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4812阅读:327来源:国知局
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法半夏25-30份;厚朴20-25份;延胡索25-30份;沉香15-25份:制香附20-35份;茯苓20-35份;香橼15-20份;砂仁20-35份;加水1200份;盛于陶器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本方以法半夏为君;以厚朴、延胡索为臣;以沉香、制香附为佐;以茯苓、香橼、砂仁为使。本发明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具有制作、使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治疗成本低,是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理想药品。
【专利说明】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
【技术领域】
[0001]本产品涉及来源于植物的配制品,更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0002]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其临床特征常见为胃痛,在发作时胸部腹部都跟着疼痛,不喜饮食,时有咳嗽。该病系风寒症范畴,其咳嗽系肺寒所致,胸腹胁肋并痛是肝郁脾滞之症,故引发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系胃溃疡,因此在治疗中常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能缓解症状。
[0003]为弘扬中医中药文化,开发民间验方,本发明疏肝运脾、温肺解郁之中药组合物为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提供了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效果好的中草药组合物。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
[000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法半夏25-30份;厚朴20-25份;延胡索25-30份;沉香15-25份:制香附20-35份;茯苓20-35份;香橼15-20份;砂仁20-35份。加水12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0006]优选的,所述的 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的最佳配方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法半夏25份;厚朴25份;延胡索35份;沉香20份:制香附30份;获苓30份;香橼15份;砂仁25份。加水1200份,熬煮3次,过滤回收,取汁,分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
[0007]本发明的配伍思想:以法半夏为君;以厚朴、延胡索为臣;以沉香、制香附为佐;以茯苓、香橼、砂仁为使。
[0008]配方中各原料的作用:
法半夏:本品为半夏的炮制加工品。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肺经。功能与主治:燥湿化痰。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
[0009]厚朴:为木兰科植物厚朴或凹叶厚朴的树皮或根皮。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归入脾、胃、大肠经。功能与主治:温中,下气,燥湿,消痰。治胸腹痞满胀痛,反胃,呕吐,宿食不消,痰饮喘咳,寒湿泻痢。
[0010]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肝、胃经。功能与主治:活血,散瘀,理气,止痛。治心腹腰膝诸痛,月经不调,癥瘕,崩中,产后血晕,恶露不尽,跌打损伤。
[0011]沉香:为瑞香科植物沉香或白木香的含有树脂的木材。性味与归经:辛苦,温。归入肾、脾、胃经。功能与主治:降气温中,暖肾纳气。治气逆喘息,呕吐呃逆,脘腹胀痛,腰膝虚冷,大肠虚秘,小便气淋,男子精冷。
[0012]制香附: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根茎。性味与归经:辛微苦甘,平。归肝、三焦经。功能与主治:理气解郁,止痛调经。治肝胃不和,气郁不舒,胸腹胁肋胀痛,痰饮痞满,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0013]茯苓:为多孔菌科植物茯苓的干燥菌核。性味与归经:甘淡,平。归入心、脾、肺经。功能与主治:渗湿利水,益脾和胃,宁心安神。治小便不利,水肿胀满,痰饮咳逆,呕哕,泄泻,遗精,淋浊,惊悸,健忘。
[0014]香橼:为芸香科植物枸橼或香圆的成熟果实。性味与归经:辛苦酸,温。归肝、肺、脾经。功能与主治:理气,舒郁,消痰,利膈。治胃痛胀满,痰饮咳嗽气塑,呕哕少食。
[0015]砂仁:为姜科植物阳春砂或缩砂的成熟果实或种子。性味与归经:辛,温。归脾、胃经。功能与主治:行气调中,和胃,醒脾。治腹痛痞胀,胃呆食滞,噎膈呕吐,寒泻冷痢,妊娠胎动。
[0016]本发明的制作方法:加水煎煮,过滤回收,取汁,装瓶后高温灭菌,待用水剂。
[0017]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组合物具有制作、服用方便,安全、无副作用,是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理想药物,具有标本兼治之功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0019]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
法半夏25g ;厚朴25g ;延胡索35g ;沉香25g:制香附20g ;获茶30g ;香橼15g ;砂仁
30go
[0020]加水1200份,盛于陶器或砂锅内,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如前加水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0021]用法与用量:服用时将药液取200-250毫升放入容器中,待微热后服用,日服三次。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法半夏25-30份;厚朴20-25份;延胡索25-30份;沉香15-25份:制香附20-35份;茯苓20-35份;香橼15-20份;砂仁20-35份。
2.加水12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3.根据权利要求书I所述的治疗脾肺虚寒肝郁脾滞胃痛的中草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配比的药物制成:法半夏25份;厚朴25份;延胡索35份;沉香20份:制香附30份;茯苓30份;香橼15份;砂仁25份。
4.加水1200份,烧开后,文火熬煮20-30分钟,过滤下收取上清液;熬煮3次,将3次熬取的的上清液装瓶混合均匀后高温灭菌,备用。
【文档编号】A61P1/04GK103784840SQ201210551103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18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唐继元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