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33931阅读:56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需剥脱骨膜即可将钢丝穿过,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
背景技术
骨折是临床工作中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中经复位和外固定后容易发生再移位者,称为不稳定性骨折,如斜形骨折、螺旋骨折和粉碎骨折等。对于这种不稳定性骨折,临床通常采用骨折复位加内固定术进行处理,在内固定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规格型号的钢丝对骨折端进行环绕、捆绑、固定,以达到使骨折端复位并稳定骨折端使之不再移位的目的。 术者在实际操作中,常常采用牵开肌肉之后,剥离骨膜,然后用各种弯钳或手指传递钢丝,使之环绕骨折端,这样经常导致患者骨折端缺血,引起术后骨折延迟愈合,甚至长期不能愈合,另外,术者如果用手传递钢丝,容易被钢丝或骨折端的尖角刺破或划伤,引起术后感染或医患双方传染病的传播,给医患双方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危害。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剥脱骨膜即可将钢丝穿过,避免患者局部重要血管组织损伤过大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省时省力,降低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该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由导引针、导引杆和手柄构成,导引头为半圆形管状结构,导引头的顶部设有导引孔,适合各种型号的钢丝穿过,手柄为导引杆的延伸部,呈“V”状弯曲,便于术者握持,以防在导引过程中由于手上沾有血污导致手柄滑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剥脱骨膜即可将钢丝穿过,避免患者局部重要血管组织损伤过大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参照附图1,I、导引头,2、导引杆,3、手柄,4、导引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由导引头I、导引杆2和手柄3构成,导引头I为半圆形管状结构,导引头I的顶部设有导引孔4,手柄3为导引杆2的延伸部,呈“V”状弯曲。使用本实用新型时,先将导引头I贴近骨干外缘绕过骨折端,然后把捆扎钢丝穿进导引孔4内,直至钢丝从导引头I的头部穿出即可。
权利要求1. 一种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其特征在于该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由导引头(I)、导引杆⑵和手柄⑶构成,导引头⑴为半圆形管状结构,导引头⑴的顶部设有导引孔(4),手柄(3)为导引杆(2)的延伸部,呈“V”状弯曲。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骨科钢丝导引器,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由导引头1、导引杆2和手柄3构成。其特征是导引头1为半圆形管状结构,导引头1的顶部设有导引孔4,适合各种型号的钢丝穿过,手柄3为导引杆2的延伸部,呈“V”状弯曲,便于术者握持,以防在导引过程中由于手上沾有血污导致手柄滑脱。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不需剥脱骨膜即可将钢丝穿过,避免患者局部重要血管组织损伤过大及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并且省时省力,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患者早日康复。
文档编号A61B17/90GK202515769SQ20122019410
公开日2012年11月7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1日
发明者程彦飞, 臧迪磊, 郑华 申请人:程彦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