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3229阅读:38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
背景技术
泌尿系感染(ruinary tract infection)简称尿感,是由细菌直接侵入尿路而引起的炎症。感染可累及上、下泌尿道,因定位困难统称为尿感。症状上分为急性及慢性两种,前者起病急,症状较典型易于诊断,而慢性及反复感染者可导致肾损害。儿童期,或者因为婴儿使用尿布,尿道口常受粪便污染,局部防卫能力差;或因女童尿道短,造成上行感染;此外还有儿童期特有的膀胱输尿管尿液返流(简称尿返流),这些都是造成小儿泌尿系感染高发因素。婴幼儿期排尿症状多不明显,极易误诊,而年长儿症状与成人相似,局部排尿症状明显,故较易诊断。小儿泌尿系感染80% 90%由肠道杆菌致病, 其次为变形杆菌、克雷白杆菌及副大肠杆菌等。本病治疗关键在于积极控制感染、防止复发、去除诱因、纠正先天或后天尿路结构异常,防止肾功能损害。控制感染治疗通常指积极应用抗菌物治疗,尤其是下尿路感染,抗菌物的首要选取原则为选取尿浓度较高的药物。成年泌尿系感染一般选用喹诺酮类药物,如氟哌酸、吡哌酸等,该类药物对革兰阴性、阳性菌增色有较强抗菌作用,但是喹诺酮类药物对软骨发育有很大伤害,所以14岁以下儿童禁用;卡那霉素、庆大霉素虽有较好抑菌作用,但因其肾霉性较大,且对听力也有不良影响,对于儿童患儿也属于禁用药物;对大多数大肠杆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尿中溶解度高的磺胺类药物则由于容易在尿中形成结晶应多饮水,小儿也是慎用;呋喃坦啶用于小儿,胃肠反应高发,目前临床已比较少使用。故而对于小儿下尿路感染而言,抗生素的选用是非常困难的,普遍使用的是头孢类广谱抗生素,该药物血中浓度大于尿中浓度,事倍功半。小儿泌尿系感染不合理的治疗,即使症状暂时可以消失,但半数患儿可有复发或再感染。此外,由于治疗不彻底,细菌易产生耐药性,可致反复感染,迁延不愈,转为慢性。慢性病例1/4可治愈,其中部分病人可迁延多年发展至肾功能不全。对于中医药治疗而言,也存在成人用药在小儿泌尿系感染使用禁忌问题①木通、通草、防己等药物由于有明确的肾毒性,儿童禁用;②泽泻、瞿麦等利水通淋的药物,药性苦寒,小儿稚阴稚阳,易伤其肾阴,水运失常,反而容易造成本病迁延不愈。故,临床尚缺乏一种专门用于儿童,且不良反应轻的治疗泌尿系感染的药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轻的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赶黄草6 10份,甘菊8 15份,玉米须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枳实8 15份,干姜3 6份。其最佳重量配比为赶黄草8份,甘菊10份,玉米须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枳实10份,干姜5份。其中所述的赶黄草,为景天科扯根菜属植物赶黄草Penthorum chinense Pursh,以全草入药。性味甘,温。功可利水除湿,祛瘀止痛。甘菊,为菊科植物小甘菊Cancrinia discoidea (Ledeb. ) Poljak.的全草。性味
微苦;辛;性微寒。功可清热祛湿。玉米须,为禾本科草本植物玉蜀 黍ZeamaysL.的花柱和花头。性味甘、淡,平。归膀胱、肝、胆经。功可利水消肿。垂盆草,为景天科草本植物垂盆草SedumsarmentoswrBge.的新鲜或干燥全草。性味甘、淡、微酸,凉。归肝、胆、小肠经。功可利湿退黄,清热解毒。白术,为菊科植物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的干燥根莖。性味甘,温。归脾、胃经。功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赤小豆,为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功可利水消肿,解毒排脓。知母,为百合科植物知母Anemarrhena asphodeloides Bunge.的干燥根莖。性味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可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积实,为芸香科植物酸橙Citrus aurantium L.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Citrussinensis Osbeck的干燥幼果。功可破气导滞。性味苦、辛、酸,温。归脾、胃经。功可破气消积,化痰散痞。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e.的干燥根茎。性味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功可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组方原理小儿泌尿系感染,用药与成人尿感大不相同。一则木通、通草、防己等药物由于有明确的肾毒性,儿童禁用;另外,泽泻、瞿麦等利水通淋的药物,药性苦寒,小儿稚阴稚阳,易伤其肾阴,水运失常,反而容易造成本病迁延不愈。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避免使用药性苦或寒的利水通淋的药物,而选用性平和的利水除湿的药物,且配合清热药物;选用佐制药物,使得组方平稳;
2、发明人多年临床经验所得,使用赶黄草、甘菊、玉米须,三味药物配合,可以有效的快速缓解小儿泌尿系感染的症状,且无伤肾阴之虞;其中赶黄草还有祛瘀的功能,对于肾盂的等上尿路感染,效果也很好;
3、佐助药物的使用,从肾和脾胃多方面考虑选用垂盆草清利湿热,发明人临床研究表明,加入该药可以迅速使尿检指标转阴,尤其适合临床症状不明显的病例;选取白术燥湿且可以健脾益气、赤小豆利水厚气;知母清生阴去虚火;枳实原本用于脾胃病破气散痞,但是发明人临床经验表明,在本方中加入枳实,可以达到调节局部气机的作用,而且与知母配合,知母还有引经的效果,使枳实效果可以延至下焦;
4、药对配合有特色枳实通过知母引经至下焦;枳实配合白术缓解药物对脾胃的刺激;垂盆草与玉米须配合,则垂盆草除了清肝胆湿热外,可以入膀胱经利水通淋;
5、反佐药物选取干姜温阳通脉,使寒药中有丝丝温阳之气;6、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赶黄草6g,甘菊8g,玉米须8g,垂盆草6g,白术6g,赤小豆8g,知母6g,积实8g,干姜3g。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赶黄草10g,甘菊15g,玉米须15g,垂盆草10g,白术IOg,赤小豆15g,知母IOg,积实15g,干姜6g。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赶黄草8g,甘菊IOg,玉米须IOg,垂盆草8g,白术8g,赤小豆IOg,知母8g,积实IOg,干姜5g。
使用时,将本发明中药赶黄草、甘菊、玉米须、垂盆草、白术、赤小豆、知母、干姜和枳实加水煎煮两次,合并滤液,分早晚服用。上述的药物剂量为单日量,10岁以上儿童取全量,5 10岁取半量,Γ5岁选取1/4量。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可以有效达到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其中研究药物使用为实施例3中的原料药重量配比。I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取2010年I月 2011年9月年龄大于I岁的小儿泌尿系感染48例,患儿均符合小儿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各病例均营养状况好,并排除泌尿系畸形。其中男20例,女28例,Γ5岁28例,5 10岁11例,>10岁9例。病例中有尿路刺激症状者35例,发热者22例,肉眼血尿者7例,腹痛者4例,无症状者3例。分为对照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 2 方法。1. 2.1研究方法对照组使用头孢噻肟,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案上加用本发明实施例3所得中药治疗,10岁以上儿童取全量,5^10岁取半量,Γ5岁选取1/4量。1. 2. 2评价指标治疗后3天查尿常规,尿常规恢复大致正常视为有效。1. 2. 3安全性评价用药前后均进行血常规检测。1.2.4统计学分析用SPSS 13. O进行统计分析,P〈 O. 05表示有显著性意义。2 结果。2.1两组间有效率比较治疗后3天后,对照组有效率为62. 50% (15/24),治疗组有效率为91. 67%(22/24),二者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 05)。2. 2不良反应两组患儿未见任何不良反应报道。3.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本发明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赶黄草6 10份,甘菊8 15份,玉米须8 15份,垂盆草6 10份,白术6 10份,赤小豆8 15份,知母6 10份,枳实8 15份,干姜3 6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其重量配比为赶黄草8份,甘菊10份,玉米须10份,垂盆草8份,白术8份,赤小豆10份,知母8份,积实10份,干姜5份。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的药物,以解决小儿泌尿系感染的治疗问题。其特征在于由多种中药加工而成,其原料配方和重量配比为赶黄草6~10份,甘菊8~15份,玉米须8~15份,垂盆草6~10份,白术6~10份,赤小豆8~15份,知母6~10份,枳实8~15份,干姜3~6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治疗小儿泌尿系感染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文档编号A61K36/9068GK103007232SQ201210578128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陈为兵, 李洁 申请人:陈为兵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