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2585阅读:6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医成药,尤其是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水丸制剂。
背景技术
: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祖国医学的“痹症”范畴,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其热者阳气多,阴气少,病气生,阳遭阴,故为热痹。常见的痹形还有:骨痹、肾痹、历节痛,以及顽固痹等等。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现有中西医无特效疗法和药物,使关节疼痛、肿胀,继而变形、致残的慢性疾病。其发病之广,顽固难愈,是目前世界医学领域中的重点攻关项目。发明内容:痰湿如风与邪相合则出现风湿痹阻证,临床表现为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游走不定。或有肿胀,随天气变化,恶风不欲去衣被,汗出,头痛,发热,肌肤麻木不仁,或关节微肿,肢体沉重,小便不利,舌质淡红,舌苔薄白或腻,脉浮缓或濡缓。痰湿如与寒邪相合则出现寒湿痹阻证,表现为肢体关节冷痛重着,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昼轻夜重,遇寒痛剧,得热痛减,或痛处肿胀,舌质胖淡,舌苔白腻,脉玄紧或沉缓。本病虽成因复杂,但是针对本病正虚邪实、虚实夹杂、脾虚湿盛、痰瘀互结的病机特点,当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同时用益气养血、健脾和胃、利湿化痰、祛瘀通络的治疗方法由以下中药组方:黄芪、当归、透骨草、鸡血藤、龟板、淫羊藿、补骨脂、蜂房、桂枝、白僵蚕、土鳖虫、全蝎、蜈蚣、皂角刺、附子、薏苡仁、陈皮、半夏、白术、伏苓、桃仁、红花共二十二味组成。其中黄芪、当归可补气血,扶正气;配以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气血调畅方可抵御外邪;龟 板、鸡血藤补肝肾精血,从而使受损筋骨关节得荣而恢复强健;透骨草、桂枝、附子祛风寒气邪,得皂角刺之锐利可深入筋骨内以逐邪;痰瘀胶结于骨,痹阻其间,泛泛活血之药收效甚微,非搜风透脉的白僵蚕、土鳖虫、蜂房、全蝎、蜈蚣不可。同时配伍以培补肝肾的淫羊藿、补骨脂;因肝主筋,肾主骨,强调温补肾阳,强筋壮骨使症状得以缓解。薏苡仁与白术、伏苓、陈皮、半夏相配伍,既能健脾和胃,又能利湿化痰,并能抑制虫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减少对胃及肠道的不良刺激。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利湿健脾、化痰通络之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取黄苗50g、当归15g、透骨草20g、鸡头血藤30g、龟板30g、淫羊藿25g、补骨脂20g、蜂房15g、桂枝15g、白僵蚕20g、土鳘虫20g、全蝎5g、蜈蚁3g、阜角刺20g、附子15g、薏该仁30g、陈皮15g、半夏15g、白术30g、茯苓20g、桃仁20g、红花20g共二十二味中药经精选干燥粉碎过100目筛后水泛为丸,如梧桐子大,装瓶密封备用。口服,每次6g,每日三次,早中晚分服,一个月为一疗程。服药期间忌食生冷、过劳。本发明通过150例类风湿患者服用临床观察,年龄在24至26岁之间,其中男性57例,女性93例,疗程在十年以上的患者43例,十至十五年的患者22例,五至十年的患者36例,五年以下的患者29例,临床表现为关节肿胀变形,功能受限;其中有78例晨僵,25例发热或低热,69例血沉不正常。27例为重度患者,关节有显著变形,生活不能自理。76例为中度患者,关节有畸形,失去部分劳动能力,生活尚能自理,27例轻度患者,关节没有变形,但有一定功能影响。150例患者临床治愈68例,占45% ;基本治愈51例,占34% ;有效20例,占13% ;无效11例,占1% ;总有效率92%。服药时间最长一年,最短的30天,平均56天;服药起效时间最长的5个月,最短的30天,平均29天。体会:1、对于长期服用过激素类药治疗类风湿的患者服用本发明时,要注意逐渐停用激素类药,不可骤停,否则会出现低蛋白、肝功能异常等一系列症状。2、对于久痹正虚,关节功能迟迟不能恢复,面色萎黄、气血不足的患者,要注意先扶正、补益,后治痹。气血调则病自去。典型病例:1、患者李某,女,52岁。关节疼痛时轻时重已10余年,手足指趾关节肿胀强直,曾在某医院住院治疗3次,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长期服用泼尼松等西药,关节疼痛未见减轻。患者面色萎黄,腰膝酸软,趾关节肿胀;左侧手指强直畸形,屈伸不利,周围肌肉萎缩,得热则舒,遇寒冷胀痛加重。苔薄白,脉细弦。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25mm/h。辩证为风湿痹阻经络,骨骼受损,病延日久,耗伤正气,致气血不足、肝肾亏虚。治宜益气养血,通络除痹。二诊:服药一疗程后,上肢关节疼痛已缓解,但入夜其痛绵绵,仍影响睡眠。给以“白汤术”(白术25g、防己20g、附子10g、人参15g、甘草10g、当归15g、白芍15g)十剂,日一剂,水煎服,早晚各喝一次,以加强益气养血,同时继续服用本发明一疗程。
·
三诊:二疗程后症状明显减轻,嘱以继续服用本发明2疗程后已基本治愈。I年后追访,症状稳定,能参加一般劳动。2、齐某某,男,16岁,学生。[病史]1985年11月,在校义务劳动中遇雨,全身湿透,身觉不适,翌日,感觉周身骨节烦疼,服药效不显。一月后,双膝关节逐渐肿大,骨节变形,膝关节周围出现硬结。1986年I月初,下肢屈伸不利,行动困难。经XX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同年2月初来诊,按历节病论治,月余病愈。[诊断]患者已卧床不起,由其父背来就诊。全身关节疼痛,尤以四肢为甚。双膝关节肿大,膝面有多处硬结,双手掌脱皮,双脚边缘红肿麻木。晚间自汗出,食欲不振。舌质较红,苔白微腻,脉浮紧数。此为太阳证历节病。法宜驱风解热,化湿散寒。给以桂枝12g、赤苟12g、知母12g、麻黄10g、生姜10g、白术15g、甘草6g、防风12g、苡仁20gl0剂同时服用本发明一疗程。[辩证]本例劳动中大汗出,风寒湿邪留注关节。正如仲景所云:“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黄汗出,故日历节。”又云:“诸肢节疼痛,身体廷赢,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桂枝芍药短母汤主之。”此例主证突出,风寒湿邪致痹,病属太阳类似证。但已有风从热化之象,故去附子,加苡仁以增强渗湿利痹,止痹痛拘挛之效。[ 二诊]下肢渐能屈伸,诸证皆有好转。汤剂去掉继续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三诊]膝关节及脚肿消,膝面硬结缩小,变软。全身关节仍有轻微疼痛,续服一疗程以巩固疗效。月余后,其父来告,小儿关节已不疼痛,双膝硬结消失,病已痊愈。1988年7月追访,两年来病未发。3、杨某某,女,37岁,工人。[病史]1995年自觉经常头晕,乏力,周身关节疼痛。10月30日晚,突觉肢体沉重疼痛,不能转侧,手不能握物,足不能移步,衣食住行均需他人料理。次日急送X X医院,诊断为“风湿”。经针灸治疗十余日,效果不显,遂来求诊。由两人搀扶前来就诊。全身关节剧痛似鸡啄,游串不定。头晕,耳鸣,四肢不温,畏寒恶风,口干少津,不欲饮。舌体胖大,边缘有齿痕,苔薄白。寸关脉浮虚,尺微沉。此为太阳证,风寒湿邪郁久成痹,法宜温经逐寒,除湿止痛,以甘草、附子汤加味三剂以解其急症。处方:炙甘草30g制附片60g(久煎)、白术12g、桂枝18g、生姜30g 二剂附片先煎一个半小时,再加其它味药同煎约半小时,忌食生冷。日两回,早晚服。[辩证]此证风寒邪兼而有之,蕴积已久,郁阻成痹。虽有畏寒恶风脉浮之表证,但不可单用发表;虽有头晕耳鸣,四肢不温,口干不欲饮,舌质偏淡而尺脉沉之里证,又不宜径投回逆。参之舌脉诸证,乃为风寒湿相搏,属太阳类似证。《伤寒论》曰:“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甘草、附子汤主之。”[复诊]上方服三剂后,关节疼痛减轻,稍可转侧行动。继而服用本发明一个疗程。[再诊]自拄拐杖前来就诊。关节疼痛及全身串痛著减。头晕,耳鸣,畏寒,恶风亦明显好转。继续服用本发明一疗程。[又诊]全身活动已较自如,精神好转,但腰腿尚觉疼痛、重着。继续服用二个月,基本痊愈,恢复正常工作。次年追访,虽关节偶有轻微疼痛,但行动自如,一切较好。4、王某,45岁,男。全身关节疼痛多年,于2004年开始,双侧踝节及掌指关节红肿胀、疼痛,继双膝关节疼痛、严重时关节红肿,晨起屈不利,疼痛,与寒热、潮湿无明显关系,近半左膝关节肿胀加重。查左膝关节及掌指关节活动受限,轻变形,局部压痛。测RF(+),血沉增高,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给予多种西药及中药治疗,效果不显。初诊见患者两膝关节疼痛,微肿,腿不能伸直,疼痛遇热加重,舌苔薄白,脉沉弦。证属肾虚标热。服用本发明2疗程后症状改善,膝关节仍有热感,喜凉爽。后又服用I疗程后关节无明显疼痛,红肿消失,活动自如。巩固服药一月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检查正常,痊愈。随访I年未见复发。 5、刘某,女,47岁,2005年3月24日初诊。患者双手近端指间关节、掌指关节、双腕关节肿胀疼痛2年可触及皮下硬结、关节畸形不明显,近月加重,晨僵3h,除双手外,右腿活动不利,舌黯有瘀点,苔薄黄腻,脉细滑,类风湿因子601IU/mL、FAR96nun/h。治以活血祛瘀、祛湿化痰。给以本发明I个疗程服用后关节肿痛症状减轻。晨僵小于lh,类风湿因子382IU/mL、FAR56m/h。继服3个月后,症状明显减轻,晨僵基本消失,类风湿因子47IU/mL、FAR32mm/h。巩固疗效I个疗程后痊愈,随访I年未见复发。
权利要求
1.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组方配伍和各中药的重量:黄芪50g、当归15g、透骨草20g、鸡头血藤30g、龟板30g、淫羊藿25g、补骨脂20g、蜂房 15g、桂枝15g、白僵蚕20g、土鳘虫20g、全蝎5g、蜈蚁3g、阜角刺20g、附子15g、薏该仁30g、陈皮15g、半夏15g、白术30g、茯苓20g、桃仁20g、红花20g。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类风湿病的中药水丸制剂。由以下中药组方黄芪、当归、透骨草、鸡血藤、龟板、淫羊藿、补骨脂、蜂房、桂枝、白僵蚕、土鳖虫、全蝎、蜈蚣、皂角刺、附子、薏苡仁、陈皮、半夏、白术、伏苓、桃仁、红花共二十二味组成。其中黄芪、当归可补气血,扶正气;配以桃仁、红花可活血化瘀、舒筋通络,气血调畅方可抵御外邪;龟板、鸡血藤补肝肾精血,从而使受损筋骨关节得荣而恢复强健;透骨草、桂枝、附子祛风寒气邪,得皂角刺之锐利可深入筋骨内以逐邪;痰瘀胶结于骨,痹阻其间,泛泛活血之药收效甚微,非搜风透脉的白僵蚕、土鳖虫、蜂房、全蝎、蜈蚣不可。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利湿健脾、化痰通络之功。
文档编号A61P19/02GK103071077SQ201210555029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4日
发明者陈柏林 申请人:陈柏林, 张春和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