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3474阅读:38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
背景技术
护士在抽取药液时,有时候需要将针头刺穿橡皮塞,抽取瓶内液体;有时候需要敲破玻璃瓶,抽取瓶内液体。上述情形都有可能将橡皮屑或者玻璃屑带进瓶体药液中,当用没有过滤装置的注射设备抽取药液时,橡皮屑或者玻璃屑很可能被抽进注射器中,橡皮屑或者玻璃屑被注入人体静脉或者肌肉组织,容易引起医源性微栓塞或肌注后结节。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96040. I的带过滤装置的注射器针头中,公开了在手持柄内部靠近针梗的地方设置有过滤装置,该注射器针头在实际生产中制造困难,不易实 现。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生产,不但可以在抽取药液时有效滤除药液中的玻璃碎屑、橡胶塞杂质进入针筒,还可以在注射时过滤掉生产过程中针筒内残存的塑料微粒,过滤效果好,保证注射药液的清洁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针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过滤部。其中,所述过滤部为漏斗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嵌套于所述连接部的内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针管连接部和注射器连接部和轴肩,所述针管连接部和注射器连接部通过轴肩连接,所述过滤部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嵌接于所述轴肩的内部。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针管连接部和注射器连接部,所述针管连接部螺接或套接于所述注射器连接部,所述针管部连接于所述针管连接部,所述过滤部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针管连接部和所述注射器连接部之间。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软胶连接部和硬胶连接部,所述硬胶连接部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所述针管部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所述过滤部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的下端。其中,所述硬胶连接部设置有卡接轴肩,所述卡接轴肩的直径大于软胶连接部的直径。其中,所述连接部包括软胶连接部和硬胶连接部,所述硬胶连接部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所述针管部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所述过滤部为圆柱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的下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针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过滤部,该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生产,不但可以在抽取药液时有效滤除药液中的玻璃碎屑、橡胶塞杂质进入针筒,还可以在注射时过滤掉生产过程中针筒内残存的塑料微粒,过滤效果好,保证注射药液的清洁度。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I的剖切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剖切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剖切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剖切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剖切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剖切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I一针管部2—连接部21—针管连接部 22—注射器连接部 23—软胶连接部24—硬胶连接部241—卡接轴肩25—轴肩 3—过滤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I如图I所示,本实施例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部I和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针管部I连接,所述连接部2设置有过滤部3。所述过滤部3为漏斗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嵌套于所述连接部2的内部。过滤部3可以快速的安装于连接部2的内部,将该过滤针头套接于注射器出液口,不但可以在抽取药液时有效滤除药液中的玻璃碎屑、橡胶塞杂质进入针筒,还可以在注射时过滤掉生产过程中针筒内残存的塑料微粒,过滤效果好,保证注射药液的清洁度。本实施例所述针头和注射器都用的是现有标准的针头和注射器,不用改变生产模具,避免生产企业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直接将漏斗式的过滤部嵌套于连接部2的内部,就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结构简单紧凑,方便制造生产。实施例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和轴肩25,所述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通过轴肩25连接,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嵌套于所述轴肩25的内部。连接部2分成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两个部分,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均设置有轴肩,薄膜式的过滤部很容易的嵌套于轴肩25的内部,不但能起到良好的过滤效果,而且制造生产十分方便。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I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3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所述针管连接部21螺接或套接于所述注射器连接部22,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针管连接部21,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设置于所述针管连接部21和所述注射器连接部22之间。连接部2分成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两个部分,薄膜式的过滤部安装于注射器连接部22上部开口台阶处,针管连接部21套接于注射器连接部22上部开口处,紧压过滤部3,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有利于生产过程中过滤膜的二次装配,便于装配不同类型的过滤膜,如纤维膜、离子膜和原子膜等,或者是其他特殊需求的过滤膜,保证注射药液的清洁度。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I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I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软胶连接部23和硬胶连接部24,所述硬胶连接部24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23,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的下端。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是直接塞进注射器的出液口,硬胶连接部24可以套牢针管部I ;软胶连接部23与注射器出液口的管壁具有一定的摩擦作用,护士使用的时候,针头不易松脱;薄膜式的过滤部安装于硬胶连接部24的下端。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结构非常新颖,生产制造起来方便、容易,过滤效果同样很好。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I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5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设置有卡接轴肩241,所述卡接轴肩241的直径大于软胶连接部23的直径。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适用于自毁式注射器,硬胶连接部24设置有卡接轴肩241,只要注射器的推杆设置有与其相匹配的拉钩,当注射器推杆推至注射器低端的时候,拉钩钩住卡接轴肩241,推杆往回拉时,针头被拉直注射器内部,起到自毁的作用。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不但生产制造方便,过滤效果好,还可以与自毁式注射器配套使用,起到自毁功能。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实施例6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软胶连接部23和硬胶连接部24,所述硬胶连接部24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23,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所述过滤部3为圆柱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的下端。该结构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可以安装过滤密度更高的过滤部3,满足不同的客户的需求。本实施例的其余部分与实施例4相同,这里不再赘述。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
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部(I)和连接部(2),所述连接部(2)与所述针管部(I)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设置有过滤部(3)。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部(3)为漏斗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嵌套于所述连接部(2)的内部。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和轴肩(25),所述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通过轴肩(25)连接,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嵌接于所述轴肩(25)的内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针管连接部(21)和注射器连接部(22),所述针管连接部(21)螺接或套接于所述注射器连接部(22),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针管连接部(21),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 )设置于所述针管连接部(21)和所述注射器连接部(22 )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软胶连接部(23 )和硬胶连接部(24 ),所述硬胶连接部(24 )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23 ),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所述过滤部(3)为薄膜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的下端。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设置有卡接轴肩(241),所述卡接轴肩(241)的直径大于软胶连接部(23)的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2)包括软胶连接部(23 )和硬胶连接部(24 ),所述硬胶连接部(24 )嵌接于所述软胶连接部(23 ),所述针管部(I)连接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所述过滤部(3)为圆柱式的过滤部,所述过滤部(3)设置于所述硬胶连接部(24)的下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包括针管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针管部连接,所述连接部设置有过滤部,该改良的注射器过滤针头,结构简单紧凑,便于制造生产,不但可以在抽取药液时有效滤除药液中的玻璃碎屑、橡胶塞杂质进入针筒,还可以在注射时过滤掉生产过程中针筒内残存的塑料微粒,过滤效果好,保证注射药液的清洁度。
文档编号A61M5/32GK202538080SQ20122002058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7日
发明者魏颖德 申请人:魏颖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