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27071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别涉及其外壁的防侧旋结构。
背景技术
对比文件一,专利号ZL200710047077. 4,申请日2007. 10. 16,公告号CN101411908,专利权人上海顶尖堂生化科技有限公司,本案公开了“一种安全自毁式疫苗注射器”,包括筒体,筒体内设有芯杆,芯杆靠近端部处设有胶塞,筒体的筒颈内设有针头,针头处设有针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芯杆端部的杆体侧壁设有横向缺口,横向缺口与芯杆端部杆体处的纵向缺口相联通,横向缺口与纵向缺口相配合,针头由上针座和下针座套接而成,下针座内腔中空,下针座成筒状结构,下针座相对于安装上针头座的另一端开口处内壁 设有下针头座凸筋,芯杆端部设有由横向缺口和纵向缺口联通而形成的弹性体,此处的芯杆杆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其中纵向缺口呈上窄下宽状,而横向缺口外部开口处上部芯杆杆体外壁凸出于此处下部芯杆杆体外壁,横向缺口可为外高内低状,芯杆端部成圆弧状,上针座成柱体状,上针座外壁上段设有加强翼片,上针座外壁下段设有上针座固定凸环,上针座固定凸环的外直径大于上针座外壁直径O. 05mm—O. 3_,所述下针座成柱体状,其内腔中空,下针座腔体内壁处设有下针头座环形固定凹槽,下针头座环形固定凹槽可与上针座固定凸环相配合,下针头座环形固定凹槽上部腔体的内径小于上针座固定凸环上部杆体外壁外径O. Imm- O. 35mm,下针头座环形固定凹槽下部腔体的内径<上针座固定凸环下部杆体外壁外径,下针座相对于下针头座凸环的另一端外壁端部处设有下针头座环形凸筋,所述筒体的筒颈内壁处分别设有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的距离为O. 3mm— I. 5mm,筒颈上限位环凸出于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内壁O. lmm—0. 6mm,筒颈下限位环凸出于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内壁O. 02mm—O. 25mm,筒颈上限位环上部筒体内腔的内径>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筒体内腔的内径,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筒体内腔的内径<筒颈下限位环下部筒体内腔的内径,筒颈上限位环和筒颈下限位环之间筒体内腔的内径小于下针头座环形凸筋外径O. lmm—0. 5_,筒体内腔相对于筒颈的另一端内壁处设有筒体限位筋,筒体限位筋可为线性环形筋、多条竖筋构成的环形筋、一条竖筋、多个凸起点构成的环形筋,筒体限位筋下部的筒体内壁处设有筒体内凸筋,筒体限位筋与筒体内凸筋之间的距离 > 环形限位片的厚度,筒体限位筋处的内径小于环形限位片的直径。现有安全注射器结构中有利用倒钩体实现针头回缩的功能,实现安全注射。一般倒钩体为金属件或塑料件。金属件需要加工并与芯杆配合或组装,制作工艺复杂,难度大且稳定性不佳,不但增加了加工工序和制造成本,而且金属件本身及其装配过程会增加产品在安全性及产品质量方面的隐患等不确定性。现有塑料倒钩件在结构上仍存在缺陷或有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导致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安全漏洞。现有的塑料倒扣件设计,虽能实现针头回拉功能,但在使用中,针头被回拉后仍然处于正常轨迹,针头有可能被再次推出造成使用者被二次损伤的风险。另外,现有的单针座回抽式安全自毁式注射器或安全注射器均存在同一个难题,就是如何解决内针座与筒体之间卡合稳定并达到一定的强度以符合稳定性要求;同时,在回抽针座时所需拉力不能太大以方便使用。硬性配合结构虽然能达到内针座与筒体内壁稳定的锁定效果,但很难甚至是无法同时达到方便使用的需求。塑料材料本身存在的不稳定性和易受环境温度变化的特性会导致硬配合结构的产品稳定性极差,生产过程中质量和精度都难以控制,几乎无法实现批量生产。综上所述,仍然需要对现有回拉式注射器的芯杆结构和内针座与筒体之间的锁定结构进行进一步改进,以进一步完善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达到简化加工工序,降低制造成本的目的。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注射器内针座与注射器筒体之间通过弹性缓冲卡合机构相互锁定。巧妙运用卡合部位的缓·冲间隙和卡合部件的可塑性,完美实现两者的锁定和脱离效果。该弹性缓冲卡合机构可设置于内针座处,亦可设置于筒体内壁处;无论采用何种方式,只要同时在内针座或筒体内壁处形成相对应和相互配合的卡合机构即可。该内针座外壁处设有防侧旋凸筋,能有效防止内针座发生侧旋。该注射器所使用的芯杆端部设有带弹性功能的非对称锁定件,该锁定件可与注射器针座内腔通过卡合方式相互锁定。当针座被回拉至注射器筒体内时,在非对称弹性结构的力量作用下,针座会受力顺势向一侧偏转;注射针也因此会向近四十五角方向倒向筒体内壁一侧;当注射针完全退回筒体后,针头会被筒体颈部锁定,由此导致注射针及针座无法被再次推出筒体外,有效防止针头被再次推出造成的二次损伤,实现注射器的安全自毁操作,克服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它包括内针座本体,内针座本体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构成,两者成一体式单体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它包括内针座本体,内针座本体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构成,两者成分体式装配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弹性密封限位部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与其所配套的注射器芯杆的端部设有带弹性功能的非对称回拉锁定件;非对称性结构配合弹性功能设计,可确保该锁定件能顺利插入针座内腔,并利用其弹性扩张的功能,实现两侧非对称卡合部与针座内腔的卡合并锁定。当针座被回拉至注射器筒体内时,在非对称作用力的受力环境下,针座会受力向一侧偏转,注射针会因此向近四十五角方向倒向筒体内壁一侧;当注射针完全退回筒体后,针头会被筒体颈部锁定,由此导致注射针及针座无法被再次推出筒体夕卜,有效防止针头被再次推出造成二次损伤,真正实现注射器的安全自毁操作。针座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有效防止针座部发生侧旋。在本发明具体实施时,所述的非对称弹性回拉锁定件为一体式钢钩体。该钢钩体采用非对称性和弹性体结构巧妙配合的设计原理,运用特定的角度和尺寸设计,使得钢钩体具备弹性缓冲锁定功能。芯杆端部的非对称弹性回拉件与针座内腔的卡合锁定效果极佳,产品整体结构合理,构思巧妙,操作使用简单,工作状态稳定,易于推广应用。相比现有产品设计和技术而言,设计上具有显著的技术性突破,并具有突出的安全性和实用性特点。

图I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进行描述。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它包括内针座本体1,内针座本体I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2,其区别于现有技术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I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3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构成,两者成一体式单体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4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9。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它包括内针座本体1,内针座本体I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I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3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构成,两者成分体式装配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4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9。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可换针装配部3上部呈圆锥台状,其锥度为6 :100,可换针装配部3外壁设有外螺旋纹8。在具体实施时,所述防侧旋凸筋9的端部呈半圆弧状或锥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可换针装配部3下部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与弹性密封限位部4上部之间形成环状台阶11或环状坡面,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处设有橡胶密封圈13。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状缓冲间隙5槽口至槽底的高度为O. 05mm-4mm,环状缓冲间隙5的宽度为O. 05mm-4mm,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表面弧面弧顶的距离为O.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槽口处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外壁之间的距离为O. 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槽底处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外壁之间的距离为O. lmm-6mm。在具体实施时,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的表面成弧面状。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表面成弧面状,其弧顶至弧面上边缘的距离小于弧顶至弧面下边缘的距离。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处形成环状凹陷10。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状凹陷10与环状缓冲间隙5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或高于环状缓冲间隙5的槽底。在具体实施时,所述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处套接有“O”形密封胶圈。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上表面或下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设置于可换针装配部3底部处或中段处或顶部处,两者形成一体式单体结构或分体式装配结构。在具体实施时,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的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处形成若干缺口或切断线。在具体实施时,如图I中所示,内针座本体从后部组装至筒体12的前端筒颈内,筒颈内壁设有与防侧旋凸筋9相配合的反向防侧旋凸筋,两者配合后可防止内针座本体在装配可换针座是发生侧旋。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只局限于上述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它包括内针座本体(I),内针座本体(I)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I)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3)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构成,两者成一体式单体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4)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9)。
2.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它包括内针座本体(I),内针座本体(I)下端开设有回拉锁定腔(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针座本体(I)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3)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构成,两者成分体式装配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4)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9)。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针装配部(3)上部呈圆锥台状,其锥度为6 :100,可换针装配部(3)外壁设有外螺旋纹(8)。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旋凸筋(9)的端部呈半圆弧状或锥状。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可换针装配部(3)下部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 )与弹性密封限位部(4 )上部之间形成环状台阶(11)或环状坡面。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缓冲间隙(5)槽口至槽底的高度为O. 05_-4_,环状缓冲间隙(5)的宽度为O.05mm-4mm,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表面弧面弧顶的距离为O. 1_-6_,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槽口处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外壁之间的距离为O. lmm-6mm,环状缓冲间隙(5)外侧槽壁槽底处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外壁之间的距离为 O. lmm-6mm。
7.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的表面成弧面状。
8.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表面成弧面状,其弧顶至弧面上边缘的距离小于弧顶至弧面下边缘的距离。
9.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处形成环状凹陷(10)。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凹陷(10)与环状缓冲间隙(5)的槽底位于同一水平面或高于环状缓冲间隙(5)的槽底。
11.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密封圈装配凹槽(7)处套接有“O”形密封胶圈。
1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上表面或下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5)。
1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设置于可换针装配部(3)底部处或中段处或顶部处,两者形成一体式单体结构或分体式装配结构。
1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密封限位部(4)外壁的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6)处形成若干缺口或切断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安全自毁式注射器的可换针内针座结构,内针座本体由上部的可换针装配部和下部的弹性密封限位部构成,两者成一体式单体结构,弹性密封限位部表面开设有环状缓冲间隙,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环状密封限位卡合部下方的弹性密封限位部的外壁处形成防侧旋凸筋。当针座被回拉至注射器筒体内时,在非对称作用力的受力环境下,注射针会因此向近四十五角方向倒向筒体内壁一侧,注射器芯杆的端部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为非对称回拉锁定件,当注射针完全退回筒体后,针头会被筒体颈部锁定,由此导致注射针及针座无法被再次推出筒体外,有效防止针头被再次推出造成二次损伤。
文档编号A61M5/50GK202569093SQ20122007119
公开日2012年12月5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29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29日
发明者王祖扬 申请人:王祖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