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1707阅读:4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众所周知,产后风湿(也叫“风寒症 ”、“水感”、“酒感”),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体虚之时,感受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皮肤结节、环型红斑等组织所引起的肌肉关节酸困、疼痛和皮肤结节、环型红斑、皮痒为主要表现的疾病。部分病人多伴有头痛、头晕、恶风、眼眶疼痛、眼睛干涩多泪,其关节和肌肉的缝隙中有钻风感,严重的患者即使在暑热时节其患处也必须裹以厚被或棉衣才能感觉舒适。属中医的风犯血脉。目前西药采取用消炎镇痛药治疗,可暂时缓解,易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祛风祛湿、舒筋活血、补益肝肾,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最佳治愈效果。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技术上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无毒副作用的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为了上述目的,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组成防风6 9g、柴胡4 6g、独活6 8g、蚕沙6 9g、松节4 6g、桂枝4 8g、鸡血藤6 9g、益母草8 10g、当归6 8g、五加皮6 8g、巴戟天4 8g、牛膝6 9g、杜仲5 8g、英丝子6 8g、获茶6 8g、甘草5 8g。本发明中药中的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肝、脾经。具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定搐。主治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止痒。《本经》主大风头眩痛,恶风,风邪,目盲无所见,风行周身,骨节疼痹,烦满。配柴胡、独活能散风胜湿。现代研究,防风具有解热、镇痛、抗炎、增强免疫的作用。柴胡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肺经、脾经。功能主治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现代研究,具有解热、抗炎、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独活。味辛、苦,性微温。归肝、肾、膀胱经。功能主治祛风胜湿;散寒止痛。用于风寒湿痹、腰膝疼痛、少阴伏风头痛,头痛齿痛,《本草正》“专理下焦风湿,两足痛痹,湿痒拘挛。”现代研究,独活有抗炎、镇痛及镇静作用。蚕沙性味辛、甘、性温。归肝、脾经。功能与主治祛见除湿,活血定痛。用于风湿痹痛,关节不遂,皮肤不仁、腰腿冷痛,风疹瘙痒、头风头痛,烘弦风眼。松节味苦,性温。入心经、肺经。功能祛风燥湿,止痛。主治风寒湿痹、历节风痛、脚痹痿软。《名医别录》:主百节久风,风虚,脚痹疼痛。桂枝味辛、性温。归膀胱、心、肺经。具有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纲目》桂枝透达营卫,故能解肌而风邪去,脾主营,肺主卫,甘走脾,辛走肺也。鸡血藤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活血舒筋、养血调经。用于手足麻木、肢体瘫痪、风湿痹痛。益母草味辛苦、凉。功能主治活血、祛淤、调经、消水。《本经》:主瘾疹痒。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功能主治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五加皮辛、苦,温。归肝、肾经。功效主治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活血脉。用于
风寒湿痹、腰膝疼痛、筋骨痿软.......《纲目》:治风湿痿痹,壮筋骨。巴戟天味辛甘、性温。
归肝、肾经。功能补肾助阳、强筋壮骨、祛风除湿。牛膝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功效主治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血)下行、利尿通淋。《本经》: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
膝痛不可屈,逐血气.......杜仲味甘微辛,性温。功能主治补肝肾,强筋骨,安胎。《本
草再新》"充筋力,强阳道。"菟丝子味辛、甘,性微温,气和性缓,能浮能沉。归肝、肾、脾经。功能主治补肾益精,养肝明目,健脾固胎。《别录》"养肌强阴,坚筋骨,主茎中寒,精自出,溺有余浙,口苦燥渴,寒血为积。”茯苓味甘、淡、性平,入药具有利水渗湿、益脾和胃、宁心安神之功用。现代医学研究茯苓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茯苓多糖有明显的抗肿瘤及保肝脏作用。甘草性平,味甘,归十二经。有解毒、祛痰、止痛、解痉以至抗癌等药理作用。在中医上,甘草补脾益气,止咳润肺,缓急解毒,调和百药。以上药物配伍、相得益彰。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原则,水煎服用,经多年临床应用验证,有效率95%以上,治愈率85%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I :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防风6 9g、柴胡4 6g、独活6 8g、蚕沙6 9g、松节4 6g、桂枝4 8g、鸡血藤6 9g、益母草8 10g、当归6 8g、五加皮6 8g、巴戟天4 8g、牛膝6 9g、杜仲5 8g、英丝子6 8g、获茶6 8g、甘草5 8g。实施例2 :—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防风9g、柴胡6g、独活6g、蚕沙6g、松节5g、桂枝6g、鸡血藤8g、益母草9g、当归6g、五加皮8g、巴戟天6g、牛膝89g、杜仲68g、英丝子68g、获茶6g、甘草6g。临床疗效总结一、一般资料本方多年来在临床应用广泛,治疗上64例患者,疗效频佳。注意松节因有小毒,不易长期服用。二、诊断标准有产后或人流后感受外邪史;产后风湿患者表现为肌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不适,重着,自汗怕风、怕冷,并伴有头痛,眼眶痛等,受累皮肤有皮下结节,环行红斑,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属中医风犯血脉型舌像为淡苔薄白,脉多浮。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均正常,可能部分患者抗“O”增高,X线大部分正常,而年龄40岁以上或久病者多见骨质增生。三、服药方法水煎服、成人每日I剂、每剂煎200ml,早、晚分服。四、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体温正常,症状消失,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恢复正常。好转体温下降,症状及实验室检查好转。未愈症状无变化,甚至病情恶化。五、治疗效果本发明多年来在临床应用,有效率在95%以上,治愈率在90%以上。六、典型病例I、王XX,女,31岁,2009年12月就诊。主诉产后受寒;大腿和臀部皮肤出现环行红斑、手指关节不适、自汗、怕风、怕冷,并伴有头痛I周。增衣盖被不见好转。查体大腿和臀部皮肤仍有深浅、大小不同环行红斑,舌像为淡苔薄白,脉浮。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均正常。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4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2、张XX,女,44岁,2010年2月就诊,主诉流产后受寒已8年病史,每遇到寒天气自汗、怕风、怕冷,上、下肢关节部位出现皮肤瘙痒,关节不适、膝关节疼痛、并伴有头痛,挠后出现结节和环行红斑,半天左右自动消失。曾在当地卫生院给予双氯酚酸钾、抗过敏药、钙片口服效果不佳。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正常。影象学检查L3-4增生。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0剂后病情好转,停用松节,因有小毒,不易长期服用。再继续服10剂。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至今未复发。3、高XX,女,27岁,2012年I月就诊。患者产后受寒;肩部、腰、臀部皮肤出现痒感重,轻轻挠痒就出现环行红斑、怕风、怕冷,并伴有头痛3 天,增加饱暖,还是不敢见风,患者要求服本发明中药10剂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半年后随访未再复发。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防风6 9g、柴胡4 6g、独活6 8g、蚕沙6 9g、松节4 6g、桂枝4 8g、鸡血藤6 9g、益母草8 10g、当归6 8g、五加皮6 8g、巴戟天4 8g、牛膝6 9g、杜仲5 8g、宽丝子6 8g、获茶6 8g、甘草5 8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妇女产后风湿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物制成防风6~9g、柴胡4~6g、独活6~8g、蚕沙6~9g、松节4~6g、桂枝4~8g、鸡血藤6~9g、益母草8~10g、当归6~8g、五加皮6~8g、巴戟天4~8g、牛膝6~9g、杜仲5~8g、菟丝子6~8g、茯苓6~8g、甘草5~8g。中医治疗本病的有益效果是祛风祛湿、舒筋活血、补益肝肾,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达到最佳治愈效果。临床上常根据不同症型辨证施治。疗效好、疗程短、治愈率高、无毒副作用。
文档编号A61K36/746GK102961472SQ201210527609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日
发明者张娜, 郑丽娟 申请人:张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