮肿毒等。荆芥穗一入肺、肝经。发汗解表、止血。主治外感发热、头痛怕风、衄血、便血等。薄荷一入肺、肝经。散风清热、清利头目。主治感冒发热、头痛鼻塞、咽喉肿痛、目赤、风疹等。龙胆草一入肝、胆、胃经。清热燥湿、泻肝火。主治肝经热盛、高热惊厥、目赤、耳聋等。炒桅子一入心、肺、胃、三焦经。泻火除烦、凉血、止血。主治热病烦燥、目赤头痛、黄胆、疮疡等。僵蚕-入肝、肺经。祛风解痉、化痰散结。主治肝风头痛眩晕、惊风抽搐、咽喉肿痛等。甘草一入心、肺、脾、胃经。和中益气、缓急止痛、缓和药性、解毒、祛痰等。主治中气不足,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脾胃不和、腹痛、胃痛、咳嗽痰多、咽喉痛等。中医认为,耳龚病的主因是肝经热盛、肝火上亢、热在血分所致,宜舒肝清热、凉血解表、清利头目治之。从上述各位中药的入经、功能、主治药理分析可以看出,这些药物中多数具有清热燥湿、泻肝火、凉血、止血、平抑肝阳等功效,部分药物有调和药性,解毒作用,诸药共用,极大地提高了药物的疗效,是治疗神经性耳聋病的有效中药。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配方及重量选取原料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400—500毫升。本发明的服法每天早晚饭后各服二分之一,连服4天为一个疗程。本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配方合理,药源广,成本低,加工简单,使用方便,经多年临床应用,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无毒副作用,经多人使用验证,有效率达86 %,治愈率达78%。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II、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蝉蜕6克、黄芩6克、牡丹皮6克、川芎5克、柴胡10克、葛根10克、赤芍10克、白芍15克、连翘6克、荆芥6克、薄荷6克、龙胆草6克、炒桅子6克、僵蚕6克、甘草4克。本发明的制备方法按配方及重量选取原料中药,装入砂锅,加适量水,煎一遍复一遍,煎成口服药汁400—500毫升。本发明的服法每天早晚饭后各服二分之一,连服4天为一个疗程。实施例2I、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蝉蜕12克、黄芩12克、牡丹皮12克、川弯12克、柴胡18克、葛根25克、赤芍25克、白芍30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9克、龙胆草9克、炒桅子8克、僵蚕8克、甘草6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实施例3I、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由下列配方及重量组成蝉蜕15克、黄芩15克、牡丹皮15克、川芎15克、柴胡20克、葛根30克、赤芍30克、白芍35克、连翘15克、荆芥12克、薄荷12克、龙胆草12克、炒桅子10克、僵蚕10克、甘草8克。2、本发明的制备及服法同实施例I。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临床疗效总结。I、一般资料本发明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配方合理,制备简单,服用方便,多年临床应用,治愈患者多人,疗效可靠,药性平合,未出现毒副作用。2、本发明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有效率达86%,治愈率达78%。病例介绍I、丁 XX,男,44岁,2006年12月就诊。半月前患突发性耳聋,经注射西药治疗10天,病性有所缓解,但听力仍较差,且双耳有闷感右耳耳呜较重,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双耳闷感减轻,服用6服耳呜好转,服用两个疗程,痊愈。2、于XX,女,58岁,2010年9月就诊。患慢性神经性耳聋已3年多,经医院治疗后,病情仍不稳定,左耳时有堵塞感,上火或感冒后见重,服用本发明4服好转,服6服痊愈,3月后随访,未复发。3、方XX,男,63岁,2011年5月就诊。3月份患神经性耳聋,经西药和中成药治疗,仍未根治,生气上火、劳累后右耳发闷左耳鸣响声加重,服用本发明两个疗程治愈,随访,未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中药和重量组成蝉蜕6-15克(12克)、黄芩6-15克(12克)、牡丹皮6-15 (12克)、川芎5-15克(12克)、柴胡10-20克(18克)、葛根10-30克(25克)、赤芍10-30克(25克)、白芍15-35克(30克)、连翘6-15克(10克)、荆芥6-12克(10克)、薄荷6-12克(9克)、龙胆草6-12克(9克)、炒桅子6-10克(8克)、僵蚕6-10克(8克)、甘草4-8克(6克)。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中药和重量组成蝶蜕12克、黄芩12克、牡丹皮12克、川芎12克、柴胡18克、葛根25克、赤芍25克、白芍30克、连翘10克、荆芥10克、薄荷9克、龙胆草9克、炒桅子8克、僵蚕8克、甘草6克。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神经性耳聋病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中药及重量组成蝉蜕6-15克(12克)、黄芩6-15克(12克)、牡丹皮6-15(12克)、川芎5-15克(12克)、柴胡10-20克(18克)、葛根10-30克(25克)、赤芍10-30克(25克)、白芍15-35克(30克)、连翘6-15克(10克)、荆芥6-12克(10克)、薄荷6-12克(9克)、龙胆草6-12克(9克)、炒栀子6-10克(8克)、僵蚕6-10克(8克)、甘草4-8克(6克)。本发明是发明人在多年工作实践中,从长期研究运用中药治疗神经性耳聋当中,筛选出的一种疗效可靠,无毒副作用的优良配方,是治疗神经性耳聋病的有效中药。经多人使用验证,有效率达86%,治愈率达78%。
文档编号A61K36/744GK102861154SQ201210392220
公开日2013年1月9日 申请日期2012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9月25日
发明者康军阳, 袁小芬, 邱彩萍, 丛铭, 高丽超, 刘鹏 申请人:康军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