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引流管导引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2462阅读:1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引流管导引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具体涉及ー种引流管导引钳。
背景技术
慢性硬膜下血肿是神经外科常见的ー种疾病,手术方法简单,治疗效果好,最常采用颅骨钻孔,血肿腔置管引流的方法治疗。目前手术中血肿腔放置引流管的方法是将引流管通过颅骨孔盲插进血肿腔,由于引流管有一定的弾性及韧性,术中不易弯曲,有的血肿壁很薄,极易导致引流管插入时垂直误插入脑内,导致颅内出血和神经功能损伤,给患者造成极大的伤害,甚至危及生命。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术中引流管插入时不·易弯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为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包括钳头,所述钳头包括组成其钳ロ的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均由水平段和翘起段构成,水平段与翘起段之间圆弧过渡,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的相对面为対称的凹面。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闭合导引钳时,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的凹面形成ー个管状。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翘起段之间圆弧过渡角度为90° 135°。所述翘起段的长度为10m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导引钳,钳头呈圆弧状,且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具有相対称的凹面,钳头闭合时可形成引流管的导引通道,手术中先将导引钳前端的导引通道通过颅骨孔植入血肿腔,使其前端紧贴颅骨内板,再将引流管通过导引通道植入血肿腔,通过钳柄将导引通道张开,取出导引钳,引流管将被留在血肿腔内。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引导钳可以引导引流管顺利植入血肿腔,避免引流管直接植入时插入脑组织内引起神经损害,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危险率。

图I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引流管导引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ー种引流管导引钳闭合状态时钳头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參照图I所示,本实施例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包括钳头1,钳头I包括组成其钳ロ的左半钳头11和右半钳头12,左半钳头11由水平段111和翘起段112构成,右半钳头12由水平段121和翘起段122构成均,水平段111与翘起段112之间圆弧过渡,水平段121和翘起段122之间圆弧过渡,左半钳头11和右半钳头12的相对面113、123为对称的凹面,相对面113、123也即左半钳头11和右半钳头12的夹持齿槽所在平面。參照图2所示,当闭合本实施例引流管导引钳时,左半钳头11和右半钳头12的凹面形成ー个管状导引通道,可以为圆管状或椭圆管状。则当向颅内血肿腔插入导流管时,将导引钳闭合,导流管从左半钳头11和右半钳头12的凹面形成的管状导引通道的末端穿入至顶端,穿过钳头I的管状导引通道后进入血肿腔,,通过钳柄将导引通道张开,取出导引钳,引流管将被留在血肿腔内。水平段111与翘起段112之间、水平段121和翘起段122之间圆弧过渡角度a为 90° 135°,角度a可适当变动,形成不同型号的引流管导引钳,满足不同手术状况的需要。本实施例中翘起段112、122的长度为10mm。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參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包括钳头,所述钳头包括组成其钳ロ的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均由水平段和翘起段构成,水平段与翘起段之间圆弧过渡,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的相对面为対称的凹面。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引流管导引钳,其特征在于闭合导引钳时,所述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的凹面形成ー个管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引流管导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段与所述翘起段之间圆弧过渡角度为90° 13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引流管导引钳,其特征在于所述翘起段的长度为10mm。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可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术中引流管插入时不易弯曲,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一种引流管导引钳,包括钳头,钳头包括组成其钳口的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均由水平段和翘起段构成,水平段与翘起段之间圆弧过渡,左半钳头和右半钳头的相对面为对称的凹面。本实用新型一种引流管引导钳可以引导引流管顺利植入血肿腔,避免引流管直接植入时插入脑组织内引起神经损害,提高了手术效率,降低了手术危险率。
文档编号A61M25/01GK202505945SQ20122000384
公开日2012年10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宫安静, 王志宏, 王晓华, 窦梅, 贺昭忠 申请人: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