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054阅读:38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
背景技术
医学上把未满月(出生28天内)宝宝的黄疸,称之为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于皮肤、黏膜及巩膜黄疸为特征的病症,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在出生后2 3天出现,4 6天达到高峰,7 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2 3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 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有很多。比如新生儿溶血病、新生儿球形红细胞升高症、新生儿围产期疾病等既可造成高胆红素血症和胆红素脑病,又可造成贫血、缺氧和缺氧缺血脑病些疾病及病理改变均可导致胎儿和小儿脑损伤,继而导致脑瘫。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各种治疗措施的使用是否及时,是否正确,均有可能使黄疸的控制不平衡,甚至使黄疸加重,导致胆红素脑病的出现和加重,因此小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不恰当治疗也是引起小儿脑瘫的原因。新生儿黄疸目前治疗方案,重症多采用光照疗法以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Γ72小时,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由于光照疗法必须在医院治疗,所以中度轻度新生儿黄疸多用中药口服进行治疗,最常用的是茵桅黄口服液,其主要成分为茵陈、桅子、黄芩、金银花,每次5ml,2 3次/日。但是《中国药典》记载茵陈性味苦、辛,寒;桅子苦,寒;黄芩苦,寒;金银花甘,寒。四味药具是寒性药物,尤其是前三味苦寒,苦寒伤阴,苦寒伤胃,新生儿脾胃娇弱,所以服用茵桅黄口服液一般只能用三天,久则伤胃甚至便溏拒食。目前尚缺乏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药物或者护理物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的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榉树皮6 10份,柞树皮8 15份,虎杖8 15份,虎皮草6 10份,虎尾轮6 10份,茯苓8 15份,牡丹皮6 10份,粟米8 15份,柴胡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榉树皮8份,柞树皮10份,虎杖10份,虎皮草8份,虎尾轮8份,茯苓10份,牡丹皮8份,粟米10份,柴胡5份。
其中所述的棒树皮,为偷科棒树Zelkova schneideriana Hand. -Mazz.树皮。性味苦,微寒。功可清热安胎。昨树皮,为壳斗科栎属植物蒙古栎Quercus mongoIica Fisch.的树皮。性味微苦、
涩,平。功可清热利湿,解毒。虎杖,为寥科植物虎杖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莖和根。味苦性平,归肝、胆、肺经。功可祛风利湿,散瘀定痛,止咳化痰。虎皮草,虎耳草科虎皮草Chrysosplenium macrophyllum Oliv.,以叶入药。性味
苦、涩,平。归心;肝经。功可清热解毒,生肌收敛。虎尾轮,为豆科植物猫尾射Hedysarum crinitum L.的全草。性味甘微苦,平。归肺;肝经。功可清热,解毒,止血,消痈。 获考^为多孔菌科真菌获茶Poria cocos (Schw. ) Wolf的干燥菌核。性味甘、淡,平。归心、肺、脾、肾经。功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的根皮。性味辛、苦,微寒。入心、肝、肾经。功可清热凉血,活血散瘀。粟米,为禾本科植物粟Setaria italica L.的种仁。性味味甘;咸;性凉。归肾;脾;胃经。功可和中益肾;除热;解毒。柴胡,为伞形科植物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或狭叶柴胡BupIeurumscorzonerifolium Willd.的干燥根。性味苦,微寒。归肝、胆经。功可和解表里,疏肝,升阳。组方原理本方取榉树皮,其性微寒,其力清热,该药最大的特点是安全平和,对于五脏轻薄娇弱的新生儿和孕产妇最为适合;柞树皮可清热利湿解毒,入肝胆去湿热,且性平和,无伤阴之虞;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总结,榉树皮与柞树皮配合,二者属于皮类药物,可以通过敷脐入里而又依从药物特性具有生发调达而出,对于新生儿黄疸,退黄不伤阴。虎杖,味苦性平,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以利湿破瘀,退黄止痛,又较茵陈、青蒿等清热利湿药物平和。虎皮草、虎尾轮清热解毒,二者有解毒之功,且具入肝经。茯苓利水健脾,从根源上去湿热之源头。牡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且本方是脐部给药剂型,牡丹皮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网,促进局部透皮吸收。粟米,和中解毒,由于富含淀粉,本方中还有增加药物聚合力的作用,并且可以减少药物对婴儿皮肤的刺激。柴胡,和解表里,疏肝,本方中作用主要是沟通表里,使药物通过脐部血管网入肝。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方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用性平和的榉树皮、柞树皮、虎杖、虎皮草、虎尾轮代替了性苦寒的清热解毒药物,防止了药物对婴儿身体的过激伤害;
2、外用脐部给药,故方取牡丹皮可以扩张局部毛细血管网,促进局部透皮吸收;粟米增加药物聚合力的作用,减少药物对婴儿皮肤的刺激;柴胡沟通表里,使药物通过脐部血管网入肝,上述三味药物的使用除了原有的药理作用外,还具有药动学和药剂学作用;
3、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I,原料药重量配比榉树皮6g,柞树皮8g,虎杖8g,虎皮草6g,虎尾轮6g,获茶8g,牡丹皮6g,粟米8g,柴胡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榉树皮10g,柞树皮15g,虎杖15g,虎皮草10g,虎尾轮10g,获茶15g,牡丹皮10g,粟米15g,柴胡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榉树皮8g,柞树皮10g,虎杖10g,虎皮草8g,虎尾轮8g,获茶10g,牡丹皮8g,粟米10g,柴胡5g。实施例Γ3的制备方法将本发明中药粟米加水煎煮40min后,再加入榉树皮、柞树皮、虎杖、虎皮草、虎尾轮、茯苓、牡丹皮、柴胡,继续煎煮40min,过滤,取滤液加热浓缩,干燥,得干浸膏粉。脐带未脱落的患儿,可以将干浸膏粉装入纱布袋中,用护脐带固定在脐部,每日2·次。脐带已脱落的患儿,可以将干浸膏粉用温水调敷于脐部,每日I次。上述脐部护理粉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缓解新生儿黄疸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脐部护理粉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I. I对象选取2011年I月 2002年6月患儿100例。病例选取符合下列条件①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③血清胆红素足月儿>180 μ mol/L、早产儿>220 μ mol/L,或每日上升>75 μ mo I/L 体重在3 4kg之间;
⑤排除阻塞性黄疸。I. 2分组100例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治疗组中男28例,女22例,年龄 14 27d ;血清胆红素(206. 81 259. 50) μ mol/L ;平均(222. 35±36. 51) μ mol/L。对照组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14 28d,血清胆红素(219. 54 260. 59) μ mol/L。平均(216. 21 ±48. 82) μ mol/L。两组患儿日龄、性别组成、血清胆红素均数差异无显著性意义(Ρ>0· 05)。I. 3治疗方法对照组治疗采用茵桅黄口服液5ml,每天2次。治疗组采取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得护理粉用温水调敷于脐部,每日I次。每组治疗时间均为7d。I. 4疗效判断标准血清胆红素〈100 μ mol/L为黄疸完全消退。I. 5统计方法数据以均数和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 O软件包进行处理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样本均数t检验,P〈0.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结果。2. I治疗7d后黄疸消退率对照组50例,其中40例消退,消退率80% ;治疗组50例,其中39例消退,消退率78% ;二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 05),也即,二者治疗后7d时黄疸消退疗效相当。2. 2不良反应记录治疗7d内,对照组有22%患儿出现大便稀薄(11/50),18%患儿出现肠鸣音亢进及腹胀(9/10);治疗组有4%患者出现局部皮肤发红,停药I天后症状消失(2/50);两组比较,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极明显差异(P〈0. 01)。
3.结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本发明缓解新生」L黄疸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值得推广和应用。
权利要求
1.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榉树皮6 10份,柞树皮8 15份,虎杖8 15份,虎皮草6 10份,虎尾轮6 10份,茯苓8 15份,牡丹皮6 10份,粟米8 15份,柴胡3飞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榉树皮8份,昨树皮10份,虎杖10份,虎皮草8份,虎尾轮8份,获茶10份,牡丹皮8份,粟米10份,柴胡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缓解新生儿黄疸的脐部护理粉,以解决新生儿黄疸的缓解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榉树皮6~10份,柞树皮8~15份,虎杖8~15份,虎皮草6~10份,虎尾轮6~10份,茯苓8~15份,牡丹皮6~10份,粟米8~15份,柴胡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缓解新生儿黄疸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K9/14GK102908547SQ20121044069
公开日2013年2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7日
发明者刘万娟, 郝伟英, 匡海燕 申请人:刘万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