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638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腮腺炎,是一种儿童和青少年在冬春两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也可见于成人。其主要表现为发热,一侧或两侧耳垂下肿大,肿大的腮腺常呈半球形,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角痛,张口或咀嚼时局部感到疼痛,有少数并发症 为脑膜炎、睾丸炎以及卵巢炎。究其发病原因,中医学认为是风温邪毒从鼻口入侵,内袭少阳,壅阻少阳经脉,与气血相搏,凝滞耳下腮部,终成此病。经过发明人的长期实践得出,中药治腮腺炎具有较好作用,取得不错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有效率高、对人体无毒副作用的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根据中医药理论,利用中药独特的药性,采用四方麻、鹅不食草、响铃草、八月札、瓜萎、山慈菇、浙贝母、磨盘草、知母、水牛角、甘草按照一定的配伍要求,经过加工制成。制备本发明中药组合物由下述原料药制成,四方麻30-50份、鹅不食草20-40份、响铃草20-30份、八月札10-30份、瓜萎15-25份、山慈菇15-25份、浙贝母10-20份、磨盘草10-20份、知母8-15份、水牛角8-15份、甘草8_15份。本发明中药组合物原料药的最佳重量份为四方麻40份、鹅不食草30份、响铃草25份、八月札20份、瓜萎20份、山慈菇20份、浙贝母15份、磨盘草15份、知母10份、水牛角10份、甘草10份。本发明中药的药理作用如下四方麻苦、寒。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治流行性腮腺炎,咽喉肿痛,肠炎,痢疾,淋巴结核,湿疹,烧烫伤,跌打损伤。鹅不食草辛、温。归肺、肝经。祛风通窍、解毒消肿。用于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毒,疥癣。响铃草苦微酸;平寒。肺经。滋肾养肝,止咳平喘,利湿解毒。耳鸣,耳聋,头目眩晕,遗精,月经过多,白带,久咳,痰血,哮喘,肾炎,小便不利,扁桃体炎,腮腺炎,疔疮肿毒。八月札微苦、性平。归肝、胃、膀胱经。疏肝和胃,活血止痛,软坚散结,利小便。用于肝胃气滞,脘腹、胁助胀痛,饮食不消,下痢便泄,疝气疼痛,腰痛,经闭痛经,瘿瘤瘰疬,恶性肿瘤等。瓜萎甘、微苦、寒。归肺、胃、大肠经。清热化痰、宽胞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胸痹,消渴,便秘,痈肿疮毒等。山慈菇甘、微辛、性寒。归肝、胃、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用于痈疽恶疮,瘰疬结核,咽痛喉痹,蛇、虫咬伤等。浙贝母苦、寒。归肺、心经。清热化痰、降气止咳、散结消肿。用于风热或痰热咳嗽,肺痈吐脓,瘰疬瘿瘤,疮痈肿毒等。磨盘草甘、淡、凉。归肺、肾经。疏风清热,化痰止咳,解毒消肿。主治感冒,发热,咳嗽,中耳炎,咽炎,腮腺炎,尿路感染,跌打损伤。知母甘、苦、寒,归肺、胃、肾经。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烦渴、肺热咳嗽。水牛角苦、咸、寒。归心、肝经。清热、解毒、凉血、定惊。用于热病头痛,商热神昏,发斑发疹,瘀热发黄,小儿风及咽喉肿痛,口舌生疮等。甘草甘、平,归心、肺、脾、胃经。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用于心气不足的心动悸、脉结代,热毒疮疡,咽喉肿痛。 腮腺炎由腮腺炎病毒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腮部肿痛为特征。本发明中四方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君药,鹅不食草、响铃草祛风通窍,解毒消肿,为臣药,瓜萎、山慈菇、浙贝母、磨盘草、知母清热、散结、解毒、止痛,八月札活血止痛,水牛角清热解毒,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解热镇痛、清热解毒、活血散结之功效,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对腮腺炎具有独特的疗效。本发明中药组合物于2006年至2009年临床观察腮腺炎74例患者,临床报告如下I、一般资料74例患者中,年龄5-16岁,病程多在2_7天,平均年龄12岁。2、诊断标准诊断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发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 I起病时可有发热,I 2天后可见以耳垂为中心漫肿,边缘不清,皮色不红,压之有痛感及弹性感,通常先见于一侧,然后见于另一侧。2. 2腮腺管口或可见红肿。腮腺肿胀约持续4 5天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I 2周。2. 3病前有腮腺炎接触史。2. 4血白细胞总数可正常,或稍有增高和降低,淋巴细胞可相对增加。2. 5并发脑膜炎或脑炎者,脑脊液压力增高,细胞数增加,以淋巴细胞为主,氯化物、糖正常,蛋白轻度增高。2. 6尿和血淀粉酶可增高。3、治疗方法3. I处方四方麻40g、鹅不食草30g、响铃草25g、八月札20g、瓜萎20g、山慈菇20g、浙贝母15g、磨盘草15g、知母10g、水牛角10g、甘草IOg03. 2制备及使用方法上述药物按常规工艺制成汤剂,每日I剂,每日2次,3天为I疗程。4、治疗结果4. I参照《中医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治愈体温正常,腮肿完全消失,无并发症。好转腮肿及诸症减轻。
未愈腮肿未见改善,或出现变证。4. 2结果74例患者中,临床治愈70例(94. 3% ),显效4例(5. 7% ),无效O例,总有效率为100%。5、典型病例5. I刘某,男,10岁。两侧腮部以耳垂为中心漫肿3天,有弹性感,边缘不清。局部肤色潮红,中心部位触痛明显。张口及咀嚼困难,仅能进食流质。发烧、头痛、恶寒、精神萎靡,舌尖红、苔白厚,脉洪数。诊断为腮腺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I个疗程,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5.2郑某,女,9岁。以右耳垂为中心,右腮肿大,中心部位触痛明显。血常规未见异常,咽部略红,吞咽困难,仅能进食流质,舌红苔薄,脉数。诊断为腮腺炎。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2个疗程,痊愈。 5. 3蔡某,女,12岁,左侧耳下肿硬疼痛,右侧耳下轻度疼痛,不硬,发烧,轻度恶寒,疲倦,呕吐,吞咽困难,仅能进食流质。检查见颊内腮腺管口红肿,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数。服用本发明药物,每日I剂,I个疗程后,症状明显好转,继续服用I个疗程,痊愈。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下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对本发明没有限制。实施例I,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四方麻30g、鹅不食草20g、响铃草20g、八月札10g、瓜萎15g、山慈燕15g、浙贝母10g、磨盘草10g、知母8g、水牛角8g、甘草8g制成。实施例2,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四方麻40g、鹅不食草30g、响铃草25g、八月札20g、瓜萎20g、山慈燕20g、浙贝母15g、磨盘草15g、知母10g、水牛角10g、甘草IOg制成。实施例3,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是由四方麻50g、鹅不食草40g、响铃草30g、八月札30g、瓜萎25g、山慈燕25g、浙贝母20g、磨盘草20g、知母15g、水牛角15g、甘草15g制成。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四方麻30-50份、鹅不食草20-40份、响铃草20-30份、八月札10-30份、瓜萎15-25份、山慈菇15-25份、浙贝母10-20份、磨盘草10-20份、知母8_15份、水牛角8_15份、甘草8-15 份。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下述原料药制成 四方麻40份、鹅不食草30份、响铃草25份、八月札20份、瓜萎20份、山慈菇20份、浙贝母15份、磨盘草15份、知母10份、水牛角10份、甘草10份。
全文摘要
一种治疗腮腺炎的中药组合物,该中药组合物是由四方麻、鹅不食草、响铃草、八月札、瓜蒌、山慈菇、浙贝母、磨盘草、知母、水牛角、甘草制成。临床可用于治疗腮腺炎。
文档编号A61K36/898GK102935174SQ20121048861
公开日2013年2月20日 申请日期2012年11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1月16日
发明者卜文红, 刘静, 董兴红, 曹静静 申请人:卜文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